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从哪几个方面欣赏其美感?

俏渔妹海鲜


抱庸以为,主要看“四法”“两气”。“四法”就是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两气”就是灵气、神气。

我不认为非要看艺术源流,英雄不问出处,况且,真正好的书法作品,肯定是脱帖融创博采众长的结果,只要不悖法度,管他学的是张王李赵。



“四法”是硬件,也是技能基础。四法之中尤以笔法字法为基,笔法不熟难免流于稚嫩,字法不精难免流于粗俗。用笔千年不易,万法不离字宗,具此二者,方能言擅书。


“两气”是软件,也是超拔于技法的魂灵。灵气就是玲珑剔透,神气就是气质神采。灵气相对于俗气、匠气,是悟性之于书法的表达,通融圆润笔笔精当,是技艺臻善之下所吐露的潇洒风流,透射着书法人的个性特质及魅力。而神气神采,则是作品格调风韵的诠释表达,是书法品质的最上层建筑,或厚重或空灵,或温存或放犷,或庄稳或飘逸,或含蓄或峭拔,是最值咀嚼玩味的艺术美学,如同诗词所言的境界。看一幅作品,“四法两气”不俗,才堪入方家法眼。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杨志胜663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很多人学了一段时间书法了,但是,他们其实还不会欣赏书法作品,也不知道书法作品怎么就叫好了。

这是一个书法欣赏问题,可能比写字本身要难一些。所以,我们学习书法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如何欣赏书法,才会真正热爱书法,也才能真正提高对学习书法的兴趣 。


对于初学书法来说,我们大体上做到这样两个方面就可以学会欣赏了。

首先要能够懂得中国书法,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中国最早的书法,是篆书系统的书法。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作为一点常识,我们应该具备认识这些书法艺术之美的常识。

篆书之后是隶书。隶书有战国晚期的古隶、有秦简、有汉简、有汉碑刻,其中流行于东汉的碑刻隶书书法成就是最高的。

东汉以后到隋代,是汉字从隶书向楷书、行书、草书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书法样式和风格。这一时期,除了隶书,还有钟繇、王羲之体系的书法,也有以北魏碑刻为主的魏碑书法。

这些书法到唐代就逐步以王羲之的书法体系为主流了。隶书和魏碑书法没有继续发展。

唐代以后的书法,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楷书、行书、草书。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一般都是从唐代以后的书法体系楷书、行书、草书为主的,很少先学习隶书、篆书、魏碑,因为,书法的主流和实用性,也是学习书法的兴趣之一。


那么,在我们学习的唐代以后的这些书法里,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地欣赏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以及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大师的作品。

他们的书法风格不同,但是,都是很有艺术成就的楷书大师。

楷书是我们端端正正写字的开始,也是写书规范的一般要求,所以,学习书法也是首先从楷书开始的。

欣赏楷书,主要欣赏书法的规范,包括书法字体的规范,书法章法的规范。

比如说,我们写楷书作品,不能一行颜真卿字体,一行欧阳询字体。字体统一,这是楷书起码的欣赏起点。


其次,楷书的章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整整齐齐成行成列的章法。一种是有行无列的章法,无论哪一种章法,只要布局干净、安排匀称得当就可以了。

我们欣赏书法,最低的要求,基本上就是这样。

如果还要用高水平的眼光欣赏书法,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书法修养的。

比如说,起码有一定的书法实践经验,起码有基本的书法历史常识。

然后要具备笔墨美感的认识。

如果具备这样一些常识,那么,欣赏书法就会容易一些。


尤其是好的书法作品,可能会有一些我们不太理解的地方,但是,如果具备起码的书法常识,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书法作为视觉艺术来欣赏。我们就要按照视觉艺术的规律去欣赏。

如果一幅画是怎么欣赏的,那么,一件书法艺术作品,也大体上是那样欣赏的。

比如说,我们欣赏书法,首先要看“大势”。

一个书法作品的“大势”也是一种气势。还得书法作品气势恢宏,阳刚正大,有这种气势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也是上乘作品。

当然的气势,不是只有阳刚正大一种,温婉秀润的书法,也有清新俊逸的美。


其次看章法。如果大势是整体的看,那么,章法就要一行一行的看,或者局部局部的看。如果符合对比合理,或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章法,都是好的章法。

