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月份下小雨突然降温,感觉难钓到鱼?

90後感謝經歷


一、正常来说春季三月份下雨天鱼口会是很好的,因为春季下雨天水里的含氧量会急剧增加,会让鱼儿的食欲大大增加,今天我这里就是下雨天我钓了不少,别的钓友鱼获都很好,而且春季的阴雨天一般一整天都会鱼口很好,所以我觉得有可能你选择的钓位有问题,春季垂钓过浅或者过深都不好,正常来说春季要钓浅,俗话说春钓滩夏钓潭,正常春季垂钓的水深在1米至1.5米左右都很好。

二、春季虽然万物复苏,温度也在慢慢回升,但是鱼的活跃度还没完全升高,有时如果你选择的钓点位置不好那我会造成钓不到鱼或者鱼获不好。

三、钓技钓法的原因,春季钓鱼调漂、开饵都有很大的关系,春季有些地方用面饵还不行,主要还是以红虫为主,所以如果你用面饵,虽然鱼进入到你的窝点但鱼不愿吃面饵那么就会造成钓不到鱼或者鱼获很差,各方面原因都要考虑,不能单单以春季下雨天造成鱼获不好就归结于下雨的原因。


小沈爱钓鱼


其实钓鱼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不好,真的是钓无定律!

首先,3月现在已经是惊蛰了,下雨其实有时候还非常好钓,我这两天在浙江这边都是下雨的时候好钓,昨天我考虑下雨降温,先去2米多的水深垂钓,2个多小时上了2条鲫鱼,感觉鲫鱼口太少,然后来了其他钓友都是认识的朋友,我们决定换地方,他给我找了一个70厘米的水深,旁边都是浅滩水草,闹小鱼,跑铅,结果钓的还不错。

让我吃惊的是一个老头子,深深的给我们上了一课[捂脸][捂脸][捂脸]拿了一个塑料袋直接坐在地上,手里端着3.9米的杆子,也没有支架,饵料都成面筋了,也不起杆,就在那儿等,最终结果老头赢了,钓的都是板鲫,鲤鱼还切了2副线,水深比我们还有浅,估计最多50,所以真的是钓无定律,今日打算去在看看什么原因。



垂钓游侠


小解说是南方的,就来说说南方的一个情况,刚过惊蛰不久,惊蛰古称“启蛰”,惊即是雷声,蛰为蛰伏,意思是春雷大地,过冬而蛰伏下来的万物开始复苏,这里当然包括鱼,鱼饿了一个冬天,为了准备产卵积蓄能量,觅食频次增加,钓鱼的黄金季节即将到来,此处温馨提示,春季是鱼繁殖的关键时期,钓上来的鱼记得放回水里呀。



惊蛰过后开始适合钓鱼,但惊蛰的太阳还处于黄经345°,冷热空气还在互相掰手腕,经常出现冷空气回头,这就是倒春寒,题主遇见的头天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9度,一场小雨,就降低了10度,变成了最高气温10度,降幅非常大且是突然降低,就是惊蛰时期天气的典型特征,这样的天气,钓不上鱼是很正常的情况。

天冷鱼难钓

这鱼刚从冬天缓过神来,还没来得及撒欢,一场小雨就又打入了冰窟,鱼是一种变温动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降低,鱼身体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新陈代谢则会变慢,活跃程度降低,下底觅食行为明显减少,所以,降温的情况下自然鱼就难钓了。

适当的调整,降温也能上鱼

鱼是根据水温调节自身的温度,不会根据气温来调节,水的密度大,比热容大,流失热量的速度慢,气温降低后,水温往往会延后一两天,所以很多时候,立即变天的时候对鱼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钓友降温了还能上鱼的原因,题主钓不着鱼,想必所钓水域比较小,深度比较浅,水温度变化相对较快,这也是为什么还能上个三五条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由上水层往下水层,由浅入深逐步变化,这里有个时间差,会钓鱼的人往往选择合适的钓位,避开水的变化导致的鱼情改变,往往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1、降温时钓深不钓浅,对于上层鱼来说,温度降低,鱼可能会往中层水活动,钓上层鱼时,可以适当把打浮深度下降0.5米左右。

