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怪事:种粮不赚钱,荒着会收回,土地流转却不愿意,为什么?

新大风歌


不是自私,自己种地不赚钱,难道承包户就能赚钱?只要粮价不提,谁种谁赔钱,只不过承包户想捞取到国家的好处而已,


于无声处w


大家好,我是乡土王大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农民不愿流转土地,我就拿我们村组的地给大家说一说,去年在我村民组占了一部份地里建设香菇基地,有好多农户不同意,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有一些人是靠种粮食生活,家里没有能出外打工的人,一年麦秋两季,够养家糊口,只要干年年都有吃的,心里不荒。把地流转出去了,随然一亩给个几百元钱,但总觉得没种粮食心安。

第二,还有一些人在外经商,虽然现在不种地,但他也不愿把地流转出去,这些人在外回来说,农村地怎么值钱,以后地就是退路,还是商机。

第三,还有一些人因地价不合适,也不愿意地流转出去,我村民组的地分等级,一级地600元,二级地500元,三级地400元。而且还是当年不给线,去年占的地今年才给。

第四,村委强迫流转,开春了有的农户,去种自己的地,队长去通知不让种,得统一给村委,好些村民就不知道,村委是啥时候和村民组商量好的,连个组会就没开,队长当家,就把土地给占了。具体把占地性质都变了,把地都搞的恢复不了了。

以上几点是不愿流转土地的原因。谢谢你们的阅读。再见!


乡土王大姐


农村怪事:种粮不赚钱,荒着会收回,土地流转却不愿意,为什么?我来回答,最近几年纯粹在家种粮基本上维持温饱而已,相比去城里打工,是不赚钱的,不如去打工,地里庄稼抽空种收。我们这地处日照市城郊,有些山坡上粮田,长年打工在外的荒芜的不少,长满杂草,没见村庄里收回。

有部分流转的,每亩五百元,每年正月收款。有的大公司,做的比较好,承包费给农民很及时。有的公司不及时或干脆不给的,有些农民就直接不流转了。一个人也无法去用法律手段讨回公道,只好收回土地,自己又挣不了,只好荒芜。

也有个别村民,看流转土地种地或其他项目挣钱了,反悔不流转了。大凡流转土地的都是外地老板,无法与村民争吵,只得部分放弃,由于是纠纷土地,双方都不得耕种,也只有荒芜着。




观海听风088


别在指责农民了,上世纪我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修水利,修道路,没领过钱。激爱国粮爱国棉没耍过奸。干了半辈子,就落下哪一亩二分地,流转了,地的界限都看不到了。不流转,我死后,在那挖个坑,埋了。流转给你,挖个坑,你不愿意也埋不成。流转给你,二百块钱。操心费力。上过太多当的农民还会再上当。不要说我们不通情达理。你只要给每个农民一千块一个月退休金,分分钟农民把地交给你,否则.留着,比买墓地划算。


淡淡的思乡情


我家只有三亩水地,地块分布在沟里九处,地大点的五六分,小块两三分,以前父母在世的时候,家里养着一头毛驴,作为耕种这三亩地的工具,毛驴明天要吃草,饮水,还要山里去牧放。全家九口人,就靠这三亩地种粮吃饭。

包产到户时,地块分到每个家庭,地块之间安插了界石。一般情况下,机器难以操作,因为稍有越界,就会引发争执发生矛盾。每到秋耕时,犁头拉翻了界石,第二年春播,各家来人拿了长长的卷尺,找回原来的界限,才能下种。

夏收时,来不及运走的麦件,一堆堆码在自家的地里,有一回天发雷雨,山洪满地,村民们紧张的从地里抢回麦件,不料拿错了,把邻居家的拿了,邻居骂着要他们的麦件。

父母过世后,驴子没人照料,地也种不成了,就送别人代种,粮食全归他,租,别人不愿意,说地太零刁,不便收拾,就只好白白送他,不要撂荒了。

现在我们打工,如去种那三亩地,早饿死了。这是能吃上饭的好地,还有些拉羊皮不沾草的旱地,你一年辛辛苦苦耕作了几遍,只能种出几十斤粮食,成本都找不回来。现在要收就收吧,少得牵挂。房子不住人,也自然就垮塌,哪有时间去修?只有顺应潮流,拆就拆了。

