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祕文字

錄像地點:北京電視臺新臺600平米演播室

嘉賓:王祥雲:鳥蟲篆藝術研究院院長

主持人:孫宇

編導:張紅梅

道具:鳥蟲篆字畫(王子於戈、九福、九壽、扇面、貴、曾)、鳥蟲篆瓷器(登鸛雀樓、財源廣進瓶、飛碟、年年有餘盤)、鳥蟲篆紫砂盤、《鳥蟲篆發凡》、冊頁、《孫子兵法全卷》、《養生寶典》相關書籍、王祥雲爺爺及父親的鳥蟲篆。

主持人:獨家記憶,百變人生。歡迎收看《記憶》,我是孫宇。看過電視劇《羋月傳》的人,都會對裡面使用的文字感到驚奇,不論是“通關銅符節”、還是書信上,以及占卜的龜殼上都寫著一些似飛鳥的文字,甚至有人說這些是天書,其實,這些神秘的文字,是一種使用了1200多年的貴族文字——鳥蟲篆,為什麼這些文字被稱為“貴族文字”?又記載了哪些久遠的歷史呢?

這是一種古老的文字,“讓古文字活起來”。這是一個普通的人,帶領著一個團隊擔當著時代的責任,“讓古文字活起來”!這是一種內涵博大精美的文字,展示著中國千年文化的輝煌!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鳥蟲篆藝術研究院院長 王祥雲

公元9000年前,中國古人在龜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刻寫的符號,延續著“初造書契,以代結繩”的文明史,拉開了中華文明的大幕。“鳥”作為遠古人類崇拜的“神”, 古人藉助鳥的神通,將鳥與文字結合,與天地交往,與神靈和祖先溝通,“祛邪納福”,創造了中國的文字藝術——鳥蟲篆。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究竟什麼是鳥蟲篆?

鳥蟲篆是中國的古文字藝術,起源於商周時期,是由圖騰文、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的一種特殊文字藝術。是與甲骨文同時代的一種文字,甲骨文是用來記述歷史事件的,使用面廣,大家比較瞭解。鳥蟲篆與甲骨文不同,是一種書法藝術,特別美麗。這種文字是王朝皇族專用的文字,普通人不能用。它從商代開始,是秦代八種官方使用文字,漢代六種官方使用文字之一。魏晉以後,篆書不在使用,留在宮廷中使用,一直到清朝咸豐皇帝。隨著清政府的敗落,清宮廷也不再使用,幾近消失了,大家知道的不多。它從原始的符號刻劃中生根,從商鼎周彝的圖騰中走出,從夏商的甲骨中脫變,演繹為青銅時代的輝煌,秦漢時期的時尚,經過唐宋元明清的淬化,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標識之一。

鳥蟲篆是盛行於春秋戰國,都應用在什麼地方?

根據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鳥蟲篆廣泛應用於青銅器上,是青銅文明的象徵。鳥蟲篆的應用範圍大體有六類:書寫符節、書寫幡信、國王衛隊用的儀仗、國王用的禮器上、生活用具上、宮殿用的建築構件上。

那項羽、張飛所使用的兵器是否應用這種文字?

這種文字被寓意為高貴、吉祥、誠信和財富的象徵,所以皇帝並沒有在製作兵器時使用,而是用在自己出行的儀仗隊中,抑制刀光劍影下的恐怖,顯示自己的威嚴、高貴,炫耀自己的財富和權力。

故事一:為什麼電視劇《羋月傳》的書信、占卜器物以及通關文書都用鳥蟲篆?

說到鳥蟲篆,在電視劇《羋月傳》中,就有這麼一組情節,魏長使偷偷把“通關銅符節”塞到了魏琰的首飾盒裡,想讓魏琰順利回到自己的國家。這個符節上就寫著鳥蟲篆,符節就相當於現今的護照,而且劇中寫的書信也是用的鳥蟲篆,這些神秘的文字,為什麼現今知道的人並不多,卻在那個年代如此盛行呢?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鳥書篆也稱鳥書,筆畫像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這些神秘的文字是皇族專用,象徵著高雅文化、吉祥文化、誠信文化、宗教文化。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唯獨鳥蟲篆能刻在符節上。符節就相當於現今的護照,符節材質比較多,用金、銀、銅等製成,樣式也不相同,是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徵調兵將以及用於執行公務的通行證。另外,符節在後宮中身份也被使用,宮中只有地位比較高一些的妃子和大臣才會擁有,而那些遠嫁的妃子就是通過符節來和自己的親人聯繫,並且通信。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非常盛行這種文字?

