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奧斯卡14項提名,轟動一時,而這個記錄還要追溯到46年前的同樣受到好評如潮的影片,這部影片是由約瑟夫·曼凱維奇執導的《彗星美人》(1950)。影片斬獲6個獎項,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約瑟夫·曼凱維奇的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獎。
曼凱維奇在影片中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最著名的角色包括由貝蒂·戴維斯飾演的戲劇女明星瑪戈·錢寧,由安妮·巴克斯特飾演的“心機婊”愛娃·哈靈頓,由喬治·桑德斯飾演的劇評家艾迪森·德威特,由瑪麗蓮·夢露飾演的卡斯韋爾小姐。
約瑟夫·曼凱維奇
約瑟夫·曼凱維奇的劇本改編自瑪麗·奧爾的短篇小說《愛娃的智慧》,故事來自奧地利女演員伊麗莎白·伯格納的口述。當時,曼凱維奇在考慮寫一部關於上了年紀女演員的劇本,偶然注意到這篇小說改編的廣播劇,他立刻給製片人達里爾·扎努克寫信,認為瑪戈·錢寧的故事符合他的想法,並建議由蘇珊·海沃德擔任主演。
在達里爾·扎努克否定了蘇珊·海沃德出演後,有多名女演員進入候選名單,其中包括曾憑藉《一夜風流》(1934)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克勞黛·考爾白,當最終確定由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貝蒂·戴維斯出演瑪戈後,曼凱維奇對劇本進行了修改,以突出貝蒂·戴維斯張揚的個性化表演風格。
貝蒂·戴維斯
曼凱維奇把片名定為《最佳表演》,但被達里爾·扎努克改為《彗星美人》,也譯為《關於愛娃的一切》。《彗星美人》的譯法與英文片名有較大的區別,沒有很好體現原片名的意圖,《關於愛娃的一切》的譯法更好,表明了影片的焦點人物是愛娃。安妮·巴克斯特出演這個心機很重的角色沒有引起爭議,她雖然年輕,但此前曾憑藉《剃刀邊緣》(1946)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安妮·巴克斯特飾演的愛娃劇照
除了眾多的知名演員,在影片拍攝過程中一直有一個編外的女演員如影隨形,她就是男演員喬治·桑德斯的妻子莎莎·嘉寶,她在1936年當選“匈牙利小姐”,1941年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後來到美國,嫁給了旅館業大亨康拉德·希爾頓,她一生有9次婚姻,喬治·桑德斯是她第三任丈夫。此時24歲的瑪麗蓮·夢露名氣並不大,但她的性感仍然招致莎莎·嘉寶的嫉妒,在影片中夢露與喬治·桑德斯演對手戲,所以她一直在片場監督丈夫的一舉一動,成為了影片拍攝的一段趣事。
瑪麗蓮·夢露片場照
《彗星美人》的演員陣容歷來引入關注,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影片本身對美國戲劇舞臺和演藝界的殘酷競爭予以了不折不扣的揭露和諷刺。愛娃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她通過劇作家理查茲的妻子卡倫的引薦,得以接觸到演藝事業如日中天的戲劇女影星瑪戈,愛娃聲稱她是瑪戈的戲迷,從舊金山追隨她的演出來到紐約,她捏造丈夫是一名飛行員,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死,以博得了瑪戈和眾人的同情,實際上她來自威斯康星,因為與老闆發生私情而來到紐約。瑪戈被她的死忠所感動,將她留在自己身邊,作為秘書幫助打理她的演出和生活起居。
