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杀和珅后,丰绅殷德是如何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

夏仙宝


清朝嘉庆四年(西历1799年),大清国太上皇帝乾隆帝驾崩。由此,长达将近四年之久的嘉庆朝版“三权分立”宣告结束。

和珅在嘉庆朝被称之为“二皇帝”:当时乾隆晚年,因为年老的缘故,存在言语不清的症状,而整个朝堂,能听懂乾隆话语的,只有和珅一人,这就为和珅提供了弄权的方便——毕竟,乾隆帝旨意的解释权在自己手里,大清朝的话语权自然也落在了和珅手里。为此,嘉庆初年,嘉庆帝的影响力远不敌和珅。因此小编认为:嘉庆帝可以考虑容忍一个贪官和珅,但绝对不会容忍一个权臣和珅,尤其是曾经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和珅——毕竟,在古代社会,做官贪污是人之常情。乾隆帝的驾崩,意味着和珅也随之丧失了话语权,自此,和珅的末日来临了,嘉庆朝的“三权分立”宣告结束。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皇帝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就立马杀了和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珅太贪了,把和珅家的钱充了国库,嘉庆皇帝的日子要好过很多。 而嘉庆皇帝之所以这么快地要了和珅的命,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两个人关系不好。我们知道乾隆皇帝当了太上皇以后,还把持着朝政,当了三年的实际的掌权者。 而在这期间,嘉庆皇帝就相当于一个傀儡,经常在金銮大殿上,嘉庆皇帝,乾隆皇帝,还有和珅,三个人都站在那里。而乾隆皇帝已经很老了,说话都不清楚,有的话都要和珅凑在他的耳边,然后再传达出来。 你说这样的话,和珅实际就相当于有些越权了,朝中的有些大事,变相的就是他说了算。嘉庆皇帝能不生气吗?这是明显的和珅在后面捣鬼,挤对嘉庆皇帝。

乾隆在位期间,对和珅是非常喜爱,因为和珅可以满足乾隆的各种需求。国库空虚,和珅可以抽出钱财来给他,所以他把自己的最疼爱的十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固伦和孝公主并不是皇后亲生,但却可以享受公主之位,而且乾隆也曾说过,如果她是一个男孩,我就把皇位传给她。由此可见,乾隆是有多么喜欢这个女儿。可是最后,乾隆驾崩,嘉庆即位,她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他的哥哥嘉庆杀了和珅,也就是杀了丰绅殷德的父亲。因此,丰绅殷德也恨上了嘉庆,顺带也恨上了固伦和孝公主。不过人家毕竟是公主,所有丰绅殷德就算再怎么不满也不敢做什么,因此只能进行冷暴力。和珅死后,丰绅殷德整日酗酒,不理家务,对于妻子固伦和孝公主也是不理不睬,在国丧期间,更是和一个妾生下来一个女儿,这就是大不敬,对公主更是不忠。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他们夫妻关系肯定也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不是害怕皇帝,可能已经把公主休了,所以最后皇帝把他远调他地,夫妻二人,远远相隔。


最后丰绅殷德英年早逝,公主守寡到死,郁郁寡欢。虽然乾隆对她宠爱有加,但是最后还是无法享受真正的夫妻家庭的快乐。或许这也是丰绅殷德的报复。但细细想来这也不算报复,这可能只是丰绅殷德在和珅死后没办法对皇家之人无法释然的一种表现,丰绅殷德为何要找公主报仇呢?和珅之死,本就与和孝公主没有关系,和孝公主不过是嘉庆皇帝的妹妹而已,和孝公主也不愿意和珅被处死,奈何却是有心无力,之所以丰绅殷德能活着,还是嘉庆皇帝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饶了丰绅殷德一命,丰绅殷德不对公主感恩戴德已经不错了,哪里有可能报复和孝公主?

就算是想要报复和孝公主,丰绅殷德也要有这个能力,他跟和珅生的一般面容,不似电视中那般肥头大耳,而是俊俏书生,虽然长得略微相似,但丰绅殷德却没有和珅那般才能,相对而言,他也只能算得上一个庸才,这样的丰绅殷德凭什么对公主,对嘉庆皇帝产生威胁?


