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群里,总有些不退群也从来不说话的人,是什么心态?


相见不如怀念,大概讲的就是同学。

同学就是一群在自己最纯真、最美好但又最茫然时的同路人,跟他们相伴的岁月,是自己的黄金岁月。因为爱恋曾经的自己,所以也爱恋曾经的同学。

只是见了面之后,发现你已经不是你以为的你,他也不是你以为的他。

有了微信之后,大家一开始疯狂建群。我有4个同学群,一个初中同学,一个高中同学,一个大学同学,还有一个大学年级女生群。

初中同学群,我基本上不说话,因为觉得大家差异太大。初中群里面,像我一路读书的人不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工作,所以大家的兴趣爱好相差很大,里面一堆人经常呼唤着一起打麻将、喝酒,实在是没有共同语言。有一次俩人喝醉酒了,还要求群主退群,嫌他从不发红包。总之,觉得各种乌烟瘴气。

我本来想退群,但有次遇到一件事,让我觉得也许还是要留在里面的。有个同学突然事故去世,同学们张罗着去送他一程。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觉得在人生中有一段缘分的人都需要珍惜,进群不说话,其实就是表明我还在,也关注着你们,但确实没啥可聊。

高中群,我很活跃,因为我高中住校,那时又是青春期时期,思想苦闷,跟同学们关系很好。我们同学经历也差不多,都是大学毕业,现在都是中坚力量,共同语言比较多,大家一起聊聊读书,还聊点笑话,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群里发红包。

大学群,刚开始我挺活跃,因为大学同学基本都是精英,大家还经常聊点技术、社会问题等。但有几次让我觉得不爽。有一次是我一高兴,在群里发了我家小孩的照片,这还是我考虑过的结果,我一般不炫娃,但觉得大学同学比较亲近,人也很少,小孩年纪也差不多。照片放出去后,有某位当教授的同学问我,我这个照片有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我大为惭愧,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了一番隐私权的问题。还有关于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三观不合。另外,大学群相比高中群,贫富差距估计比较大,虽然我没有仔细问过,但富豪、领导是有几个的,明显感觉到有些人讲话的不一样。所以,在大学群里,我基本上就不说话了。

大学年级女生群,我们年级女生很少,一共才20多位,所以也建了个群。不过,大家分散在世界各地,绝大部分在海外,其实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唯一有话题的就是某天,有某几位同学聚会了,发一张照片给大家看一下。或者,我们同学群里有位过目不忘者,她记得大部分人的生日和我们当年的各种事情,所以,每到某人过生日时,她就出来提醒大家。这个群大家都不怎么说话,大概就是一个通讯录的作用。这是很奇怪的事,我们大学女生多才多艺的非常多,在朋友圈也是各种秀才艺,读书笔记之类的,但在群里大家闭口不谈,最多说几句主妇说的家长里短,让群里显得是个极为乏味的主妇群。也许大家已经不再熟悉,所以不愿意把一些私人的东西放进来,也不愿意多讨论一些情感上的东西。这个群大概就是过去大学生活的一个回忆存放点。

最终,不管是不是同学,能凑一起的,还是三观相近的人。


五道口的颜学姐


同学,就是在特定时期,跟你在一起的那么一些人。

有的人一直说,同学情最纯洁,因为学生时代,没有利益纷争,不像同事。

不过,凡是人,除非是婴儿期,从上学那天起,就注定了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爱好——有聊得来的,也有聊不来的;有特别投缘的,也有非常反感的。

正常人,谁都有几个好朋友,这样的好朋友,可能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

只有不正常的人,才会感觉自己的朋友遍天下,好朋友浩浩荡荡,多到不可胜数,最终也就分不清到底谁才是好朋友。

有了QQ和微信后,那些从毕业就分开的同学逐渐建立起了联系。

海内有同学,天涯若比邻。

N年未曾见,视频真方便。

我玩QQ时间很久了,但却从未加入过同学群。这几年,微信大兴其道,把失散多年的同学全都聚到一起了。

先是初中同学群,在前几年居然找到了我,好多同学多年未曾相见,自然聊得热火朝天。

当年,我可是我们全公社最最著名的学霸,我学习的刻苦程度是别人望尘莫及的,我的成绩也是谁也无法相比的。1980年,我以少考一科英语的成绩,成为全公社唯一考上县重点高中的。

头几天,大家都在热烈地回忆着同学时代的故事,七嘴八舌,热热闹闹,嘴慢得几乎插不上嘴。

过了几天,我发现群里好多都是我不认识的。原来,他们反反复复留级,多的已经留了六七年,等于反复上了两轮初中,很多都是我大妹妹、小妹妹的同学。

再后来,发现凡是做点小生意的,一律称呼为老板,老板说话也都气吞山河,感觉那口气赛过马云王健林;凡是有个小职务的,一律称呼为某总某总,听着好像省部级领导。我也被称呼为总,同事叫我总很正常,同学叫我总,这个别扭啊!

