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庄的历史变迁

小李庄的历史变迁

  刘怀强

小李庄的历史变迁

  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广西村有一个地方叫小李庄。记得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对我讲,离我们下桥子村十来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老军驻扎的营地(当地农民称呼兵团人为老军)叫小李庄,那里很热闹,有医院,学校,还有电影院,商店,照相馆,放映队等。当时我还小,对那里的一切还很模糊。第二年也就是1962年夏日的一天,那一年我才六岁,父亲说要到小李庄粮站缴公粮,我硬是要跟上去,父亲就带上我和我三哥、二姐,拉着装有几麻袋麦子的拉拉车(人力车)去了小李庄粮站,粮站是玛纳斯粮食局设立的,(1964年后撤销)那时的路哪叫路,比起现在就是羊肠小道,路很窄,而且高低不平,一会儿车辙凸凹,一会儿碱土包虚泡泡的,风一刮就旋风四起,到了那儿已是晌午过了,交完粮父亲说到老军团部去找口水喝,粮站离小李庄老军团部有一公里左右,我们找到老军职工食堂,要了几大碗开水,就着吃了从家里带来的高粱面锅贴(高粱面馍),这算是在小李庄吃了一顿午餐,过后就到团部周围的商店,学校,医院,大礼堂,照相馆等热闹地方转了一圈,当时我心想,啊呀、这儿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傍晚我们又匆匆赶往回家的路上了。

  过去的小李庄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方圆百里无人不晓,他的名字传遍四方,听父亲说;小李庄在解放前这里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已有两三代历史,因为这家姓李的主人个头小,人家都叫他小李,时间长了这里也就叫成了小李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原国民党十万大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原国民党军在新疆的警备司令陶峙岳将军任司令员。1951年二十二兵团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屯垦戍边的战略部署,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十二个农业建设师,当时的农业建设第十师师部就驻扎在玛纳斯县红旗公社广西二队(现兰州湾镇广西五村)的小李庄,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1954年初划归兵团建制。

小李庄的历史变迁

  小李庄的庄址是在老玛纳斯河西北方向的北岸上,过去的玛纳斯河洪水连年泛滥,河床上芦苇丛生,荆棘、铃铛刺、野沙枣、红柳连片成林,狐狼横行河谷,黄羊野猪成群出没。对岸的地方称夹河子,也只是住着八户人家,后称为八家户。玛纳斯河北岸的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盐碱滩混浊交错地,周边五公里处也只有几十户人家。农十师驻扎小李庄时,开始了垦荒建设,他们一面割芦苇挖排水沟,一面建营房修水库,通过三年时间苦战,建成了约20平方公里的拦河水库——夹河子水库,开垦了3万多亩河床苇湖滩和拉沙改土盐碱耕地,完成了占地面积约五百亩左右的师部营房建设。由于当时资金紧缺,多数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他们利用割回的芦苇扎把成u型,一个个绑扎在一起,用泥巴糊起来,筑成窑洞式的职工住房。师部营房建设用的砖瓦是由兵团劳改队在离小李庄10公里处广西五队(现下桥子二村)修建的砖瓦窑烧制的,现在砖窑遗址还在。砖瓦由劳改队的劳改人员或背、或用爬犁拉运到小李庄。可想当时的运输条件是何等艰苦。建房用的土块也是就地取土职工自己打土块做成。师部营房全部是由苏联专家按照苏式建筑设计的,大部都是骑脊铁皮屋顶,厚砖墙,木制板吊顶,结实保温耐用。从1951年初到1953年底师部及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以军、政、农垦指挥为一体的农十师师部为主,以工、(中小型被服厂)农(农业连队)商、(中小型商店)医、(中小型医院)教、(中型师范学校)及银行分理处为辅;(由中国人民银行玛纳斯支行设立后的,改为营业所)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兵团农十师所属各单位和周边农牧区及兵团的大海子水库,夹河子水库的业务结算,还设有货币发行库。邮电所;(是玛纳斯邮政局设立)也是为兵团和周边农牧区政府和农牧民服务。照相馆,理发店,文工团等为后勤保障的服务体系,整个建设群包括师部的办公小二楼,两边是能住二百多人的骑脊职工宿舍,共三栋,前面是师范学校的教室和容纳三百人的学生宿舍,共六栋都是骑脊平房,与师部前后为两个重叠的四合院型。师部是一栋二层小楼,楼内木制地板,木制楼梯很古朴,四合院外的左边是邮电所和银行,再左边就是能容八百人左右的大礼堂了,礼堂内装饰很典雅,雕花的舞台沿口和木制舞台地板,红色和绿色幕布,前后灯光设施等,大礼堂的地砖都是灯笼式的铺得很规则,其他装饰都带有苏式味道。大礼堂的正前方是一条直通公路(地方土路)的街道,路的十字路口旁是两座六角形二层楼梯楼,左右平房都是商店(军人服务社)、理发店、照相馆、放映队、文工团团部及宿舍等,在商店的左边就是护士学校了,都是骑脊平房,共两千多平方米左右。礼堂的左边向西南方的500米处有一座幼儿园是六十年代修建的,师部小二楼和四合院外右边500米处是一个较大型的被服厂及一些附属单位,在营区以外东南方向800米左右处建有一所医院,占地面积约6000平米平房的四合院子,有个科门诊,可对外医疗医院里有一口自流井(现在遗址还在),有细小水流还在流出。医院的原有两颗大树现在也在。小李庄过去是非常热闹的,这里经常放电影唱戏,我小的时候常到这里来看戏看电影,1961年时我母亲还来这里看过病住过几天院。