大老二爷


乾隆65岁的时候,固伦和孝公主出生,晚年得女,自然,这位公主极受乾隆帝喜爱,长大以后,这位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被赐婚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孝公主是名副其实的金枝玉叶、她度过了皇帝宠爱的少年时期,也在父皇的庇佑下风光出嫁,享受过一段锦衣玉食的安稳日子。

然而,当89岁的乾隆皇帝去世以后,这位公主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父皇的去世让她痛不欲生,仅过了半个月,公公和珅被嘉庆帝赐死,连带着她的丈夫丰绅殷德也受到牵连。

十公主剧照

好在嘉庆帝还念及兄妹之情,对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网开一面,在整个抄家过程中,嘉庆帝下令不许抄检公主和额驸屋子里面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和孝公主作为靠山,丰绅殷德才能够免于一死。

可是,这时候他与和孝公主的关系就变得尴尬起来,嘉庆帝赐死了和珅,和孝公主与皇帝是兄妹,公主虽然没有过错,但是碍于血缘身份,自然就成了他的杀父仇人。所以在民间,至今还流传了这样一种说法,嘉庆帝在杀了和珅以后,丰绅殷德将自己的满腔愤怒转嫁到了公主的身上,甚至暗中报复公主,蓄意谋杀,这到底是真是假呢?

十公主剧照

和孝公主的生母为惇妃,她在乾隆后妃的名册中排在第17位,是一位不怎么受宠的妃子。不过,当女儿和孝公主出生以后,因为她样貌酷似乾隆,自幼便备受皇帝宠爱。

清朝后宫有制度,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够被封为“固伦公主”,但是乾隆却为十公主破了例,将只是妃子所出的和孝公主封为了“固伦公主”,而且他时常将和孝公主带在身边。根据《清史稿》记载,乾隆曾经亲口说过,如若和孝公主是一个皇子,他必然立她为皇储。

乾隆与和珅剧照

乾隆54年,15岁的和孝公主下嫁丰绅殷德,乾隆前前后后赏赐了极为丰富的陪嫁品。此后十年,和珅借着皇室宗亲的身份,在皇帝面前更是红的发紫;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有了父亲和妻子的庇护,在官场上更是平步青云。

为何会有人觉得丰绅殷德在父亲死后一定会复和孝公主呢?其实这与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有关,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世人才会认为,贪赃枉法的和珅的儿子,必然也是一个贪官。

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大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丰绅殷德与他父亲简直是天壤之别,他自幼体弱,对于官场上的争权夺利丝毫没有兴趣,反而痴迷于琴棋书画。他走上官场完全是出于身份所迫,所以他在官场上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因为写诗作画才是他的真正爱好。

如此性格的他和公主结婚后,小日子倒也过得心满意足。只是父亲的离世,家族的破败,对于一个男子而言绝对是巨大的打击,但是他却未曾有过谋害公主之心。

和珅去世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言,其实就是因为他在嘉庆8年辞退了公主府里面的长史奎福,此人对丰绅殷德怀恨在心,他在外四处宣扬:丰绅殷德所写的诗有谋反之意,他演习武艺其实是为父报仇,额驸竟然还想谋害公主,以便取自己的小妾过门生女。

这样的传言在京城四起,皇帝下令派遣官员即刻探明事实,最后几经查访只有小妾生女一事为真。只是这一件事也是犯了皇家大忌,此后丰绅殷德被软禁了一段时间,他的精神更加萎靡,身体日益虚弱,仅35岁的年纪便撒手人寰。只是民间对于此事一直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这才让丰绅殷德预谋害公主的说法流传至今。


鸢飞九天2018


其实,和珅死后,说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也不为过,因为这时候的公主还是喜欢丰绅殷德的,而这时候的丰绅殷德已经自暴自弃了,如果用现在人的眼光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丰绅殷德在报复公主。

和珅去世后,丰绅殷德一等公、贝勒伯爵的爵位全部没有了,在1802年的时候,嘉庆皇帝因为铲除白莲教的原因,非常高兴,于是赏赐了丰绅殷德一番,此时的嘉庆还是将丰绅殷德看成是驸马,公主和丰绅殷德的婚姻生活还是比较好的。