瑪戈飛揚跋扈,經常耍大牌,但愛娃不露聲色,做事八面玲瓏,表面十分周到殷勤,背地裡偷偷學藝,並暗暗地實施她的鳩佔鵲巢計劃。
對於喜愛年輕人才華的卡倫,愛娃並沒有因為她將自己介紹給瑪戈而心存感激,她卻用美貌勾引卡倫的丈夫、劇作家理查茲,在戲劇排練中乘瑪戈遲到之機代替她的位置,並對理查茲以身相許來換得在新劇中擔任女主角。卡倫對瑪戈的大牌作風不滿,在度假過程中放掉油箱中的汽油,使得瑪戈不能及時登臺演出,直接促成了愛娃代替瑪戈登臺進行她的首次演出。
角色卡倫、瑪戈、理查茲劇照
瑪戈的丈夫比爾·桑普森去洛杉磯導演電影,愛娃私下給他發電報並寫信溝通,安排他的返校聚會行程,這一切瑪戈並不知情。桑普森對愛娃產生好感,暗中支持她出演瑪戈的角色,這對瑪戈造成沉重打擊,她消沉頹廢,借酒澆愁,對周圍的人發火,局勢逐漸失去控制。
愛娃同樣對製片人麥克斯·法比安採取手段,在卡斯韋爾小姐試演時頂替瑪戈,雖然隨後趕來的引起瑪戈大發雷霆,但編劇、導演、製片人均已被愛娃逐個攻破,她趁機上位取代了瑪戈的位置。
為了宣傳自己的演出,愛娃接受了劇評家艾迪森·德維特的“獨家”專訪,他在文章中高度讚揚了愛娃的表演,對年長的瑪戈的表現進行了批評,但當他向愛娃提出曖昧要求後,遭到拒絕,艾迪森毫不留情地把暗地裡進行的調查向愛娃和盤托出,揭穿了愛娃的謊言和陰謀,以此對愛娃進行敲詐,愛娃難以割捨已到手的榮譽和地位,無奈被迫就範,委身於艾迪森。
喬治·桑德斯飾演的艾迪森·德維特(右)
影片採用倒敘的方式開頭,在戲劇名流雲集的“莎拉·西登斯獎”的年度頒獎晚宴上,愛娃榮獲了最高獎項,她在獲獎演說中感謝所有幫助過她的人,包括桑普森、理查茲、卡倫和瑪戈等人,但他們的表情與興奮的人群形成鮮明的對比,被愛娃玩弄於鼓掌之間的這些人個個垂頭喪氣,憤恨難平卻又無可奈何,只有看破愛娃陰謀的艾迪森冷靜地進行著旁白,為這場心機大戲的回放拉開了帷幕。
隨著劇情展開,卡倫也加入到旁白之中,介紹她在劇場後臺邂逅愛娃的經過,這引起觀眾強烈的好奇心,戲劇小白愛娃如何在8個月內登頂戲劇表演最高領獎臺讓人渴望一探究竟,曼凱維奇用這種方式牢牢抓住觀眾。
故事的結局雖然提前給出,愛娃一步步施展心機的劇情雖然波瀾不驚,只鬥智不鬥勇,但曼凱維奇睿智的臺詞和眾多人物交錯出現,紛紛落入愛娃的陷阱過程暗流湧動,人物關係及其微妙,大量的文戲為演員的表演才華展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演員的表演也是影片的一個最主要看點。
喬治·桑德斯飾演的艾迪森·德維特
影片對愛娃的刻畫十分細緻,她曾經是瑪戈的狂熱崇拜者,冒雨在後臺門外等待瑪戈的出現,她戴著一頂算不上時髦的帽子,穿著一件普通的風衣,但雨中的等待暗示著她對登臺演出的渴望,對成為明星的堅定追求。隨著愛娃走進戲劇圈,接觸到重量級人物,她的野心開始膨脹起來,她已經不再滿足於生活在瑪戈的陰影裡,名望和榮耀的誘惑驅使她走向前臺,站在舞臺中央。
一旦出現野心,愛娃曾經對瑪戈的崇拜轉化為了兩個人激烈的競爭關係,為了戰勝瑪戈,愛娃利用自己的年輕優勢勾引導演桑普森,離間他同瑪戈的感情,她勒索恩人卡倫,並試圖把她的丈夫理查茲從她手裡奪走,一切阻礙她獲得成功的人都成為了她腐蝕、獻媚的對象,把他們變成自己向上爬的階梯,她獲得榮譽和地位的野心越來越大,道德和善良的人性被她拋在了腦後,青春成為了她攻城掠寨的利器,人性的黑暗面在她的腦海裡逐步被放大,直到實現自己的表面光彩照人的陰險目的。
