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化騰同盯一塊“肥肉”:阿里搶跑一步,大戰再打響?

來源 :電商之家

1

大戰再打響,哪家贏?

阿里騰訊的戰場,對於我們這些老百姓來講,不是生靈塗炭而是欣欣向榮!

不吹捧不拍馬屁,雲合是摸著胸肌在講大實話。

回望過去幾個月,新零售之戰給我們帶來的成果可以說是碩果累累。

比如說實體店,以前只是一個單純的買賣門店,我們對它毫無留戀毫無激情。如今,在兩大巨頭改造下,不僅是買賣,更多是智能化、服務多樣化……

這全面升級,簡直是從青銅跳躍到王者段位。在用戶體驗方面,一級棒。

當然,不止新零售,在支付上也不曾讓我們失望過。

昨日,微信支付大顯實力,把目光瞄準深圳機場的停車場,推出全國首個“微信無感支付機場”。

馬雲馬化騰同盯一塊“肥肉”:阿里搶跑一步,大戰再打響?

據統計,深圳機場停車場日均進出場車輛高達27000臺次,其中非現金停車支付比例已超過60%。

雖然用戶們已經習慣使用移動支付,但每次過關卡時候停留時間10s以上,流動速度非常慢,從根本上依然無法解決機場停車痛點。

有了無感支付,用戶即可享受“入場無需領卡,離場無需掃碼”的不停車無感支付體驗,車輛出場通行時間由原來的10s以上縮短到2s左右

馬雲馬化騰同盯一塊“肥肉”:阿里搶跑一步,大戰再打響?

這次推出車主出行場景設計的接口能力,實現線上線下一體的架構,達到人、車、服務之間的鏈接。

不僅極大縮短用戶的等待時間、提高通行效率,也在管理層面實現了停車場資金流電子化,減少了現金管理的成本,能有效幫助深圳機場提高管理效率。

騰訊有這麼大的動作,自然也少不了阿里。支付寶和捷順科技在上海浦東機場推出“無感支付”停車場。據外媒報道,捷順科技旗下的捷停車“無感支付”已經在南通開通500多家停車場,並計劃於2018年底新開通8000-10000家。

同樣都是“無感支付”,戰略一樣,旗鼓相當,不分伯仲,自然而言沒有輸贏之說。

2

場景化的無感支付遍地開花

無感支付不僅在停車場有所體現,還表現在高速收費站,並且在高速收費站上支付寶和微信都有涉獵。

今年的3月下旬,在山東河南推出高速“無感支付”功能。

針對支付寶來說,用戶信用分到達550分以上,便可直接將車與支付寶賬戶綁定。而微信推出“高速e行”,用戶將自己車和微信賬戶綁定即可。

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車只需要過高速收費站,就會主動扣除,無需車主停下現金支付。省去中間時間,還可以節省中間找零錢麻煩。

馬雲馬化騰同盯一塊“肥肉”:阿里搶跑一步,大戰再打響?

微信“無感支付”負責人陳沖說過:

無感支付覆蓋的場景包括不僅限於停車、告訴、加油站跟車有關的場景,還可以延續到更多場景中。

今年4月23日,第23個世界讀書日,阿里在上海首推出全國“無感支付”書店。

這家書店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對讀者進行面部特徵識別、身份考核,完成之後即可入店。

在結算環節,通過物品識別、追蹤技術和讀者定位識別,書店能夠準確判斷讀者結算意圖。最後,讀者只需通過智能閘門時完成“無感支付”。

總而言之,微信支付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侵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出門不帶現金已成為當下的社會常態。

3

支付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2014年,作為其智能生活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騰訊阿里為其用戶整合線上線下市場,從餐飲到購物,為所有東西提供了移動支付。

如今,大到全國數百萬商店,小到便利店,都可以接受支付寶微信支付。

馬雲馬化騰同盯一塊“肥肉”:阿里搶跑一步,大戰再打響?

雲合還記得高中那會還是用現金消費,到了大學受互聯網氛圍影響下才慢慢變成移動支付。現在,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早已習慣。

另外,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每日隨身攜帶的現金平均數量隨著被調查者的年齡遞減而減少。

數據顯示,60後每人每日平均557元,90後172元,後者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這表明中國青少年(18-25歲)群體正在快速適應無現金生活方式。

馬雲馬化騰同盯一塊“肥肉”:阿里搶跑一步,大戰再打響?

從中可以發現,移動支付區域範圍不斷擴大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消費者心智,影響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接受程度快慢會導致移動支付發展速度。

因此,兩者關係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按照這樣下去,刷臉

“空付”的支付形式也會讓消費者很快接受。不得不感慨現在技術的迭代更新速度之快遠超於我們想象。

支付戰火還在蔓延,那未來的現象是如何呢?你們猜猜看。

馬雲馬化騰同盯一塊“肥肉”:阿里搶跑一步,大戰再打響?

電商報,中國電商影響力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