可是,丰绅殷德这时候并不珍惜嘉庆对他的赏赐,此时的丰绅殷德释怀了,如此大的变故,在他看来人生如梦,要及时享乐,于是之后的丰绅殷德开始纵情声色。

其实,当时的丰绅殷德就是不想在做任何事情了,在他看来,不做任何事情,就不会犯错误,然而,他这样逃避,最后还是犯了错误。

有一个叫奎福的人出来弹劾丰绅殷德,说他要“演习武艺,图谋不轨,暗杀公主”。后来嘉庆彻查这件事情,发现丰绅殷德是被冤枉的,但是在查丰绅殷德的时候,查出来另一件事情,丰绅殷德在国丧期间生了一个女子。

这在嘉庆看来是:“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于是嘉庆让丰绅殷德面壁思过。这件事情对丰绅殷德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从此他对人生失去了希望,此时的他对公主也没有了任何感情,整日陷入低迷的状态中。

对公主而言,丰绅殷德就是一个活死人,这样看的话,丰绅殷德确实已经将公主抛弃了,昔日的恩爱没有了,现在公主面对的丰绅殷德早已不是一等公,不是贝勒了。丰绅殷德留下的一句话,很能说明当时他的遭遇:“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

这样的话,公主听了一定会很伤心吧!其实,很多女子听了男人这样的话,都会感到失望的吧!


朗照千江月


嘉庆4年,和珅被嘉庆赐死,丰绅殷德作为和珅的独子,由于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免于连坐。此后,丰绅殷德为报父仇,迁怒于公主,并对公主展开一系列报复的原因就不断传出。其实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丰绅殷德一个罪臣之子,要不是公主的丈夫,早就被嘉庆给杀了。他就是仰仗着公主才活下来的,怎么可能还去报复公主呢?

1、固伦和孝公主的尊贵地位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的小女儿,乾隆老来得女,十分宠爱她。按照清朝公主封号的标准,“固伦公主”的称号一般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获得。而固伦和孝公主的母亲是惇妃,还只是个妃子,可见乾隆对这个女儿有多喜爱。

惇妃18岁进宫,被封为“永常在”(清朝秀女入宫后一般先封为“答应”和“常在”),当时的乾隆已经53岁。但惇妃还不是最后入选进宫的女子,乾隆66岁的时候,还选了“金常在”和“循嫔”两人入后宫。

惇妃在乾隆43的时候,由于殴打宫女致死,被乾隆下令降级为惇嫔。不到一年,又被恢复惇妃称号。由于固伦和孝公主受宠的关系,

乾隆45年,也就是固伦和孝公主6岁的时候,乾隆给和珅同样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并且指定丰绅殷德为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当时和珅是最有权势的宠臣,集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大学士为一身,可见乾隆对固伦和孝公主的疼爱。

2、和珅死后,丰绅殷德的爵位变化

丰绅殷德娶了固伦和孝公主以后,官运一路亨通。接连出任“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同时兼任“銮仪卫銮仪”和“正白旗汉军统领”。

嘉庆4年,乾隆刚死,嘉庆就迫不及待的将和珅赐死。虽然丰绅殷德为和珅之子,但他是固伦和孝公主的丈夫,免于连坐,继续保留伯爵爵位。接着没多久,朝廷又以对和珅一事“知情不报”为由,削除爵位不予世袭,赐予散轶大臣头衔。

嘉庆7年,因剿匪有功,被加封“民公爵”。

嘉庆8年,固伦和孝公主府的前任长史奎福,一纸状告驸马丰绅殷德,说丰绅殷德犯下四宗大逆之罪。经核实,仅一项确有其事。就是丰绅殷德在乾隆去世的国丧期间,和小妾生下一女,为大不敬之罪。丰绅殷德也因此被剥夺“公爵”爵位。

3、丰绅殷德报复公主的传闻由来

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传闻,也是由奎福的这张状纸传开的。由于奎福担任过公主府上的长史,也就是管家之类的职务,很多人就认为他的话可信。他状告丰绅殷德的罪名除了“国丧期间生女”之外,还有“私下练武,意图为父报仇”,“意图毒杀公主”,“放高利贷,剥削府内人员。”