2、降温时,钓位选择钓深,每个水域的深浅基本上是不一样的,摸清水域的一个深浅情况,也是钓鱼爱好者需要关注和掌握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饵料选择也要相应做出改变,降温时,水温持续下降,鱼的感官能力又特别强,游向深水的过程,面对的是新的一个水域环境,觅食警惕性增加,此时饵料的味型应该选择偏清淡,例如黑坑,小药的添加量应该比平时减少2/3,饵料味型种类选择2-3种即可,过多的味型反而增加鱼的警惕性。

4、线组搭配的选择,鱼一年四季都可以钓,同一钓点,不同的钓鱼季节,线组搭配也需要相应做出调整,基本上遵循一个原则,天冷用小线,气温下降,吃口偏轻,此时应该选择细线小钩,钩偏轻最好。



最后总结:水温决定了鱼的活跃程度,水温的变化除了当地气温的改变以外,河流还需考虑上游的一个情况,特别是春天,经常上游大暴雨,下游大太阳,此时选择出钓,往往面对的是汹涌的河水,钓鱼的计划也要相应调整。


钓鱼小解说


三月份的鱼最好钓,只要钓点找准、钓饵对路、再加上纯熟的垂钓技巧,小鱼接连上,大鱼也咬钩。但是,这么过瘾的前期是……

要有持续稳定的好天气。这是鱼儿主动摄食、踊跃摄食的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鱼摄食和气温、水温以及体温之间的关系

鱼摄食的指令是由鱼的大脑发出的,大脑的摄食指令受控于鱼的体温,而鱼的体温受控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又受控于天气的温度(气温)。就钓鱼而言,水温、气温、鱼的体温决定着鱼是否开口摄食,但最终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水的温度。

因为,只有鱼儿的体温与水温保持在等温的情况下,鱼儿才能接受大脑发出的摄食指令,并开始循味觅食。



题主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属于水温急剧变化而使鱼儿被迫去调节体温无心觅食的正常现象。当天气突变、水温骤降时,鱼儿无处趋温以调节体温,最后只能躲在沟坎下、水草中、深水里,一动不动地慢慢适应降温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鱼的大脑只给鱼发出了了调节体温的指令,而鱼也接受了这样指令去调节体温。因此,在此过程中鱼儿对于钓者发出的摄食刺激,并不感兴趣。


三月份乍暖还寒,要想钓鱼,温差就不能太大。温差过大,鱼儿很长时间处在一个适应水温的过程中,这期间,鱼儿无心摄食,难以钓获当是自然。要想有不错的钓获,只有在数日连续稳定的小温差的天气之下鱼儿才会踊跃觅食。


野钓鱼倌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 当收到水温突然升高或者降低的情况下 它的活性也就随之降低

  1. 很多钓鱼人在第一天或者接连几天鱼口好的情况下,会继续到老钓位垂钓。但是向你这样情况,第二天突然下雨,特别是在春天的三月份,而且降温幅度特别大。从这位钓友提供的信息看,大概降了10度左右。那么对于变温动物的鱼儿来说就是一个问题了。一般鱼类都有趋温的习性,在水温突然下降的情况下,它的活性也随着下降,那么它的觅食积极性就大大打折扣了。所以鱼口就变少了。
  2. 另一个方面,就是在温度突然下降至温差特别大的情况下。钓友们也要随时更换对策:即是在钓组、饵料、钓位、垂钓、水深目标鱼等方面及时变换。以应对鱼儿不开口。举例来说,比如你的目标鱼是鲢鳙。当气温突然下降的时候,鲢鳙的泳层也会随之下潜。因为鲢鳙属于中上层泳层鱼类,当水体表层温度下降特别厉害时,他就会下潜到温度相对稳定的地方。那么我们垂钓的深度也要跟着变化。在现在这个时节,本来早晚温差就比较大。那么在突然降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择钓深。或者更换更灵敏的线组。
  3. 综上所述,在春天,特别是在仲春的开始喜欢垂钓的钓友要想出钓的话。就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出钓时间。选择相对平稳,温差起伏不大的时间段会有更多的鱼获。同时也要随机应变,及时更换思路。
  4. 春天鱼儿马上到了开始产卵的季节了,还希望钓友们尽量能够钓获放流。为了维持更好的垂钓资源尽一份自己小小的力量。

