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的歷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團結民族,同樣也埋下了不自信的種子

用日記記錄熱點。

時代不一樣了,到咱們這一代,是時候認清自己,咱們真的不比外國人差,無論是生活、還是經濟......

在以前,為了發展,在法律制度上、管理手段上對外國人給了一些所謂的較好待遇,在某些方面,特別是經濟方面,給了一些更加優惠的條件。


悲痛的歷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團結民族,同樣也埋下了不自信的種子


雖然在法律條文中不存在,但是它在現實生活卻表現的很明顯。

有人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不歧視外國人的國家,相反是一個對外國人很好的國家

2017年,清華大學宣佈,“留學生本科招生,全面取消筆試,無需參加考試,只要提交申請材料、面試,然後等待審核通過即可。”

去年山大留學生學伴事件引發輿論大規模批評、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要求大二學生搬到條件較差的舊宿舍,好宿舍要給留學生使用。

他們丟了自行車,很快就能被找回;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不用受到懲罰;有的醫院設有專門的外國人通道。

我們的一些精英,往往把這種給予外國人優待的做法說成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好客”之道,同時也認為這種做法有助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

最後的結果是讓外國人更加輕視中國人,讓中國人一有能力就移民。


悲痛的歷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團結民族,同樣也埋下了不自信的種子


悲痛的歷史讓中華民族成為世界最團結民族,同樣也埋下一顆不自信的種子

自鴉片戰爭以來,曾經的中國飽受西方欺凌,說是討厭他們,但同樣對西方的強大心生嚮往,這樣的想法在國家逐步強大的今天的確弱了不少,但終歸還是存在。

如今“外國人”在中國人眼中一直是個複雜的矛盾體,他們被視為異己,但同時又享有各種優待。

在民間層面,一個在網上對外國人持有激進態度的網友,真在生活中遇到外國人時也大抵會畢恭畢敬,至少不會惡語相向;在政策落實層面,同樣如此。

現在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盛,但有些人的心理還是轉變不過來,即便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大國,超級經濟體,一言一行都會引發全球經濟變動的巨無霸,但在他們心中,中國還是當年的落後經濟體。


悲痛的歷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團結民族,同樣也埋下了不自信的種子


事實上,全球化不可逆,我們歡迎能夠為中國做出貢獻的外國人定居。

但當今世界,無論是發展中國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在對待本國國民和外國人,普遍採用一視同仁的做法,也是時候結束外國人的優待了。

因為享有和中國人一樣的權利,就是對外國人最公允的優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