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檀君壽一千九百零八歲?遠古人類真的可以如此長壽嗎?

主天安


何謂檀君壽?何謂一千九百八歲?原來,都是古人,充分發揮漢字的神機妙招,將世人困於變化莫測的八卦陣中!

若非古人排兵佈陣,巧設機關,凡夫俗子,盡皆窺探神鬼之妙,帝王將相,皆俗人者,還有什麼神聖尊嚴?!

古人故弄玄虛,給歷史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現代人充分發揮智商智慧智能。徹底破解漢字八卦迷陣!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恭敬請出繫鈴人!

《說文解字》,千年傳承中華文明!漢字記載的故事,須用漢字精髓字義,方能重光!

(檀)君壽一千九百八歲……八字即八卦陣,且須一字一陣破之!

君:

甲骨文從尹,表治理。從口,表發佈命令。即發號施令的統治者。

封建制度的一種尊號或封號。檀君……桓雄數意天下,貪求人世,被冊封,賜封地。

檀君承桓雄基業,受封稱君!

壽:疇的本字!!!甲骨文字形,沒有:田字義符!字形像被耕過的彎彎曲曲田溝犁溝。

本義指己往耕並整治好的田地!

檀君身為一方長老君主,受冊封為君,享受封地計一千九百八疇的歲收!

歲:本義為收穫莊稼,收成。此字和疇結合,即檀君坐享19o8疇土地上的收成!

以上是最簡單的解釋!實則,更有深層次的內涵!

疇:規劃九宮格的井田!'疇即一耙與人等高,約5尺,折172cM

長度寬度各一里半,折775米。

九宮格,每格IOO畝,中心IOO畝為公田,其它八塊為私田。

一井900畝,折450壽。即一壽折2畝地。總901畝。其一畝為阡陌,田間小道!

一《說文:一部》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不能解為數字!

千:從人,從十……十:甲骨文字形是指事字。金文像結繩記事!

千:從人從十,表示人類進入結繩記事的文明時代!

八:甲骨文字會意將物分為兩半!

若八乃分字本字,即:分。此分封制?分井田?分阡陌?分街道?

居民區規劃,農田規劃。分疆闢土!

百:通陌!規劃田間小道!

百:通陌!量詞!!!指跳起來的長度和高度!

《左傳僖公28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猶後世三拜九叩!

檀君之時,制定禮制,距躍曲踴!

歲:前指收穫莊稼之收成!

在制度禮制方面,歲:

甲骨文字形象長柄斧刃朝左的斧鉞之形!

君王儀仗之神器!……歲!

八卦文字,逐字破解,即言傳!

字裡行間,神會如是!

國家雛形,步入正道。糾(九)合居民成部落。規劃九宮井田,開創阡陌,規劃城堡街道。

制定朝見禮制,制定君主儀仗!

一言以蔽之……一千九八百歲,不是現代意義之存活人間之壽命!

現在,以表示壽命的文字,如:壽,載,年,歲!在文字之初,造字本義,皆非指壽命長短也!

正解歷史,穿越歷史去!


主天安


這好象是一個朝鮮的民間傳說。說的是天帝的兒子恆雄,想到凡間建設一個新國家,於是經天帝恆因的同意,恆雄帶了三千天兵,來到了長白山頂神壇樹下,當時一個山洞裡住著一隻老虎和一個黑熊,它們祈求恆雄將它倆化為人類,老虎未能化成,而黑熊變成了美麗的少女,恆雄用法術變成了小夥與熊少女成親,生了男孩取名恆君王儉。王儉智慧過人 在中國上古帝王堯王即位的第五十年,建立國家,定都平壤,起國號朝鮮。做了古朝鮮的第一代國王。後來隱退做了山神。這時恆雄已經一千九百零八歲了。

這不是真的,只是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


長江源遠流長


古代曆法時間長短不同,計數歲數也不同,現在365一年30天一月沒準遠古時代不到100天一年,這部落時間技法才200年別的部落已經500-600年了在加上流傳時間太長早就以訛傳訛實際上七八十歲不到一百歲就成了一千九百歲,想想在朝不保夕遠古人們平均壽命不足30那可能有千年的怪物。千年怪物只能是寫書的刻意美化。幾千年千一個牛逼,幾千年後成了神話,這就是事實。


小胖34598


彭祖800多歲,古代的一年時間短得多,據考證有現在的120多歲。即便如此,120歲也可能是假的,因為古代沒有準確的記錄歷史的方法,連竹簡都還沒有,都靠人傳人口頭交流,或者巖壁上畫幾個奇怪的圖形,隨口胡咧咧說個800歲,有什麼可信?人生七十古來稀。


toutiaouser007


當然可以啦,千年王八萬年龜。人活千把歲算什麼?只要您能耐得住寂寞,像烏龜一樣不吃不喝睡在山洞裡,是一定可以的。


醜書學


據說廣成子活了1200歲,最後在崆峒山成道。

現在的大多人類,慾望叢生,不關注養生養性,無止境消耗體內真氣,豈可長壽?


星辰大海HHW


應該是不會的,畢竟那時的生活,醫療水平遠遠比不上現在。一千多歲有點太誇張了。


小龍推書


上古人類可以活多少年,這估計是科學家的研究課題,但是在中國典籍《黃帝內經》裡記載了這樣一個對話:黃帝問歧伯: “我聽說上古的人,都能活到100多歲,而且他們的動作並不顯出老態;但現在的人,只活到50 多歲,動作就顯出衰老了


解憂道人


再早計算30天為一歲。到彭祖800歲小年亡。60天為一歲。


用戶140041793


古人能做到不貪,現在難做到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