谢谢大家!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垂钓的乐趣在于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祝所有钓鱼人乐在其中,同时注意保护环境,珍惜爱护大自然。


健身户外钓鱼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全国范围内,包括南方地区都遇到了大面积降温的天气,尤其是现在的气温会出现断崖式下滑,对于钓鱼人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忽然的降温影响不影响钓鱼?那么借着题主这个问题来探讨一下忽然的降温能钓鱼吗?如何来应对,希望能偶帮助到你。

要先明确气温和水温之间的关系

很多钓友看到突然降温就首先觉得不好钓鱼,因为冷了嘛,就会想当然的认为水温也冷了。这是因为很大程度上是把气温和水温混淆了,气温会影响水温,但需要时间。尤其是水域面积非常大的江河湖泊,无论是升温还是降温,气温对水温的影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气温刚开始下降,水温也跟着马上下降。

那么对于突然的降温,短时间内是不太会影响大水面的水域,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内整体水温是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的。所以钓鱼要看水温,而不是单纯看气温。水温是太阳辐射、长波有效辐射、水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水面蒸发、水体的水力因素及水体地质地貌特征、补给水源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热效应。如此多的的客观条件来影响水温,不仅仅是气温一个因素,所以不用太纠结气温这个问题。

好的渔获都是要把握好时机的

突然降温的情况出现后,我认为反而是会有利于钓鱼的。鱼对水温的感知能力很强,当表面水层温度下降后,鱼类感知到温度变化后会下降到底部,而我们钓鱼大多是钓底,也就是说在气温突降短时间内,比如说降温前一天、甚至是降温当天,反而是好钓鱼的契机。

在钓位上可以寻找有茂密水草、荷叶荡,或者深水区域,水中的障碍区温度是要高过没有水草的区域的,加上这些地方有充足的食物,本身就是鱼类喜欢栖身的场所。而深水中,水越深温度越高越稳定,在突然降温的时候钓深水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不过在随后的时间里,因为气温的剧烈变化会逐渐影响到水温,将会有一段时间鱼情很艰难的时刻,要等到水温稳定下来才会恢复,所以突然降温想钓好鱼,把握好时机非常重要。

不可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跨温带的地区有很多,不同的地貌造就各地区的气温和鱼情又有所不同,所以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问题。谈问题要全面,就如同突然降温好不好钓鱼这个问题,相信钓友们的观点肯定是不同的,就是因为地域不同造成的差异,有些钓友觉得不影响,有些钓友认为很难钓,都没有错,这就是典型的区域差异,也是我前面所说,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面对。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对于突然降温这个话题,要客观看待,要抓好时机,抓好降温前一天或者当天短暂的有利因素出钓,再寻找合适的钓位,是可以钓好鱼的,认为不好钓鱼的钓友多数是没有掌握好时机和钓位,再加上地域的问题造成的,但这不代表其他地区不好钓鱼。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一起聊聊钓鱼的那些事!


明明就是你858


久晴初雨、久雨初晴、毛毛雨细雨、风平浪静、风和日丽、凉爽宜人,都是最理想的钓鱼天气。

1、久晴初雨,雷阵雨后,鱼儿十分活跃,食欲非常旺盛。特别是夏,秋二季。雷阵雨后第二天鱼儿极易上钩,钓获率极高。因为这时气候凉爽宜人,雨水给水中带来充足的氧气和食物,也起到了调节水温的作用。所以久晴初雨和雷阵雨后是钓鱼的最好天气。

2、久雨初晴,气候凉爽宜人,水中氧气充足,是物增多,鱼儿觅食非常活跃。如果涨了水, 在水塘,鱼池,水库下钩,效果尤甚。但江,河,溪涨水水流急,鱼儿惊慌失错。同时水质浑浊,鱼儿不易发现钓食,不宜垂钓。待到退水时垂钓回水湾,水草边,效果甚佳。如果水流平稳,水色稍清时下钩,上钩率更高。

3、毛毛细雨好钓鱼。由于细雨打在水面上,使水中溶入充足的氧气,使得鱼儿精神换发,

食欲大振,这时垂钓,鱼易上钩。如果雨点过大,有碍观察浮漂反应,往往提竿时机掌握不准若在竿尖装小塑料帽给浮漂遮雨,则不影响垂钓.

