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骗人的:中国经济,可出的牌还有很多

“新钱”+稀缺+抢购,股市想不涨都难。

当然,前提是疫情持续下降。

历史上,能够靠泡沫发财的,终究是极少数人。

而只有大量的真实财富涌现,才可能让多数人致富。

如果改革者能够克服观念的阻力,加快改革,确实能让很多人迎来一次重大的财富机会。

一切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骗人的:中国经济,可出的牌还有很多

“周期天王”这次真的对了吗?

原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2016年去世。

去世之后,周金涛被江湖冠以“周期天王”的称号。

他在一个演讲中提出,“人生发财靠康波”。

所谓“康波”,指的是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发达商品经济50-60年为一个周期。

据说,周金涛预言,2019年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然而,2019年,这一神秘的预言并没有实现。

一切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骗人的:中国经济,可出的牌还有很多

于是有人修改说,周金涛说的是2019年买入资产,2020年会大涨。

2020年初疫情爆发,人们都关注疫情,周金涛的预言暂时没人提起。

然而,春节之后,尽管疫情令人担心中国的经济前景,创业板、科技股等却一路气势如虹,仿佛要涨到天际。

市场已经连续5天成交额超过万亿。

2月25日,在欧美股市大跌的情况下,创业板、科技股走出了一个大深V行情,继续大涨。

很多人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那是发财的味道吗?

一切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骗人的:中国经济,可出的牌还有很多

难道周金涛的预言在2020年会成真?

抛开周金涛的预言不说,先看看经济中的巨大变化,今年确实极有可能是一个资产泡沫年。

只是泡沫的程度,还要看各种政策走向,以及国内和世界的疫情走向。

首先,是货币的宽松程度会增加。

从政策口径来看,尽管“稳健货币政策”的大修辞没变,但小修辞已经变成“更加灵活适度”。

春节过后前两周,央行即增发7万亿资金,当然,其中的很多短期借贷已经收回。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

相信接下来还会有不少类似政策。

股市里,科技股、创业板的大涨,蓝筹股却表现乏力,显示人们的风险偏好度上升,对未来很乐观。

所以,如果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能够就此平缓下来,乐观情绪很可能推动资产价格不断升高。

更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这是很多人都关注到的。

其次,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很多分析者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资产本身的稀缺程度也在上升。

因为,中国经济的动态循环近乎停顿快一个月,消费也没有全部恢复。

这个期间,资本的积累是近乎停止的。

可以说,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从来没有这么长的时段停止积累资本。

即便2003年的非典也没有到这个程度,这,使得资产的相对稀缺程度上升。

而目目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出台了很多对企业扶持、放松的政策,相信后面还会陆续出台更多政策,以鼓舞企业信心。

可以预想,如果疫情维持下降的趋势,急于弥补损失、急于发展的企业,必将在放松的政策下抢购资产,推高资产价格。

“新钱”+稀缺+抢购,资产价格不涨都难。

其中,有泡沫,也有真实的需求增长。

当然,前提是疫情持续下降。

一切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骗人的:中国经济,可出的牌还有很多

一切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骗人的

周金涛的预测对不对?

当然不对。

因为,经济中,根本就没有时间周期。

有的只是经济循环。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越来越被人关注,但是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其实应该翻译成商业循环理论。

这个理论说,当货币宽松时,名义利率下降,会给企业家造成错觉,以为资本是充裕的,于是他们会进行很多长期投资,拉长生产结构,经济显得繁荣;

但是投资下去以后,企业家会发现,真实的资本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成本迅猛上升,让他们的投资变成亏损,经济出现衰退、萧条;

经过调整之后,经济复苏。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全球持续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

前些天,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提出科技体系四层楼概念。

1楼是通讯基础设施,也就是5G的建设。

2楼是拿到数据的物联网。

3楼是数据分析。

4楼是数据输出与应用结合。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典型的奥地利学派所说的“拉长生产结构”。

接下来,更多“拉长生产结构”的投资将会发生。

但问题是,真实的资本真的足够支撑这些长期、大规模基础性投资吗?