再之后,我就不说话了。

随后,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不说话了。

最后,我发现每天只有那几个无所事事的大妈,每天早早在那重复着令人倒胃的心灵鸡汤。

有几次,大妈们自己发得无聊了,开始点将,点名叫我说话,我说什么呢?

点了几回,越发反感,干脆直接退群了。

高中同学群,几乎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不过,好像比初中群还不堪,我高考是高考状元,当然是班级第一,头两天还有几个同学问问近况,然后就剩下几个吹牛逼的。

话不投机还扯啥,几个特别要好的高中同学,成了一辈子的好哥们;最好的同学,成了我的媳妇;剩下那些,本来也没啥交往,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跟他们扯啥?

退群!

现在唯一剩的就是大学同学群了。

这也是最后才进的群,前年是大学毕业三十周年,一位同学能量很大,居然把全班十几个同学全都拉进了群。

一比,差别实在叫天壤之别。同学大多特别有出息,做学术的,都是专家级别的;做生意的,都腰缠万贯了;反正百度一查,个个大名都如雷贯耳。

我在同学里,差不多就算是混得最凄惨的。

大学层次确实高些,没像初中、高中同学群那样狂吹牛逼。

但唠了几天,发现都没啥可说的。

于是,这个群基本是几个月没人说话。

反正也不影响啥,就剩这一个同学群了,就放那吧!



说起来也是,过去同学才几年相聚,由于分别的时间太长了,几十年的人生旅途,有可能在性格爱好和家庭事业的转化,为人也改变了。也不是当年的你我他了。所以,在同学群和微信聊天有可能在性格和方面的爱好有些相差。毕竞是几十年没见面了有点不了解。不过,也没关系的。只要有时间尽量争取参加同学聚会活动就能互相了解啦。前半辈的时光己失去了 。此时,我们再渡晚霞夕阳红啰。


老戴镜645


刚开始有个二十几个同学的群,感觉挺好,大家都积极发言,谈些逸闻趣事进行沟通交流,有事没事打个招呼,总归不工作生活在一块地上,说说大家身边的事,感觉同学间关系融洽。再后来队伍不断壮大,大几十人的群了,可能是同学们的身份越来越复杂有关,逐渐的谈论的话题与同学情谊之间越来越远,在群里小范围讨论买卖工程什么不相干的话题,有很多同学发言越来越少甚至沉默了,只有固定的少数几个人活动,作为本来性格内向的自己,对他们谈论的话题越发不感兴趣,发展到最后退群了,后来有同学问为什么退群?我敷衍他们说喝多了删对话操作错了。


老张161144467


我有个同学中学时代就比较少话,不喜欢热闹。我和她正好相反,属于外向的那种。但是我俩却很合得来。毕业几十年后的第一次相聚还是我主动提出的,约了几个当年比较不错的同学一起。当时饭桌上她还和学生时代一样沉默寡言。我们也有自己的同学群。群里大多数时间都是静悄悄的。后来我把这个同学也拉进去了。从她进去到现在始终一言不发,其他同学问我她怎么这样,我也私下和她聊过,她说看到群里聊天的时候插不上话,也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在上班不方便聊天,有时手机不在身边,等看到时同学们已经不聊了。其实我们的学生时代都特别单纯,那份友谊不掺杂一点杂质,多年以后各自发展,如果还能保留那份童真最好,起码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


一笑而过69899


同学群基本上不是晒吃晒喝晒玩就是炫儿孙炫富炫幸福,再不就是转发一些无脑的鸡汤和骗子的信息,怀旧是少不了的主题,陈谷子烂芝麻倒出来都带着酸腐味。三观良莠不齐,共同语言匮乏,你还不敢随便说话,不定啥时候就得罪人了。很多人都是碍于情面没有退群而已,既不说话也懒得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人是最热衷于同学群的一拨人,基本是都是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人,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那种思想僵化,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人生经历丰富的类型,在逐步被社会边沿化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存在感了,同学群也许能让他们找回一点点安慰吧。


远景行之


一年前,初中同学聚会,然后建了同学群,一开始,群里很热闹,大家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也好像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但是很快,这个群就变得沉寂下来。

大年三十晚上,终于有同学忍不住了,喊大家出来聊天,一阵红包雨后,这个群又安静下来,而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比这个初中同学群还安静。

同学群里,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从来不发言,但是又不退群,我就属于这类人,而且我发现这类人越来越多,所以群也就变得越来越安静了。那么,这类人是什么心态呢?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解释一下吧。

第一、跟谁说?他早已经不是他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即便是亲兄弟,如果多年不走动,也变得非常生疏了,更不要说是同学了。其实,即便是当年上学的时候,真正能合得来的同学,也并不多,过了这么多年,不熟的同学依然不熟,而原来很熟的同学,有变得陌生了。

而且进入社会中的同学,变得更加世俗、圆滑和油腻,他们的身份,也不再是某某同学了,可能更希望大家叫他某某主任、某某经理、某某厂长了。

如果是某个混得好的同学出来说句话,也许会有几个同学出来恭维一下,而有的同学说句话,可能就会冷场,大家都变得谨慎了。

第二、说什么?你所关心的,可能是别人嗤之以鼻的!

