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投資:為什麼會被藥神感動?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需“藥”!

昨晚終於抽出時間去電影院看了幾日來熱切盼望的《我不是藥神》,小易也是哭得稀拉嘩啦。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好評如潮,票房一路飆升,連一向十分專業且挑剔的豆瓣都給出了9以上的平均分!幾乎可以說能夠秒殺掉任何大陸電影。

易投資:為什麼會被藥神感動?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需“藥”!

其實,這部電影之所以會有如此大影響力,乃至成為了熱點話題,是因為它貼近我們自己的生活。換句話說,我們自己隨時就可能成為需要昂貴進口藥品的人,正如這部電影並非是虛構故事,而是改編自真實發生的事件。

在真實的時間裡,那個無錫人陸勇患上了惡疾“慢粒細胞白血病”,面對高昂的進口專利藥價格,他輾轉尋找了印度的仿製藥,並幫助其他病友採購來自印度的便宜藥物,讓他們重新得到了生的希望。

但是仿製藥本身作為非法品,其倒賣過程涉嫌違法犯罪,而在這裡,關於合法與不合理、專利與仿造、生與死、善行與違法之間的多重矛盾,全部呈現了出來。

法律維護昂貴的專利藥特權,維護專利醫藥生產商的利益,而法律卻要眼睜睜看著一個個吃不起藥的窮人走向死亡,並且如果真的有人行善,千辛萬苦拿到廉價的仿製藥,再賣給那些有需要的病人,則會被以“非法交易藥品”的罪名逮捕、審判。

如此,這就變成了一個無解的“死”命題。如果說,在普通的生活中,我們看到正義、公理和法律是相一致的話,那麼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看不到這三者的一致性,相反,看到的是三者的矛盾。

易投資:為什麼會被藥神感動?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需“藥”!

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其實只有兩個字:“稀缺”。而造成藥品稀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專利的壟斷;一方面是關稅的高昂;一方面是醫療保障體系的不夠完善;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窮。正如電影裡的那一句:“我只看到了一種病,窮病。”幾乎讓所有人充滿了共鳴和認同感。

然而只是充滿了共鳴和認同感是不夠的,要知道,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有需“藥”的人。

僅2017年,中國癌症新發人數就達到了368萬,要知道,這個數字每年還都是在增加的。而除了惡性腫瘤,血液類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等等太多的重大疾病,都需要昂貴的藥品來維持生命。

然而高昂的費用,只能讓多數人選擇默默地放棄治療,在痛苦地煎熬中等待生命最終的枯竭。窮,不是“原罪”,勝似“原罪”!

易投資:為什麼會被藥神感動?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需“藥”!

或許我們無法控制價格高昂的進口藥品,但是我們可以如果有機會幫助那些中國的優質醫藥企業,生產更多高性價比的藥品。那麼這個機會,我們必須要抓住。而這就是易投資平臺在過去兩年時間裡,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幫助醫藥企業順利運轉,保持一定利潤的同時,能夠按時上市高性價比的藥品。而我們的出借人,或許初衷確實是關注收益本身,但是當出借的行動做出之後,就是間接幫助了相關藥品,醫療資源的順利上市,或者按時向醫院提供相關資源。

醫院、醫藥企業和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藥神,但是通過易投資醫療供應鏈產品模式體系,我們將醫療企業、出借人、醫院、病人串聯在了一起,這是一個直接或間接成立的、彼此需求的關係,而從中產生的價值,也超過了出借與借款的目的本身。

最後要說,感謝《我不是藥神》,讓我們看到自己所做的是有價值的事情,對小易和易投資而言,被電影感動的本身,遠遠不如它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做醫療供應鏈的信念和決心。至少,我們“易”直以來,所做的努力,也確確實實可以幫助到那些有需“藥”的人。

這個世界上本沒有神,但是有的人做出了超乎常人的舉動和貢獻,所以大家把他奉為神。

但終究,沒有誰是真正的“藥神”,只是我們幫助了有需“藥”的人,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本身。因為說不定哪一天,我們自己就是那個有需“藥”的人。

風險提示|網貸有風險,出借需謹慎。本文僅作為資訊分享與交流,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也不構成任何引導性出借的建議。任何人根據本文,做出的任何出借行為或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