在章法也好的情况下,我们在看每一个字都笔法,字法是不是都很精彩,很到位,也很有味道。如果做到了笔笔精彩,字字到位,那么,肯定是好书法了。

最后,就是墨法了。书法的用墨如果很精彩,就会给书法作品加很多的分。

同一个书法家的作品,墨法精彩的,比墨法一般的,要令人叫绝的。

墨法对初学者来说可以忽略,但是,一个好的书法作品,决不能忽略墨法,它是书法艺术的最后一道工序,如果墨法成功,那么,书法作品应该是依据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千千千里马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优秀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在哪?————

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或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或空旷疏朗上下呼应。

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如苏东坡的《寒食帖》,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反之,过于工整、齐平而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个人见解】







艺术传播者


一幅好的书籍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

首先,要看整体与落款,整体要看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版面干净,落款要符合规范要求,印章大小适宜;

其次,行草书法要用墨浓、涸相宜,留白空间处理恰当,线条粗细搭配均匀,结字优美;

次之,运笔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个性,有自己的风格,但又不失书法艺术之灵魂。



冯彬藏墨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

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

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

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

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响。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凡人老胡


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欣赏和评价一幅书法作品:

一是,从整体,看品位。

一幅合格的书法作品起码应看着顺眼。好的作品应气韵生动,也就是有神釆,有风格,有变化,有亮点。或独具书卷气(儒雅)、金石气(古朴)、庙堂气(沉稳、大气)、清逸气(自然、飘逸),或兼而有之。

二是,从点画,看功夫。

点画线条的质量体现书者的笔墨功夫。笔墨功夫是练出来的。高质量的点画饯条应该是有骨力(力度),有弹性,有变化。

三是,从墨色,看韵味。

墨色要有深度—入木三分;有厚度—立体感。 好的笔墨功夫点画线条用笔准确到位,墨色变化厚重。

四是,从结体,看风格。

不同的结体体现不同字体的风格。上不上"体",是书法与写字的根本区别。好的结体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看着愉悦。

临摹作品和仿毛体作品应从"形"和"神"两个方面去欣赏和评价。 好的作品应形神兼备,形似神驻。


76651703812笑抒心语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果要欣赏其美感,首先要懂得其韵味美、布局美、节奏美、个性美、力道美;要从其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去欣赏。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落笔的角度,运笔的掌控,结构的紧凑、着墨的浓淡,力道的轻重,都影响着一个字的美感。单从力道上讲,一幅好作品,让有识之士一眼就能看出其手法苍劲有力,大气磅礴,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同时也能从字体里看出书家的性格是刚柔并济,还是傲骨铮铮,书写时的喜怒哀乐的表情流露及环境影响程度等等。

比如柳公权的字,显然有其风骨。收放有度、沉稳大气、字体端正、刚劲有力;而颜真卿的字,显然有其筋脉。锋芒内敛、外柔内刚、力道圆润,舒缓得体。千百年来,“颜筋柳骨”的精湛造诣,为人称道,同时也是古今中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以上为班门弄斧之肤浅看法,希望能有帮助!









生命河欢迎您


从书法的本质属性而言,欣赏书法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书法是文字艺术,古人根据大自然的物象、意象,以抽象符号或图式造字,其本质是象形性。随着文明进步,文字的演变更趋规范化和有序性,逐步迈向抽象性。但文字的实质并没有变,方块字的点画及结体内质,依然充满灵性和丰富的变化。尤其行草书的出现,使得书法艺术的多元化、抒情性和笔墨情趣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这点而言,我们要对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有所了解,尤其是对古老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有所了解,从欣赏它们入手,我们可以明白欣赏书法的根本所在。

第二、书法是书写艺术。古人说“书,心画也”、“书、散也”,神彩为上,形质次之”。这都说明书法艺术是“心手合一”的产物,是建立在严格法则之上的文字书写艺术。我们无法知晓古人是如何写字的,但我们可以从古人流传下来的大量笔墨真迹中可见一斑。因此来说,我们要从多看古人的书法真迹、多看流传有序的碑刻和字帖入手,提高我们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第三,书法是视觉艺术,凭眼力评判作品的水平高低。而每个人的眼力是难以统一标准化的,眼力一方面来自于天赋,另一方面依赖后天的养成。天赋有高低,只是无法改变的,但后天的努力非常重要。古今许多书画鉴定名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辨别真假和欣赏水平极高,也主要是靠后天的勤奋好学和实践。我们只要平时注意用心积累,点滴养成,多看、多听、多学、多请教、多领悟,多实践,不断提高和训练眼力,欣赏书法的能力一定不差。





如石书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