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盤》資料彙編

《散氏盤》資料彙編

散氏盤,又稱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於陝西鳳翔(今寶雞市鳳翔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之一。


盤高20.6釐米,口徑54.6釐米 。圓形 ,淺腹,雙附耳,高圈足。腹飾夔紋,圈足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內容為一篇土地轉讓契約,記述地是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並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後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國約位於陝西寶雞鳳翔一帶,西北方與夨國為鄰。由銘文內的人物推知,此盤的鑄作年代約在西周厲王時期。


散氏盤於乾隆中葉出土至嘉慶十五年一直在民間收藏,先在揚州江翰林家收藏多年,後轉手誰家則不詳。


1810年冬,嘉慶皇帝顒琰50歲的生日,阿林保將散氏盤敬獻給皇上做壽禮。皇上給了他兩江總督去當。因而在老古玩界中有“阮元定名散氏盤,阿林保獻寶祝壽榮升”的口頭傳說故事。 嘉慶皇帝不像乾隆皇帝那樣酷愛古玩字畫和美玉。散氏盤入貢內府,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六朝,久藏禁中。因時間太久,六朝皇帝誰也不去鑑賞,以致無人知曉它收藏在什麼地方。咸豐十年火燒圓明園後,傳出散氏盤在圓明園被燒燬了。於是,從內務府官員口中傳到琉璃廠古董商的耳朵裡就成了:“散氏盤真的沒啦,只有仿鑄的那件了。”


1924年的一天,故宮院長馬衡清查故宮物品時發現了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箱中裝的便是散氏盤。


民國十三年,溥儀出宮前,內務府核查養心殿陳設,發現散氏盤藏在庫房。溥儀出宮後,散氏盤由故宮博物院收藏。“九一八事變”後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轉移到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收藏。


《散氏盤》資料彙編

西周 散氏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西周書法的主要資料當是金文,整個西周可稱得上是銅器銘文的鼎盛時期,整個西周金文的發展經歷了由譎奇崢嶸、典雅平和而逐漸步入成熟的,這一時期的金文肥筆完全消失,線條的形式美變得純粹起來,字的造型亦更顯得自由活潑。 《散氏盤銘文》 作為西周時期粗獷遒勁的金文書法,是學習大篆的極好範本,與毛公鼎、大盂鼎銘文並稱為金文瑰寶。散氏盤銘文便是西周晚期青銅器時代書法藝術的高峰之頂的傑出代表之作。它與毛公鼎、虢季子白盤並稱為西周三大青銅器,與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並稱為晚清四大國寶均以長篇銘文和精美的書法著稱於世。


散氏盤,其銘文結構奇古,線條圓潤而凝鍊,字跡草率字形扁平,體勢欹側,顯得奇古生動,已開“草篆”之端。因取橫勢而重心偏低,故愈顯樸厚。其“澆鑄”感很強烈,表現了濃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書法家胡小石評說:“篆體至周而大備,其大器若《大盂鼎》,《毛公鼎》,結字並取縱勢,其尚橫者唯《散氏盤》而已。”


《散氏盤》資料彙編

西周 散氏盤 銘文


散氏盤銘文的最大審美特徵在於一個“拙”字,拙樸、拙實、拙厚、拙勁,線條的厚實與短鋒形態,表現出一種斑駁陸離、渾然天成的美。散氏盤銘文的字形構架並非是固定不變、呆板生硬的。它的活氣躍然紙上,但卻自然渾成。特別是在經過鑄冶、捶拓之後,許多長短線條之間,不再呈現對稱、均勻、排比的規則,卻展現出種種不規則的趣味來。


圓筆鈍筆交叉使用,但圓而不弱,鈍而不滯,是散氏盤銘文在技巧上的著重點。在體勢上,字型結構避讓有趣而不失於輕佻,多變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璣羅列,錦繡橫陳,在極粗質中見出極精到,這是《散氏盤銘文》的魅力所在。