还是说,货币宽裕使得企业家、投资者产生了乐观的误判?

经济周期和经济循环有什么不同?

周期是说,经济的繁荣、萧条有着时间节律。

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循环理论,则只是指出宽松货币引起“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循环,但没有时间节律。

其实想想就明白:每一次,宽松的程度不同,经济的耐受性不同,萧条后的调整不同,甚至连人口结构都不同,怎么可能有确定的时间节律呢?像日本经济,都滞胀30多年了,哪来时间节律?

由于经济根本就没有时间节律,所以,即便你学习了商业周期理论,也不一定能发财。

而“人生发财靠康波”之类的理论,宣称经济有时间节律,这可以满足人们对发财的向往,这使得它们比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更吸引人。

但,即便今年是个泡沫大年,那也不意味着“周天王”依据的理论是对的。疫情是偶然,是巧合,如果因此而出现资产价格大涨,那也是巧合,不是什么周期规律。

曾经有个投资者,读过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他说道:

每一次资产泡沫发生的时候,我都冷静地指出泡沫的弊端,而别人却欢快地拥抱泡沫。

于是,我发现我越来越聪明,而别人越来越有钱。

我决定,不再做聪明人。

实际上,泡沫不可迷恋。

就像2008年之前的繁荣期中,华尔街投资者仿佛饮醉了酒,欢快高歌,但2008年酒醒之后,华尔街满地是无尽的灰暗和颓丧。

历史上,能够靠泡沫发财的,终究是极少数人。

大多数人承受的,是泡沫破灭之后的痛苦。

道理很简单:只有大量的真实财富涌现,才可能让多数人致富。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就是正面的例子。

一切经济周期理论都是骗人的:中国经济,可出的牌还有很多

如何让中国人持续发财?

前面说了资产泡沫破灭的弊病,但这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必然发生资产泡沫破灭。

疫情发生之后,很多企业受到冲击,急需救助。

于是,在很多经济学者看来,情况危急,赶紧增发货币救助它们,就是必然的、唯一的选择了。

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

例如受损严重的餐饮业,完全可以采取免税三年、五年的政策;

同时放开民间金融,民间资金看好餐饮业的未来盈利,自然就会采用借贷、入股、开新店等方式。

餐饮业仍可度过困境,几千万就业者的工作岗位仍然存在。

不过,这需要压缩财政开支。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多发货币,而是把资源更加高效地利用起来。

当然,由于现实情况和观念的现状,多发货币的方式必然会起到主要作用,所以,泡沫不可避免。

要讨论的是,如何减少泡沫未来可能造成的经济动荡?现在已经需要未雨绸缪了。

2015年7月1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刘元春在发言中建议,要充分吸收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创新成果,“比如当代‘去杠杆’、‘去泡沫’理论对于‘宏观去杠杆’的新认识”。

李克强总理立刻追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去杠杆、去泡沫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挤’,第二种‘反向’的,提高生产率,做实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

如果接下来的政策多减税减费,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更多地发挥市场的潜力,大力提高生产率,加快资本的积累,让真实财富极快涌现,是完全可以 “消化”掉泡沫的,这符合李克强总理所说的第二种做法。

而中国在这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例如,加快农村土地体制改革,可以释放出几十万亿的财富潜力。

让城市住宅土地供给更加适应现实的人口分布结构,让更多人实现拥有城市住房的梦,那又是几十万亿的新增财富。

加强保护产权,对企业经营不搞一刀切的环保、行政干预,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财富。

加快落户制度改革,改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财富。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放宽民间办学,让更多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减少“留守儿童”,既增加家庭幸福,又能提高人口素质,也是一笔巨大的新增财富。

……

可做的太多了,这是中国经济的优势之所在。

疫情是危也是机,一切看人们如何应对。

短期看,实用主义的放松+宽松货币,对今年中国经济不必悲观。

长期看,由于疫情的出现,很多人加重了怀疑市场的情绪,如果改革者能够克服观念的阻力,加快改革,确实能让很多人迎来一次重大的财富机会。

当然,那和什么“人生发财靠康波”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人们的观念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