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城市大腦樣板間”亮相!

想了解海淀區“城市大腦”建設進展如何,不用再去區政府、公安分局、交通支隊、環保局、城管委、各街鎮等各處參觀,到“海淀城市大腦樣板間”,您需要了解的全都有。

海淀“城市大腦樣板間”亮相!

3月5日,“海淀(中關村科學城)城市大腦展示體驗中心”揭幕。除了展示已有的建設成果外,這裡還與城市大腦建設同步:最新的需求、正在進行的項目、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在這裡都能瞭解到。目前,中心對領域內開放,企業、政府可預約參觀。

中心位於中關村大街西側的海淀科技大廈二層,面積1800平方米,參觀路線為環形,從序廳開始,沿途按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城市交通四個主題來展示,同時,海淀城市大腦產業聯盟成員企業的展示也分佈在路線兩側。

海淀“城市大腦樣板間”亮相!

一進序廳,地面中間是海淀區地圖,地圖中間有一個立柱,頂棚上是雲朵狀的海淀地圖邊緣線,寓意把430平方公里的海淀,通過城市大腦建設,投射到雲端,建設一個數字孿生城市,實現城市管理的智能化。

海淀“城市大腦樣板間”亮相!

在“城市管理”板塊,展示了環衛、工地、建築、渣土車治理四個城市大腦建設場景。以渣土車治理為例,已建成的治理平臺匯聚了過去分散在各治理主體手中的數據,當有渣土車進入海淀轄區內,系統就能抓拍到它的視頻監控圖像並形成出行軌跡,存在無證、在非運營時段上路等違法行為,都能第一時間留下執法證據。

“公共安全”板塊主要展示了智慧社區建設成果。以當前的疫情防控為例,通過前期的智慧社區建設,小區裡每套房子住沒住人、住著什麼人,一鍵可查,人員排查省時省力。

在“城市交通”板塊,展示的中關村西區交通綜合治理成果令人驚歎:除了地面上已有的視頻探頭,該區域還有空中高位探頭,能夠整合所有地面探頭監測到的內容。當以空中視角發現轄區內有任何問題的時候,可以隨時調取地面距離最近的探頭拍攝到的內容,便於快速掌握情況快速處置。

在“生態環保”板塊,一個大圓球上寫著碧水、藍天、生態環境治理等不同的應用場景,每個領域目前有哪些建設成果,點擊相應的小圓圈,大球后面的大屏幕上就有該應用的介紹。如在水質監測方面,海淀區應用轄區企業芯視界的微型光譜水質傳感器,在南沙路流域實現了水質實時檢測。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的內容與海淀區城市大腦建設是同步的,因此,展廳裡掛滿了大屏幕,主要以大屏幕為展示形態,而不是展板、模型等,這樣便於內容隨時更新。而且,處於數據安全考慮,展廳內採取了相應的保密措施。

“過去,解決城市痛點、難點問題,搞一個調研報告,找幾家企業來,立項、建設,從需求形成到建設完成,通常需要一兩年時間。”海淀區城市大腦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了城市大腦樣板間後,海淀區城市大腦建設專班帶著城市大腦研究院,先期對需求進行研究,在領域內篩選專業企業參與,在樣板間建立中試平臺,掛圖作戰。如果中試方案經過驗證可行,再推廣。讓政府決策可視、可感、可驗證。

據介紹,海淀區於2018年年底啟動城市大腦建設:打通數據孤島,為城市生命體“裝上”一個可以收集所有信息、進行綜合處置的大腦,通過科技手段解決大城市病,提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經過兩年建設,城市大腦已取得系列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