散氏盤銘文用筆粗放豪獷,但並不粗野,而是凝重含蓄,朴茂豪邁。其線質是能將稚拙與老辣、恣肆與穩健、粗獷與內蘊極為完美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它既不同於早期以時有肥厚用筆及點團來華飾其形,呈現出線與塊面的結合,也不同於其後的晚周金文刻意整飭,而是於不規整之中見其錯落搖曳之趣,給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潑的藝術美感。可以說《散氏盤》既凝重遒美,又不失瀟灑暢達。


散氏盤的銘文作為西周晚期文字,在結構上呈現出蜾扁的風格特徵。在方整中含有圓意,就其單字而言無一不打破對稱、平正的慣例,不僅呈橫向的欹側之勢,而且變通常的右高左低為左高右低,字勢向右下傾斜。然姿態自然,變化莫測,字間呼應,隨勢生髮,字形開張,妙趣橫生。在朴茂厚重之中,又添加些雄強的意蘊,故而顯得博大、寬厚,讓人感到一種生氣的存在。同時,字的重心都忽左忽右,使每一行的字產生明顯的跳躍感。加之其章法錯落有致,使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都通過變幻多端的下俯、上仰、左顧、右盼聯合起來,使人感到行止裕如,氣象飄逸。


《散氏盤》資料彙編

周散氏盤拓片 吳湖帆題跋 上海嘉禾2015春拍 成交價115萬元


《散氏盤》資料彙編

黃賓虹 臨散氏盤 嘉德2014 成交價18.4萬元


用夨踐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於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於邊柳、復涉瀗,陟,。以西,奉於敝城。楮木,奉於芻仇,奉於芻道,內陟芻,登於廠湶,奉諸、陵、剛。奉於單道,奉(封)於原道,奉(封)於周道。以東,奉於棹東強。右還,奉於履道。以南,奉於仇道。以西,至於莫。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於井邑,奉,道以東,一奉,還,以西一奉,陟剛三奉。降以南,奉於同道。陟州剛,登,降棫二奉。夨人有司履田:鮮、且、武父、西宮襄、豆人虞丂、錄貞、師氏右眚、小門人、原人虞艿、淮司工虎、孝、豐父、人有司丂,凡十又五夫。正履夨舍散田:司土逆寅、司馬單、人司工君、宰德父;散人小子履田:戎、(微)父、教父、襄之有司橐、州就、焂從,凡散有司十夫。唯王九月,辰才乙卯,夨卑鮮、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實餘有散氏心賊,則爰千罰千,傳棄之。”鮮、且旅則誓。乃卑西宮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溼田、畛田,餘有爽變,爰千罰千。”西宮襄、武父則誓。厥受圖,夨王於豆新宮東廷。厥左執史正中農。


《散氏盤》資料彙編

舊拓 周散氏盤銘 東方大觀2015春拍 成交價425.5萬元


此拓為文革抄家發還。錢泳、李嘉福等舊藏,王懿榮、吳大澂、吳雲、楊峴等題跋。


藏家簡介:

1.吳雲(1811~1883),字少青,一作少甫,號平齋,晚號退樓,又號愉庭,別署醉石、二百蘭亭齋等,浙江湖州人。舉人,官鎮江、蘇州知府,篤學考古,曾藏《蘭亭序》二百種,齊侯罍二。善書能印,為清代金石家、鑑賞家。

2.顧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又字、子山,子珊,號艮齋、艮盦、過雲樓主、退庵、怡園,室名眉綠樓、過雲樓、鴛紅詞館、玉幾山房,元和(今江蘇蘇州)人。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官至浙江寧紹道臺。擅書法、詩文,收藏甚豐,為著名收藏家。其後人於1951年和1959年將過雲樓所藏宋元明清書畫悉數捐贈上海博物館,總共308件。

3.徐康(1814-?),字子晉,號窳叟,江蘇蘇州人。工詩、畫、篆、隸、刻印,尤精鑑別書畫、金石。有《前塵夢影錄》。

4.唐翰題(1816-1896),字子冰,號鷦安、文伯、硯石山長,室名唯自勉齋、鐵如意齋,浙江嘉興人。貢生。官至蘇州知縣。精鑑藏金石、書畫,能畫花卉、書法、篆刻。

