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從業者們,能否說說大家的從業經歷和職場感受?

一零哥


產業互聯網的從業者們,要當好自己的CEO

作為一個身處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從業者,我做了很多年的管理工作,在大型科技企業工作過、自己做過創業公司、也給不少企業做過商業諮詢工作。


結合多年的經驗,先和大家說我對於職業生涯發展的非常認同的一個理念:

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職場生活、職業生涯發展都看做是在運營一家公司,而你自己就是這家公司的CEO、老闆。

為什麼有這樣一個理念?分享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

一個朋友,學習計算機專業出身,畢業後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做技術工作,多年後準備重新選擇工作,面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方向是到另一家企業繼續幹原來的技術工作,工資能提高;還有一個方向是基於原來的領域去創業。大家都知道,朋友的選擇是需要考慮很多問題,因為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後來呢,我們一起進行了綜合的規劃和分析,基於現有的條件和他本人的情況,給了他一個建議:選擇去創業。

跳槽的另外一家公司繼續幹原來的技術業務,他能做的什麼樣子已經清清楚楚,收入也會很好,但是,職業生涯就是一條直線了,除非做到技術的頂級,難有太大的突破,這個叫做“頭部市場”。創業,有風險,但是朋友有很強的溝通能力,也有一定的資源支撐他所處的行業機會很多,創業做到一定程度就能養活自己的公司和團隊,綜合考慮後做了這個選擇。這個叫做“分散市場”。

在幫助朋友提供選擇建議的時候,就是通過運營一家公司的商業邏輯來分析,“頭部市場”寡頭競爭才能更上一層樓,對他來說難。“分散市場”只要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功,他有這個基礎、資源和能力。

朋友經過兩年的創業,公司銷售額近億萬,也算是有了小小的成功。

選擇去跳槽還是創業,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用商業邏輯去分析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

每個人都要當自己的CEO,產業互聯網領域的從業者更應該有這樣的意識!

因為,機會就在眼前!我國正處於產業轉型的時期,隨著消費互聯網的紅利減弱,產業互聯網是迎來了非常好的發展時期。在新技術蓬勃發展的基礎上,如5G、雲計算、AI、大數據、區塊鏈等,產業互聯網越來越深入的影響一、二、三產業的變革,特別是工業互聯網,時國家提出“新基建“發展的核心領域之一。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帶動多個產業鏈條的發展,國家持續在投入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資源。

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


產業互聯網領域的從業者,可以分成這樣的幾類人群:1、企業家;2、管理者;3、工作者;大家都要帶著商業的邏輯來看待自身的職業發展。對於企業家來說,本身就是一家公司的所有者,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家要做的是成為“產業家“,帶領自己的企業擁抱產業互聯網,進一步加速發展。對於管理者,應該進一步提升產業互聯網新需求下的管理能力,能夠推動業務發展和對團隊戰鬥力的提升。對於工作者,要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貼近產業互聯網領域的人才要求去自我成長,更加專業化或者成長為管理者。

產業互聯網已經到來,帶給每一個從業職更多的機會,成功都是要有前提的,大家能不能抓住產業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希望從業者們帶著商業邏輯的思考角度,能夠抓住更好的工作機會、事業機會、企業發展機會。

所謂:機會在眼前,你不抓,總會有人抓住!


一零哥


作為一名培訓師想轉型做互聯網的教育從業者,今年又遇到了疫情。互聯網很多的時候收益不穩定,有時候一天可以收入8000,有的時候三個月沒有收益,所以想真正的作為互聯網的從業者,你得要思考,你怎麼樣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而且你能夠在互聯網上給人家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誰會因為你付費。

互聯網看著自由,實際上真的不自由,它需要有嚴格的自律,很多人做互聯網從業者都是一個人,如果一個人能夠堅持每天輸出。那這個人需要嚴格的自律,同時還有一個豐富的積累。一個人假如以寫文章為例,讓他前面每天寫兩篇很容易,但是讓他堅持,30天過後他還沒有內容輸出,這就需要考驗他的學習能力和轉化能力。

我個人開了一家培訓公司,同時平時的話以講課為生,業餘時間從2017年開始,斷斷續續的在今日頭條上更文,最高的一天收益是8000多,也有三個月,沒有任何的收益,更多的時候需要自己約束自己。我個人算是自律性比較強的,我有很多學員非常想通過自媒體提高自己的收益,但是往往堅持不了,一個星期過後就放棄了,什麼原因呢?第1個是自己的儲備不足,第2個沒人監督,第3個一個沒有拿到實際的收益,不知道未來路在何方。

其實自媒體可以放大我們的能力,但是它可以讓我們以輸出倒逼投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轉化能力。但是如果想靠自媒體衛生需要有一定的儲備,而且最好是有一些有流量的大咖幫你推薦引流,可能你會活得更好,以上是一個培訓師對於互聯網的看法,說說看你對互聯網從業者怎麼看?歡迎在本文下方留言。


培訓師楊景雲


不管是ToB還是ToC,都只是一種很早就有的商業模型,萬物互融會是下一個主流,IOT,無人駕駛,人工智能。

但是現在也到了互聯網技術的瓶頸,都說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其實還是既定程序,沒有看到質變。


馬爾斯密


產業發展最好模式,分享經濟平臺建設崗位核算數據化顯示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