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一个充满争议的女人,喜欢的称她为诗人,讨厌的称她是“流氓”!你怎么评价?

楼上娄底人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把你当诗人、这就是诗,诗人放的屁都香;

把你当文盲,流氓、这就是低级下流的粗俗的言语

有人捧,你就是杯璃杯,一松手、你就是碎渣;

做人还是低调,谦虚、自知之明;

一瓶子水不响、半瓶水晃荡、一滴水还要沸腾;

十分滑稽、荒唐!

不过、对她,我是以包容、怜悯的心态,不想指责、也不想说什么;

我宁愿相信她是诗人、希望她开心快乐就好!


V心怀苍生


我以前从没有读过余秀华的诗,因为我对现代诗词都不感兴趣,现在听说了她的一些事情才搜出来读了一首她的成名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读过诗之后,我觉得这首诗挺好的,并不像别人说的很黄,很龌龊,在我看来这首诗是她的心境的体现。

我认为一点不黄,看似是情诗其实也是也不是,虽然有很多个睡你,但是除了睡你之外,也找不出其他涉黄的词语,我看只不过她是用词大胆了一些,其实呢有些人内心的想法兴许比她更大胆,她只是用声音大声喊了出来而己,其实挺好的!

她也许经历了许多事,全是消极的,负面的,因而她的诗里也是有种情绪在里面,但是她兴许在追求一种灵与肉的融合,还有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吧!

我很久没有看现代诗了,余秀华的诗也只看了这一首,自己感觉还行,凡事存在总有存在的理由,她的诗至少让诗坛泛起了一丝涟漪,让我这个不喜欢读现代诗的人也有兴趣,去搜出来看看。


初夏思夏爱华夏


我心目中的余秀华[心][心][心]

♥路过横店

横店

这个地名的指示牌

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仿佛被这两个字点了穴

我的心跳瞬间漏了半拍

这个横店与天下很多的横店

完全不一样

只因为这是余秀华的家乡

我好像看到了

一个普通农妇

一个脑瘫患者

她摇摇晃晃走在小路上

后面跟着名叫的小巫的狗

她并不看向我

她只看着野地上的小花

和正在成长的庄稼和稗子

这些与春天相关的事物

好像与她无关

细雨飘落着

如同她撕碎的悲伤

和着泥土的腥味

扑面而来

直抵我层层设防的心脏

一下子

就温热了我的眼眶

一排一排的房子

哪一栋是把她囚在横店的家呢

她在暗淡的屋子里

在自己无望的残疾里

在缺少爱情的寂寥里

看向屋外的艳阳

她的心早已经逃向远方

穿过了大半个中国

去追寻自己狂热的梦想

月光落在她的左手上

她用自己生命的重量

把刻骨的疼痛转化为诗行

灵动地画出了内心的模样

于是她自由了

她遇到了杜先生

遇到了胡涛

遇到了很多很多喜欢她的人

她喝了酒

热情恣肆了起来

她的心像花儿一样打开了

因此心里洒进了阳光

路过她的横店

一种强烈的震撼无法阻挡

她用一个意象

和自己的坚强

把这个横店

与别的横店区别开来

这个她一再想要逃离

和背叛的故乡

却成了一个传奇

成了我心中强烈的信仰





独行侠


很久没有读过现代诗了,自幼读的都是巜诗经》巜唐诗三百首》那些古诗词?一直都以为,好文章都被前人写完了。现在诗都不怎么样!

关注余秀华,是因为某位自以为是的诗人,在头条上骂她,把余秀华说得一无是处!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专门关注了余,并搜出来她写的诗歌仔细的读了一遍,她对语言的组织能力真的很强大,一下子就被她迷住了!因为我也是农村的,也和她有一些相同的经历!同是天涯沦落人吧!特别的关注了她!只是后来,她一些骂人的话,骂人的视频,有点让人无语!想想她痛苦的前半生,思想有些偏激也是应该的,善良的人啊,别去伤害她了吧!你不喜欢,可以视而不见!