后来经过调查,原来奎福因为办事不力和对公主与额驸不恭敬。奎福曾经对公主说,“我是皇上家的官员,不能向你下跪。”于是奎福被赶出公主府,后来贫困交加要求回去,被公主拒绝,这才起意诬告丰绅殷德。奎福之所以敢诬告当朝驸马。这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多受到和珅打压的官员一直要求严惩丰绅殷德,不过都被嘉庆压了下来。

后来奎福因诬陷罪被判斩监候,这件诬陷案也就水落石出。

4、为丰绅殷德辩解

其实丰绅殷德没有必要报复固伦和孝公主,和珅是由于政治原因被铲除的,他的所作所为也确实无话可说。像和珅如此大的贪官,又拥有那么大的权势,对任何一个新登基的皇帝来说,都是最大的心病,所以和珅不得不死,这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早在乾隆晚期,固伦和孝公主就提醒过丰绅殷德,她说,“像你父亲这样搞下去,一定会连累咱们。”所以丰绅殷德心里也是早有准备,他也是刻意远离政治核心,避免受到日后受到牵连。

说丰绅殷德意图谋害报复公主也是无稽之谈,丰绅殷德虽然是和珅的儿子,但他是驸马,相当于“入赘”皇家。驸马的名头虽然很响,但在皇家眼中就是个赘婿,所以公主和驸马的地位压根就不在一个层面。说报复公主的人,都是基于“男尊女卑”的想法,但这在皇家根本就不成立,公主比驸马的地位高太多。由于地位的差距,谋害的说法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公主和驸马并不是住在一起。皇家为了显示公主的特殊地位,一般都会在驸马府之外,另选一地为公主府。公主可以随意在两个府中走动,而驸马想去公主府就必须经过公主的同意。

丰绅殷德和公主结婚的时候,乾隆将和珅居住的地方划为东西两院,东院为公主府,西院为和府。既然公主和驸马都不住在一起,那怎么还会有谋害一说呢?

至于丰绅殷德纳妾生女一事,并不能作为他和公主夫妻关系不好的理由。由于公主和驸马并不住在一起,年轻气盛的丰绅殷德按捺不住寂寞,和侍女发生关系,也不是多大的一件事。

所以,丰绅殷德报复固伦和孝公主也只是好事之人的臆想罢了。


老虫


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子,出生的时候就是含着金钥匙的,但是丰绅殷德的命运既有悲哀之处,又有幸运之处,悲哀的是他的父亲是和珅,号称乾隆时期乃至整个清朝的“头号贪官”,不过丰绅殷德也有自己一生中最幸运的地方,那就是遇上了一个好老婆,特别是在后来,他的老婆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和珅早就猜到了自己的结局,在乾隆去世之后,果然嘉庆开始处理和珅了,速度之快,早就超出了和珅的意料。 要知道,当年被处理的可不仅仅是和珅一个人,丰绅殷德作为和珅的儿子,自然不能被嘉庆忽视。

不过事实却让人大吃一惊。嘉庆可是丰绅殷德杀父仇人,所不解决了丰绅殷德,难免丰绅殷德时候会搞出什么乱子来,这样的道理难道嘉庆不明白吗?

其实,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丰绅殷德的老婆可不是一般人,她可是乾隆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


而且,嘉庆非常在乎她的这个妹妹,而丰绅殷德没有被嘉庆杀掉完全是受到了她老婆的庇护,不过嘉庆还是把丰绅殷德贬为了闲散人。

要知道,当年乾隆不仅是因为和珅是宠臣才决定嫁女的,乾隆更是看中可丰绅殷德和他女儿非常般配,两个人在一起简直是天作之合。

而成了亲之后的两个人,生活非常幸福,按现在的话来说,丰绅殷德是一个“宠妻狂魔”,按照当年丰绅殷德条件,娶小妾不仅有条件,更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丰绅殷德实在是太爱固伦和孝公主了,希望自己的一生只爱固伦和孝公主一个人。


曾经两个人为了娶小妾的事情非常纠结,不是固伦和孝公主不愿意丰绅殷德娶,而是丰绅殷德不想。 其实,他们二人的感情,也是丰绅殷德没有被嘉庆杀掉的原因。

虽然嘉庆和固伦和孝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是两个人的感情非同寻常,对于这个妹妹,嘉庆是既宠爱又感到无奈,丰绅殷德不死,也是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