4、多云天气,忽明忽暗.鱼儿表现异常活跃而贪食,如果垂钓前几天为阴雨转多云,虽然当天出

太阳,但由于前几天阴一阵晴一阵.水面因阳光增热量,转而散失,所以水中仍维持阴天时的特点,水温有益鱼的活动,仍可按阴天钓法垂钓.如果前几天晴转多云,则钓法仍同于晴天,水色稍清时下钩,上钩率更高。

一天之中钓鱼最理想的时间

一般来说,一天之中钓鱼最理想的时间是:“不冷不热全天钓,烈日炎炎早晚钓,夏末秋初阴雨钓,寒冬腊月中午钓”。“一日三迁早晚钓边”。在正常的天气里,鱼儿于日出前后开始,在水草区和岸边觅食。由于太阳升高,天气变热水温升高,鱼儿在春、夏、秋中午开始由浅水区游向深水区域。

1、春钓最佳时间。春天垂钓要从早春、仲春、暮春三个不同时间来选择最佳钓鱼时间。

早春3月,早、晚的气温还比较低,出征时间不宜过早,一般上午8点以后下钓为宜。因8点之前,水温较底,鱼儿游动范围小,不上钩。

仲春4月,春暖花开,是钓鱼的"黄金季节"。无论什么天气都可以出钓,尤以阴天为佳。在早上6点-10点这段时间内,由于气温还比较低,应朝阳而钓。10点以后,水温升高,此时宜在阴凉处下钩。在这段时间内,有几天鱼儿忙于交尾产卵,不贪吃不易上钩。但产卵后,鱼儿特别贪吃,上钩率高。即"大麦黄,钓鱼忙"之时,正是春分前后,鱼儿产卵后需大量食物补充营养,所以极易垂钓。

暮春5月上旬,仍是钓鱼的好时光,阴雨天更适合下钩。而且一日中钓鱼时间长,从早上一直可以钓到傍晚。


乡村大亓


从秋末经过冬季到初春,长江流域基本上是天寒地冷的天气。北方的寒冷日子更加漫长。冷天,挡不住热心人,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饿不怕渴的钓鱼人,仍然潇洒在祖国大地。

冷天,鱼在哪里?什么钓法?这是应该明白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鱼在哪里,一句话说不清楚。一般说来,鱼在水比较深的地方。“七上八下九归沱”,就是说的农历九月份鱼已经聚集到深水处去了。秋凉以后,随着天气变化,日趋寒冷。鱼是变温动物,要不断适应水温变化,而且生理适应过程可能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

深水处水层温差最小,或者说,在气温下降过程中深水处水温变化最小,所以,鱼自然而然聚集在深水处。深水处是不是比较浅一些的地方更暖和呢?有人说,深水处“冬暖夏凉”,恐怕有点误会。我曾经测试过,深水处水温比较浅处更低。只有特殊情况下,深水处水温才比较中上层水温高——结冰的时候、寒潮刚刚来临的时候、下大雪的时候以及有地下涌泉的情况。

鱼是不是在最深处?也不是。水太深,氧气浓度最低、食物匮乏、水温最低、光线最暗,不适宜鱼的生存。深和浅是比较而言的。水深10米的水库,1、2米就是浅处了。水深1米的小溪沟,0.8米也可以算是比较深了。

在特殊情况下,在比较浅的地方钓鱼效果相当好,正应了那种“冬钓浅”的说法。例如,长时间阴冷之后,有几个晴天,阳光和煦,浅水处水温上升比较快,鱼游到了浅处。这样的情况不是很多。

