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面對日本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最近日本援助中國抗疫物品包裝上的幾段話火了,坦誠說,有點羞愧,除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因為出自詩經,我又剛好出生在河間這個詩經的發祥地才勉強知道。其他只能從字面瞭解大概意思。但是出處卻完全不知。

經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八個字,是盛唐時日本權臣長屋王贈給中國高僧大德袈裟上刺繡的字,後面還有“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雪融、花開、春來都是人們對美好前景的企盼。“同氣連枝”,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比喻親生的同胞兄弟。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首詩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意思是: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

後來也許是日本友人知道了國內應為贈言口號有太多議論,所有箱子上也改成了“中國加油,湖北加油”但是下面小字還是寫了:崎嶇路,長情在。不但表達了日本長崎縣人民與中國人民心連心。還巧妙的使用了藏頭詩技巧,把“長崎”二字藏於詩句中。

一句句詩詞是充滿人情味的美好表達,溫柔的詩文暖了人心,也凝聚了力量。

這個時候也有人笑話我們自己詞語匱乏,修辭貧瘠,滿世界看到的是“武漢加油” “湖北加油” “中國加油”, 說中國人只是在學校課本上學過古詩詞,等到了社會完全用不到,等到激動興奮時還是隻能說一句:臥槽。還有人不服氣列舉了我們在修辭上的創新,例如:全面推進、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切實抓好、紮實推進、加快發展、等等。當然說這些話的人是在說反話,對這種修辭使用越來越多的擔憂。

不過我們真的對於傳統文化沒有繼承嗎,我們的武漢加油除了直觀熱血就如此的不堪嗎?當然不是,據說在晚清有一個非常關心學生的老師,他的名字叫張瑛。每到夜深的時候,他就開始沿著大街小巷行走,如果看到還有哪戶人的燈是亮著的,他們就會敲門進入其中,為該學子的油燈添加一勺油,且鼓勵他要好好努力,一定能夠高中。這位張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學子“加油”,使得許多學子飽受鼓舞,經常性地在晚上挑燈夜戰。張瑛的做法被後世取了一個名稱叫作“加油”,這便是“加油”的來歷。張瑛有個兒子叫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組建了南洋水師和漢陽鐵廠,漢陽鐵廠就在武漢市,今天的“武漢加油”誰知道沒有有另外的含義呢。

又有人說現在是城裡人太浮躁,只看重金錢,生活節奏太快,忘了讀書。農村就不一樣,依然還保留著濃厚的傳統氛圍,連辦喪事,都用上詩經典籍上的名句:哀哀父母,生我劬(qu音渠)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以表孝思。但是這種精準的應用城裡人看不到眼裡,因為他們眼裡只有歐美看不到中國農村。

說來說去,答案應該有了,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繼承好,是你沒有繼承好。不是中國傳統文化快消亡了,是你快成文盲啦。抓緊時間學習吧,學習將會改變你眼中的世界。


中國文化面對日本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