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一生看他为何受后人推崇:处境落寞也不忧,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一个人生命的历程中交替出现。当无休无尽的磨难袭来,如环无端。智者总是可以在岁月变换中学会洒脱,以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

确实,苏东坡是一个非常有才气的人。他不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写词的好手,词开豪放一派,曾有人誉之为“一代词宗”,书画界他也是“宋四家”之一。当然了,这样的才气是掩盖不住的,于是苏轼方才二十出头便受到了当时的大文人欧阳修的推崇,于是乎他一时间直上青云,将自己的才华开发地淋漓尽致。

从苏轼一生看他为何受后人推崇:处境落寞也不忧,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画像


这样的才华与天赋,应当需要由一部分代价来换取。这便是,苏轼的仕途屡屡不顺,他的一生也更是坎坷多艰。就在苏东坡年龄正值黄金时期,仕途正在上升期时,他不幸丧妻丧父,回家为父守孝。也就在这时候,宋神宗开始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努力扭转北宋三冗两积的局面。这也意味着苏轼即将卷入一场政治风暴,这是为何呢?

因为与苏轼同一派的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使得苏轼上书直言王安石新政的弊病,可当时宋神宗如何听的下?又被王安石排挤,苏轼无奈离京改任杭州。之后苏轼更是辗转多地为官。

岂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苏轼在湖州任上时,被朝中的新党盯上,卷入的著名的“乌台诗案”,迫使苏轼下狱百日,被贬黄州。“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一贬再贬,一次贬得的比一次远。

从苏轼一生看他为何受后人推崇:处境落寞也不忧,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塑像


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生活一度十分贫困,不得不在自己的茅草屋外耕种以维持生计,因为耕地在面东一坡,于是苏轼便为自己起了一个“东坡居士”的雅号,更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诸如“东坡肉”“东坡田”等传奇。

之后苏轼曾有过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由于他直言不讳的性格,披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朽行径,又被旧党所记恨。苏轼在外为官十分惬意,可由于朝廷里新旧党争不断,他又遭受波及,被贬惠州。四年后,他又被贬到更为偏远落后的海南儋州。

他人生这段黑暗的时期,仿佛是在污泥中生活,可他依旧过得十分快乐自得。谁都会有陷入泥沼的时候,愚者抱怨,而智者懂得洒脱。苏轼恰恰是一位智者,苏轼的洒脱是在时间流水中的一种看开,一种乐观。

从苏轼一生看他为何受后人推崇:处境落寞也不忧,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作品


在黄州期间,苏轼开始研究佛家与道家思想,借此来消化掉人生的苦难。苏轼也在黄州留下了著名的词作《定风波》,这篇词中,完全可以看出苏轼此时的心态悠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苏轼的词作中浑然不见别的贬谪之臣那种愤懑之感,也无孤寂之色。因为苏轼知道,生活再难也不要失去了信心,保持好自己平静淡然的心态,在岁月中活出洒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