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每個人都在找,那點亮世界的燈火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元宵節在望,突然想起來,小時候大人囑咐的那句:“吃黏食的時候,不許哭。”

誰不想歡歡喜喜、團團圓圓?長大了發現,其實沒那麼簡單。但是,再苦再難,不能與美食為難;宅家上崗,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人們對美食的嚮往。

這句話的更深一層含義,被沈宏非先生闡述得更為貼切:“節日如果沒有美食,就像新婚之夜沒有夫妻生活,是不道德的。

那麼,元宵節應該吃點什麼呢?我以為,元宵花燈一點亮,天下盡是黏食黨。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元宵

首先應該吃元宵。說起元宵,南方人認為就是湯圓,而北方的元宵不這麼看:雖然他倆看起來很像,但元宵打內心深處,透著一股豪放不羈的搖滾範。

南方的湯圓是搓出來的,而北方的元宵,是塞進餡打溼後,在糯米粉裡滾出來的。從顏值看,南方的細膩滑爽,而北方的粗糲逆反……北方的元宵,哭倒在了這個拼顏值的年代。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但是,北方有北方的顏值擔當。人家下出來的元宵,湯水有料,講究的是“原湯化原食”,咱北方的元宵,自古還能油煎著吃、做拔絲元宵吃……南方的湯圓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南方湯圓突然撕開了自己的衣襟,北方的元宵驚訝地發現,他居然兩胸豐碩有果仁、黑芝麻、豆沙、鮮肉、薺菜油炸、蘿蔔絲等餡料……元宵沉默了。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年輕時候不讀書,到老吵架都是輸。

明代劉若愚在《明宮史•火集》裡記載:明代宮廷中,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元宵也有這麼精彩的餡料,哪裡需要慚愧呢?

其實,元宵湯圓差不多,都是南北通吃的食界好漢。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糰子

糰子算是湯圓的表親,就是長得有點南轅北轍。江南的圓子給人的感覺都是圓溜溜的,經水煮了,似乎都是一副怕老婆的軟塌塌樣子,其實,那是沒有見識過南方的糰子。

我母親是常州武進人,他們那裡過元宵節要吃糰子。這糰子樣子有點像下寬上窄的窩窩頭,摸起來硬硬的,還昂著一顆驕傲的頭。糰子硬到什麼程度?用來砸人,頭上都能起包。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然而,用水煮了吃,卻暄軟黏牙。最妙的是我哥喜歡的一種“侉吃”,放在泡飯裡一起煮熟,連湯帶水一起吃,那叫一個痛快與舒服。

糰子有豆沙餡的,有菜肉餡的,我最喜歡的是蘿蔔絲葷油渣餡的,咬開一個口子,露出金黃金黃的餡料,奇香誘人。蘿蔔絲的刮油和噴香油渣的組合,美妙到汗毛起舞、靈魂出竅。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年糕

溫州籍作家林斤瀾曾寫過:“南方人定居北方几十年,連孩子也拉扯成人了,還有過年都不包餃子的。我家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我家有一樣,年夜飯頭一道‘擺當中’的,必是炒年糕。

不要以為這是林斤瀾先生的個人愛好,其實這是源遠流長的民族同好。不是有句話說嘛,天下盡是黏食黨!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年糕起源於先秦,迄今已有兩千多歲,在《周禮》中,他的“戶口本”上寫著:“糗餌粉粢”;到了漢代,算正式有了“糕”這一大名;直到唐代,洛陽地區首次出現了“正月十五食玉梁糕”的風俗(見《雲仙雜記》)。

年糕也是通吃大江南北的狠人,據說,品種最多的屬蘇州。據顧鐵卿《清嘉錄》記載:“黍粉和糖為糕,日‘年糕’。有黃白之別。大徑尺而形方,俗稱‘方頭糕’;為元寶式者,曰‘糕元寶’……形狹而長,俗稱‘條頭糕’;稍闊者,曰‘條半糕’。”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不要以為南方人不用油煎圓子,就不會油煎年糕,蘇州就有煎年糕的食俗。《吳中竹枝詞》雲:“片切年糕作短條,碧油煎出嫩黃嬌。年年撐得風難擺,怪道吳孃少細腰。

我以前寫過,去蘇州必去觀前街的“黃天源”,必吃桂花味或玫瑰味的年糕,那種油潤黏牙,還有米香合著玫瑰香、豬油香,深得我心,吃完揮一揮衣袖就走,照舊擺不動粗腰。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中國人吃糕都吃瘋了,一篇怎寫得完?

比如,《食經》裡有“花折鵝糕”“紫龍糕”;《燒尾宴食單》裡有“水晶龍風糕”;《清異錄》裡有“滿天星”“糝拌”“花截肚”“大小虹橋”等等。《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還有“蜜糕”“慄糕”“麥糕”“花糕”“餈糕”“乳糕”等。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脂油糕”“雪花糕”“軟香糕”“百果糕”“青糕”“雞豆糕”等等……

天吶,不能說,這喪心病狂的糕,害我口水已經弄傷腰。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想想還是要說,不為饞人只為傳承。否則,後代問起我們都吃過哪些美食呀?我們只會說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豈不愧對先人?

那些幾乎失傳的美妙黏食

不落角。即“不落夾”,是一種類似粽子的黏食。據明代朱權《臞仙神隱書》記載:“正月十五日,謂之上元,天官賜福之辰……用糯米圓、不落角以祀之。燈下兒女相聚而食,謂之慶上元。”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面盞。就是用麵粉做的燈盞。咸豐年間山西《澄城縣誌》記載:“(正月)十五日……蒸蕎麥麵為燈盞,注油燃燈,次早食之。”

限於篇幅,就介紹兩種吧。此刻掐指一算,會有槓精出現。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每次寫文,都會有人站出來說這樣吃不健康、那樣吃不好,都是ETC的主——自動抬槓。這次一定會有人站出來說“多吃黏食不好、不消化”。

這裡我預先科普一下:黏食多數是由糯米制作的, 糯米其實並不難消化,相較於大米,糯米更易消化。如果胃不好反酸的另論。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糯米里是以支鏈澱粉為主,大米里是以直鏈澱粉為主,支鏈澱粉被消化的效率比直鏈澱粉要高。所謂的“不消化”,是因為黏食太好吃,不知不覺吃多了。

黏食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汪曾祺吃完說“活著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誰能不臣服於這美味?


感謝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