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最早的也是最优秀的通用机枪MG42,它是如何实现轻重两用的?

魍殁


弹链供弹、快速更换枪管、双月牙扳机、加装重型机枪架和瞄准镜的方式来实现轻重两用

MG42可以说是二战最出色的班用机枪,但实现轻重两用方面,则完全是继承MG34通用机枪的功劳,并非MG42原创。MG42主要是改进闭锁装置,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简化。有意思的是MG42的设计师格鲁纳(Werner Gruner)是个机械工程师,之前从未接触过枪械,对枪械设计几乎是一无所知,只是参加完MG34机枪手培训以及到部队体验生活后,开始设计工作。他创造性的大量使用金属冲压件代替原先的削铣部件,从而大幅度节省工时和原材料。生产工时从MG34的150个工时降到75个工时,造价从327帝国马克下降到250帝国马克。不过也因为是简化版原因,MG42在轻重机枪转化功能方面没有MG34彻底,所以这里还是用MG34作为讨论更为合适。

希特勒的电锯、撕布机MG42机枪枪长1220毫米,枪管长度530毫米,重11.6公斤,发射7.92×57mm毛瑟弹,通过调整螺栓射速可以在900发~1500发/分钟之间调整。

由于《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生产、研发、装备重机枪,所以德国就想尽办法提高轻机枪的性能,特别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收购瑞士索伦图姆AG公司之后,德国利用瑞士索伦图姆公司的工厂,躲避《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来研发新的机枪。其第一个成果是MG30机枪,MG30机枪使用重机枪的枪管,因而重量较重达到12公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受连续射击。枪身长1162毫米,枪管长度600毫米,配有全自动和半自动击发模式,使用30发弹匣的填装。MG30机枪侧面的30发弹匣,虽然使用重机枪的重型枪管,但MG30距离重机枪还差非常大的距离,因而并没有得到德军的认可,其变种MG15和MG17被德国空军战机装备。而MG34机枪则是在MG30基础上进行通用化改进,在沿用其基本结构的同时,每一项改进都可以称的上日后通用机枪的典范。

MG34的第一个改进点就是使用非崩解金属弹链供弹,子弹之间间距较长,相互间之间采用金属圆丝连接,可以较大幅度进行调整和活动,灵活性很强,因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子弹输送过程中的卡壳现象,从而大幅度提高射击速度。第二项革新就是快速更换枪管,连续射击后枪管过热是影响火力连续性的重要问题,当时重机枪通过水冷或者大型散热片气冷来解决,而德国利用出色工业生产能力,使用快速更换枪管来解决这一问题。MG34枪管与枪机连接处可以方便拆开,射手在一分钟内完成更换枪管工作,战斗中副射手带2根以上备用枪管,过热的枪管更换后放一边冷却,这样循环使用从而实现连续射击。

MG34快速更换枪管示意图,当时实战中要带隔热手套

第三项是双月牙扳机,MG34使用一种非常简便的方式,在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之间自由切换。扳机有两个月牙缺口,扣上面缺口进行点射击,扣住下面缺口则进行高速连续射击。射手可以根据战术需求,自由选择和切换,非常方便,德国人机结合方面做的真不错。但是简化版的MG42机枪为了方面生产,取消这一设计

解决轻重机枪技术射击和使用方面问题之后,剩下的就是射击稳定性方面问题。MG34标准情况下,使用自身配备的两脚架作为班用轻机枪来使用。为方便携带,还有75发弹鼓方便转移火力。重机枪模式下,则是使用三脚架进行更好的固定,提供更加稳定的射击平台,三脚架有两种,一种是6.75公斤的小三角架,携带较为方便,但是这种小三角架性能上也是不上不下,缺乏特点,因而实战中很少装备。实战中最主要的是Lafette 34系列重型三角架,这种三脚架重量达到23.6公斤,但是性能非常突出。整个机枪枪身前后固定在射击台上,非常稳定,此外还配有缓冲弹簧、远距离光学瞄准镜。配备Lafette 34重型三角架时,MG34的有效射程可以增加到2000~3500米。后期德军还给这种重型三角架配备装甲板,增强防御力。

到战争后期发展出来的Lafette 42三角架更是贼,配备潜望式瞄准镜和间接开火设备,机枪手可以躲在枪架下面开火。这样敌军士兵进攻时,很可能惊讶的发现机枪阵地上一挺“无人”的MG34/42机枪在那里自动开火。


五岳掩赤城


首先,题主所提出的MG42是最早的通用机枪这一点,我是非常不认可的。

按照我国现行军标GJB 5236-2003《轻武器术语》中的相关规定,通用机枪又名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种装在稳固枪架上能做重机枪使用、依靠两脚架支撑又可作轻机枪使用的机枪。

