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交我們復工復學的第一課

眼下,戰疫正當攻堅階段,相信勝利肯定是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在讚歎那些奮戰在一線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的同時,我們身處疫情之中,從恐懼、害怕到迷茫、期待,到如今看到勝利的曙光,在感嘆活著的不易由此也對自然界產生了太多的敬畏之心!新冠疫情再次喚醒了2003年那場非典磨難帶給我們的痛楚,同時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應對突發事件的體系及措施,這也是我們人類必須要好好認真修補的關乎生存的關鍵第一課。

第一,防微杜漸的思想意識要加強

從國家的頂層設計上已經明確:堅持依法防控,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一)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要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引發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數病原體來自野生動物或與之有關。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和發展威脅之一,必須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要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環境、形勢和麵臨的挑戰、風險,深入分析我國生物安全的基本狀況和基礎條件,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二)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三)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四)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

(五)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第二,培養大眾防範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尤其是學生,幼兒園、小學、初中、好像高中、大學各階段都要普及!提高認知,學會基本的防範技能,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我們不希望因為我們的無知讓那麼多年輕的消防戰士犧牲在火災中;也不想看到那麼多醫生和護士因為我們的無知倒在病魔面前……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急救技能普及率比較低,僅為1%,相比之下,法國的為40%,德國的高達80%,美國的高達89.95%。正由於應急救護普及率低,在群眾生命安全遭到威脅時,無法開展施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這就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應急救護培訓與演練,特別需要在中小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與演練,提高我國應急救護普及率。畢竟,與我們相鄰的日本,僅中學生的急救知識普及率就高達92%。

相形之下,在應試教育指揮棒下,我國許多中小學都放鬆了對學生安全技能的教育與培訓,導致學生危險防範知識和安全保全技能嚴重缺乏,一旦遇到了火災、水災、地震等意外或突發事件時,往往束手無策,不懂得如何應急逃生,自救和互救,甚至枉送了寶貴生命。有資料顯示,意外傷害是造成0-12歲兒童死亡的首要因素。平均每年全國有近5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開展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安全保護技能。

其實,生活就是教育,生命教育就是生命昇華的教育,加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力度,是現實迫切的需要;否則,淡化了生命教育,必然會滋生扼殺生命的機會。從學生踏進校園那一刻起,老師有責任把“生命是至高無上”的觀念告訴學生,讓學生懂得生命的重要,從而敬畏生命,愛護生命。何況,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必須把生命教育放在首位。而開展安全教育,就是開展生命教育。幫助每個公民從小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逃生技能、自救和互救技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環。所以,安全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應急救護培

第三,心理疏導每個人都需要


由於自然災害往往具有發生突然,難以預料、危害大且影響廣泛等特點,極大地超出個人及團體的應付能力,常常引起社會上許多人普遍出現心理壓力和恐慌情緒,即心理危機。如1998年發生的洪水災害就是一個涉及數個省份的區域性危機事件。危機事件中的心理危機,不僅影響人們對危機的正確應對,還會進一步危及個體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甚至危及到社會的安定。 在突發社會災難事件的刺激下,個體總是會伴有明顯的情緒變化,這些情緒變化往往是心理挫折的結果。在應激過程中,如果機體應付能力不能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不能有效地控制應激,就會產生心理挫折,從而會引起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如焦慮、煩躁不安、消沉、抑鬱等。突發災難事件時,社會公眾還常常伴有恐懼、自卑、精神恍惚、記憶力下降等各種症狀,有些則產生敵對、酗酒、吸菸、藥物依賴等不良行為,或出現衝動攻擊行為乃至自殺行為。如果一系列的心理反應過於強烈或持續存在,在原有的生物性因素基礎上,就可能導致精神疾患。


心理學家G. Caplan從1954年開始對心理危機進行系統研究,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機干預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在不斷努力保持一種內心的穩定狀態,保持自身與環境的平衡和協調,當重大問題發生變化,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平衡就會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出現紊亂而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危機狀態。


如果,處於心理危機中的人能得到有效的幫助,就能增強應付危機的能力,不僅可防止危機的進一步發展,還可以學會新的應對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復到甚至超過危機前的功能水平,達到成長的目的。公眾在自然災害這一災難性危機事件的衝擊下,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心理反應,導致心理危機。重視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對災害受難者給予及時有效的危機干預,給身處危機事件中的社會公眾提供強有力的心理支持

因此,政府及媒體應加強對公眾正確的媒介觀、信息觀的引導,加強對公眾的危機應對能力教育,增強民眾危機防範意識,使每一個公民在面對危機時,理性而負責,冷靜而主動,具備現代人基本的文化、政治素質。


所以,在我們期待復工復學的第一時間,我們都應該補上這一課——如何應對各類突發災難災害!我們應該馬上行動起來,不要再漠視生命教育!!!

災害!我們應該馬上行動起來,不要再漠視生命教育!!!

願世間一切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