老地方住久了,就有感情,地种久了,也有感情。如果收走就像再去了心一样。

不过,当某种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总有一些难以割舍。


山谷大师


导读: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小伊,对于种粮食不挣钱,但是又不能荒着,又不愿意土地流转,这件事不能称为“怪事”,我觉得在农村很常见的现象,如果站在农村人的角度想,他们的想法也不是全无道理。


一、种粮不挣钱,但不能荒着

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降低,我们都知道在农村种地都是不挣钱的活,我家二十亩地,辛辛苦苦一年挣两三万,不如出外打工三四个月的工资。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在农村种地呢?

  1. 农村老人。农村年轻人出外打工,“留守老人”在农村种了一辈子的地,让他们在家歇着反而更痛苦,他们更喜欢去种地,当他们踩在土地上的时候,心里才踏实。

  2. 地荒着会被收回。我老家那边地荒着是会被罚款,还不允许种树。所以像我们家的地没人种,就会租给邻居种,虽然种的少了不挣钱,种的地多了一年的利润也不低。

  3. 种地方便。近年来农村耕种收割机械的增多,大量减少了人力的需求,像我家那边,种小麦的时候有播种机,我们只需要把种子送过去就行了;浇地和打农药也都可以雇人;收割小麦的时候有大型收割机,收完之后还可以雇人拉回家。这样从种庄稼到收割的一条龙服务,即使老人也能种很多地。

  4. 种植经济作物。我们那边这几年大面积种植大蒜,行情好的时候每亩地利润在五六千,种十多亩地就可以挣五六万。而且种植大蒜也不麻烦,很多时候都可以雇人帮忙,由于很多农村妇女或者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没事做,一天七八十块钱,就有很多人愿意打工。

为什么不愿意土地流转?

  1. 众口难调。我家那边前年想把土地合在一起,比如我家的二十亩地分了七八块,不方便种植管理;想把大家的土地都集中起来重新分配,这样像我家的20亩地就可以在一个地方,但是实际分配过程种的结果就是:有人总觉得有的田地肥沃、有的田地距离井近、有些离家近等等理由,可以说五花八门的理由,让谁先挑都不是,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土地流转也是,别说每亩地一年2000块钱,就算一年5000块钱,还是有人会不同意,而且他们有许多理由。

  2. 土地流转之后,农村人去做什么?土地流转会省去百分之八十的劳动力,剩下的人要去怎么办?单单依靠每年的土地租金不足以支撑日常开销,年轻劳动力可以出外打工,年老的每天出门晒太阳吗?恐怕老人们不愿意。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年轻人都进城务工,也有一些年轻人在农村做生意,农忙的时候种地,这些人自然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

  3. 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人的心里,土地和宅基地都是祖上的家业,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卖,那是“败家子”的行为。土地的流转在有些农村人看来是一种卖地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一件事儿。

结语:我认为“农村人种粮不挣钱,也不能把地荒着,但农村人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的现象不能说是一种“怪事”,是你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我觉得在没有土地高租金或者农村人的好去处之前,土地流转很难实施,毕竟农村人也要养家糊口,他们有的产业只是那一亩二分地。

【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伊人间,关注农民生活,说家乡事,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点赞关注一下作者吧!也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


伊人间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理由有三:

1、种粮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同样的劳动成本,出外务工比种粮的收益会高出几十倍。如现在做建筑工一天有2-300,种粮的话一亩地一季也就300左右,这种比例自然没有人愿意种粮。

2、土地不愿流转是因为担心万一在外面没有工务了,还能回来种粮,不至于饿死。这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天道总是酬勤


这就是狭窄的心态作怪,宁愿荒芜也不愿别人获得好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土地都是国家所有,百姓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土地荒芜应该自动退出使用权才有利于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过去土地承包制让土地非常分散,很不利于机械化规模化耕作,一级良田平整流转后出现大量荒芜,因为成本增加了五六百元一亩,承包的种粮者只能亏损了。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平整和补贴以及补贴贷款却换来更大的荒芜现象,这必须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于峰205700678


农村怪事:种粮不赚钱,荒着会收回,土地就转却不愿意,为什么?