杨杨老妖


《色解唐诗,意欲何为?》多日前,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我坐在家里的客厅喝茶,顺手打开手机,在翻看《今日头条》上的內容。一则消息让我生气,主要是余秀华色解了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饱经沧桑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我上小学时知道的。感谢当初语文老师的精彩解读,为我后来爱好文学写作,提供的精神营养。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网红诗人余秀华在公众号上色解唐诗的內容,因其不堪入目,原话想必令许多文友所不嗤。然让我困惑的是,当下的中国诗坛,既然余诗人名利双收,可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到了江女(郎)才尽?还是另有企图?要知道在此之前,她是受我敬重的。我读过她的部分作品,佩服她身残志坚从事创作的勇气。从某些方面来说,余秀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她的色解恶搞唐诗的做法,确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盛名之下的余秀华老师,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前,应懂得什么应该尊重,什么值得敬畏!不必哗众取宠,变成自取其辱;不要画蛇添足,歪曲唐诗。我是一个业余诗歌爱好者,在今后望能读到余秀华老师,更多闪光的句子,或者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作者:刘涛)


刘诗任



初次了解余秀华还是早些年在网上看到她写的一首诗歌《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乍一看这么露骨的诗歌名字让人内心颇为震撼,如果不去看内容的话很容易误认为是黄段子,但读完整首诗歌后发现她所表达是一种干净而又美妙的情感。也是因为这首诗歌就一关注这样一位才华不凡的女子,看了很多有关她的报道和她的作品。去年还看了一本余秀华写的自专体小说《且在人间》,总体感觉这是一位有追求很励志的女人。


至于余秀华成名后引起的各种争议,作为一个没有亲眼了解她真实生活的旁关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妄加评论。从她的作品和公开报道中,我感觉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自小脑瘫使她落下一个残疾的身体、没有劳动能力,成年后父母给她入赘了一位不爱她又鄙视她的丈夫。可能在很多世俗人的眼里,这样残疾的女人一辈子也只能这么苟且多活着了。可余秀华贵在她身残心不残,有追求不愿受世俗的束缚、渴望被尊重,所以她努力的去学习写诗歌,用诗歌表达她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活着的态度。最终她的作品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使自己一夜成名,成名后的余秀华选择了和鄙视自己的丈夫离婚,而且她离婚的过程还被人拍成了视频放在网上播放。起初她的父母也是极力反对她离婚的,在她父母那一代人的思想中认为你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女子能有一个男人娶你就不错了、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对婚姻就不应该有什么奢望。但不认命的余秀华就是倔强的要结束这段不幸的婚姻,甚至以死相逼,或许这就是她受人非议的开始吧。



后期就慢慢的有人在网上吵笑谩骂她,讽刺她的诗歌是低俗的成名后又得意忘形,但也有很多人在支持和鼓励她。最近余秀华也在头条上开通了头条号开始发文,在她的头条评论区还是依然呈现两种对立网民的留言—谩骂她与支持她。其实从大部分人的角度来看,余秀华现在面对的是网络暴力。她的遭遇使我想起了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朱之文在成名前,生活也很贫穷,但大衣哥天生热爱唱歌有一副好嗓子,凭借一首《滔滔江水东去流》而爆红网络一夜成名,紧跟着走进了演艺圈。成名后的大衣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和名利,同时用自己获得的财富回报社会,为灾区捐款、帮村里修路、借钱给亲朋好友。但他善良的付出没有换来大家的感恩,反而换来大家的指责,村民说他路修了那么一点路不值得夸赞,而借出去的钱别人不还给他、还有人贪婪的说大衣哥的钱已经多的花不完了,还在乎这么一点钱吗?此时的大衣哥不仅有来自外界的非议同时家庭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因为他的成名老婆老是担心大衣哥会抛弃她,一双儿女也因处在青春叛逆期缺乏管教变得不听话不爱学习。面对家里家外的双重压力善良朴实的大衣哥选择了退出演艺圈,在他看来没有了热度的他也就慢慢的没有了被人制造话题的机会,直到被人遗忘然后再过回自己的农耕生活。

