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在农村当柴油机手的日子里,当时的生产队现状是啥样子呢?

那是个大集体的年代,农村生产设施还比较落,有的地区农村还没有完全的通上电,农田里的作物全靠柴油机提水浇灌,后来随着生产队的经济提高,加上公社钻井队的支援,每年都要在各生产队新增一至两眼水井用来浇灌农田,在这种现状下,生产队就会相应配套当时盛行的小型柴油机浇灌设备。

那一年,生产队新购置了一台柴油机安在了一眼新打的水井上,小队长想让我去学开柴油机,我只能听从队长安排,从另一个岗位跳过来跟随老师傅实习柴油机的操作,开柴油机不是很复杂,只要明白了机器的原理,断不了机器的冷水循环,掌握了手摇启动的要领,基本上就能出师了,启动的时候,右手用力摇动几圈机器摇把,再用左手迅速地按下减压按钮,引爆喷油嘴喷出的油雾,柴油机就启动了,不超过半月基本上就能掌握。

70年代在农村当柴油机手的日子里,当时的生产队现状是啥样子呢?


因为当时正赶上麦田急需浇返青水,学习了大约半月我就被调到了小柳树那眼水井上。当时我们生产队为了方便安排农活,在每块农田都取上了名字,有的叫六亩地、四亩半,小河崖等等,我所管辖的水井旁边有一棵碗口粗的柳树,所以给这块地取了个小柳树的名字

新柴油机一般不出毛病,只要缺不了机器的循环水,启动之后十分省心。早晨出工的时候让小队保管打开仓库门,领上一铁桶柴油,然后让浇地的两名社员用肩抬着,我紧紧的跟在他们的后边,一路上有说有笑,那个时候社员都愿意干浇地这个活,只要用铁锨在地头上剜开麦畦让水自然流淌,就可以坐在地头上吸烟聊天,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麦田一天也浇灌不了几畦,往往一块麦田要浇上半个多月。有时候赶上旱年,柴油机就会黑白不停,浇地的社员可以黑白交替,柴油机手没人替班,必须24小时都得在跟前盯着,夜里拿着铺盖在柴油机不远处睡觉,时刻警觉的听着柴油机的动静是否正常,一担声音异常就会立刻将柴油机停下来检查

70年代在农村当柴油机手的日子里,当时的生产队现状是啥样子呢?


因为配给我的是一台新机子,一般不会出什么毛病,使用了几年的柴油机就不同了,由于机件的老化,就要及时维修,那个时候专业维修柴油机的很少,一般都是靠农机手自己摸索着找毛病。记得另一个生产队的一位农机手看管的那台机器再怎么操作就是不启动了,之后将机器全部拆开,一开始的时候拆下来的零件还能记得很清晰,一件一件的摆在平地上,哪个零件往哪里按装,用钢笔写在纸上,可是随着拆下的零件增多,摆了满满的一地,等到拆完机器的时候,再组装已经记不清原件的地方,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满脸油腻的找到我说明了情况,因为都是同行互相帮忙都是正常的,我过去之后找清了原因然后慢慢的组装起来,直到现在我俩的关系还一直很好。

开柴油机在不出毛病的情况下十分轻松,一但出了毛病急得满头大汗,两手沾满了油泥,无意间抹的脸上到处是。另外,平时维护也特别的关键,因为那个时候的农机手管理还不规范,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技术不很过硬,普遍存在只会开不会修的水平,一台新机器用不了几年,坏了之后就无人再管,只能凑钱再更换新的。

70年代在农村当柴油机手的日子里,当时的生产队现状是啥样子呢?

隔了没几年,农村电力普遍推广,原来的柴油机都用电动机来替代,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改革开放的前夕,虽然各生产队的水井上也配有电机手,因为电机的操作比较简单,提上水来之后电机手有了更多的时间,这个时候队长也会给机手安排点其它的轻松活,即便这样,相比开柴油机的时候已经省心了很多。

用柴油机提水灌溉农田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可能会使用智能化管理自动化喷灌,农业种植将会越来越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