这还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农村这种现象还真大有人在。

农村现在种粮能赚钱吗?十个农民可能有九个农民都会回答种粮就是不赚钱,如果算上人工什么的,可能还会亏本的。就是亏本的种粮,农民依然在坚守着,其实农民种粮是不图大富大贵,也富裕不起来的。农民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六七十岁以上的农民,更是因为种粮很满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一直到终老。

其实,农民很好满足的,每年只要自己种下的种子能够发芽,正常生长,不说风调雨顺,只要不开大的天灾涝灾,农民在收获的时候能够丰收就行,至于说能不能卖粮赚钱,农民还这么不当回事,因为农民不是种粮大户,一年种粮赚个几千块钱就很不错了。

如今,农村里种粮的农民是越来越少了,留在村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幼,有力气的都外出打工了,不过,靠打工赚钱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所以农民有能力的话还是会选择外出打工。

问题也出来了,农民外出打工,家里田地都荒芜了,有人想流转也放手。其实农村还真有这种人。其实,这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土地少,流转费用少,农民感觉吃亏,还有一种心理,宁愿空着,也不想别人种田发财的心理。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农村怪事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人们认为的提高粮价,给予补贴就能解决!

说到底还是个三农的问题。三农即人所共知的农村、农业、农民!大家照本宣科,老金认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r

以老金认为三农最关键的是农民,最基础的是农村,最难的是农业!\r

可没有人将农民重视起来!\r

但农民是灵魂,首先要把农民的事办好。那么我们就从农民讲起:\r

一、农民\r

(一)办好农民之事,主要有三个问题,是所有人所共通的,那就是教育、医疗、养老。但有农民的特点与难点:\r

1、教育:有学龄教育与成人教育。\r

先说学龄教育,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没有学校;进城,没有户口面临差校与学费贵的两大问题。现在为了子女教育,许多家庭四分五裂、爷爷陪孙子读中学,奶奶陪孙女读小学,为此他们往往要外迁租房负担不小,夫妻为子女去打工,夫去某城搞建筑,妻去某城做服务(留守儿童、临时夫妻、老无所养、幼无所带所学等问题应运而生)传统的一家团聚、儿孙绕膝、晨出晚归、合家团圆的农村家庭不见了!国家要做好农民的教育工作就要抓住这两大病根,重点解决。\r

以老金而论,解决这两大问题并不难。\r

一是农村学龄儿童统一集中寄宿办学,由于农村大部分学校都撤消了,实际上有很多的教师富余,应该将富余的教师增加抚育、护理功能,让寄宿的农村学生生活学习有人安顿护理并辅导功课,家长负责伙食费,政府给一定补贴(不用的学校可拍卖做为补助),这一全过程应制定国家标准,包括标准的学校,资源配置均衡,别再搞重点校、级别校、一视同仁。\r

二是随家长进城的,一律按视同居住地户口原则,与当地居民的子女同等待遇入学,除了高中防止择校钻高考名额分配空子应规定进校年限外,其它的国家均不应人为设置城乡藩篱,且学校应逐步标准化,均衡化,教师同区域轮流化。\r

城乡民办学校仅招收富人的孩子,高价特殊教育。\r

农民子女教育关乎至少一半国人的幸福感,希望国家将此做为大事谋划,三五年内大有成效!\r

再说成人教育。\r

目前农民工进城基本是分散的、自由的、政府是无为的。但由于人脉及历史延续,大部分以亲带亲还是很多老乡在一起的。\r

政府应因势利导做好农民工的专业成才教育一一主要是技术培训、新信息的灌输,使他们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现代的农民工都有一定文化,这是较好的成人再教育基础。\r