5.周閒(1820-1875),字存伯,一字小園,號範湖居士,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僑居上海。同治初官新陽令。善花卉,工篆刻。為海上六十名家之一。

6.與翁同龢友善。

7.吳觀禮(?-1878)字子雋,號圭庵,浙江餘杭人。同治10年進士,授編修,官至陝西候補道。光緒二年四川鄉試副主考。著有《圭庵文集》。

8.李鴻裔(1831-1885),字眉生,號香巖、蘇鄰、髯仙,室名芳鄰園、髯仙詩舫,四川中江人。咸豐舉人,官至江蘇按察使,移居蘇州。工詩文、書法及古文。

9.李嘉福(1839-1904),字麓蘋,號笙魚,一號北溪,齋室名吟蓮館,浙江石門(今崇德)人,流寓吳縣。吳待秋之岳父。工書畫,精鑑賞,收藏極富。

10.王懿榮,字正儒,一字廉生,蓮生、濂生,號古現村人,養潛居士,山東福山人。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出典河南鄉試,二十年遷侍讀,二十一年置國子監祭酒。嘗從張之洞學,工書法、善訓詁金石之學。

題跋:

1.嘗見阮文達公此盤銘文跋尾雲:曾仿造二器,以原器翻沙。當時仿器搨本,晚年對之,真本幾不能自辨。此原器精搨□本,又取宋紙加墨。海內無二古彝器。文往往分排數器合之,始見全文此類是矣。筱雲年丈大人尊藏,懿榮附記。

2.光緒戊寅(1878)四月,上弦李鴻裔觀於魏塘舟次。

3.散氏盤銘餘舊藏一本,紙墨黝黑,較此稍遜,亂後失去,良深惋惜,此本拓極精美,尤不可多見。同治七年(1868)七月下榻笙魚齋中,閒出是幅屬題。適餘將鼓歸棹,匆促不及暢敘原委,它日請念聊紀書。樂安蔣節剪鐙書於吳門。

4.此散氏盤銘真本精拓,楮墨俱古,展玩一過,至怡心目,敬志數語■之。笙魚仁兄。同治壬申(1872)春二月既望,吳觀禮書於吳門斯堂南榮。

5.曾於都門崇樸山房,持家見散氏盤,□傳為幹嘉時仿造器,不知原器何在。拓本亦珍如共璧,近得一本,為阮文達手拓。與此可□證第二行雲字舊皆釋雲。祭作雲。餘釋南宮鼎、毛公鼎均釋作粵,似較塙□□盤文□古質其□周刻□作無疑。笙魚六兄屬題,愙鼎室主人吳大澂。

6.金蘭坡舊有散氏盤銘拓本,題者廿餘人。幹嘉道三朝金石家藏,備以索五十紙未購。今不知歸誰氏,然彼僅屬未入內府,以前所拓不若此本。宋紙精搨,尤可寶也。笙魚出以見示,喜而識之,惜無一舊跋。安尋兼有盒本,庶幾兩美必合耶。乙亥(1875)孟冬,秦緗業書於西子湖上之小寄鬯園。

7.此銘所言皆觀田表道之事,蓋羛且西宮襄戎,父既定散氏邑田,乃相與立誓於新宮東廷,命史銘於豆之辭也,古文多假借諸家所釋,互有得失,惟三代無稱大王者,其為六國時所作歟。周閒識。

8.周散氏盤銘宋極精搨本,梅溪錢泳舊藏,嘉福以二十金得之並題篆。

9.著錄家自宋六一翁始然,能誒鼎鍾間奇字惟劉原父、柄南仲二人。蓋子云能識奇字,此學已中斷矣。散氏盤銘詞極多,為宗廟重器。今久貢天府,世間得片楮等之拱璧。笙漁先生嗜古若渴,不啻寢寐。求之並能改校精詳。集各家之說而折中之,其學定在劉楊下哉。為志數語而歸之,以見傾倒。戊辰(1868)寒食節。海鷗學人康書於上池榭。

