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高逸仙,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结业于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三角女子书画院执行院长,青桐印社副社长。君匋艺术院副研究馆员。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中国的写意花鸟画需要通过形象来表达意境,形是通过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写生经验,用一定的艺术技巧进行自然加工而来表现自然物象的,因而这个形象未必就是自然界的本来面貌。用郑板桥的话来说:“手底下的竹子并不是胸中的竹子,胸中的竹子并不是眼中的竹子。”也就是需要三部曲,经过三个过程的创造,最后形成手底下绘画着认为最美的竹子自己其他物象。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万枝冷蕊


高逸仙,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奉行着"笔墨当随时代"的至理。她重视生活感受,体验人与自然、人与土地,山川,万物互为依存的关系。这一切都成为她感悟自然情境、营造自然物象、酝酿艺术心象的原创力。就绘画题材而言,高逸仙笔下所涉物种可谓多矣,无论梅兰竹菊、花鸟草虫、动物,还是农耕杂器、书房用具等等,皆可入画,且都具自家风貌。在对所描绘的物象的挥写中融入自身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她喜作巨幛大幅,或青藤长蔓苍郁繁茂,或翠柏苍松势若虬龙,回环跌宕,元气十足,以劲健饱满之笔墨传达出她内心一种雄强正大之美。品读高逸仙的画常在一瞥之中即能感受到一种震撼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她作画时那种凝于笔端的亢奋情绪和一以贯之的气势,她的作品没有虚张声势,没有言不由衷,不斤斤于局部的刻画和细节的描摹,而是全神贯注于恢宏气象的追求与整体笔墨意象的把握,或如高山坠石,或如惊涛拍岸,一点一线,一草一木,皆为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和澎湃激情的外化。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豆蒄年华


在品读高逸仙写意花鸟画作时,就感到一种清新、典雅、宁静并略带禅意之风扑面而来。她的画构思精巧,笔精墨妙,造型准确,意境高雅,气韵生动,天真自然,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和视觉美感。她创作的《万枝冷蕊》《蕉阴》《凌云》《豆蒄年华》》《铁树开花》等在巧妙的构图中,对意象空间与景象进行了形式的处理,笔墨线条间的差异,色彩冷暖的黑白对比,墨色浓淡的渲染以及线面的变化韵律,都是那么和谐自然。她的芭蕉、铁树的写意,有厚度,又有动感,情趣盎然。尤其是她笔下的鱼鹰丰腴而不慵懒,活泼而不轻佻,孤傲而不嫉俗;让人看到一群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灵动鲜活、盈盈可亲可爱的小生命,在生机盎然自然生态中彰显着生命与自然同存同构各得其乐的精神意境。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初凉


与奔放笔墨相表里的是高逸仙作品画面开张布势的疏密与跌宕。她的绘画给人的形式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于她的作品中对立统一关系的处理。所谓“疏能跑马,密不透风”,高逸仙深谙其理,她在处理画面时既受传统技法影响,又能心师造化,在自然中总结其规律。兵法上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语,高逸仙又得“虚更虚之、实更实之”之悟,在经营中匠心独具。她的作品画面动与静、疏与密竭尽掩映丰富之妙,使画面气势更加相宜。她的写意花鸟画用色单纯明快、随意自然,一般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与色的对比和巧妙搭配,做到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她的作品墨因色而明丽,色因墨而沉着。画中色彩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光、色的限制,她根据画面需要或个人喜好而随“意”赋彩。既可浓艳绚丽,又可清新淡雅,或以色代墨,或纯以水墨,均能各臻其妙,显示出一种浓郁的东方情韵。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铁树开花


看的出高逸仙是一位以激情点染笔墨的花鸟画家,她用心灵去作画,作品浓艳夸张、大胆泼辣、画面空灵、生动传神。其禽鸟花卉作品,色彩艳而不俗,线条干劲洒脱,构图精思奇巧,老辣精炼、笔笔到位、虚实相生、神气盎然、墨色华滋、苍劲活脱、章法独特、笔随心运、超然物外、直抒胸境,显现出鲜明特具的个人风格。借助花鸟形象去表达她的主观意念与审美追求,在她的笔下,大千世界是一个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换回春色秋光里