这可分为当地与异地两方面工作:当地政府要做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基础培训:注意事项、临时机构、行业负责、联络方式、文明礼仪、爱岗敬业等等,尽可能建立外出务工指导站(局),建立起外出劳务市场,形成有组织的统一派工(政府免费,而非中介盘剥)。\r

异地的对农民工开设技术培训、专业指导、形势时事、经济热点等免费培训,提高待工(或学习积极性特别高的)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跟上经济转型的要求。现在正常大学、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都面临生源不足,形同虚设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利用,分配以指定计划做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r

这对提高国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会附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r

不做好农民的两代教育工作,空喊"三农"是无济于事的。\r

2、医疗:\r

这个简单说一下,不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农民永远不可能全面脱贫,脱贫也可能随时返贫。\r

国家应给予全民免费免疫,在此基础上实行农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与重病尊严医疗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求与要求。\r

在此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医保体系。厦门的社区医院制度值得借鉴。\r

目前医改误入歧途,扩大民营,公私同权(医保),完全错误。\r

国家应该在法定区域内有完善的真正的"人民医院",逢病必收,基本医保必治,国家统一结算。\r

而民营医院不享医保,向高档、奢华、康养、享受、先进转型,是有钱人的专利!\r

目前的医保很大部分就成了"保耗子"侵吞医保的耗洞耗窝:您看药店医院排队买日杂用品、电器、化妆品、保健品就知道,国家成了笨呆鹅了!\r

3、养老:首先要考虑给65岁以上的农民发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金,各地根据实际补发改善型养老金。\r

老金推崇四代、三代同堂的传统居家养老。要在舆论上大力宣传我国"孝"的传统与国情,倡导一代帮一代,一代孝一代,一代还一代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决从国策上摒弃那种自私自利的所谓一代顾一代,自己管自己,独立、自由、个性、隐私、代沟之类"时尚"的垃圾,使传统美德的弘扬成为国策,时尚的主流。\r

老金上述设想,根椐我国的目前强大的财力(略微调整一下过度的基础建设),只要下决心,是完全可以调剂出来的。\r

这些问题解决了,民生问题全面地大大改善,国家的综合素质、国内外正面影响将升上一个大台阶,巨大效益不可低估。\r

农村焕发出来的生气与消费将大大改善我国的结构,很多负面影响随之消除,全国民风为之一振,消费也可拉动经济进入稳健的上升通道,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也会因之大为改观!\r

二、农村:\r

解决了农民这一关键的灵魂的问题,农村问题很好解决,一句话:根椐现状,按照人口流向趋势,实是求是,做好新村镇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r

多说无益。\r

三、农业:\r

这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r

总之要按大数据、大物流、互联网十合理配置,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精细、个性、机械、特色)经营运作是趋势。防止周期性的侵害(丰产减收甚至绝收负收)。\r

土地问题是关键。\r

老金坚决反对再来一次"三十年土地确权",它将严重阻碍农村进步,分田单干不能再继续了!\r

老金希望将"三十年确权"改为"土地确股",有利于土地整合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企业化运营,企业运作土地不缴流转费,村级以土地入股分红,农民打工挣收工资,可有效防止企业亏损土地被封,企死人亡民无得的结局。\r

请各位有识之士加入,帮助呼吁!\r

农产品的销售是一大问题,现在农民怕丰产,"多收了三五斗",结果价格大跌,收入反而减少了。老金建议恢复供销社,利用大数据,合理安排种植并全部收购,使农民种植有方向,收入有保障!最好的办法:全面恢复供销社网络,实行全国网络数据分析调配,计划指导农民生态错峰、特色分档、精品科学、合理种植,对农产品进行全面保底价收购,一举全方位解决农产品种收售的各种难题!!!\r

这些问题解决了,士地,种粮,价格,收入,人心等也就都稳下来了!\r

不说大话,老金因生活工作在农村,这些都是实际调研的东西,言人所未言,可惜人微言轻,有您的呼吁,也许成了,八亿农民对您感恩戴德!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