10.散氏盤銘拓本,餘於庚申之亂遇錢梅溪參軍哲嗣,目餘愛不釋手,慨然見贈。笙魚太守有金石之癖。見此精拓以十三經注疏相易,其珍重為何如邪。吳起潛識。

11.餘自成童即喜蒐羅吉金文字拓本,今四十寒暑矣。所得器合千本裝冊而藏之,獨以未得散氏盤為憾事。今笙漁且有二焉。真令同嗜者羨而生妒矣。盤銘經諸先哲考釋皆精審確,當不復散效虞之駁鄭矣。戊辰(1868)正月二十八日唐翰題書於東洞庭山公廨。

12.曩藏散氏盤銘,為故友錢叔蓋贈,今歸刼火識此惘嘫,楊峴。

13.笙漁仁兄攜示此本,宋楮精拓古香滿紙,真銘心絕品也,文彬深以附名為幸。

14.經史中,“太”與“大”通,如大和、大極、大美、大牢、大寶、大學、大王、大宰、大師之類不可枚舉。鐘鼎彝器銘中尤為習見也。此器自貢入內府,人間存一搨本致不易得,況此宋紙精拓耶。宜。笙魚之寶堂物,知也。戊辰(1868)春二月下瀚,退樓雲題記。

15.案夨字銘文四見,然夨沽大字迥異,若是夨字義殊難解,□從三又叒,籀文作彝,正與曶鼎□,石鼓□、鄀公鼎□、孟鼎□相同。蓋叒拓本一字,與杜若之,若有別城,從□登從□皆與籀文合?字見石鼓柳字木在上,棫字木在下,與石鼓小異。□即□陸字從二田與石鼓體異,義同大王之大疑從太字,義讀散盤銘臆說數則坿呈。笙漁仁兄博雅鑑定,弟儁。

16.散氏盤銘文義古奧,結字恢奇,乃西周之器,自洪氏貢入天府後,人間所留墨本有日減無日增。得之者幾視同球璧,今笙漁仁兄藏此宋楮精拓本,其珍重又將如何耶?戊辰(1868)春二月,子重吳儁拜讀於吳門寓齋之聽松閣並識。

17.昔得散氏盤有覃溪翁氏題跋,今笙魚太守竟藏宋搨精本,康樂志之。

18.同治七年戊辰(1868)元宵節,北溪李嘉福得宋楮精拓散氏盤銘於吳門延秋舫,即篆釋文並記歲月。


《散氏盤》資料彙編

王國維跋清內府散氏盤精拓本

廣州藝術品公物2011春拍 成交價460萬元


題識:宣統甲子季秋廿二日海寧王國維釋於京師履道坊北之寓廬。散氏盤乾隆時出土,歸於揚州徐氏,後入洪氏,嘉慶中兩江總督阿林保進入內府,當此器在維揚時阮相國曾仿製二器藏諸家廟,其後一入京師歸宗室崇恩,今聞在都統景賢家,其一歸長沙易氏,今已售諸日本,其內府所藏原器世人或謂已毀於咸豐庚申圓明園之火,宣統甲子春內務府奉命查養心殿陳設始得之庫中,上命精拓五十本以賜廷臣,國維與毅夫侍御同直內廷得蒙此,賞侍御因屬維釋其文字,因記始末於後至銘中,所紀事寶至及其時代地理,維別有考釋茲不贅雲。


題簽:散氏盤原器內府精品拓本,王國維題釋,順德鄧又同珍藏。


《散氏盤》資料彙編

《散氏盤》資料彙編

《散氏盤》資料彙編

康生題法若真藏古拓散氏盤

廣東崇正2015秋拍 成交價155.25萬元


法若真(1613—1696年),字漢儒,號黃石,山東膠州(今膠縣)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中進士,後曾任安徽布政使一職。作為傳統文人,他學識不凡,長於詩文寫作,但真正使他揚名於世的當數其書畫藝術。他善於創作山水畫,筆墨富於動感,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其書法隨意所為,自成一格。著有《黃山詩留》。


