河北唐山有三月不做醬,四月不搭炕的說法,有人知道有什麼典故嗎?為什麼這麼說?

唐山電工老康


我們這是有講道說,作醬講三月不炒,四月不調,也就是說炒豆子要在二月初,炒好磨成豆麵,加水丸成醬球,在透風處晾多半乾,捂起來發酵到三月底,再磨成面加鹽發三天即可,農家醬不同醬油,倒也別有一番風味兒,越沉越香,三月正是發物季節,太晚了恐怕是溫度不合適作醬吧。至於四月不搭炕,早先盤炕用土坯,那可是賣力氣活,大熱天又累又熱,不好受哇,老天再愛下雨,好容易打好的坯,最怕雨淋,就是盤好炕了,大熱天你也不須要燒火取暖呀,我是個人看法,對不對我也不知道,聽懂行的怎麼說吧。


我愛我家幸福永駐


我是唐山人,我們這的說法是3月不揍醬窮的下不去炕,正月過完後,轉眼就到了2月,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每家每戶都會準備點饅頭,放在陰涼的地方,等待饅頭長出一層層綠色的毛,叫做饅頭菌,饅頭髮酵大半個月就到了3月了,準備好黃豆泡一個晚上,第二天用大鐵鍋放上大料包煮黃豆,黃豆煮到大概手可以捏碎就可以了,倒進大缸中放涼,把饅頭菌捏碎,再放進放涼的黃豆中發酵,就成了醬,天氣逐漸變暖,地裡的蔬菜漸漸露出了嫩綠的小芽,醬發酵好後就可以拌蔬菜了,清爽可口,以前的農民很困難,家裡做上一缸醬就是一家人的下飯菜,所以就有了3月不做醬,窮的下不去炕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