文字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所處的時代。儘管鳥蟲篆產生於商代,由於學在官府的條件限制,發展緩慢。春秋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以蓬勃的朝氣,登上歷史舞臺。思想上的解放,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這樣的歷史條件,為文字由實用向藝術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以楚文化為代表的鳥蟲篆藝術,引領了文字發展的方向,這是其一,另外當年皇親國戚和貴族使用這種文字,是身份的象徵,它還是誠信、吉祥、財富的象徵,是一種時代潮流。所以《羋月傳》所表現的那個時代,才會用鳥蟲篆作為符節的專用文字。同時還具有宗教文化的作用,用它“交天地,通神靈”。

說到這些神秘文字是貴族專用,我給大家現場寫一個字,讓大家感受一下鳥蟲篆是怎麼寫的,這個貴字為什麼這樣寫?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宋代出土 著錄於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在現代漢語中,“貴”用來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高。從最早作為財富代表的“土”受到敬拜開始,“貴”便受到崇尚和重視,把地位高的人稱為“貴賓”、“貴客”,把皇帝的妻子稱為“貴妃”。於是,中國文化圍繞一個“貴”字展開。它從原始的符號刻劃中生根,從商鼎周彝的圖騰中走出,從夏商的甲骨中脫變,演繹為青銅時代的輝煌,秦漢時期的時尚,經過唐宋元明清的淬化,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標識之一。那麼在古人創造的鳥蟲篆文字藝術中,“貴”是什麼呢?

這是中國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貴”字是個形聲字。從字的構形上看,最初的貴字是雙手捧著泥土,裝進存寶的匣子里加以珍藏。古人最初造字的本義是“土”最為寶貴,可以生養萬物,為人類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種物質。古人敬拜萌生萬物的泥土,所以將“土”作為財富的代表。後來在文字的演化過程中,下邊的“土”變成了“貝”。為什麼會變成“貝”呢?“貝”,在商周時期指的是錢幣,又是美麗的裝飾品,是金錢和財富的象徵。

是不是有了錢就可以說是“貴”呢?我認為不是。有錢貪圖享受,別人有危難時當縮頭烏龜。沒有責任感和仁愛心,不是貴。鳥蟲篆“貴”字的構形,告訴了我們什麼是“貴”。

“貴”是一種責任。把“貴”字上面代表“雙手”的“雙臂”,彎曲變形為一條長龍,體現的是國家責任。他為什麼要把“中”下面的一橫變形為龍形呢?龍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心目中,代表著吉祥,象徵著神聖,又是力量的化身。晉王是一國之王,他沒有登上王位以前,長期在外國流浪。他深知沒有國家,也就沒有國王。他登上王位後,選賢任能,勵精圖志,把晉國建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他把中下面的一橫,變成一條長龍,用以保護國家的安全,體現了晉王的國家責任意志品質。這種國家責任意識,在銘文中非常鮮明地得到印證。“冊復毋返,毋作毋悔。”這兩句箴言的意思是:接受了保衛國家的任務,就要勇敢積極參加,決不能半途而廢。即使擔負的是沒有多大作為的工作,也不要後悔,因為你畢竟參加了這場偉大事業。

“貴”中包含著權力。把代表“雙手”的“雙臂”,彎曲變形為一條城牆。四周用高牆圍起來,讓貴人和財富處於獨立的空間之內。為什麼要變形為牆呢?體現的是晉王高貴的權力。這是因為,牆,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強大的意象。它以強硬而單調的造型,來體現它的權力。商周至秦漢,各諸侯國紛紛修築長城,防禦外邦入侵。在戰國時代,有20多個諸侯國修築過長城。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修建了連接北方邊界的萬里長城。各諸侯國都把自己的居住地,按照“風水”佈局修建都城,用長城保衛國家,用城牆保衛國都,用宮牆保衛國王,普通百姓也效仿,用院牆保護自己。不同利益集團和階層,採用道道分明的界線,也就是通過圍牆這個強大的意象,來表達各自的權力。

