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张作霖其人,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但与民国上海滩大鳄杜月笙一样,天生是个能左右逢源,情商远超常人的不凡之辈。

关于他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流传出了很多故事,无一例外都别出心裁,走不寻常之路,看似有些荒诞,但经他自己一解释,似乎也很有一番道理。偏偏人到了他手中,倒也的确被他笼络得服服帖帖,不得不说,看人的眼光,张作霖是真的有天分。

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他曾派人三顾茅庐,坚持要把一位狠狠落过他面子的人请来任职,并断言:非此人不可。这个享此厚待的人名叫鲁穆庭。

1897年鲁穆庭生于辽宁营口下属的一个小村庄,曾在陆军军需学校就读,毕业后不久在通辽一个官银号当掌柜。熟悉张作霖历史人大概对通辽有些了解,张作霖跟这个小地方关系极为密切。1908年奉朝廷之命在此驻防,并认识了与他有过命交情的好兄弟于文斗,两人还结为儿女亲家,便是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的父亲。

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野心勃勃的张作霖一直期望在政治上大展身手,因而不断在各个势力之间周旋,清廷尚在时,他倾力剿匪。袁世凯上台后,他又多次明里暗里表示对袁的支持,苦熬数载,终于在1916年前后总揽了奉天军政大权,一跃成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那么他和鲁穆庭的这个轶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离开通辽去赴任前,张作霖预备将在通辽的一些借款还清,但一时手头没有钱,于是仗着自己督军兼省长的名头,打发军需处长去镇上的官银号先借一些来,回头再还。

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军需处长趾高气昂地去了官银号,满以为是趟再容易不过的差事,没想到,当家的掌柜鲁穆庭却是个硬骨头,油盐不进,坚持他们借钱不合规矩,任凭军需处长怎么搬出张作霖的大名都不管用,只咬死了不松口:不能借。

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军需处长悻悻而归,一状告到了张作霖那里,张作霖也气得够呛,亲自带着人马闯进了官银号,与鲁穆庭对峙。鲁穆庭好言相劝,并非是故意为难,而是按流程规矩,这钱没办法借。张作霖当即怒了,一身匪气四溢,兵士们个个都险些直接举了枪。鲁穆庭一看,道理讲不通,索性一梗脖子,招呼店里伙计把金柜打开,让张作霖直接拿。但同时加了一句:

这就不是借,而是抢了。

听了这么一句话,张作霖却突然熄了气焰,脑子顿时清醒过来。琢磨着自己确实不对,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继任东三省督军兼省长后,张作霖开始马不停蹄地整顿辖区内务,选拔了一批他自认为可信的人才。但在轮到东三省官银号的时候,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他思量再三,最终想起了一个人,鲁穆庭,那个在通辽狠狠驳了他面子的掌柜。虽然他当时气得不轻,但后来回想起来,这个人的确是个堪当大用的人才。

于是便派亲信去通辽要把鲁穆庭接过来。第一次去没能把人带回来,第二次又被打发再去请,还是空手而归。张作霖便发话:非找来不可。亲信只得再去请,第三次直接去到鲁家,软磨硬泡,终于完成任务。

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鲁穆庭入了帅府后,先时有些忐忑,因为吃不准张作霖到底找他有什么要紧事,又或者是对当时不借钱的事耿耿于怀,现在有空了要来找他报复?却是想不到,张作霖待他十分客气有礼。

寒暄过后,直接道明,东三省官银号缺个人,鲁穆庭当初的作为让他很欣赏,看得出是个秉公办事的人,又无畏权势,这很难得。因而想请鲁穆庭来东三省官银号任职,助他一臂之力。这才着人三顾茅庐,几次三番地努力要把人请来。

张作霖用人的怪招:被人气得跳脚,升迁后却三顾茅庐将人请来重用

鲁穆庭听张作霖说得恳切,便当场接受了任职,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张作霖皇姑屯身故后,鲁穆庭又继续跟随张学良左右,并在他与杨宇霆常荫槐之争中,始终坚定地支持着张学良。

张作霖虽大字不识几个,但在用人和笼络人心方面,手段倒的确是出类拔萃,让人不得不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