不同的钓场,水的深浅和面积大不一样。鱼的栖息之所大不相同。小水面的堰塘、溪沟,本来水就不深,1米左右。比较容易找到鱼的栖息之处。有一个石河堰,有一半是被淹没的田,田里有水草、草洞,水深大约0.8米;另外一半是原来的溪沟,无水草,水深大约1.2米。隆冬季节在草洞中钓不到鱼,而在靠近草边的亮水处频频上鱼。

大水面的堰塘、小河,特别是水库,水深少则3、5米,多则几10米。靠近岸边的1-2米深的地方,如果又没有大片厚密水草,鱼极稀少,钓上半天,可能浮漂一动不动。

冷天钓鱼,有的人鱼获颇丰,有的人屡当空军,恐怕是对鱼在哪里和用什么钓法认识不一样。

“鱼在哪里”,主要要看钓场情况,还要看天气的变化。钓场除了水面大小和水的深浅之外,还要看水的深浅分布状况,哪些地方深,多少深,哪些地方浅,多少浅。鱼可能在不太深也不太浅的某些范围。随着天气变化,鱼的栖息处又会发生变化。

上一周钓到鱼的钓点这一周可能没有鱼了,因为随着气温水温的下降,鱼的栖息处又向更深一些的地方移动了。反之,在气温回暖的日子,栖息处又向稍微浅一些的地方移动了。也要看水草、障碍物、高坎、树木等状况。

如果有大片的厚密的水草而且水草下面的水比较深,虽然比较深水处浅一些,仍然是鱼喜爱的栖身之处。如果水草处水不深,比较亮水处浅得很多,那里就难觅鱼踪。

钓场不同,水情鱼情也就不同。什么样的水情鱼情选择什么样钓法大有讲究。

鱼深处、远处还是在浅处、近处,决定了手竿的长短,还决定了主要是用手竿还是海竿。小溪沟、小塘小坑小石河堰,水面窄,少很浅,水草多,适宜3.6-4.5米短竿。标准鱼池,水底平整,深浅一致,水面不阔,水也不深,理当用短手竿。用短手竿,轻便灵活,得心应手,漂相又清晰。

比较大的堰塘、河沟,特别是水库,中间水深3、5米以上,岸边水深1米左右。越来越冷的时候,短手竿钓鱼,已经无鱼问津了。只有用6.3米以上的长竿,配以齐竿线,才能够找到鱼窝。这时,长竿长线成为了决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悬坠、底坠,商品饵、自然饵,立漂、星漂,钓灵敏、钓迟钝等等都成为了次要的因素。

荷塘之中,荷叶之间,不可替代的是长竿短线钓法。只有长竿短线,才能够把诱饵、钓饵准确地递送到远处的荷叶间的洞隙。大水面有大片水草、水草下面水又深,钓草洞、草边最好的还是长竿短线钓法。

鱼在更深更远处,长竿也够不着,海竿串钩或者爆炸钩钓法是最佳选择。天冷,鱼开口很小,钓鲫鱼的子线要尽可能的细软(例如用0.6号),鱼钩要尽可能的小(例如3、4号有倒刺袖钩)。诱饵有必要。钓饵最好用鲜活的蚯蚓或者红虫。左左右右、远远近近,试探多多,钓鱼多多。



逍遥猴1688


(1)、降温后为什么不适合钓鱼

我们都知道气温越高,水温越高,气温越低,水温越低,水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降温后,水温并不是直接下降的。这就和我们喝茶一样,水温是慢慢变凉。水温的变化往往慢于气温的变化,气温变凉后,水温有水表层向水底变凉。这也是降温后浅水水温低没有鱼的原因,由于深水水温下降很慢,鱼儿都在深水躲避寒冷。

比如:鲫鱼、鲤鱼、草鱼、扁鱼、鲢鳙它们在冬季最安全的水深是不低于2.5米。(这里说的是最安全的水深,并不是说水低于2.5米,或者高于2.5米它们就不冷越冬。只是说水深的时候水温高,对于鱼儿的伤害较小。)也就是说水深2.5米的时候水温比较稳定,但是并不是说非要2.5米,水越深水底温度就越高,这也是寒冷的天气钓深水的原因。很多人喜欢在桥上钓鱼,桥上可以钓中间深水,深水水温比较稳定,天冷的时候鱼儿喜欢在深水躲避。

