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你还能找到儿时的年味吗?有何经历?

中国新视野


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感觉,人多,小孩子们放鞭炮,穿新衣,大人们窜门聚会吃饭打麻将,街上热热闹闹,晚上火树银花。





芳妈家庭教育


儿时的年味再也找不到了!只能静静地回味了……

小时候的欢天喜地,无忧无虑,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

小时候过年,大年三十晚就开始兴奋的整宿不睡觉,新衣服妈妈都准备好了,放在枕边,只等着过年穿了,大年初一早上天还蒙蒙亮,我就兴冲冲的起床了,穿花衣,戴花帽,顾不上吃早饭就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找小伙伴玩耍,我们村上和我一样大的小伙伴大概有三十多个,都是70后,大家聚在一起可开心了,我们放鞭炮,在树上荡秋千、打沙包、捉迷藏,……可开心了。在村子玩腻了,然后大家商量一起去三里外的县城看电影,都爱看李连杰主演的武打功夫片《少林寺》了,回来的路上还模仿剧中的武打动作,在麦地里你追我打……

70后的童年是最美的,可以从早疯玩一整天,也没有作业写不完的困扰,现在的孩子根本启会不到!




莲之恋


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外婆炸馍馍时,大约从迷信的观点中出发,说是乱人在炸馍馍时来家串门时,回费自家锅里的油。因此,炸馍馍开始时,先把大门闩上,然后,外婆在油未烧过前,掐上一点面,捏上一个叫“油老”的面人,蹲在锅沿上,说是在“尿油”,油不费和平边。一年又一年,外婆总是这样做。在我的童年中,这一印象极深!


桔子162372187


我小的时候正是贫瘠的70年代,家家过着缺衣少穿、上有老下有几个小的艰苦日子,弹指一挥间,转眼我已步入中老年。

现在过春节商品极大丰富应有尽有,想吃啥买啥不用为钱发愁。只是儿时的快乐时光已离我渐行渐远。再也找不到少年时过年的味道!

东北地区冬天在最寒冷日子里学校开始放寒假了,每到这时高兴劲别提了。而让我们更高兴、更向往的是春节不期而至。

当时物质匮乏,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购买。首先是置办年货,先用票买几斤肉、鱼蛋,凭粮食本买10几斤白面、大米和油,还有每户供应的几斤花生和毛嗑(葵花籽),有的家里爸妈有能耐的可以在外地买点香肠。

每家请别人写春联福字,到新华书店购买年画,再买上几挂鞭几个二提脚几捆穿天猴,大致这些年货也算购置齐全。

接下来三十到了,我们穿上新的衣服(做的棉袄罩),女孩头上用大红粉绸布菱子扎的蝴蝶结,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喜庆。

家家大人们已忙着用那一年到头攒下来的油炸油条、油圈、丸子,吃完年夜饭后又要炒花生、毛嗑、包饺子。我们高兴的从东家串西家,吃了这样吃那样!

半晚等着接神吃饺子、放鞭炮,11点后鞭炮齐鸣、如雷贯耳。我们楼有两个门洞,这个门洞和那个门洞打起了火药战。用串天猴、电光雷相互向对面呲花,各方嗷嗷乱叫和冲天的火光交织在一起闹得不亦乐乎。下半夜打三家扑克蹲麻子,用现在时髦话说:玩的太嗨了!欢乐亢奋的心情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大年初一开始给邻居家的长辈拜年,上亲戚家拜年,用虔诚之心祝福新年快乐安康!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我家不远处有个广场,每年十五在那举办花灯展。天刚擦黑,我们几个小伙伴拎着自己扎的灯笼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在一起逛花灯,一路的欢歌笑语、一生的难忘的时光!到此这个春节就算过完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点点滴滴我还记忆尤新,曾经的美好已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时时想起小时候的春节那是在那贫瘠的年代里给了我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


秋叶之静美49


几乎感觉不到,以前的我们还能丢丢雪球,堆堆雪人⛄,放放鞭炮,串门亲戚。可是到最后,越长大越发现,那些儿时的乐趣正在不知不觉之中丢失,并且越长大越孤单。

而且,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出门全是泥巴路,一双新鞋子,在走过不长的一条路之后,就会变得很脏很脏,有时候想起来就会很苦恼,但有时候又会很高兴,因为它会让我的鞋子很脏,但是它又会时刻激励着我,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够出人头地。

以前在一起玩的小伙伴有很多,我们那时候天真无邪,一块滑雪,然后慢慢的把裤子磨破,等着父母谩骂,然后一切都回归平静,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因为那是父母对我们的教育。

现在看不到了,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甚至有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化,父母依旧是父母,可是他们更多的是对我们的关心和问候,孩子依旧是孩子,可是早已被课本压的抬不起头,或许,社会的进步剥夺了孩子们的灿烂容颜。[打脸]




小智撸Movie


回忆儿时的年味越来越浓,农村从腊月开始。每逢赶场天,大人小孩左手提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带上十几个鸡蛋,一起去镇上买。用换来的钱,给家人一件新衣裳、一双新鞋子和袜子。

给男孩子几圆爆竹,几支冲天炮,地宫转。女孩子买一对崭新的蝴蝶结,发夹。

杀年猪,灌香肠,做腊肉,听到猪声嚎叫,一群小朋友乐开怀,可以放开吃刨锅汤了。

家家户户 写春联,贴门神,年味十足。


春之声文化传播wjc


我相信70后80后一般都不能,90后我不知道,就拿我们00后讲好了。

我,2004年出生,2008年开始放鞭炮,至今为止没有被鞭炮炸过,但是从18年春节开始市面上能买到的鞭炮种类大大减少,19年春节市面上已经没有擦炮购买(我们村是这样的),取而代之的是摔炮,原因不是别的这是某些家长没有看管好孩子,使孩子受伤,却将责任甩给鞭炮,现在又有家长开始说摔炮存在危险。


小楠同学a


小时候的过年比较单纯,生活条件也差不多,所以也没有那么重的攀比心理。哪时候有炮竹放,有新衣服穿就挺开心的了。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生活也发生了好大的变化。除了有电视看,更是手机机不离手,大多数人都在用手机交流。

还有现在人们生活条不一样,人情世故,冷暖,都挺现在年味里。

现在的过年,更像是在攀比,炫富,所以交往,走动也少了。


云庐煮酒


对于我来讲,已经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以前老妈在还过得去,现在老妈不在了,真的很讨厌过年。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拿红包,可以吃很多好吃的,还可以去亲戚家拜年,反正一家人在一起哪怕条件不好也很开心很热闹。可是现在呢,条件都好了,物质上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强烈了,亲戚之间大都数在饭店吃了就散,回到家感觉也没有什么年味。


岑妈的生活记


小时候早早的就数着日子,期盼着过年。因为有新衣服,有好吃的,有压岁钱……因为那一天犯错也不会挨打。年龄越大越感觉没有小时候过年的感觉了,不是没有年味了,只是没有了小时新衣服,压岁钱的期盼!

现在的小孩子还是一样很期盼过年的。家里大人也是忙着办年货,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街上也是张灯结彩,很有过年的气氛。因为“过年”,很多一年到头见不着面的人,都聚在了一起,还是挺热闹的。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大,最隆重的日子,还是要好好传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