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兵棋」——對馬海戰

十九、二十世紀,是兵棋大發展的時代。這一時期,兵棋催生了一系列經典的戰例,尤其以海戰最為引人注目。

十九世紀後期,日本海上力量一躍而起,經過中日甲午海戰、日俄戰爭等戰役,聚全國海軍力量先後擊敗滿清和沙俄,成為東亞強國。其中,以日俄戰爭中對馬海戰最為經典。

「史說兵棋」——對馬海戰

秋山真之 炮艦筑紫號的航海士

1894年,中日發生了甲午海戰,結果滿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明治維新後組建的聯合艦隊首戰即大獲全勝,舉國深受鼓舞。但是,日本海軍並沒有陷入這種情緒之中,而是針對出現在戰場上的很多技術錯誤進行了檢討,其中就有曾作為炮艦筑紫號的航海士(大副、二副或者三副的統稱,下同)參加了中日甲午戰爭的秋山真之。

1898年,日本海軍公費留學生赴美學習海戰。秋山真之並不在人選之列,但他竟以自費身份到美國留學,就讀於安納波利斯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導師是著名的海權論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他去美國留學,要的並不是文憑,這在當時很重視學歷的日本海軍中可謂另類。因此秋山真之的留學生活,基本上沒有上正經學堂,而是在馬漢的建議下一直潛心專研海軍戰史。

秋山真之留學美國期間,正是美國海軍兵棋推演的大發展時期。1884年,海軍戰爭學院開始了兵棋教材的編寫,1889年,兵棋推演已經成為學院的七大課程之一。1894年後,美海軍已經形成了“單艦決戰”“艦隊戰術”和“海軍戰略”三個層級的兵棋推演。秋山真之從美國海軍那裡將圖上演習、兵棋推演學了過來,一併帶回的,還有美國海軍先進的理念、技術和戰法。這為秋山成為優秀參謀,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也對後來日本海軍的發展功不可沒。

日俄戰爭初期,針對俄太平洋艦隊的不利局面,沙皇政府決定從波羅的海艦隊(後來加上黑海艦隊)抽調艦船,編組“太平洋第2分艦隊”,開往遠東增援。這支混合艦隊司令為羅日傑斯特溫斯基中將,擁有各型主要戰艦38艘,輔助艦船約20艘。艦隊於1904年10月出發,至1905年5月到達目的地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歷時7個多月,行程3萬公里,連續航行導致官兵疲憊不堪。

「史說兵棋」——對馬海戰

羅日傑斯特溫斯基 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司令官

日本則以逸待勞,聯合艦隊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同時在俄國艦隊可能經過的海上通道建立了縱深達200多公里的預報網,已全面監視俄軍行動。

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時任聯合艦隊第一參謀的秋山真之正在絞盡腦汁,運用從美國海軍學來的兵棋推演方法制定作戰方案,企圖全殲俄第二太平洋艦隊。最終,經過連續幾天的反覆計算和兵棋推演,秋山真之制定了在七十至九十個小時內全殲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七段式作戰方案。


「史說兵棋」——對馬海戰

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行進路線

秋山真之的七段作戰方案:

1.X日白天,首先爭取在對馬海峽以南,長崎縣西部的五島列島進行戰列艦決戰。

2.X日夜晚,北上,在對馬以南由驅逐艦和魚雷艇進行夜戰。

3.X+1日白天,在對馬海峽西水道再進行白晝戰。

4.X+1日夜晚,繼續夜戰。

5.X+2日白天,在鬱陵島附近繼續白晝戰。

6.X+2日夜晚,繼續夜戰。

7.X+3日白天,繼續在海參崴外海白晝戰。

秋山真之參考英國戰列艦在炮艦時代側面最大火力T字並行的海戰戰術制定了“丁字戰法”,艦隊在敵艦隊前方進行“U”字形轉彎,用於擋住敵艦隊前進方向,集中火力炮擊敵艦隊的先頭艦,實施各個擊破。以當時的海戰常識,大多數人認為艦隊敵前調頭非常危險的蠻幹。但秋山真之經過反覆兵棋推演,堅持認為戰法可行。最終,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採用了秋山真之的方案。

「史說兵棋」——對馬海戰

秋山真之的“丁字戰法”

結果,對馬海戰的結局完全被秋山真之料中,甚至遠超預期,海戰只進行到第三階段,就以俄國海軍的投降結束了。此役,俄國艦隊完敗:駛入對馬海峽的38艘俄國艦船,沉沒21艘,被俘7艘,中立國扣留6艘,逃跑途中損失1艘,損失噸位高達20萬噸以上。而日本只損失了三艘魚雷艇。

對馬海戰徹底摧毀了沙俄的取勝希望。1905年9月5日,日俄在美國調停下籤訂《朴茨茅斯和約》,俄轉讓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的利益給日本,揭開了後續日本侵華的序幕。

戰後,日本聯合艦隊解散,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宣讀了秋山真之起草的解散致辭。此文被美國時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聽後,深受感動,將全文翻譯成英文,作為西點軍校教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