“貴”是一種擔當。彎曲變形為一條臂膀,體現的是晉王的擔當精神,保護的是國家寶貴的財產。“貝”在古代是“貨幣”,是“寶貝”,是錢財寶物。把代表國家財產、皇室財產、普通百姓財產的寶貝,放在城的中央,保護起來,體現的不僅是擔當精神,也體現了經濟安全的重要性,更顯得財產“尊貴”。國家經濟安全和百姓的經濟安全,是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硬實力。這種擔當精神,在銘文中同樣能得到印證。“不汲於利,民產有敬。”箴言中的這兩句告訴大家,要擔當起保衛國家的重任,就不要計較個人的名利得失。我們保護的是國家的財產,也是老百姓的財產。無論是國家的財產,還是老百姓的財產,都要受到敬重和保護。

“貴”是自尊與安全。把“貴”字上面代表存寶的匣子變形為烏龜,與代表“雙手”的“雙臂”的長蛇結合,形成玄武,體現的是晉王的自尊精神。這座城按照禮制,由“四靈”鎮守東西南北四宮,用來辟邪惡,調陰陽。下面是兩個朱雀,由兩個朱雀鎮守南方,保護國家一方平安。他們守護的是中間的“貝”,是國家的幸福安定的生活。顯示了這個城池的主人,身份高貴。

“貴”是必須堅持的原則。這個“貴”字,又像是一座豪華的別墅。兩個比目鳥,像一對愛侶,居於花園式的別墅之中。他們朝夕相處,共同生活。是永結同心,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徵。展示給我們的是生命猶可貴,愛情價更高的真實寫照。這種崇高的愛情,安定、和睦、幸福的生活,是晉王追求的精神生活。不但自己過上幸福生活,讓老百姓也過上幸福生活。這是晉王的原則精神。這種意念的表達,同樣能在銘文中得到印證。“不擇貴賤。”人民要受到尊重,不論地位高低,不論貧窮還是富有,都要平等對待,尊重自己的同時,還要尊重別人。

看完這個“貴”字,我們的敬畏之心,由然而生!古人創造的“貴”字,在這裡表達的是皇族的一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即國家責任意識,國家權力意識,勇於擔當精神,國家安全意識,自尊自愛的原則精神。這些都告訴我們國家的高貴,財產的高貴,家庭的高貴,人品的高貴,身份的高貴。這個“貴”字蘊含的精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些道理成為中華民族高尚人格的標準,保佑護衛中國幾千年!

用崇高的教養和品行體現的“貴”字,保佑護衛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詩經》中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中國人是最有家庭觀念的民族之一,父母健在,夫妻和睦,子女孝順,全家平安,就是中國人的天倫之樂。古人留下了大量表達夫妻分散,親人別離的詩文,都源於《詩經》中的一個約定: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正是這個約定,使得多少夫妻度過難關,繁衍生息,並由家及國,使中國人成為全世界唯一以國家形態傳承,而又同根、同文、同種延續幾千年的民族!

用高貴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精神體現的“貴”字,使中華民族的人格價值取象代代相傳。《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這句話,成為許多英雄豪傑、志士仁人的座右銘,鑄就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挺直的脊樑!用寬厚的愛心,純潔的品格,承擔的勇氣,堅韌的毅力,人格的尊嚴組成的“貴”字,使中華民族把美德和榮譽高於一切。敢於放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宣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吟詠“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他們是一個個的大丈夫!北宋大儒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勇於擔當精神和大無畏氣概,廣為傳頌!

中華民族這種代代相傳的高貴精神,是中國人價值觀念與現實選擇的積澱,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為什麼鳥蟲篆是誠信文化的代表?

在符節上刻寫鳥蟲篆是誠信的象徵,在楚國當時就有一位皇后因為沒見到符節,最後落入江中而死的故事。《太平御覽》中記載著“楚昭貞姜漸臺待符”的故事。貞姜夫人是齊候的女兒,楚昭王的夫人。有一次,楚昭王出遊,把貞姜夫人單獨留在漸臺上,不幸江水氾濫,楚昭王派使者去迎接夫人貞姜,但是使者忘了帶昭王的符節,貞姜夫人看到使者沒有帶昭王的符節,不願意與使者一同離開那個危險的境地。“夫人曰:‘妾為貞女之義不犯約,勇者不畏死。”使者返回取符,等到再回來時,漸臺崩蹋,貞姜夫人被大水沖走了。姜貞夫人“處約持信”的行為,成為誠實守信的典範,在社會廣為流傳。