我国军标的相关规定

按照这个定义来看,在MG42之前的MG34甚至是德国在一战时期使用的MG08(一种马克沁重机枪的德国版本)也算得上是通用机枪。

使用三脚架的MG08重机枪

使用两脚架的MG08轻机枪

其次,MG42的出名我都不知道为啥。其实在我看来,MG34通用机枪的性能更好啊,MG42通用机枪的射速明显太快了,非常不利于步兵班组的支援火力。步兵武器的射速应该在每分钟600~900发之间,MG42明显超出了这个射速,自然会造成弹药的极大浪费。

MG34通用机枪

要知道,以德军那种半摩托化的机械化水平,弹药的供应是极其困难的。要知道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溃败,就是因为后勤补给的不足。

MG42装在三脚架上,就是重机枪;装在两脚架上,就是轻机枪。

装在三脚架上的MG42通用机枪

使用两脚架的南斯拉夫M53,南斯拉夫版本的MG42通用机枪


战甲装研菌


MG-42,源自MG-34,是二战以前,德国人开发的一款通用机枪,此枪是德国为了躲避《凡尔赛条约》制约而研发,因为条约规定作为一战战败国,德国不能研发装备冲锋枪和重机枪。

因此精明的德国人绕过了条约的红线,发展出了MG-34机枪,对外宣称这是一挺通用机枪,而不是条约规定的重机枪。

MG-34机枪,枪身上自带两脚架,配75发弹鼓,可当作轻机枪使用,是班排级战斗单位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当装上与之配套的三脚架时,配300发弹箱,就是一挺火力持续性能极佳的重机枪,成为营连级作战部队的支援兵器。

(MG-34机枪)

但由于MG-34结构复杂,产量难以满足自3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军队的迅速扩张,因此就用大量采用冲压生产工艺的MG-42取代,既降低了重量,又提高了射速,动作也更加可靠。

(MG-42机枪)

MG-42脱胎于MG-34,是一挺名正言顺的通用机枪,出厂时MG-42枪身上就自带两脚架,轻机枪状态可谓与生俱来;当收拢两脚架,装上与之相配套的三脚脚时,就妥妥地成了一挺射击性能稳定,有效射程1000米的重机枪。

综上MG-42出厂时,因自带两脚架,本身就是一挺有效射程800米的轻机枪;当装上三角架时,就成了一挺重机枪,因此,MG-42这挺通用机枪轻重机枪的转换,还是非常方便的。

在作为步兵班排支援武器时,通常处于轻机枪状态,不再携带沉重的三角架;但在作为营连级部队处于防御作战时,往往会套上三架,提高有效射程,此时就是重机枪状态。


国平军史


我记得曾经回答过MG34和MG42两款通用机枪的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搜索我以前的答题了解更详细的资料,谢谢大家。
不管是二战时期还是当今年代
,德国工业品都属于全世界最精细的高端精品,MG42作为二战当时顶级军事杰作,自然就是精品中的精品,其疯狂的每分钟1200发左右的射速,让盟军士兵只要听到它的声音,就会立马躲藏起来。MG42那种像撕布机一样的声音给人一种末日来临的恐怖,曾令多少盟军官兵闻风丧胆,后被美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当流动作战时,其被士兵们端起来冲锋就是一把轻机枪


;打阵地战时,支起三脚架其就是一挺坚守的重机枪;除此之外,装备在战车上更是一挺车载机枪。由于其通用型强、火力超凡,当时德国一共生产了12万挺MG42,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MG34可置换枪管MG42可置换枪管

由于当时MG34和MG42都采用风冷式给枪管降温,高速的射速能很快就将枪管烧红,机枪手必须不停的更换枪管才能保证机枪的优异性能。因为MG34是利用钢材挖造出来的,MG42是技术升级后铸造出来的,因此前者比后者重了许多,一般用做车载机枪,MG42更多用于可携带式机枪。再加上MG34和MG42同属于毛瑟兵工厂研制生产,MG42在性能上明显更优于MG34,后来也有被统称为MG42的说法。


用户5446401805


#军事# #军事历史# #二战#

我想会不会是提问者将MG34理解成是MG42的轻机枪状态了?轻重两用指的是:轻型机枪使用两脚架,用弹鼓或弹夹供弹。重型机枪使用三脚架,射击更稳固,使用弹链供弹。而不是指枪身或者枪管的大小。

机枪的大量应用最开始出现于一战。

当年一战的时候,就是在大名鼎鼎的索姆河战役,数十万英法联军在宽度达到四十千米的战线上向德国人发起全线冲击,但却遭到早有预料的德国人的埋伏,上千只马克沁机枪喷射火舌,结果声势浩大的英法联军的攻势连一天都没撑到就转入防守,而英法联军在这一天的伤亡人数达到了恐怖的57000人。

战后英法美等国意识到,让德国人拥有重机枪是件非常可怕的事,于是《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陆军不得装备重机枪,德国国内也不能研究制造重机枪。

在条约的限制下,在1934年的时候,德国人搞出了MG34,及其紧凑的外形,从传统眼光来看这不能被归入重机枪范畴,但是可以配备三脚架,用200发弹链供弹,作为重机枪使用,在随突击部队前进的时候,还可以配发弹鼓成为轻机枪,甚至还可以跟随各类车辆成为车载机枪。比如影视作品里,不少被架在翻斗摩托上的MG34的镜头,大家一定印象深刻。

看这细细的小枪管,还有套筒上面密密麻麻的散热孔,是不是很漂亮?

