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寵愛》是一部由6個故事組成的閤家歡拼盤電影,最開始看到導演是楊子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黃聖依的老公,然後才想到拍攝《喊.山》的楊子導演。《喊.山》曾作為釜山電影節閉幕片,可見其專業功底過硬。

而監製又是擅長商業片的徐崢,把煽情技巧爐火純青,很清楚觀眾的情感共鳴在哪裡,笑點與淚點密集。

人的一生,伴隨著的主要情緒不過三種:愛情,親情,友情。而這三種情緒,在電影當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當中的豪七,因為年齡太大,有了心臟病,最後被安樂死。但在死之前,他一直在撐著,因為方欣在上班前讓它等她回家。也許豪七在那天早晨就意識到自己不行了,把方欣的行李給弄亂,還舔了化妝的方欣,他們約定的規矩是媽媽化了妝,不能亂舔,可能是最後一次了,它任性了一回。

最後帶豪七去醫院的是方欣的老公,豪七總會在兩個人辦事的時候去制服趙樂。已經是一隻老狗的豪七,對方欣的感情不再是玩伴,更像是看著長大的女兒,當方欣身邊出現男人的時候,他就露出獠牙。

先前趙樂怎麼討好豪七都不行,直到安樂死的時候,聽到趙樂說:“你辛苦了,你保護她保護的很好,非常忠誠,以後你的任務交給我了,我會跟你一樣忠誠,你不用擔心,她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豪七才放心的把方欣交給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舔了趙樂,然後安心的閉上眼睛。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這世上,你不會從頭到尾陪一個人一輩子,但是寵物可以。你可以看著它從小不點到一大坨,甚至到最後變成粉末,它用生命給你上最後一課——死別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約定好的,化了妝不能舔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最後一次了,任性一下

3、是你給寵物愛,還是寵物給你愛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看到網上的消息稱因為疫情,很多被滯留在出租屋中的寵物都面臨著沒糧的情況。在放年假前,一些人花錢把寵物寄養在寵物店,一些人則是在網上找人每天去自己的出租屋餵食。

但現在大家都不能出門了,那些人自然也不能再去幫忙餵食了。很多父母不理解你在大城市中已經很辛苦了,為什麼還要養一個那麼花錢的玩意。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大城市是熱鬧的,而小個體往往都是孤獨的,特別是在燈紅酒綠之後,心裡更落寞。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有了寵物,不會有人幫你亮一盞燈等你回家,但會有它幫你叼拖鞋。不會有人在你傷心難過的時候說安慰的話,但它能感知你的情緒,窩在你的懷裡陪著你。

有個養貓的朋友找了一個養狗的男朋友,他們住在一起,就像重組家庭一樣,傲嬌貓和狗兒子每天不是在爭寵,就是在打架拆家,沒有片刻安寧。直到有天兩個主人吵架了,傲嬌貓和狗兒子忽然乖了起來,變著花樣的哄對方的主人,他們也希望主人開開心心的,如果主人能開心,它們可以少打架,少爭寵。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談戀愛的情侶帶著各自的寵物住在一起,是一場劫,如果能磨合好,皆大歡喜,磨合不好,可能就是一拍兩散了。

但是主人的一拍兩散,還是跟寵物的一拍兩散就說不準了。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電影中的李響和曲飛飛在戀愛中,隱瞞自己養了一隻豬的事實,曲飛飛害怕小叮噹,李響只好把小叮噹送出去寄養,但在生活中他早已經習慣了小叮噹的存在,後來曲飛飛讓他把小叮噹接回來試著相處相處,不過因為一些誤會,小叮噹第二次被送走。

曲飛飛看過監控記錄才知道自己誤會了小叮噹,小叮噹那天是為了提醒她,保護她,因為李響是它的主人,她是主人愛著的人,它甚至克服恐懼爬了樓梯。

《寵愛》中的寵物被加了理想化的濾鏡,比如張子楓飾演的江楠用兩個月的時間就把小札訓練成了導盲犬,比如小叮噹看得懂監控,這些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畢竟只是一部商業喜劇片,很多地方不能深究,但只要當中的細節能戳中你的笑點和淚點,能引起你的共鳴就成功了。

生活中很多小事我們很容易忽略,只有身為旁觀者看別人的故事,才能發現自己原來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受。看過電影中寵物做到的不可思議的事情,不禁思考自己家寵物是不是也表達過哪些愛的含義,只是未能被自己發現。

朋友家的貓膽子很小,在家裡是高高在上的女王,一出門就變成了慫包。朋友沒有任何的嫌棄,反而覺得這樣的它有些反差萌,“反正是我領回家的寵物嘛,寵著唄”。

人跟寵物之間的關係有些特殊,像是主人又像是家人,我給你寵,你還給我愛,彼此交互的過程編織出一場回憶。

“空巢青年人”為什麼要養寵物?

因為值得。你給它很少的東西,它會回饋你很多。

在出租屋抱著它,就覺得不是一個人在漂泊。

——我知道你終有一天會離開我,所以我要在這最好的時代,給你寵愛。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給你給你《寵愛》,在這最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