另外,由于降温一般都是在2-3天内完成的,有时候降温可达10度以上,降温这么多,不管是人们还是鱼儿,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降温了人们可以多穿衣服,打开空调。但是鱼儿就不行了,它们只能靠自身硬抗过去,或者靠自身的调节慢慢去适应降低的水温。

然而降温后这个时间段,钓鱼的时候鱼儿吃钩不太好,因为鱼儿没有适应水温的变化,不爱活动,也不喜欢吃食,不活跃。这也是降温过后鱼难钓的原因。降温后人们还要几天适应呢,鱼儿吃饵也是比较少。

(2)、降温后钓鱼,深水浅水怎么选呢?

上面也说了,降温是从浅水到深水慢慢递进,实在是想去钓鱼的话,不建议钓浅水,浅水水温低,没有鱼。钓深水会好一点,但是收获好不好看运气。

比如:运气比较好,选的深水钓点很好,大群鱼儿在此躲避寒冷,这个时候还是会有收获的。

那么深水浅水怎么划分呢?什么样的水是深水,什么样的水是浅水呢?这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答案,由于水域的不同水深自然也就不一样。

比如:水塘、小河道,这些地方水深很浅,即使中间水深一般2米左右,这个最深处就是深水,刚降温后的这几天,这些水域不建议垂钓。由于整体水浅,水深最深处也已经降温。鱼儿还没有适应,即使钓鱼也不会有个好收获。这种水面几天以后,水温慢慢稳定,等到鱼儿适应环境后在钓也不迟。

比如:大水面钓鱼、选在大水面陡坡处,如果能找到陡坡相对平缓的区域,用长竿水深3-4米,而且背风向阳,这些钓位还是不错的。背风的钓点相对于顺风的钓点更加温暖。鱼儿是变温动物,它们对于水温有很强的感知能力,或许这些地方水温只是比其他地方稍微高一点,它们也会在这附近大量聚集。

总体上来说降温前钓鱼还是不错的,鱼儿吃口大开,不管是在深水还是浅水都有所收获。一般老钓友都不会放弃降温前鱼儿的活跃期。

降温后也可以钓鱼,但是不要钓小水面或者比较浅的水域,水太浅温度完全降下来了,鱼儿不适应也就不会吃钩。如果在背风、向阳、深水的大水面,可以去试试,但是有没有鱼能钓多少鱼还是要靠运气,只是这些地方鱼儿比较聚集,并不是一定有鱼。毕竟鱼儿是活的,它们可能随时游向其他地方。实在是想钓鱼的时候可以去试试,对于钓鱼人来说,能不能钓上来鱼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河边坐。坐在河边就有机会,河边都不去一点机会没有。

钓友们,这里是降温前后的钓鱼方式,不知道能不能适应你们那边的环境,也不一定正确,不足之处大家多多补充,光头再去改正。


放假一起去钓鱼


俗话讲;天有不测风云;,天气更是风雨多变,所以外出垂钓,天气就是钓友十分关注的问题。

渔谚语:斜风细雨不须归:。说明下雨与鱼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影响鱼类活动的重因素之一。下雨是否好钓鱼,要根据鱼类的摄食来判断,若鱼的食欲旺盛则好钓,反之,则难钓。雨情对鱼的食欲是否旺盛,影响颇大。毛毛细雨下到水面上,对鱼没有惊扰,又增加溶氧,鱼儿食欲大增,易于上钩,若是大雨,暴雨天气,鱼儿受惊吓,哪有心思摄食,自然不好钓。

另外,还要看季节。一年四季中,雨天对鱼的食欲影响程度不一样,主要考虑下雨时的气温情况。若气温适宜鱼类生活,下雨可增加食欲,反之,测食欲下降。下雨,给垂钓带来困难,但有时也给垂钓带来难得的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