在被贬为闲散人之后的丰绅殷德,早就已经是心力憔悴,不仅自己的父亲被杀掉了,自己的人生也是一落千丈。但是,丰绅殷德明白,出现这样的事情和他的妻子固伦和孝公主没有一点关系,而且他现在活着,也是因为固伦和孝公主。


要知道,丰绅殷德仅仅36岁就去世了,丰绅殷德的去世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不过庆幸的是他娶了一个好老婆。

在丰绅殷德几乎失去所有之时,固伦和孝公主还陪在他的身边,一直对他不离不弃,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没有拯救丰绅殷德,在36岁时郁郁而死。

在丰绅殷德去世之前,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毕竟家庭的原因以及自己经历的原因给他带来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不过这些都不是他报复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两个始终都非常恩爱。


夏目历史君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丰绅殷德根本就报复不起固伦和孝公主,公主什么都为他着想,为他的家族争取生机,帝王也是看在公主的面子上,放过了丰绅殷德。


乾隆曾亲口对和孝公主说过:“如果你是男儿身,那我必将立你为太子。”可见对她的喜爱有多深。当时嘉庆为了和孝公主考虑,放过了他的丈夫,并且还为两人留下了一些银钱让他们可以生活无忧。

其实,和孝公主在出嫁后,就发现了和珅的问题,并且预感到自己会被他拖累。没过多久,和珅果然事败,因为公主的不断求情,嘉庆才为他留下了一副全尸。


处死和珅后,嘉庆虽然放了丰绅殷德一马,但还是革去了他的世袭爵位,让他成为一介平民。丰绅殷德从小便享尽各种荣华富贵,连名字都是乾隆亲赐的,长大后,又凭借着父亲的权势备受乾隆重用,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父亲被赐死后,丰绅殷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的落差让他瞬间跌入了谷底。虽然后来因为白莲教被成功镇压,嘉庆十分高兴,又赏赐了丰绅殷德,但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只想平平安安地活着。因为他明白,嘉庆对自己其实非常厌恶,要不是看在公主的面子上,自己和其他家人早就死了一万次了。

于是,丰绅殷德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声色犬马之中,天天饮酒作乐、醉生梦死,他觉得这样的堕落是一种保护,可以避免嘉庆对自己的不满以及他人对自己的陷害。但即便这样,他的太平日子也没能长久。