最后话题再回到余秀华身上,因为她的倔强性格,她是不愿意如善良的大衣哥那样心平气和的接受世俗之人对她的谩骂和无端指责。很多时候她选择怼回去,所以就有人说她是泼妇,不配大家给她诗人的称号。其实我觉得像她这样的身残志坚草根名人,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强是很多健全之人都做不到的。即使她身上有什么缺点,网友也应该给予包容和鼓励!不管怎么说他们通过自己的追求和努力,由草根变成了名人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很励志的过程,更是社会的榜样,他如果没有触犯法律突破道德的底线就不应该承受各种无端没有根据的指责。


梦回田园


我认为余秀华其实充其量也就是一位大路边的小文学爱好者,她在没有别的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写点小诗以贴家补而已,谈不上什么才华,只不过是有无聊之人炒作罢了。

偶尔有那么一首还说的过去且大胆的小诗,于是被炒作者当做经典,以至于认为她所有的诗都是上乘之作。

更可怜者莫过于余秀华本人了,在别人的吹捧下膨胀的不知自己是谁了,把唐诗进行色解,这与说荤段子有什么区别呢?说穿了就是变态的心理在作怪,身体的残疾扭曲了心理,还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色解唐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种竖下来写的记叙文被美其名曰“现代诗”,真的不知道这些人的文化素养是那么的低下!文化低下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太过于自信,大言不惭还自称“文化人”,假若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为“诗人”,那么小学毕业以后也就可以浪迹江湖了,再多上两天学就有点浪费了!





s春回大地x


很给余秀华面子的评价。余秀华、艺术家、圣人,中间终究有什么不同?艺术家的成就和命运究竟取决于什么?怎么给艺术家盖棺定论和分类?顺带看看吃瓜群众的人生?什么是触摸天机、勘破人世、直达人性?

余秀华,一个充满争议的女人,喜欢的称她为诗人,讨厌的称她是“流氓”!因为她《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徐志摩,一个抛妻夺朋友妻的男诗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齐白石,83岁还生孩子,85岁还闹续弦,92岁还抓着年轻漂亮的美女手不放,93岁临终那年还吵着要与22岁小美女结婚......

毕加索,一生情人过百。“毕加索的激情、活力与荷尔蒙是与生俱来的。”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但冷酷和污浊的现实使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精神病,《悲惨的自画像》割下自己的耳朵,37岁在《有乌鸦的麦田》扣动手枪,带着悲伤,飞去天堂。

海子,一个充满悲剧的男诗人?曾经的梦“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变成了“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25岁卧轨自杀。

……

真正的艺术家,

他一定是触摸到了宇宙自然界当中的奥秘(天)……

更可能看破了人世现实(地)……

最可能他洞悉了人性(人)……

然而,宇宙自然界的天道有阴有阳,有睛有雨,有圆有缺;白天黑夜,四季更替,盛衰枯荣,斗转星移;高山变成深谷,沧海化为桑田……

然而,人世的现实有太平盛世,有世态炎凉,有鸿运高照,有无力回天;有衣食住行,曲折是非,人情世故,生老病死,国家兴衰,王朝更替。

然而,人性有光明黑暗,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有仁义礼智信,有贪嗔痴怨欲,有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也有谦恭、宽容、娴静、勤劳、奉献、清心、寡欲。


当“人性”在“人生的现实”中通达于“天道”,天道人性化为艺术作品,与观众引起共鸣,得以一定范围的流传,就产生了艺术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人用黑暗之人性,用贪嗔痴怨欲之人性,用人性之恶行走于人生的现实中,因为抓住了现实群众的劣根性,引起了群众的共鸣,获得了名、利和位;更有大量艺术家也因此欺名盗世,身败名裂,苟活一世。

有人用光明的人性,用人性之善行走于人生的现实中,刻画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寄托希望和未来,成为时代的楷模,成为经典,影响世代。更有大量艺术家镜碎梦破、光明输给黑暗、被假恶丑打败,悲剧结束一生,但如果他坚持光明与善,作品又通于天道自然人性,他的作品也能得到留传。


但他们只不过是艺术家,艺术家还可以往下和往上发展,往上讲,有没有比大艺术家更高明的人呢?

