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如何下葬的?她的墓里面到底有什么?

xiaoZ弹史


1908年11月15日17时,慈禧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终年74岁。这个生前手握大清朝最高权柄的传奇女人,其葬礼延续了其生前极尽奢华的风格。



1909年11月9日,经过周密准备,慈禧下葬于清东陵。其葬礼规模之宏大,可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专门抽调了拱卫京畿的新军为慈禧葬礼开道护卫。清道净街,为外国公使专门搭建了观礼的亭台。




清东陵距离紫禁城仅100多里,可是送葬队伍花了五天才走完这段路程,仅送葬的皇亲贵族就有上万人,加上护卫的军队及仆从人员,整个送葬队伍有数万人之多,沿途跪送的百姓更是不可胜数。慈禧灵柩之大,需数百人交替抬运。陪葬物品之多,装运用的马匹和骡子,数里之外就能闻见其屎尿臭味。



可能让慈禧没有想到是,仅十来年之后,自己的陵墓就被盗了。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封锁了东陵,用炸药炸开了慈禧陵地宫,将陪葬物品劫掠一空。慈禧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据估计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亿两白银。慈禧墓中被遗弃的被子就有6000可珍珠点缀,现在收藏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玉白菜据说就是从慈禧墓中流出的。


阅行悦行


慈禧死在西苑仪鸾殿,按流程趁着尸体还没有完全僵硬,隆裕太后下令为慈禧举行小敛,所谓小敛就是对尸体进行初步地收拾。替慈禧穿上她自己准备的内外三套寿衣,头戴朝冠足登元宝底鞋,脖子上再套满各式朝珠,接下来大敛,就是准备地方停灵。

满清的皇后去世按制度一般都在慈宁宫停灵,而慈禧死后她侄女隆裕选择皇极殿停灵。皇极殿的规格可比慈宁宫高,这简直是把慈禧的丧制按皇帝来处理了,此时也不怪隆裕太后,原来慈禧在临死前有遗命死后要在皇极殿治丧。

慈禧的遗体用一顶吉祥轿抬到皇极殿,把她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大棺材里,底部事先铺上厚厚的被子,再洒满珍珠,然后各色宝物充斥慈禧遗体四周围。大敛之后,隆裕为慈禧举办了隆重的丧葬礼仪,皇亲国戚,满汉官员,包括各国公使,级别够大的可以轮到棺材旁扣头鞠躬,级别不够的只能远远地向棺材方向行礼。



慈禧的棺材在皇极殿供奉一年,宣统元年九月才轮到出殡的日子。出殡的队伍空前地庞大豪华。万民伞、仪驾、卤簿和各种礼乐连绵不断在队伍前部开导,之后跟的是抬送棺椁的大扛把式。从京城到东陵还不是一天就能走完,抬棺材的民夫分班作业,人数达近八千人,队伍浩浩荡荡首尾长达几十里。

至于慈禧墓里有啥宝贝,可以说啥都是宝贝。光是棺材里就不得了,她嘴里的含口是一大颗夜明珠(有说是两块合拢的),尸体周围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如翡翠白菜、翡翠西瓜,老佛爷特别喜欢翡翠,棺内各色翡翠宝石,珍珠玛瑙都以升数计。

还有一处地方是宝贝集中之地,那就是地宫的金井,它在墓主棺材的正下方,深一米多,直径四十来公分。古代人认为金井是整个地宫的精髓所在,它能帮助亡者超度,保佑子孙福祉,所以在墓主生前会向金井祈福,向金井投入大量奇珍异宝。慈禧也不例外,她活着的时候先后多达六次向金井投送大量珍宝,其中主要是金银器皿和珍珠宝石类物品。

除了在盗墓分子眼里感兴趣值钱的东西外,慈禧墓里保存下来的还有盖在她身上的陀罗经被和慈禧生前死后所用的香册、香宝(类似于现代人的证明文件),这些东西看似不怎么值钱,但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看遍山川




停尸一年的慈禧终于下葬

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在停尸一年后才下葬。这在清代不是没有先例,甚至还有康熙年间的苏麻喇姑灵柩被移等。

清代对于皇帝及后、妃死后如何下葬?有着严格的规定。清代皇室成员在未入关前,多釆用火葬,直到顺治时期,开始禁止火葬。据《诸陵规制尺寸略节》记载,慈禧太后的陵墓和慈安太后的陵墓,是在1879年6月同时竣工的。

可过了十几年后,慈禧感觉自己的陵墓在占地面积等方面不及慈安陵墓。于是,在1895年决定重修陵墓,直到1908年10月重修工程才竣工。一个月后,慈禧太后去世。

重修工程竣工后,占地面积与建筑物等基本与慈安陵相同。历时十三年的重修工程共花去多少银两?史料中没有记载,只记载了初次营建时,其费用已高达白银二百六十六万两。不难想像再次重修的费用也会是个惊人的数字。

慈禧停尸一年才下葬,主要原因还是与清代皇家丧葬制度繁复的礼仪有关。包括葬式、葬具及丧葬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一套程序要走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七十四岁的慈禧太后,在1909年10月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慈禧太后下葬过程

据李莲英侄子李成武《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下葬时,先在棺材的内底先铺一层金丝珠宝锦褥,褥上再放一层丝褥,然后铺珠一层,棺内两头再分别摆放翡翠荷叶和碧玺莲花。

上述步骤完成以后,才将太后的尸体放入棺内,尸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以蚌佛十八尊置于后臂。最后,以珠串九练围身,空处填满珍宝后始上盖。至此,整个下葬过程完毕。

慈禧墓里到底有什么?

