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高逸仙,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05年結業於何水法中國花鳥畫高級研修班。現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長三角女子書畫院執行院長,青桐印社副社長。君匋藝術院副研究館員。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中國的寫意花鳥畫需要通過形象來表達意境,形是通過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結合自己的寫生經驗,用一定的藝術技巧進行自然加工而來表現自然物象的,因而這個形象未必就是自然界的本來面貌。用鄭板橋的話來說:“手底下的竹子並不是胸中的竹子,胸中的竹子並不是眼中的竹子。”也就是需要三部曲,經過三個過程的創造,最後形成手底下繪畫著認為最美的竹子自己其他物象。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萬枝冷蕊


高逸仙,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奉行著"筆墨當隨時代"的至理。她重視生活感受,體驗人與自然、人與土地,山川,萬物互為依存的關係。這一切都成為她感悟自然情境、營造自然物象、醞釀藝術心象的原創力。就繪畫題材而言,高逸仙筆下所涉物種可謂多矣,無論梅蘭竹菊、花鳥草蟲、動物,還是農耕雜器、書房用具等等,皆可入畫,且都具自家風貌。在對所描繪的物象的揮寫中融入自身的生存體驗和人生感悟。她喜作巨幛大幅,或青藤長蔓蒼鬱繁茂,或翠柏蒼松勢若虯龍,迴環跌宕,元氣十足,以勁健飽滿之筆墨傳達出她內心一種雄強正大之美。品讀高逸仙的畫常在一瞥之中即能感受到一種震撼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她作畫時那種凝於筆端的亢奮情緒和一以貫之的氣勢,她的作品沒有虛張聲勢,沒有言不由衷,不斤斤於局部的刻畫和細節的描摹,而是全神貫注於恢宏氣象的追求與整體筆墨意象的把握,或如高山墜石,或如驚濤拍岸,一點一線,一草一木,皆為她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和澎湃激情的外化。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豆蒄年華


在品讀高逸仙寫意花鳥畫作時,就感到一種清新、典雅、寧靜並略帶禪意之風撲面而來。她的畫構思精巧,筆精墨妙,造型準確,意境高雅,氣韻生動,天真自然,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受和視覺美感。她創作的《萬枝冷蕊》《蕉陰》《凌雲》《豆蒄年華》》《鐵樹開花》等在巧妙的構圖中,對意象空間與景象進行了形式的處理,筆墨線條間的差異,色彩冷暖的黑白對比,墨色濃淡的渲染以及線面的變化韻律,都是那麼和諧自然。她的芭蕉、鐵樹的寫意,有厚度,又有動感,情趣盎然。尤其是她筆下的魚鷹豐腴而不慵懶,活潑而不輕佻,孤傲而不嫉俗;讓人看到一群天真浪漫,無拘無束,靈動鮮活、盈盈可親可愛的小生命,在生機盎然自然生態中彰顯著生命與自然同存同構各得其樂的精神意境。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初涼


與奔放筆墨相表裡的是高逸仙作品畫面開張佈勢的疏密與跌宕。她的繪畫給人的形式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表現於她的作品中對立統一關係的處理。所謂“疏能跑馬,密不透風”,高逸仙深諳其理,她在處理畫面時既受傳統技法影響,又能心師造化,在自然中總結其規律。兵法上有“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語,高逸仙又得“虛更虛之、實更實之”之悟,在經營中匠心獨具。她的作品畫面動與靜、疏與密竭盡掩映豐富之妙,使畫面氣勢更加相宜。她的寫意花鳥畫用色單純明快、隨意自然,一般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講究墨與色的對比和巧妙搭配,做到了“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她的作品墨因色而明麗,色因墨而沉著。畫中色彩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光、色的限制,她根據畫面需要或個人喜好而隨“意”賦彩。既可濃豔絢麗,又可清新淡雅,或以色代墨,或純以水墨,均能各臻其妙,顯示出一種濃郁的東方情韻。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鐵樹開花


看的出高逸仙是一位以激情點染筆墨的花鳥畫家,她用心靈去作畫,作品濃豔誇張、大膽潑辣、畫面空靈、生動傳神。其禽鳥花卉作品,色彩豔而不俗,線條幹勁灑脫,構圖精思奇巧,老辣精煉、筆筆到位、虛實相生、神氣盎然、墨色華滋、蒼勁活脫、章法獨特、筆隨心運、超然物外、直抒胸境,顯現出鮮明特具的個人風格。藉助花鳥形象去表達她的主觀意念與審美追求,在她的筆下,大千世界是一個生機盎然、妙趣橫生的藝術世界,欣欣向榮,勃勃生機。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換回春色秋光裡


