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上的精神航标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位于八百里瀚海戈壁怀抱中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孕育和诞生了两个“富矿”——大自然的创造和人类的创造,一个在脚下,一个在心上。

这里有令人为之振奋的自然资源,也有铧犁并举划破蛮荒岁月的人的精神。

时过境迁,亘古荒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柴达木精神激励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实现了柴达木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繁荣。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际,正是这种精神作为柴达木人的精神支柱,化为春天的绵绵细雨,滋润着一个个“干渴”的心田。

防控路上,夫妻同心书写忠诚

当疫情来临,他们携手共同踏上“逆行”之路。他们既是最亲密的爱人,也是阵前并肩的“战友”。

“2003年‘非典’期间,我们是同事,曾经一起并肩作战。17年过去了,从同事变成了夫妻,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攻坚战。”

面对疫情,茫崖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潘文赞、田辉自愿放弃春节休假,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将儿子交给朋友照看,没有回老家陪年迈的父母过年,夫妻俩觉得:“作为医护人员,这是我们的责任,越是紧要关头,人民越是需要我们,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责无旁贷!”

和他们一样,田冬和妻子一个在茫崖市公安局工作,一个在人民医院工作。面对疫情,他维护着群众的平安,她守护群众健康,“人民警察”与“白衣天使”在抗疫一线点亮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到不了的春天,在这场战“疫”中,我与你携手并肩,一起迎接胜利的曙光!”

选择警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牺牲,家里有了一个警察,就意味着另外一个承受比常人更多的辛劳。而作为一个双警家庭,陈立阳、王虹深知这其中双倍的苦与乐。

陈立阳是德令哈市公安局柯鲁柯派出所所长,而妻子王虹是德令哈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疫情期间,这对双警伉俪,将家中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人,毅然决然投入到防控疫情的一线战斗中。

身穿神圣的警服,头顶光荣的国徽,双警夫妻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无怨无悔的付出,践行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庄严使命,疫情面前,警察不退!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当疫情汹涌而来,总有一种力量鼓舞着人们奋勇向前。一个个小家凝固成一面面坚实的墙,护卫着我们的大家,不受疫情的侵袭。

携手前行为抗“疫”描绘新华章

“天晴了,雄鹰知道;雾散了,雪山知道;你哭了,我的神山知道;你笑了,我的草原也知道……”疫情期间,一首《武汉,拥抱你》的高亢旋律,是柴达木人用最真挚的情感祝福着千里之外的江城武汉。

疫情突发,作为一名生长的蒙古族歌手,歌曲演唱者来国庆与青海词作家辛秉文先生心系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携手完成了歌曲的创作与录制,用歌声诠释着“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血肉紧相连”的血脉之情。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看着电视上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深受感动,我能做得不多,只能通过这样的形式,为一线‘最可爱的那群人’加油鼓劲。”这个从传统牧民家走出的歌坛新秀的言语朴素真挚。

“我们到底为什么谱写这首歌?第一是要鼓舞那些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里的白衣战士,第二是鼓舞在疫情中受到伤害的人们。”这是来国庆在采访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音乐不会在物理层面起到实际作用,但在这个特殊时期,音乐确实成为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承载起创作者与听众对身处疫情之中人们的关怀与温暖。

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艺工作者,以文学、歌曲、书画和短视频等形式,生动讲述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事迹,凝聚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强大力量。

“我作品的灵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故事。”来自海西州的民间艺人朱美荣在疫情期间创造了许多剪纸画,为海西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助威打气。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剪纸画,笔触细腻、气势磅礴。画面以钟南山院士为主角,以及画面背后的医护工作者和急救室中围在病人身边的医生护士们……这些都是出现在朱美荣剪纸画中的动人场景。其中,一幅名为《祖国加油》的剪纸画是她目前最满意的作品。

“我还会接着剪下去,也会把我的作品送给身边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亲友,温暖他们、鼓励他们,也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付出。”

心手相依,抗“疫”路上勇挑重担

“你好,这里是格尔木市海湖社区志愿者,需要对您家进行电话排查工作,请您配合。”每天,这样的电话杜德盛要打两百多个.在海西州各地,无数像杜德盛这样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持续擦亮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把爱与善、光与热传递给社会,在抗疫一线谱写一首首青春之歌。

他们自愿坚守在战“疫”前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文明,在志愿者坚守的眼神里。

“请您摇下车窗配合我们登记相关信息,谢谢!”

在春节期间,乌兰县柯柯镇西沙沟村巷道口,每当有车辆进村,臂戴“红袖章”的年轻身影就会及时迎上前去,详细询问并记录在册。他们就是村里的返乡大学生赵全、冶发全、闫玉芳。

“今年有这个疫情,出门要带口罩,在家要开门窗通风,少去人多的地方,不要走亲访友,不出去聚餐或做烧烤等。如果发现家里人有发烧或感冒之类,电话联系村委会或村长,我们干部就会及时过来,还有要注意洗手……”

街头巷尾,赵全、冶发全、闫玉芳三个大学生和随处可见戴着文明监督袖标的青年志愿者一道,手持喇叭,走街串巷,向广大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还是院校中的莘莘学子。他们没有选择“宅”在家里,看电视、陪家人、玩游戏、享受难得的假期时光,而是主动请缨,成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奔忙在防疫劝导点、守候在村庄关卡、摸排各家各户的信息,为城乡大地筑起一条青春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