《彗星美人》主演演員合影
通過對愛娃的形象塑造,人性的黑暗面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但這種黑暗並非只存在愛娃身上,而是呈現一種集體性存在,愛娃的心機雖然深藏不露,但她的成功得益於每個人的私心和貪婪,男人們對她年輕貌美的覬覦,女人卡倫對瑪戈的嫉妒心,都被愛娃充分利用,這種刻畫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百老匯戲劇舞臺背後潛在黑暗的認識。
更為諷刺的是,在愛娃領獎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矇在鼓裡,他們對愛娃的獲獎抱以熱烈的掌聲和祝賀聲,愛娃的取得榮譽的陰險手段不被多數人所知,只有幾個被利用的當事人人心知肚明,在這種盲目的熱情和清醒的冷淡的對比中,表面冠冕堂皇、背後爾虞我詐的戲劇圈醜陋生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彗星美人》劇照
影片的結尾意味深長,頒獎後精疲力盡的愛娃回到公寓,卻驚奇地發現在客廳裡睡著一個神秘女子,這個年輕女子自稱菲比,是愛娃的粉絲俱樂部的成員,她潛入公寓就是為了能夠近距離見上愛娃一面。這時,門鈴響起,菲比開門發現是艾迪森把獎盃送了回來,菲比懷抱獎盃來到臥室,偷偷穿上愛娃的獲獎時穿的禮服,對著鏡子鞠躬致謝。三面鏡子中的菲比被無限放大,彷彿是她自己獲得了獎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一劇情有強烈的互文性,愛娃在來到瑪戈身邊之初,曾經懷抱瑪戈的演出禮服在鏡子前做出極其陶醉的姿態,兩者對榮耀和名利的夢寐以求如出一轍,對成名的渴望永不滿足,影片的結尾意味深長,愛娃可能就是下一個瑪戈。
安妮·巴克斯特(中)和瑪麗蓮·夢露在片場
戲劇舞臺是演員獲得名譽和地位的地方,許多藝術家在戲劇舞臺上功成名就,贏得如同潮水般的掌聲,獲得數以萬計觀眾的崇拜;但戲劇舞臺也是“表演”的地方,許多演員上演的劇目是自我毀滅,自我粉碎。
在影片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被利用,美貌和青春成為了賭博的籌碼,人們在貪慾中把神奇迷人的舞臺變成了虛幻,舞臺是短暫美麗的幻想。就如同愛娃一樣,在用陰險的心機得到他夢寐以求的名利和地位後,她也變得孤獨和空虛,她不再有知心的朋友相伴,離開頒獎典禮後,甚至沒有任何心情去參加晚會,獲得的獎盃被她遺忘在出租車裡,她也沒有心情欣賞和把玩,獎盃最後被菲比捧起,煞費心機取得的榮譽終歸是一場空,還得忍受艾迪森不斷的勒索和恐嚇,成為永遠難以擺脫的煩惱。隨著演藝事業的發展,愛娃也註定成為更年輕演員所取代的目標。
綜上所述,約瑟夫·曼凱維奇的《彗星美人》通過對瑪戈和愛娃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動展示了鳩佔鵲巢的全過程,影片對殘酷競爭的演藝界的眾生百態進行了深入的刻畫,對百老匯舞臺背後的黑暗交易進行了無情的揭露,為追求榮譽和地位不擇手段的心機算盡的醜陋生態的深刻描畫,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閱讀更多 美國電影評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