毕竟,和珅在把持朝政的十几年间,不但大肆敛财,而且结党营私,铲除异己,做下了无数的坏事。父债子偿,和珅死了,丰绅殷德自然免不了遭到那些受害者的责难。

嘉庆八年,长史奎福控告丰绅殷德,列举了他暗中操练兵马,包藏祸心,谋害公主,并且在国丧期间与侍妾生育女儿等罪行。


江水趣谈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乾隆爱女固伦和孝公主下嫁给了和珅儿子丰绅殷德。
实际上很多人难以想象,因为此事的丰绅殷德年仅9岁,而和孝公主出生于乾隆四十年,比丰绅殷德还要大半个月。
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事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联姻。
算起来乾隆是君,和珅是臣,但在当时和珅权倾朝野,乾隆在治理国事上也确实是离不开和珅的帮助,因此在乾隆晚年,促成这样一段婚事,为的就是希望和珅在未来能够看在皇家情面上,多多照拂自己的后嗣。
不过让谁也没有想到的就是,就在乾隆去世不久以后,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倒台。
其实满打满算,丰绅殷德和和孝公主结婚也就只有十年的时间,结婚的时候两人只有九岁,而和珅死后,两人也才19岁。
两人婚后生活,从表面上来看,还算是和谐,至少两人在结婚的时候还很年幼,根本就不知道婚姻代表了什么样的意义。
反倒是和珅,在和孝公主结婚以后,费劲心力的巴结,因为和珅知道,要讨好一个人的欢心,就应从他最喜欢的人下手。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的最爱,尝曰:"汝者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因此,和珅在固伦和孝公主尚年幼时,便竭力讨好。公主也对和珅非常信赖。
在父亲的嘱托下,丰绅殷德也和公主之间的感情很好,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龃龉,但和孝公主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来比丰绅殷德更能干的架势,甚至还很关心丰绅殷德的前程,在和珅从中撮合下,两人感情持续升温。
但丰绅殷德的性格上,按照史书的记载:"持重老成,不苟言笑",而公主生性外向,能干练达,所以两人在相处的时候经常出现公主一人"独领风骚",而殷德一言不发的场面。这是两人矛盾诞生的最初根源。
直到和珅被嘉庆处死以后,原本就郁郁寡欢的丰绅殷德更加沉默不语,虽然因为公主的缘故,免遭连坐的罪责,但是毕竟家里的大靠山已经倒下了,而四年以后,即嘉庆八年丰绅殷德被公主府的长史奎福揭发,控告丰绅殷德因对嘉庆杀死父亲和珅心存愤恨,借习武之机,阴谋叛乱,并想加害于妻子固伦和孝公主,而且还和小妾在乾隆国丧期间生女。
事实上这完全是无限,因为丰绅殷德开除了奎福,因而被奎福造谣,从性格上来看,丰绅殷德绝对不可能阴谋反叛,况且他此时已经没有丝毫权力,而至于对公主上,十年的生活,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十分好,和孝公主因为年幼怀孕生子,导致不能生育,公主还曾劝谏多纳小妾以便开枝散叶,因此谋害公主只说更是无稽之谈,只是在这样郁郁寡欢之下,嘉庆十五年(1810年),赏给公爵衔。卒于家中,时年三十六。

漫步史书


嘉庆八年(1803年),也就是和珅被杀四年之后,和珅的嫡子、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附丰绅殷德被公主府的长史奎福揭发,控告丰绅殷德因对嘉庆杀死父亲和珅心存愤恨,借习武之机,阴谋叛乱,并想加害于妻子固伦和孝公主,而且还和小妾在乾隆国丧期间生女。丰绅殷德资质平平,并未有其父和珅那样过人的才干,手中也未有一兵一卒,他真的敢造反作乱,报复加害和孝公主吗?


丰绅殷德与其父和珅一样长相俊美,自小和珅带着他经常出入皇宫。乾隆非常喜欢这个帅气的孩子,连丰绅殷德这个名字也是在这个小孩五岁的时候,由乾隆赐予的,意寓福裕长住。

乾隆最疼爱的十公主和孝公主正好与丰绅殷德同龄,她是乾隆最小的女儿,也得到了乾隆最多的宠爱。

和孝公主在十三岁时赐封“固伦和孝公主”,这是公主的最高头衔,只有皇后的嫡女才有获得“固伦”封号的资格,而和孝公主的生母只有一个普通的妃子。和孝公主破格获封固伦称号,可见晚年的乾隆是非常恩宠这个幼女的。和孝的生母惇妃也是沾了女儿的光,当年她性格骄横打死了宫女,被乾隆降格为嫔,但时隔不久又很快恢复了妃子的身份。


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一个身系乾隆的万千宠爱,一个是乾隆极度钟爱的宠臣之子。在乾隆看来,这可是一段神仙眷侣的天作之合。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大婚,乾隆赐与这个幼女丰厚的嫁妆,超过了之前和嘉公主嫁妆十倍之多,而且额附丰绅殷德很快升为统领、内务府大臣等职。

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婚后非常恩爱,生活优渥。但在这一切在乾隆死后发生了剧变。嘉庆四年(1799年)成了丰绅殷德人生的分水岭,他从豪门贵族的外戚跌落到落魄失意的罪臣之后。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次日,和珅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之职便被拿下。和珅的亲信军机大臣福长安也被去职,两人被嘉庆下令为乾隆守孝,其实是切断了和珅和福长安与外界的联系。正月初九,和珅、福长安被逮捕入狱。十一日,和珅被公布触犯了二十大罪状。十八日,在和孝公主的苦求下,和珅由凌迟处死改为白绫赐死,保了个全尸。


和珅案发,其家族也不能独善其身。和珅早已死去的弟弟和琳也被牵连夺爵。好在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丰绅殷德保住了爵位。