每个画家,都应该有自己独特一年,那就是自我,她深知在创作中,作品表面技法的沿袭,未必能够具备原创者丰沛的精神含量。反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浮泛、潦草、应酬之作,与大师的创造貌合而神离。其间,画内的功夫自然是一个值得审视和指责的方面,但由表及里的深入探讨,参究大师之作的所以然,似乎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切艺术创作,总是艺术家心中先存了强烈的感受非表达不可,并找到一种最合适的形式,才产生艺术作品。写意花鸟画这一“有意味的形式”,为历代大师提供了绝好的表达方式。大师们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抒发,才华得到极大的展现,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吉祥如意


画坛能将写意花鸟画保持在一种高度的画家不多。高逸仙数十年的笔墨耕耘,在此一领域颇有创获。她没有回避中国绘画传统中的常见题材而另谋他途,在她心底,在传统的表述范畴之内增益其所不能,才不失为当代画家的理想所在,她没有肤浅的标新立异,而是专注于在传统中的拓展。仍就是那些花卉、禽鸟、蔬果、树石,但她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她没有用任何特殊而秘不示人的材质和技术,就是一支秃笔、一池清墨、一纸生宣,玩味出一种清新、浑厚的笔墨气息,这种气息既来自古典绘画的启示,更来自她平实、沉静的心灵。高逸仙以数十年精勤绘事的磨炼,而能在画面上永葆一种生拙的意趣,这一点充分证明她是在用心灵作画,非用手眼作画。前者,敏于感悟或拙于言说,而其言说,必然具有解粘去缚的通脱;后者,往往由生而熟,最后堕入炫技的泥潭。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蕉阴


高逸仙写意花鸟画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优秀的传统,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将“触目横斜千万朵”的自然景物浓缩在“赏心只有两三枝”的艺术形象之中。她借花鸟形象来表达主观意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人类真挚美好的情感。纵观她的写意花鸟画中,是将诗、书、画、印集中而又完美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上。从她的作品中,不仅能欣赏到花鸟的生动传神、笔情墨趣,为其精湛的画技所倾倒,还可以欣赏到同样精彩的书法艺术;在品赏书法的过程中又能领略到诗文的无穷魅力,所书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成为构图的组成部分。另外,钤于画中的印章,不仅篆刻精到、意蕴隽永,而且印泥的小块红色又为画面平添异彩。诗书画印交映生辉,相得益彰,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内涵。这种别具一格的绘画作品,成为她的中国画独具魅力的绘画形式。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凌云


文化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陶醉与满足上,艺术贵在发展。首先要清楚的是,中国画应当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得以延续发展,比如花鸟画,五代与宋元不同,明清与近现代又不同,都是传承有序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而不是动不动就说借鉴西方艺术精华,融合中西文化精粹,洋为中用等等。那种丢失了民族文化之根本所在的理论。西方绘画也是在各个时期,一直沿着其独特的艺术规律,文化脉络清晰,丛岩画、洞穴壁画,自宗教绘画、雕塑、建筑自成体系地不断发展。“正本清源”,立民族艺术之魂,才是中国画发展的正途。只有在认识清楚的基础上,中国画的根本出路和方向才可能是正确的,有希望的,和健康发展的。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墨花飞


高逸仙把“寄情于心”,“笔墨抒怀”,投射于画面上,形成张扬与内敛并举,多变与奔放共存的艺术面貌,极具观赏性的同时,又凸显出主题构思的丰富性与差异化。不得不说,她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真自我、真性情,是她持续创作的最大源动力,也是她写意作品的最大魅力。她画自己,更是画生活。 高逸仙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的形神关系的转化,极富深意。在开始刻画形象时她是一个物我相合、情感不断投入累积的状态;作品而到了绘画的高潮部分时,情绪也随之到达高点,这她笔下的花卉、鸟雀充满生气,物象的神采鲜活跳动起来。由此,高逸仙将“自我”从画面形象的藩篱中突破解放出来,不再为笔所使,不再为画所困,情绪的不断积累、控制到爆发后的宣泄,将作品从“物我相合”实现了到“物我两相忘”的深度转换。即“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