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面对日本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最近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品包装上的几段话火了,坦诚说,有点羞愧,除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因为出自诗经,我又刚好出生在河间这个诗经的发祥地才勉强知道。其他只能从字面了解大概意思。但是出处却完全不知。

经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是盛唐时日本权臣长屋王赠给中国高僧大德袈裟上刺绣的字,后面还有“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雪融、花开、春来都是人们对美好前景的企盼。“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比喻亲生的同胞兄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意思是: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

后来也许是日本友人知道了国内应为赠言口号有太多议论,所有箱子上也改成了“中国加油,湖北加油”但是下面小字还是写了:崎岖路,长情在。不但表达了日本长崎县人民与中国人民心连心。还巧妙的使用了藏头诗技巧,把“长崎”二字藏于诗句中。

一句句诗词是充满人情味的美好表达,温柔的诗文暖了人心,也凝聚了力量。

这个时候也有人笑话我们自己词语匮乏,修辞贫瘠,满世界看到的是“武汉加油” “湖北加油” “中国加油”, 说中国人只是在学校课本上学过古诗词,等到了社会完全用不到,等到激动兴奋时还是只能说一句:卧槽。还有人不服气列举了我们在修辞上的创新,例如: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等等。当然说这些话的人是在说反话,对这种修辞使用越来越多的担忧。

不过我们真的对于传统文化没有继承吗,我们的武汉加油除了直观热血就如此的不堪吗?当然不是,据说在晚清有一个非常关心学生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张瑛。每到夜深的时候,他就开始沿着大街小巷行走,如果看到还有哪户人的灯是亮着的,他们就会敲门进入其中,为该学子的油灯添加一勺油,且鼓励他要好好努力,一定能够高中。这位张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学子“加油”,使得许多学子饱受鼓舞,经常性地在晚上挑灯夜战。张瑛的做法被后世取了一个名称叫作“加油”,这便是“加油”的来历。张瑛有个儿子叫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组建了南洋水师和汉阳铁厂,汉阳铁厂就在武汉市,今天的“武汉加油”谁知道没有有另外的含义呢。

又有人说现在是城里人太浮躁,只看重金钱,生活节奏太快,忘了读书。农村就不一样,依然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氛围,连办丧事,都用上诗经典籍上的名句:哀哀父母,生我劬(qu音渠)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以表孝思。但是这种精准的应用城里人看不到眼里,因为他们眼里只有欧美看不到中国农村。

说来说去,答案应该有了,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继承好,是你没有继承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快消亡了,是你快成文盲啦。抓紧时间学习吧,学习将会改变你眼中的世界。


中国文化面对日本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