当然有,艺术是文明重要的一部分。但文明的核心却是文化,文化的创造者在圣贤,所以圣贤是古今中外文明文化的化身,艺术家呢,文明的外衣吧。

当有人揭示出的人性直达天性,又超脱于人世现实,与天地共化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成了人文教化,教化到大部分民众,甚至到整个民族,经久不衰,就成了这个民族的文化,这个人就成了圣人。

孔子以儒家人性仁善的一面教化中华民族几千年;释迦牟尼以去人性五恶”贪嗔痴怨欲“修”清净自在“为教,让佛教成为东方文化几千成的主流之一;耶稣去人性七大原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让基督教成为西方的主流文化。

由此人的区别在于:对人性、对天道、对人世,即天地人三才,究竟”勘破“和”融通“了多少?(这个问题很大,不展开,本人头条号有好些相关文章)。据此三点,对艺术家的上下层次大概做以下分类:

勘破得深的的正的,超越了艺术,甚至达到圆融无碍的人,就是圣贤。

勘破得深的正的,但天地人不融通的,这些艺术家有价值但要在人间经受磨难。

勘破得深的邪的,但天地人融通的艺术家,富可敌国,如鱼得水;不融通的,魔鬼罪人。

勘破得浅的正的,天地人略融通的,成为一时的名家;不融通的,穷困潦倒。

勘破得浅的又邪的,但天地人略融通的,淫词巧计,名噪一时;不融通的,无耻下流,身败名裂。

余秀华属于哪一类?一目了然吧?徐志摩、齐白石、海子、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家,都可以装进各自的篮子吧?成就,命运也大概对应吧?

所以孔子、释迦牟尼、耶稣成为了圣人。

所以艺术家终究只是艺术家

所以艺术家成就命运不一样

所以余秀华终究只是余秀华

所以吃瓜群众终究只是吃瓜群众

粗略答复到此。对吗?…………


孔老学堂与现代教育


我认为余秀华是一个聪明的善于学习思考并非常有个性的女性,不管她的作品你是否欣赏,但人格上必须尊重,这不仅是对一个女性的尊重,对一位诗人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比如她今天才发的微头条《像我这样心灵丰富的残疾人,是不幸中的不幸!》中:


她对自己女性角色感觉很幸福;

她认为“女权主义”这个词本身已经体现了男女的不平等;

爱情就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的想象;

爱情的对象从一个变成了多个,到底是我们人性的堕落还是人性的上升,还是人性的平衡?

爱情是纯粹的,是没有功利性的;交换一旦形成世界就会变得非常肮脏;

表明爱情,在于能找到与我相匹配的灵魂,一辈子找不到爱情,那可能是你的灵魂太高贵。


讲的就很不错,尤其是她以不完美的姿势走上舞台,敢于面对观众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对爱情的独特理解,我认为需要极大的勇气,很多身体正常的人未必能做得到。

不管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都有权利追求爱情。

她的诗歌中感性成分多一点,但请别仅仅从文字的表面去理解诗歌,更不要以猥琐的心理去猜度他人,因为那是侮辱我们自己。


来生的鱼


我曾经在头条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她是美的象征,还是泼妇的化身,人格严重割裂的余秀华怎么了》,在文章里我对余秀华的诗歌与为人做了自己的评价。



说实话,我对余秀华的诗歌还是非常欣赏的。在她还没有出名之前,我在偶尔看到了她的诗歌,那时候还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她几首描写乡村,乡下场院情景的几首诗,还真的让我眼睛一亮。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很多年不读诗,不看诗了,是因为多年来诗歌确实不值得读,因为无法打动人心。有一句话说,余秀华的诗歌可以真抵灵魂,当时确实读她的诗歌有让人心动的感觉。一首诗能让人心动,能打动人,能产生某种触及灵魂的感觉,在现在的诗坛确实是难得。她用一种真挚的不带修饰的情感,用一种天然纯朴的意象,把乡村事物的那种真挚传达给读者,不管她写什么,都有一种直达心底的感觉,都能触动你。那时候我还没有看到那首后来红遍全国,也让余秀华招来无休止唾骂,并被称为“女流氓”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后来让余秀华大火的”睡你“诗,湮没了余秀华描写乡村,描写场院,描写自己情感的那些好诗,让很多其实没有读过,或者说读过也没有理解了她的诗歌的人,记住了”睡你“几个字,也成为那些人骂她“流氓”的或者“下贱“的口实。