但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过于紧凑造成了其结构较复杂,复杂的结构直接导致制造工艺的复杂,需要耗费更多的工时和材料。

于是德国人一方面参考了进攻波兰和比利时等国家时得到的设计图纸,一方面在枪身上大量应用了冲压技术,在1942年造出了MG42型机枪。

散热套筒是冲压件,显得枪管更加粗壮。

会不会是因为MG34的枪管太细了,让人们有种把MG34的枪管套在MG42的散热筒里,就变成了一挺重机枪的感觉呢?

实际MG42基本是一种全新的机枪,它开创了在枪械制造上大量使用冲压件的先河。随后这种方式在枪械研究制作中被逐步推广,甚至现在很多轻武器的零部件会使用轻合金材料或者是塑料制品。这对于降低成本和减轻武器的重量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这款金属使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机枪给德国人带了巨大的便利,直到战争末期柏林城的瓦砾中这依然是德国士兵最可靠的装备和朋友。美国兵口中的“希特勒的电锯”,苏联兵口中的“亚麻布剪刀”,说的就是MG42。

MG42如此成功,以至于在二战结束后,将7.92毫米口径换成7.62毫米后仍然在军中继续服役。

我军95式枪族中的95式班用机枪在欧洲枪械标准来看就不算是一挺通用机枪,因为我军的95班用机枪只能使用两脚架,用弹鼓供弹。是的没错,95式机枪竟然无法使用弹链供弹,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没达到二战德军的水平。


愤怒的小野猪


MG42主要就是通过增加一个三脚架来实现从轻机枪到重机枪的转换,但是在实战中,MG42更多的还是以轻机枪的形态作战。MG42机枪在很多设计上大量沿用了MG34已经使用过的成熟设计,同时对工艺进行简化,便于大量生产。

首先就是供弹具,MG42的供弹具有多种,包括弹鼓、弹链等,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轻机枪状态作战时,一般使用75发的弹鼓或者较短的弹链,这样一来便于机动,只需打开MG42自带的两脚架即可直接射击。而在重机枪形态时,一般使用的是长弹链,保证足够的连续火力。

然后就是快速更换枪管。MG42更换枪管十分方便,只需拉开枪身侧面即可抽出枪管进行更换。轻机枪状态使用时,一般不会出现过热的问题,但是在重机枪形态使用时,快速更换枪管就成了一个必要的设计,毕竟MG42是气冷机枪,不能像马克辛机枪那样水冷散热。

最后就是脚架了。德国人专门给MG42设计了LAFETTE三脚架,配备有MGZ40式光学瞄准具,能够在中距离精确观察。而且由于整个系统较重,所以射击时MG42的抖动很小,射击精度极佳,再配合不错的光学瞄准具,就能作为一款强大的重机枪实施阵地防御等作战了。


前沿阵地


我们先看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别,轻机枪的定义其实是轻型支援武器,而重机枪中的这个“重”,并不是说枪本身重,而是它连续发射枪弹的能力的叫法。轻机枪和重机枪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于,轻机枪的射速低,而重机枪射速高,射程远,火力持续性强。而轻机枪使用两脚架,重机枪使用三脚架,就是围绕射速射程的要求来设定的,并不是说带上三脚架就是重机枪了。

三脚架和两脚架,是完全不同的,三脚架的重量高,稳定性好,子弹发射的时候,后坐力完全是由三脚架承受的,而轻机枪需要抵肩射击,后坐力由肩膀承受。轻机枪的稳定性远不如重机枪,这也就导致轻机枪的射速射程要小于重机枪了。用不用三脚架,不是从名字上要求的,而是需求。

根据需求,重机枪要的是活力持续射程远,所以,重机枪都是弹链供弹,装三脚架,枪管厚。而MG42恰恰满足这一点,同时,MG42质量轻,又满足轻机枪的需求。就这样,MG42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枪,可以在轻机枪和重机枪之间随意切换。

当年德国拿出MG42的时候,英美间谍将信息传递回去,英美得出结论,德国不行了,这枪就是个粗制滥造的产物。


MG42的射速非常高,可以达到1200发每分钟,而德军是明令禁止一次性将250发的弹链打光的,如果使用50发的弹链,一分钟不得超过七条。这项规定其实就是为了保证枪管的寿命和射击时的故障。