符節上的鳥蟲篆,有明顯的區別,因為時代不同,使用的諸侯國不同,書寫的字體也有區別。現代已經發現當時有楚國、吳國、越國、蔡國、徐國、宋國、曾國、申國、許國、齊國、邾國、晉國、中山國等13個諸侯國使用。僅楚國當時有三種寫法,兩個符節用了兩種寫法。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鳥蟲篆是皇族的專用,歷代都有皇帝對這種文字頗為喜愛

鳥蟲篆起源於商代。古代帝王對鳥蟲篆寵愛有加。從商王王亥到春秋十二國諸侯。按照歷史朝代排列,歷代都有喜歡鳥蟲篆的皇帝。從秦始皇開始,到清咸豐帝止,形成了帝王的傳承鏈接。(秦始皇→漢靈帝漢獻帝→曹操、曹丕、曹睿→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齊高帝→宋太祖、宋徽宗→元文帝→明嘉靖、萬曆、崇禎→清咸豐)

秦始皇非常喜愛鳥蟲篆,就連他的大印都刻的鳥蟲篆。秦始皇掃平六國,先滅了六國文字,燒了六國古書,卻偏偏保留了盛行的鳥蟲篆。《說文解字敘》記載:秦代有八種官方使用文字,鳥蟲篆是其中之一。政府行文用小篆,民間記事是草隸,而璽章、旗幟用鳥蟲篆,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用鳥蟲篆書寫,由玉工孫壽雕刻了《傳國玉璽》,據記載,《傳國玉璽》宋代在陝西發現,當時有一個農民,他在刨地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秦始皇的官印,上面寫了八個字,就是鳥蟲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當時發現寶貝都要交上去,後來就交到了皇宮。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秦始皇傳國玉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為什麼秦始皇這麼喜愛鳥蟲篆文字?秦始皇偏愛鳥蟲篆,主要是支撐鳥蟲篆這種文化的背景,隱含在這種文化中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挺直的脊樑。鳥蟲篆是王朝皇族文化,表現為中華民族勇於擔當的精神。又是誠信文化,表現為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人格。是吉祥文化,表現為中華民族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宗教文化,表現為中華民族探索宇宙的工具。秦始皇胸懷大略,腹有良謀。身邊文臣武將眾多,特別是文臣李斯,生於蔡國,長於蔡國,受楚文化影響很深。開一代天下的秦始皇,要治理國家,隱含在這種文字裡的精神,是教化臣民的最好載體與教材,自然不肯丟掉。而且發揚光大,由過去宮廷使用,改為全國通用。

東漢漢靈帝劉宏由於喜歡鳥蟲篆,還特意為此開設了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培養出一些著名的鳥蟲篆書法家。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漢靈帝設立《鴻都門學》

鳥蟲篆是楚文化,秦滅楚,楚又滅了秦。從漢高祖開始,要求子弟必須認識包括鳥蟲篆在內的三千個篆字。到了漢靈帝劉宏,有才藝,愛好文學、書法。喜歡鳥蟲篆,他專門在洛陽設立了《鴻都門學》,這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他打破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研究,招收平民子弟入學,打破了獨尊儒術和貴族子弟對學校壟斷。招收善於尺牘和攻讀鳥篆的人,每天有數十人,專門研究。人數最多時達到千人,學成後授予高官。時間不長,就培養出一些著名的鳥蟲篆書法家。代表人物有師宜官、梁鵠、毛弘等人。

受父親影響,漢靈帝的兒子漢獻帝也喜歡鳥蟲篆,但是他雖然寫的鳥蟲篆一般,但他卻喜歡讓大臣稱讚他寫的好。東漢漢獻帝特別喜歡鳥蟲篆。邯鄲淳,會寫鳥蟲篆,受到漢獻帝重用,作荊州刺史,自杜林、衛宏之後,鳥蟲篆等古文字,幾乎滅絕,至邯鄲淳開始復興。以自己的書學,教諸皇子。一次和大臣邯鄲淳寫鳥蟲篆,他問邯鄲淳誰寫的鳥蟲篆好?邯鄲淳靈機一動說,您寫的是皇帝中最好的,我寫的是臣子中最好的,漢獻帝想你真聰敏,大臣那麼多,皇帝就我一個,還是你寫的好啊!