说实话,当前中国的诗人中,没有几个人的诗歌能像余秀华的诗歌那样,粗砺、质朴,情感真挚又细腻,有一种带钩的毛剌剌的东西,能让读者的心灵产生某种刺而痛的感觉。许多诗人的诗歌,只能听到他自己的在哪儿嚎,喊,叫,或者呻吟、矫情,装模作样,读者却没有感觉。余秀华的诗歌却不是这样,她有很强的代入感,能让她的感觉直击读者,引起共鸣。

我当时在朋友圈转发了余秀华的诗歌,并且写了介绍性文字。后来没有过了多久,余秀华到北京清华演讲,”睡你“的诗歌也迅速传播开来了,余秀华也迅速红了起来。当我看到余秀华这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时,当时也没有感觉到这首诗有多少色情,或者可以被人称为“流氓”的东西。这首诗其实就诗人在某种痛苦的压抑中,自己发出的呐喊。虽然我不喜欢这一首有点直白地赤祼祼地喊叫的诗歌,但我也没有认为这就是一首多么不好的诗歌,也不没有什么色情成份。



我没有对余秀华有什么不好的看法,我感觉到她做为一个身体有残疾的诗人,内心能有如此罕见的才华,能写出如此好的诗歌,确实让我感觉欣慰,为她,为中国诗歌。

但是,余秀华后来的一系列作为,多起有关她在一些公众场合出言不逊的报道,让我对她产生了某种看法。但这种看法也没有改变我对她诗歌的好感。有一天,余秀华突然来到了头条,她在头条号上一系列言行,让我感觉诧异。她怒怼粉丝,与网友对骂,口不择言,尖酸刻薄,甚至看到她一条对取消关注的粉丝的怒骂,语言粗鄙,尖刻,让我非常吃惊,感觉她不是我心中的余秀华,不再是写出那么美的诗歌,在诗歌里展示着美丽、美好意象的诗人了,简直就是一个村妇,泼妇,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病人,最少是病态的。这种突然的落差,让我忍不住写了那么一篇评论她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后,在评论区出现了非常激烈的争论,大部分人对余秀华评价是负面的,也有人采取污辱性语言,遭到了一些余秀华的铁粉的反击,评论区争论非常激烈,我后来在微头条写了一下这个情况,结果,短短几个小时,阅读达到了数万,微头条下面的评论很达到上千条,依然像文章下面的评论一样激烈,说什么的都有,我甚至感觉到了网络暴力的威胁。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于是在半夜两点多我睡觉前删除了那条微头条。

但是,从那天起,我看到了余秀华的力量,不管网友对她是什么评价,她都可以带动起网络舆情,她是一个重头话题,也是一个大众被充分关注的诗人。这种情况在中国诗歌界,已是难得一见了,诗人早就在三十年前淡出了公众视野,余秀华又把公众的眼球拉回到诗歌界,让民众关注起了诗人。

我对余秀华的批评,余秀华看到了,我没有想到她给我私信,留了电话,表示想和我通话,因为她确实感觉到了她那一段的情绪不对,她承认确实是错了,我对她的批评没有错。只是她解释了一下,是因为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情,让她心情很糟,所以那些日子才会情绪失控。


余秀华后来删除了那几条她怼骂粉丝与网友的头条,此后再也没有见她有过那种不堪的言行。

我突然感觉到,余秀华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子,也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子,她的内心其实是柔软的,美好的,有着善良与唯美的。我也相信,能写出那么美好诗句的余秀华,内心一定也是美好的。让人感觉不美好的,只是她失控的情绪。

不管怎么说,余秀华是一个好诗人,优秀的诗人。至于她的性格,诗人都是有个性的吧,再加上生活加给她的多灾多难,她承受了太多的压抑,有时候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就谅解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