不管哪个阶段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无限的话题,但是毕业多年的同学在一起,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了。

初中同学还好一些,因为多数同学住得很近,干的工作相似,比如我的同学,很多都是开工厂的,他们有时候会聊一些生产和市场行情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不是我关心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讲我感兴趣的问题,他们也是不关心的,就这样,能说话的可能就越来越少了。

第三、怎么说?自己得罪了别人,你可能都不知道!

有个同学,在群里说了一件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然后就讨论起来,也开起了玩笑,没想到这个同学突然恼了,但是大家都没有发现,于是还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最后这个同学发了一顿火之后,退群了,留下一群尴尬的同学们。

有些同学,上学时就不喜欢开玩笑,而有些同学,毕业后变化也很大。如果是当面说,你可以观察到他的情绪变化,但是在群里,确实无法觉察到,一不小心就得罪人了。

如果想不得罪人,就要揣摩每个人的性格,那样交流是不是太累了?

这就是我不喜欢在同学群里发言的原因,至于不退群的原因,就是默默关心着同学们的发展,也想保留一个联系方式,就如同我们电话簿中的很多人,也许我们一辈子不会给他打电话,但是我们也要留着他的联系方式一样。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虽然是同学,毕业后经历不同,职业也不同,有些相距甚远,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想退群又怕寒了同学的心,只有潜水了。


gg箐筠


这个问题反过来问才好,为什么同学群有些人总爱说话。同学群大部人还是比较沉默的,而只有少数人才会在群里找人聊天,(这仅指我自已的同学群)

1:无话可说,没有想说的欲望

同学情等你毕业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就知道这份量到底有轻,在上学时总感觉和这个同学玩得真好,情同姐妹,我们肯定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但事实很无情,起初两年可能还能聊上几句,慢慢地便无话可说了。这就是现实,而这所谓的同学情仅仅只是大家在一个群里呆着,见面打个招呼,平时再无联络。 好同学尚且如此,在同学群里就更没什么人可聊的,可是退群了又怕会错失什么。

2:混得不好,感觉丢人

我中专同学很多人混得不错,有些人做大老板,有些人工作体面,还有些人整天到处去旅行,谈投资,谈保险,除了插不上话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卑让我觉得自已一无事处,只能做个旁观者,甚至把信息提示都关了,想看就看,不想看便不用去管。至于为何不想退群,其实这个念头也是有过很多次,但终究下不了手,或许还是对同学情有一些情结在心里。

3:怕说错话,顾虑多

同学情就类似于一个公共平台,一言一行还是需要注意,不能太过随意,就好比我初中同学男生偶尔在群里说一些黄荤子,令人比较反感。有时别人发一些不合适宜的东西,从心里都会排斥,所以自已便会提醒自已,不要犯傻。

4:对同学情感到很失望

岁月匆匆,曾经那些单纯的孩子,都变了。再寻不回当初的感觉,以前要好的同学我曾主动找她聊过好几次,本想和她追忆往事,谁料她尽说:“我早忘了,你这个傻子怎么还记得”即便是免强说上几句,也是索然无味,用好朋友的话说:“这人看起来怎么有大妈的即视感”--往事只能回味。


细说往事


鄙人不才,也加入了6个同学群。在多年后成立的同学群里,一些人不退群也不发言,这里面暗含丰富的心理内涵,很有意味。

之所以不走,是因为这个群流淌着年少的时光,留存着青春的记忆,不管当下大家关系如何,这个群多少还有点感情的寄托。

之所以默不作声,主要有以下原因:

1.跟谁说?他已不是他。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虽然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称呼——同学,但境遇已大为不同了。有的人运气爆棚,飞黄腾达,已是县长、镇长,一口官腔。有的人头脑灵活,低买高卖,成了大老板,早就“往来无白丁”。如果我们还是底层老百姓,虽然面对的人还叫同学,但他们又不是原来的同学了,除非私交好,否则心里面必有交流障碍。

2.说什么?你关心的也许别人嗤之以鼻。地位不同,阶层各异,关注点完全是五花八门。别人出口就是世界局势、经济走向,而你只想谈谈柴米油盐、小孩上学,这谈得下去吗?也许,当我们在群里发出了一个如何节省手机话费的话题,引来的却可能是高端人士在心里面的暗笑。与其这样,那还说什么呢?没人愿在同学面前丢人现眼,“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以什么方式说?咋咋呼呼的搞不好会得罪人。以前在一起读书,少不经事,乱说乱好,没人会在意。但现在不一样了,几十岁的人,都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许,我们认为是不见外的随意语调,别人会感觉你是诚心不尊重。也许,我们亲切地在群里喊别人的小名“狗子”,“狗子”县长一听就怒火中烧。如果要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那太累,真不如闭嘴。

同学群是一个圈子,但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圈子,因为多年后,同学这两个字也不再年少,变了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