同樣喜愛寫鳥蟲篆的,還有唐太宗李世民,他不僅喜歡寫,還把自己寫的鳥蟲篆作為禮物送給了大臣,開啟了把鳥蟲篆書畫作為禮物的先河。現在我們也會把書畫作為禮物送給朋友,而這個習俗就是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的。公元644年2月,他召集三品以上官員,在玄武門大擺宴席,招待大臣。酒宴結束後,他乘興揮筆,書寫飛白鳥蟲書,賞賜大臣。群臣乘著酒的醉意,爭相從他手中競取。散騎長侍劉洎,幾次都沒有爭到手,十分著急,看到他快寫完了,就跳到他的床上去爭,終於搶到了手。群臣看到劉淚跳到太宗床上,認為是大不敬,跪在地上請唐太宗治劉淚的罪。太宗笑了笑說:“今天請大家吃酒,心裡很高興。劉淚喜歡鳥蟲書,求字心切,君臣同樂,不必計較。”司徒長孫無忌,史部尚書揚師道說:相傳舊俗朔旦,必用衣物相賀,嗣後,我們君臣各以鳥蟲書代替衣物作禮品,相互祝賀。從此以後,鳥蟲書便成了唐太宗與群臣相互祝賀的禮品。中國這種交際送字畫的第一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開啟的。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她也非常喜愛鳥蟲篆,而且她給周靈王昇仙太子廟碑提了四個字也是寫的鳥蟲篆。公元699年2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昇仙太子廟,觸景生情,寫下了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並親自書丹。在碑額上寫了 “昇仙太子之碑”六個字(洛陽偃師市府店鎮緱山之巔。周靈王昇仙太子廟)。用鳥蟲書題寫碑額,是唐太宗開始的。他首先為《晉祠銘碑》題寫了碑額(太原市晉祠鎮。李世民攻太原駐地)。唐高宗緊隨其後,效仿唐太宗,為《紀公頌》碑碑額題寫“大唐紀公頌“(鄭州滎陽市汜水鎮等茲寺內)店的宗東巡去許鄭講武時,過太宗擒竇建德處,緬懷功業而立。高宗還為《孝敬皇帝睿德碑》題寫碑額(洛陽偃師市緱氏鎮滹沱村)。這是高宗第五子李弘墓。李弘是武則天長子,暴病而死。唐高宗將其追諡為“孝敬皇帝”,開創了太子死後追封為皇帝的先河。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武則天飛白鳥蟲書

不僅是皇帝喜歡寫鳥蟲篆,就連一些皇親國戚以及大書法家也喜歡寫鳥蟲篆,形成了書法史上一個從東漢至唐代,跨越朝代的聯結與傳承。源頭是蔡邕。漢靈帝設立鴻都學後,違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正統思想,引起士代夫階層不滿。蔡邕對辭賦、尺牘、鳥篆無所不通。他對漢靈帝的做法比較理解。以蔡邕為代表,通過師承關係傳承書法,包括鳥篆。從蔡邕→蔡文姬→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羊欣→王僧虔→蕭子云→智永→虞世南→歐陽詢→陸柬之→彥遠→張旭→李陽冰→徐浩→顏真卿。這個傳承體系中,有很多有名的書法家。

60年代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上有鳥蟲篆,這個八個字還曾經頗受爭議,最終鑑定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後,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伕。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展生產,東山再起。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併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鳩淺”就是這位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出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王墓

年代:春秋晚期

與《越王勾踐劍》的八個字不同,《王子午鼎》上刻有一篇鳥蟲篆文章。文字非常美麗。鼎上有鳥蟲篆銘文,文中記錄了王子午一生的功德,表達了對先祖的追思,敘說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於民的業績,並教育子孫以此為準則。全文語詞流暢押韻,是楚國青銅器上不多見的長篇美文。王子午鼎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它標誌著我國文字在發展中,從結構到書法風格都在發展變化。一改商代甲骨文風格,強調自身藝術價值,追求美化的自覺階段。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構成的圖畫美、文字美,啟發了觀賞者的無限聯想。大家看這個 “孝”字,字的造形好像一位跪坐的母親,懷抱孩子,若掌上明珠。這是母親養育子女的永恆寫照,留了下來。讓千秋萬代的孩子,看到這個字,就想起了母親給予的愛。哪能不去用孝心感謝母親呢?中間的“子”字,像一朵小花,兩片細葉伸展著向上長。又像一個稚氣的孩子,兩條細葉,像兩隻細嫩的小手,高高舉起,似在哭,似在笑,或者是正在接應著天降的甘淋,母親的乳汁。展示給我們的:第一點,母愛的偉大。從古到今,母親對子女的愛是博大無私的。第二點,對兒童的保護,祖先早把兒童比成花朵,倍加呵護,母愛為世人保護兒童做出了榜樣。第三點,責任和義務的詮釋。愛護子女,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義務,同樣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子女責任也是義務。第四點,母子享受天倫之樂。展示的是大愛無疆。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王子午鼎》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出土於淅川縣下寺,年代於春秋中期