小李庄的历史变迁

  1955年10月农十师撤并后部分归属农八师(石河子)管理,这里属农八师147团所辖,团部后来搬迁至玛纳斯县六户地十户滩,所属后勤刄还在小李庄,当时的医院和护士学校及师范学校出了好多人才,现在石河子农八师的各大医院的名医教授,学校的老教师领导几乎都是在小李庄培训出来的(有当时的的照片作证)。1968年147团几乎全部撤迁到玛纳斯县六户地十户滩,农八师水工团搬迁到小李庄,那时候三年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我参加的下桥子大队学校红小兵文艺宣传队排的节目还在小李庄的大礼堂演出过几次。

  1971年小李庄的资产回归新疆军区直接管辖驻扎部队为新疆军区直属的一个团,为解放军910部队,(据说这个团过去是林彪集团有关,林彪叛逃后这个团与1977年解散,1978年只有留守处留守一年与1979年底撤走。1980年三月新疆军区后勤部汽车训练军械修理培训大队(团级单位)在小李庄驻扎,每年四月从各个部队抽调500多名学员到小李庄培训,十月底结束,大队有卫生院,放映队,军人服务社等,有几十辆军用教练车,各种高炮,还修建了五个大型军械修理培训车间,军用油库等。

  我是1978年4月到中国人民银行玛纳斯县支行小李庄营业所工作的,(1979年5月改为中国农业银行玛纳斯支行小李庄营业所)那时是所社合署办公,红旗公社信用社广西分社就和小李庄营业所合署办公,营业所,邮电所的员工吃饭是在部队食堂,每天5角钱,每次吃饭都和战士们一起排队唱歌,我们为部队服务,有时部队政治学习活动我们也参加,部队学员经常组织实弹打靶,领导们也通知我们参加,很是有趣。1981年4月该部队分为两个单位,一个是军械修理大队,一个是汽车训练大队,(都是团级单位。)1981年兰州湾乡信用社修建办公用房时,小李庄部队还出动了4辆军用教练车到昌吉硫磺沟两次免费帮助拉水泥共八车45吨,解决了信用社建房用水泥的困难。1983年5月这两个后勤部队都相继撤走,1985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玛纳斯支行小李庄营业所搬迁至兰州湾乡政府所在地,与兰州湾乡信用社合署办公,信用分社刄然留在小李庄为部队和周边的兵团单位及地方的兰州湾乡广西,下桥子两大队村组,农民提供金融服务。1983年底继而来小李庄驻防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八师22团加强一营,这个营有机枪连,骑兵连,还有民族连。(这个营一连的前身是毛泽东1927年率领红军秋收起义时的中国工农红军一军团一连)22团一营在小庄时把这里搞得非常像样,林带整齐,道路笔直营房装饰一新,整天歌声嘹亮,训练有序,真是一个大部队的风范。我们银行员工吃饭还是和部队一起在机枪连,部队节假日搞活动邀请我们参加,我们春节放假上班后也邀请部队各连以上领导参加我们的联欢会,表现了我们金融单位与部队军民关系亲密无间,相互团结友爱,和谐共存。

小李庄的历史变迁

  1983年我是小李庄(广西)信用分社的信贷员兼兰州湾乡社队会计辅导员,经常被部队邀请为部队战士讲授社队会计知识课,并协调县农行为两期共三十八名战士颁发了军地两用人才社队会计结业证书,受到部队领导的好评。我在小李庄工作了六年,在这六年当中,我既学会了银行业务,又接受了部队的教育和熏涛,非常热爱人民解放军和部队生活,虽然没当过兵,但有胜似当过兵的情感。1984年7月我担任兰州湾信用社主任,小李庄信用分社是下属单位。我经常到小李庄分社检查指导工作。1985年这里换防,22团一营要撤防,在撤防之前,他们将营房院内外生长多年的粗大高纵的新疆白杨树一个不留全部伐倒,分给各级领导,据成板材做成家具卖掉,从而中饱私囊,还把营房西北方向的护士学校房屋拆除将所有的木头木板做成家具卖掉,又将营房东边的五栋共5000平米的车间房拆除卖掉,给小李庄造成了很大的破坏。22团一营撤防后,继而接防的部队是野战八师24团的一个守备连,这个看守连接防后,一面看守一面寻机人为毁损,陆续将所有能拿的东西全部搬走,四年半后,也就是1989年的上半年,这个留守连也撤走了,这时的小李庄信用分社也分成了下桥子和广西两个分社,分别搬迁到广西六队(原广西二队)和下桥子大队部,邮电所也是这年撤走的。留下的只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空壳小李庄了,1989年10月,小李庄被新疆军区某部一个复转军人承包建立了农场,而且以军队方式管理,种植有800多亩地,主要以棉花为主,建立有轧花厂,将好端端的大礼堂改建为轧花车间,这个农场在小李庄长达十年之久,1997年起又承包给了一位姓年的甘肃人管理,开砖场,搞养殖,使这个过去名盛一时的小李庄越来越变成了破旧不堪,杂草横生,名声狼籍的土庄子,(只有二层小楼还完好无损,)2009年小李庄全部资产归属兵团农八师管理,2010年被兵团定为红色旅游区,并命名为军垦第一庄,计划投资恢复原状,现正在进行中。但愿农八师将这个具有兵团光荣历史意义的小李庄早日恢复其本来面貌,成为新疆军垦事业未来红色教育基地,也期盼着能成为今后全疆旅游资源地,为新疆各族人民造福。

  我作为小李庄的历史见证人,目睹了小李庄历史变迁的全过程,为了给以后代不要把这段历史忘却掉,特撰写此稿以供社会各界权威部门或文人义士斧正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