但好景不长,由于在和珅家中查抄出皇帝专用的正珠等物品,嘉庆怀疑和珅有谋逆之心而丰绅殷德知情不报,所以一怒之下将丰绅殷德的伯爵爵位剥夺。家庭的巨大变故,使丰绅殷德情志不舒,郁郁消沉。

及至嘉庆八年,丰绅殷德又被举报阴谋谋反,加害公主并在国服期间生女一事。经嘉庆审查,原来是丰绅殷德得罪了公主府长史奎福。奎福为报复丰绅殷德,将其诬告。但丰绅殷德在国服期间生女的确属实。因此丰绅殷德被责令在家中思过。


两年之后,丰绅殷德被调到偏远的蒙古一带任职,后又调任满州副都统,嘉庆十五年升格为公爵。但多年的情志不舒,致使消沉的丰绅殷德沉湎于酒色消愁,最终掏空了丰绅殷德的身体。嘉庆十五年,年仅三十六岁的丰绅殷德病逝。

由于清朝的公主是不能再嫁的,固伦和孝公主的晚年也是无限寂寥的。她和丰绅殷德生育的一子也早夭而亡。后来和孝公主以养子福恩为嗣子,嘉庆帝对这个妹妹及后人还是百般照顾的。

在丰绅殷德死后十三年,四十九的和孝公主病逝。


丰绅殷德和和孝公主的感情其实非常融洽,在两人的儿子早夭之后,为了和珅家族香火不断,经过和孝公主的劝说,丰绅殷德才纳娶了妾室。只不过,由于后来家庭的剧变,丰绅殷德大受打击,以致意志消沉,贪酒近色,自暴自弃。但说他打击报复和孝公主,根本是无稽之谈,给他吃了豹子胆他也是不敢做的。


岁月是一条河流


嘉庆杀了和珅后,有人告发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内于国服内生女”,不过这些罪状只有一样属实,就是在国服内生女,说到和珅被赐死后,丰绅殷德报复公主的方法其实就是自暴自弃,把公主一个人留在世间受尽孤独的折磨。


乾隆皇帝对和珅可以说是宠的无以复加,和珅因为科场不利,转战侍卫之职,得以近距离接触皇帝,从而得到乾隆的赏识,随后其职位跟坐火箭一样快速上升,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还是乾清门侍卫,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升任军机大臣,四月任命内务府大臣,这速度不可谓不快,和珅能够成为大贪官跟乾隆的保驾护航有很大的关系,乾隆朝时期也有人弹劾和珅,结果是和珅啥事都没有,那些人却都遭了殃,而且和珅是官越做越大,任的职务也是越来越多,一个人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数十个重要职务。

可以说和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乾隆皇帝对和珅宠的不要不要的,还跟和珅搞起了政治婚姻,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两人成为了亲家,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成了皇亲国戚,风头自然更劲,乾隆皇帝这个最宠爱的女儿是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第十女儿,乾隆65岁时所生,晚年得女的乾隆对这个女儿也是宠的不要不要的。


这个和孝公主是妃嫔所生,清朝的公主有两个封号,皇后所生的女儿称为“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的女儿称为“和硕公主”,乾隆皇帝对这个女儿是喜爱的不得了,在她出嫁的时候为了能让她特别风光,特意把她晋封为“固伦公主”,这样就能以嫁固伦公主的规矩来办,让她风光大嫁,乾隆对这个女儿宠爱从另一件事也能看出来,有一次和孝公主陪乾隆皇帝去狩猎,乾隆看着这个女儿,忍不住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是皇子,我必定立你为皇储。”

乾隆皇帝对这个女儿异常宠爱,所以也想让她有个最好的归宿,到了她适婚年龄时,就把她许配给自己最宠爱的臣子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得知这个消息时,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都愤恨得吃不下饭了,嘉庆老早就看不惯和珅所为,对和珅痛恨不已,在乾隆当了太上皇,和珅成为“二皇帝”的时候就更是恨得直咬牙,不过大权握在和珅手里,嘉庆只能强颜欢笑,示敌以弱,以此麻痹和珅。