備受皇親貴族喜愛的鳥蟲篆,為什麼只延用了1200年,就接近消失了?

中國的文字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魏晉以後楷書出現,書寫方便,篆書不再使用,鳥蟲篆作為篆書的一種,自然退出舞臺。成為皇親國戚的專寵,鳥蟲篆從產生到現在,一直受到皇家追捧。除了使用這些文字的十三個諸侯以外,前面已經談到的秦始皇、漢靈帝、漢獻帝、唐太宗、武則天。比如:曹操一家三代,特別喜歡鳥蟲篆。邯鄲淳,會寫鳥蟲篆,曹操對邯鄲淳特別喜歡和敬重。曹操經常用大禮相迎,請教筆法。以自己的書學,教育子孫。衛覬、衛瓘、衛恆祖孫三代,好古文、鳥篆。魏建國後,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重用衛覬任尚書。曹操的孫子魏明帝喜歡鳥蟲篆,進封衛覬為鄉侯。其子衛瓘更是得到賞識,進司空,錄尚書,領太子少傅。韋誕的鳥篆書法,得到魏明帝賞識,明帝修建了一座非常高的凌雲閣,叫韋誕寫,由於工人疏忽,字沒寫上,就把匾釘上去了。只好讓韋誕站在一個筐子裡,用轆轤把他拉上去,站在空中書寫,離地高25丈。韋誕非常害怕,筐被慢慢拉上去,越高晃的越歷害。韋誕戰戰兢兢寫完,下來後大家全驚呆了,上去時頭髮是黑的,下來全白了。這件事對學習鳥蟲篆造成一定影響,韋誕從此規定家人不準再學。

宋太祖趙匡胤喜歡鳥蟲篆。釋夢英善寫鳥蟲篆,收集古人鳥蟲篆書法,效仿古代十八體書,創作出十八體篆書《惠林詩》。宋太祖把釋夢英召到自己跟前,親賜紫服。讓釋夢英陪同遊終南山。引起眾多書法家的稱讚,並紛紛效仿。

宋徽宗喜歡書畫,在書法上創出了瘦金體。他對書畫的熱愛,使宋代書畫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特別是他創出瘦金體以後,在文人當中掀起了創作熱。他喜歡鳥蟲籙,在得到秦始皇傳國大印後,更加喜歡鳥蟲篆。

釋道肯在釋夢英十八篆的基礎上,收集了三十二篆,用三十二體創作《金剛經》並且註明出處。為研究古今字體的演變留下了珍貴資料。從此,三十二篆《金剛經》在朝代更替中流傳。元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將三十二篆改為刻本、明嘉靖、萬曆先後刻印,做為皇室典藏,崇禎做為雕版影印。1858年,清咸豐過生日,讓楊灝書“祖賜百福”祝賀。到咸豐帝之後,清朝國力下降,外侵割據,使皇親貴族沒有時間放在個人喜好上了,這種文字也就接近消失了。


鳥蟲篆——幾近消失的神秘文字


鳥蟲篆是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不僅僅是美麗,更重要的是支撐這種美麗背後的精神,即勇於創新的精神,敢於擔當的精神,除去邪惡伸出正義的精神,堅持原則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挺直的脊樑。如何讓這種消失的文字活起來?我們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在解讀這些精神的同時,研究院推出書法、瓷器、紫砂、石雕、玉雕、木雕、動漫、汴繡等鳥蟲篆藝術傳承產業開發項目,進行鳥蟲篆藝術產業開發經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認識鳥蟲篆,感知鳥蟲篆的生命力和豐富內涵。積極參加鳥蟲篆藝術傳承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這種消失的古文字活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