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国强/文图

深夜12点的朱砂镇政府一片寂静,通过办公大楼二楼的窗玻璃射出一抹光亮,给沉寂的政府大院带来一线生机,亮灯的办公室里,王东山正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伏案书写着疫情一线的抗疫文章。

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突然,电话响了,一看是妻子的电话,王东山赶快接通,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男孩的童音,“爸爸,我睡不着,你咋不回来啊?我还等你给我讲故事呢!”“乖儿子,赶快睡觉吧,今天真的回不去了,爸爸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明天一定回去,给你讲好听的故事......”,王东山一边看电脑的时间,一边耐心地劝儿子。因为疫情加班,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按时回家了。4岁的儿子有个习惯,每天睡觉之前,总要让爸爸讲个故事,伴随着故事进入梦乡。他对小儿子感情很深,聪明伶俐的小家伙是他的骄傲,对他来说,再大的事情莫过于对儿子的疼爱。都12点半了,孩子还没睡觉,还在等爸爸,等爸爸回家讲故事,孩子的不睡觉令他有些不安。“来,妈妈给你讲,爸爸在加班......”妻子接过电话哄孩子,“你忙你的吧,该休息要休息,注意身体,”妻子叮嘱了一句话并挂断了电话。此情此景,他思绪万千,疲惫发涩的眼睛不禁泪目。

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朱砂镇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的王东山,面对严峻的疫情,把疫情当战役,视一线为战线,视现场为战场,严格按照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广大党员群众,全力投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大力宣传,全面消杀,耐心劝返,细致登记,执勤值守,疫情防控工作扎实而卓有成效开展着,尽最大能力保障了全村980口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同时,又兼顾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在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作为朱砂镇宣传干事的王东山,还肩负着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担起了一线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宣传和推介的重任。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战胜疫情群策群力,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投身最苦、最累、最危险的疫情防控第一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王东山身在一线,心在疫线,更了解和熟知一线的危险和艰辛。面对战友们的无私付出,看到社会群众和爱心人士的慷慨奉献,他为之动情,竭尽全力进行了及时的采访与报道,让这些弘扬正能量的音符得到有效及时传递。因白天忙于村里疫情卡点的防控工作,就利用晚上挤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为了赶写一篇稿件,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泡一包方便面充饥,长时间一个姿势的久坐,又犯了腰疼的老毛病,疼痛难忍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有过通宵达旦,有过彻夜不眠。

采访中,板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宗加民对记者说:“东山是最辛苦的,他白天来疫情卡点执勤,晚上还要回办公室写文章!我和东山接触的最多,了解的也多,我们有微信朋友圈,当每次看到他加班到深夜发朋友圈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点个赞,给他一个鼓励,并评论一句暖心的话。面对大家的关心和关怀,王东山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曾在电视台当了10年的记者,练就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吃苦耐劳好习惯,多干点不算啥”。

通许县板张庄村驻村干部王东山:为战“疫”情鼓与呼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疫情防控的零数字,获得的是宣传工作的大丰收。他采写的《我要为疫情贡献力量》、《一车鲜鸭蛋 满满抗疫情》、《放弃蜜月战役情》、《一对新婚小夫妻 疫情防控真给力》、《敢为疫情舍亲情 防控一线勇担当》、《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等一篇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文章应运而生。一桩桩抗疫故事,一个个先进典型,一件件感人事例,在全镇广大干群众中广泛传阅,正面报道了疫情一线的人和事,弘扬了真善美,宣传了正能量,在干群内部产生了共鸣,学先进、比奉献蔚然成风,通过文字的魅力,凝聚了全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