每個畫家,都應該有自己獨特一年,那就是自我,她深知在創作中,作品表面技法的沿襲,未必能夠具備原創者豐沛的精神含量。反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浮泛、潦草、應酬之作,與大師的創造貌合而神離。其間,畫內的功夫自然是一個值得審視和指責的方面,但由表及裡的深入探討,參究大師之作的所以然,似乎更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切藝術創作,總是藝術家心中先存了強烈的感受非表達不可,並找到一種最合適的形式,才產生藝術作品。寫意花鳥畫這一“有意味的形式”,為歷代大師提供了絕好的表達方式。大師們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抒發,才華得到極大的展現,從而極大地推動和促進了寫意花鳥畫的發展。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吉祥如意


畫壇能將寫意花鳥畫保持在一種高度的畫家不多。高逸仙數十年的筆墨耕耘,在此一領域頗有創穫。她沒有迴避中國繪畫傳統中的常見題材而另謀他途,在她心底,在傳統的表述範疇之內增益其所不能,才不失為當代畫家的理想所在,她沒有膚淺的標新立異,而是專注於在傳統中的拓展。仍就是那些花卉、禽鳥、蔬果、樹石,但她有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她沒有用任何特殊而秘不示人的材質和技術,就是一支禿筆、一池清墨、一紙生宣,玩味出一種清新、渾厚的筆墨氣息,這種氣息既來自古典繪畫的啟示,更來自她平實、沉靜的心靈。高逸仙以數十年精勤繪事的磨鍊,而能在畫面上永葆一種生拙的意趣,這一點充分證明她是在用心靈作畫,非用手眼作畫。前者,敏於感悟或拙於言說,而其言說,必然具有解粘去縛的通脫;後者,往往由生而熟,最後墮入炫技的泥潭。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蕉陰


高逸仙寫意花鳥畫具有深厚的底蘊和優秀的傳統,熔詩、書、畫、印於一爐,將“觸目橫斜千萬朵”的自然景物濃縮在“賞心只有兩三枝”的藝術形象之中。她借花鳥形象來表達主觀意念和審美追求,表現出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人類真摯美好的情感。縱觀她的寫意花鳥畫中,是將詩、書、畫、印集中而又完美地結合在一個畫面上。從她的作品中,不僅能欣賞到花鳥的生動傳神、筆情墨趣,為其精湛的畫技所傾倒,還可以欣賞到同樣精彩的書法藝術;在品賞書法的過程中又能領略到詩文的無窮魅力,所書文字與繪畫融為一體,成為構圖的組成部分。另外,鈐於畫中的印章,不僅篆刻精到、意蘊雋永,而且印泥的小塊紅色又為畫面平添異彩。詩書畫印交映生輝,相得益彰,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思想內涵。這種別具一格的繪畫作品,成為她的中國畫獨具魅力的繪畫形式。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凌雲


文化藝術發展到今天,我們當然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傳統文化遺產的陶醉與滿足上,藝術貴在發展。首先要清楚的是,中國畫應當在繼承傳統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得以延續發展,比如花鳥畫,五代與宋元不同,明清與近現代又不同,都是傳承有序不斷繼承和發展的。而不是動不動就說借鑑西方藝術精華,融合中西文化精粹,洋為中用等等。那種丟失了民族文化之根本所在的理論。西方繪畫也是在各個時期,一直沿著其獨特的藝術規律,文化脈絡清晰,叢巖畫、洞穴壁畫,自宗教繪畫、雕塑、建築自成體系地不斷髮展。“正本清源”,立民族藝術之魂,才是中國畫發展的正途。只有在認識清楚的基礎上,中國畫的根本出路和方向才可能是正確的,有希望的,和健康發展的。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墨花飛


高逸仙把“寄情於心”,“筆墨抒懷”,投射於畫面上,形成張揚與內斂並舉,多變與奔放共存的藝術面貌,極具觀賞性的同時,又凸顯出主題構思的豐富性與差異化。不得不說,她從內心深處流露出的真自我、真性情,是她持續創作的最大源動力,也是她寫意作品的最大魅力。她畫自己,更是畫生活。 高逸仙作品中有一個明顯的形神關係的轉化,極富深意。在開始刻畫形象時她是一個物我相合、情感不斷投入累積的狀態;作品而到了繪畫的高潮部分時,情緒也隨之到達高點,這她筆下的花卉、鳥雀充滿生氣,物象的神采鮮活跳動起來。由此,高逸仙將“自我”從畫面形象的藩籬中突破解放出來,不再為筆所使,不再為畫所困,情緒的不斷積累、控制到爆發後的宣洩,將作品從“物我相合”實現了到“物我兩相忘”的深度轉換。即“目不見絹素,手不知筆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