等到乾隆驾崩的时候,嘉庆借机让和珅去给乾隆守灵,变相软禁起来,然后调兵遣将让自己的亲信接管了军机处和户部,又让人包围了乾隆的殡殿,和珅只能束手就擒,和珅被打入天牢,弹劾他的奏章立马跟雪片一样飞到嘉庆的面前,丰绅殷德也被抓起来审讯,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虽然是政治婚姻,两人却是相当恩爱,她不忍心看到丈夫受苦,于是跑到哥哥嘉庆面前求情。

嘉庆虽然痛恨和珅,对这个妹妹却是疼爱非常,在和孝公主的求情下,和珅得以保全全尸,对丰绅殷德不予追究,只是革去了一等公、贝勒伯爵等爵位,丰绅殷德虽然被免予追究,只是经历了这场大变故,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有多大,开始整天纵情声色犬马,“饮醇酒,近妇人”,开始自暴自弃,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对自己早死晚死都不太计较了。


丰绅殷德这般作为,却等于是对和孝公主的报复,和孝公主对这个丈夫还是很有感情的,要不然也不会知道和珅罪当凌迟还跑去求情,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却不幸早夭,和孝公主再也没有生育,清朝的规矩是公主不能再嫁,也就是说和孝公主能依靠和陪伴的就是她的丈夫丰绅殷德了,现在丰绅殷德成了活死人,自暴自弃摧残自己的身体,和孝公主规劝他也没用,可想而知和孝公主是有多痛心。

丰绅殷德的自暴自弃,让他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年仅36岁,从此留下和孝公主一个人孤零零的活在世上,对于和孝公主的凄凉处境,嘉庆帝也是无能为力在,只能在物质上尽量给予帮助,和孝公主过了十三年孤独的日子后,在49岁那年离世,道光皇帝对这个姑姑也是深感同情,在和孝公主死后,曾亲临她的墓前祭奠,以表尊宠。


历史红尘


丰绅殷德是和珅的儿子,含着金钥匙出世。因老爸而享受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也因老爸而黯然失色、英年早逝。丰绅殷德成为额驸是乾隆钦定的,尽管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悲欢交集。但有幸运之处:就是乾隆为他娶了个好老婆——固伦和孝公主。和珅案发后,这位出身名门的老婆在他身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和珅留下了全尸,还保全了丰绅殷德的性命!

和珅智慧卓越,精明过人。乾隆离世前,他自己有不祥的预感,甚至猜到了自己的悲惨结局——乾隆驾崩后,早对他心怀不满的嘉庆立即开始了修理和珅的行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珅家人也惶惶不可终日,自知在劫难逃。丰绅殷德也概莫能外,但最后嘉庆却对丰绅殷德网开一面,终没举起屠刀,这得益于他的好老婆!

作为丰绅殷德的老婆,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的小女儿,嘉庆平时很待见她,也在乎她的喜怒哀乐。尽管嘉庆已是丰绅殷德的杀父仇人了,但看在这个小妹妹的份上,嘉庆没有斩草除根,只是把丰绅殷德贬为了无官职的闲散人。

乾隆选丰绅殷德为驸马,不仅仅因为和珅是宠臣以示君臣联手、亲密无间,还因为丰绅殷德长相出众,是玉树临风的美男子。再加上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才学出众、口齿伶俐,与自己的女儿非常般配。两个在一起花好月圆,简直是天作之合,所以好大喜功的乾陵才点了鸳鸯。

成亲后,这小两口能和睦相处,生活很幸福,丰绅殷德希望自己的一生只爱公主一个人,为了公主他甚至不愿娶小妾。 成为闲散人之后,丰绅殷德日渐憔悴,万念俱灰,父亲被杀掉了,家产被抄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嘎然而止,不免黯然神伤,人生自然一落千丈。

不过,饱读诗书的丰绅殷德懂得:父亲被杀,怨不得公主,而自己能苟延残喘完全得益于公主的庇护。现在自己几乎失去了所有,而公主还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陪在自己身边,他只有感激的份了。

尽管人生际遇难测,但沧海桑田般的变幻没改变二人的恩爱如初。自始至终,殷德对婚姻与老婆是忠诚的。 家庭的重大变故,导致丰绅殷德在36岁就英年早逝了。由于个人遭受的打击太大了,在他去世之前,性情有所改变,行为上也异于常人,但这不是报复公主,是精神压力太大所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