慈禧定东陵曾遭遇多次盗墓,大量的财宝流失,墓里到底有什么?一直众说纷纭。很多的传言至今未能证实。如孙殿英被俘后,随身的箱子里有玉石西瓜等大批珍宝,更有三国赵子龙的宝剑。而这批财宝,据说只是慈禧墓中的部分陪葬品。

因为有清朝遗老苏必林提供了地宫入口的准确位置,孙殿英盗掘定东陵时没费多大的力气。至于被盗取的珍宝,大多已去向不明。有意思的是,过了几十年后,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把继承的财宝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据清内务府《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记载,慈禧太后陵墓里的珍宝,是从1879年至1908年,分五批次放进地宫的。珍宝分为公账支出和私人孝敬不列公账两部分。

大概包括 : 祖母绿五分者二块、碧玺、白玉二百零三块、红蓝宝石大块者十八块、小块者六十七块、珠冠大珠四两一粒、金佛、玉佛、红宝石佛各二十七尊、青皮红瓤白籽黑丝翡翠西瓜各一、翡翠甜瓜四枚、翡翠桃十个、珊瑚宝盖玉珊瑚杵各一件、万寿执壶二件、黄碧瑶葡萄鼠一件、珊瑚佛头塔……等等。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应稍逊慈安一筹,在陵寝规制上也会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体 现等级差别。然而,鉴于慈禧的特殊身份,本来设计的陵墓无论在规制与质量上都与慈安难分伯仲,她本应心满意足。但是,慈禧并不满足,无限膨胀的自大心理与无法遏制的贪欲,使她不能甘心于与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选择上必须屈于慈安之后,就要在陵寝的建筑与装饰上超过慈安,以显示她的与众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结束。重建后的隆恩殿与东西配殿,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即使是与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慈禧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

  慈禧死后,又将穷其一生巧取豪夺的奇珍异宝,聚集棺中。据清宫档案《大行太皇太后升遐纪事档》记载,慈禧生前先后向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宝。而下葬时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莲英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据他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慈禧尸置荷叶、莲花之间,头部上首为翠荷叶,满绿碧透,精致无比,叶面上的筋络不是雕琢之工,均为天然长成;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重四两大如鸡卵,价值一千万两白银,是件世间难得的瑰宝。身着金丝串珠彩绣袍褂。她盖的衾被上有珍珠堆制成的大朵牡丹花,手镯是用钻石镶成的一大朵菊花和六朵小梅花连贯而成。身旁放金、红宝石、玉、翠雕佛爷二十七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两棵,那翡翠西瓜为绿皮红瓤黑籽白丝;翡翠甜瓜一个是青皮白籽黄瓤,一个为白皮黄籽粉瓤;两棵翡翠白菜,都是绿叶白心,菜心上伏着一个满绿的蝈蝈,菜叶旁停落着两只黄色马蜂。慈禧尸身左旁,放着一枝玉石制成的莲花,三节自玉石藕上,有天然的灰色泥污,节处生出绿荷叶,开出粉红色莲花,还有一个黑玉石荸荠。尸身右侧,放着一枝玉雕红珊瑚树,上绕青根绿叶红果的蟠桃一枝,树顶处停落一只翠鸟。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共计七百多件。安葬完毕,又倒进四升珍珠和红、蓝宝石二千二百块,填补棺内空隙;四升珍珠中有八分大珠五百粒、二分珠一千粒、三分珠二千二百粒;宝石与珍珠约值银二百二十三万两。而按“内务府簿册”载,殓入棺中的珠宝玉器无论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极为惊人,几乎是一个“珠宝玉器大全”。 这些珍品,均系天然材料雕成,单是选料就极为难得,更不用说构思之匠心独运,雕琢之巧夺天工了。这一棺奇珍异宝的价值,据当时人估计,不算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私人的奉献,仅皇家随葬品入账者,即值五千万两白银!至于这些珍宝的艺术价值,那就更是无法估量,可谓价值连城。慈禧太后这一具棺椁,其珍宝之多,贵重之巨,堪称世界之最了。

  由于在她死后十九年,她的“万年吉地”被军阀孙殿英炸开,不但尸骨尽遭暴露、羞辱,随葬的奇珍异宝也被洗劫一空。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只留下孤独的荒冢任后人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