而MG42之所以能保障火力持续,原因就在于它是用弹链供弹的。这点是满足重机枪需求的。加了三脚架,机枪的稳定性刚好了,精度更高了,有效射程也就随着增加了。这就成功的切换成了重机枪模式了。


军武文斋


所谓“通用机枪”概念,指的就是能快速的完成各种任务下的角色转换,通用机枪的概念脱胎于马克沁这类“中型重机枪”,火力压制能力更加强大,却又拥有不亚于轻机枪的机动性能。故而二战德军将MG34\\42机枪作为了步兵火力的支柱和战术行为的核心。

在轻重运用上,MG42主要靠的是枪架,它本身配备了两脚架,大部分配属给掷弹兵的MG42都是作为轻机枪使用的。根据阵地战需求,只要将专用的重枪架安装上,或者安装在载具的专用枪位上,MG42即可负担重机枪职责。

这个重架用一个士兵即可背负,打开脚架后,枪身的高度能调整得非常高,比之当时许多马克沁枪架更加优秀,适用于各种地形的固定阵地,但是相应的也带来了累赘,某些掷弹兵并不太喜欢。略显复杂的枪架容易在战斗中损坏,携行它也会让本就消耗极大的机枪弹药携带量减少。

装甲掷弹兵倒是无所谓,因为他们有配属的运输载具,弹药方面更加充足。不过装甲掷弹兵往往不会离开载具太远去作战。

做轻机枪用就简单了,德军最常用的就是MG42的轻机枪机动战术,掷弹兵掩护两挺机枪的交叉火力进行伏击,或者依托机枪的交叠压制进行突击。MG42拥有超过马克沁一倍的火力,对面布伦、BAR、捷格加廖夫DP28之流机动性不见得比MG42强,火力却哭都比不上变态的德军。

今天的MG3通用机枪与当年的MG42几乎没什么变化,脚架这些东西也基本保持了原样,毕竟一场世界大战带来的经验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推翻的。

连带着当年的一些战法也被继续沿用,比如肩膀扛大枪,不少人认为这样会震死士兵,实际上超过马克沁射速一倍的MG42被扛肩膀上临时射击是常事儿。只不过德军为了控制枪管发热改变了射击频率,将连续射击和短点变成了扇面长点。

MG42最大的问题也在这儿,即便把它通过重架变得更稳定,也无法解决它骨子里就是个“通用机枪”的本质。高射速带来了大量的弹药消耗和快速过热的枪管问题,做轻机枪用它非常靠谱,但是在铺天盖地的大决战面前就有些HOLD不住了。譬如库尔斯克会战,譬如诺曼底登陆。它能带来瞬时的暴虐火力,却并不是个威猛先生。

不过通用机枪的魅力就是这样,这种武器的定位就是万金油,只要有合适的岗位能架设上它们,它们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完成好这个岗位的工作。枪架允许,你拿MG42防空都可以。

架在车辆上的MG3和231号虎式坦克上的MG42,这种改变其实并非过去和现在的不同,MG42的车载重机枪架在当年就是个比较多品类的东西,反正都能安得上去就行。

比如这个安装在猎虎屁股后面的枪架,它设置的比较高,便于成员站在歼击车后面发动攻击。类似这样的机构很多,搜索车、摩托、汽车等很多地方的枪架都有区别。

不过,如果你有需要,MG42拿着冲锋都可以,只要捏住两脚架,用MG42独特的机枪枪托顶住身体进行稳定,剩下的就靠你的麒麟臂了。


王司徒军武百科


MG42通用机枪是二战期间德国装备的一款性能优异的机枪。它是由原来的MG34通用机枪经过改良后定型装备德国军队的。说是改良,其实就是将原有的机加零件大幅度的简化为冲压机件,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该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别于当时的马克辛重机枪采用的水冷式枪管,而是使用了可以迅速更换枪管的风冷式枪管,使用7.92mm步枪弹。为什么称为通用机枪呢?通用机枪的意思就是可以在轻机枪和重机枪之间相互切换,若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即可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若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即可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

说起来通用机枪的鼻祖,也就是MG42的前身MG34机枪的出身,还有比较深的渊源。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德国,由于当时的马克辛重机枪在一战西线战场上对英法军队的大量杀伤,是其成为英法军队的噩梦。所以在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战败国是不能制造和装备马克辛重机枪的,这让德国很不服气。不过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如果公然违背《凡尔赛条约》,必将立刻遭到西方盟国的严厉处罚。所以,这根红线是不敢碰的,既要隐讳,又要发展,这好像就难了。要说德国人就是聪明,他们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他们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


幸运老辣椒


使用弹盒就是轻击枪,换上弹箱就是重机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