康生(1898年-1975年12月16日),原名張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趙溶、張溶、張耘[1] ,乳名張旺,筆名魯赤水,中國山東膠南縣(今屬山東青島市黃島區)人,膠南名門之後,曹汶張氏後人。曾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成員之一。康生出生於書香世家,由於受到家族薰陶,幼年時代便開始接觸文藝作品,因此擅長中國傳統書法、中國畫及收藏,其藝術造詣曾被指為是眾多中共領導中最為優秀者之一。


題識:散氏盤,法若真故物,康生記。

藏家自題簽:法若真藏古拓散氏盤。


《散氏盤》資料彙編

民國故宮傳拓 散氏盤銘文拓

嘉德2015春拍 成交價19.55萬元


《散氏盤》資料彙編

《散氏盤》資料彙編

清中期拓 周散氏盤銘文

嘉德2015秋拍 成交價184萬元


此為畢沅、龔橙、孫伯淵、趙烈文、潘景鄭、壺中室舊藏。散氏盤清乾隆年間出土,嘉慶十五年(1810)阿林保將此盤呈嘉慶帝賀五十壽辰。此即清中期器未入內府前拓本,較之民國時期周希丁所拓,字口肥粗,未經剜鑿。內有葉昌熾題名,龔澄、趙烈文跋語;後有楊沂孫為趙烈文作散盤釋文,又有趙氏考證文字;內容豐富,極為難得。


散盤傳世多為民國時期拓本,器未入內府前所拓,也多為阮元翻刻本。此本較為真實地反映了銘文的原貌,古厚圓潤,又傳承有序,名家題識,當為散盤之佳本。


《散氏盤》資料彙編

阮元手拓散氏盤銘文拓本 西泠印社2015春拍


《散氏盤》資料彙編

散氏盤銘拓片 匡時2012春拍


《散氏盤》資料彙編

御賜散氏盤全形拓

東方大觀2015春拍 成交價112.7萬元


此是清末宣統年間周希丁手拓晚清四大青銅器國寶散氏盤,溥儀命周希丁精拓五十本,加蓋“養心殿精鑑璽”印,分賜廷臣,此拓鈐印有“希丁手拓金石”,“養心殿精鑑璽”二印,外軸題簽為御賜散氏盤全角拓,為溥儀當日敕命精工手拓分賜廷臣之物,當日即為有數之物,傳至今日,更是稀如星鳳也。


藏家簡介:

周希丁(1891-1961),一名康元,原名家瑞,原籍江西臨川。長居北京,先後在北京文博界從事古器物傳拓及文物保管、鑑定工作。亦精篆刻,20世紀40年代曾出版《石言館印存》,收自刻印章千餘方。並傳拓眾多銅器、玉器、甲骨文、錢幣、石經等。所拓精美絕倫。


《散氏盤》資料彙編

周散氏盤拓本 吳湖帆題跋

朵雲軒2014春拍 成交價143.75萬元


《散氏盤》資料彙編

散氏盤銘文拓 翁方綱伊秉綬題跋

嘉德2015春拍 成交價126.5萬元


《散氏盤》資料彙編

吳湖帆題《散氏盤銘拓》並鄭慕康繪散氏盤全形

舊拓本

1軸 123×57cm

著錄:《醜簃日記》,吳湖帆著,載《吳湖帆文稿》p198,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年。

出版:《墨》雜誌第四十四回P99,藝術新聞社。

說明:吳湖帆題跋並錄吳大澂散盤考釋。朵雲軒舊藏。


《散氏盤》資料彙編

題跋1:

散盤。此盤舊藏泰州,嘉慶時阮文達購之以進內府,昔時相傳圓明園之厄已毀去,迨近年始發見仍在宮中。今藏故宮博物院,為吉金重器之冠。遜公兄署題,丁丑冬吳湖帆。


《散氏盤》資料彙編

題跋2:

敬錄愙齋公散盤文考釋(文略)。戊寅端陽日燈下為遜公兄書。湖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