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导语

考古,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人们围绕着它,既要展开大胆浪漫地想象,又科学小心地求证。为了揭下古迹的神秘面纱,许多考古学家穷尽一生心血,真相仍然若远若近。建立在考古基础之上的文学作品,可以在真相不明的历史细节上展开想象,还可以在考古学家的探险经历上设置悬念,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兴趣。像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以探寻古墓为线索,从主角和朋友一行人在精绝古城的探险故事讲起,这座古城机关重重、精巧至极,但是因不为人知的理由沉埋于沙海之下。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当然了,《鬼吹灯》毕竟只是一部小说,主要还是停留在想象的层面。那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一座充满魅力但是已经消失的古城呢?还真有这么一座罗马古城,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了,街道和房屋也被完整地封存在了地下,她的名字叫庞贝,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迹之一。

从公元前6世纪到今天,它经历了什么,曾经是怎么样的,是否有着盛唐一般的面貌?会不会也有“精绝女王”一样的存在?它对如今的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直是模糊而笼统的。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来看看。

一、覆灭于火山下的庞贝建筑

要说庞贝,我们首先要说一下罗马,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是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

今天我们要说的庞贝,就属于古罗马。但庞贝没能跟罗马一样永恒,它被火山打破了永恒之印,是一座被冻结在时空里的古城。挖掘庞贝遗址时,考古学家们在浮石层里发现了400多具尸体,许多尸体还保持着逃生时的动作形态。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其中有带着妻女逃生的父亲,他用斗篷遮住头部,随身携带着一些贵重首饰;有逃跑时还紧紧抱着工具箱的医师;也有因为挣脱不开脚镣被活活烧死的奴隶……众生百态,当然也有保存不完整的,只剩下一副没有生命的躯壳,或者直接化成了火山灰烬。

虽然庞贝的历史早早结束在了人类文明史的前几个章节,但它在历史上还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为它不仅是座罗马城市,还是一个横跨西班牙、叙利亚的庞大帝国中的一部分,具有多样性文化和宗教,极有可能还是一个小型的文化交流中心。

考古学家们推测,在古罗马之前,庞贝处于希腊的的统治之下,人口、建筑都比较少。后来罗马崛起,庞贝作为希腊文化的一部分,也曾抵抗过罗马帝国的入侵。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希腊败了,古罗马接受了古希腊文化,庞贝也变成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了不断的结盟、战争,以及后期殖民者的入侵,庞贝反而获得了更好的扩张和发展。公元前3世纪起,庞贝人口迅速增长,大大小小的建筑拔地而起。渐渐地,古城里有了浴场、神庙、剧院、法庭、运动场等新型的公共场所。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整体来看,这些建筑都是用巨石堆砌起来的,就连街道也是用巨石铺砌的。虽然庞贝建筑的材料比较粗糙和原始,但是庞贝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上体现出了前卫性。

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居民就有了城邦的概念,但城市的形成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历史的蛰伏,庞贝古城却在当时规划和发展就已经露出了“城市”的苗头。这些推论,正是从庞贝的街道网络的布局中得到的。整齐划一的古城街道由大块黑色火山岩铺成,粗糙而坚固,街边立着高低不一的石柱,人们管那叫交通护柱。两旁的人行路面比街面要高,有的甚至高出一米。因此,人们在街面上放了大大小小的垫脚石,方便人行道上的行人能轻松跳下人行道,穿过岩石马路。

那么,庞贝的街道为什么会这样建造呢?

第一个是古罗马城市没有垃圾回收机制,那时的街道更像一个垃圾场。住在楼上的居民随便往街上丢东西,偶尔也会有些商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被丢在街面上,走过的骡子、马等交通工具也在街上排便。尽管城市管理者会安排人清洁,但清洁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个原因是街道排水设施不完善。遇到雨天,积水沉浸,行人根本不能走动。在这种情况下,修建垫高的人行街道,既能让行人避免涉足积水、走比较洁净的路面,又方便积水穿过城墙排出城外,防止雨水囤积形成洪涝。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水,的确是影响庞贝人生活的重要因素。当时的庞贝,不仅排水设施不完善,自来水也十分稀缺。在庞贝,除了富人们可以在家里自由活动,普通居民一天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街上度过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自来水”,没办法在家里吃饭,必要的生活用水只能到街上的喷泉去接取,三餐也只能到街上的小餐馆里去解决。

既然普通居民都吃住在大街上,那房屋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在庞贝居民的认知里,私人房屋是公共形象的一部分。房屋被用来出租和展示,不同规模的房屋,以及房屋的设计,里面陈放着珍贵的物品。这些物品向参观者清楚地展示了屋主的审美和社会地位。

所以,排列在庞贝街道两旁大大小小的建筑,它们功能更像一座座博物馆或者陈列在街旁的艺术品。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私人场所。

除了展示主人的社会地位,房屋上还会张贴一些信息,例如房屋出租的信息、角斗士表演广告或者所信奉的保护神像——有的是保护城市的女神维纳斯,也有的是商人保护神墨丘利等等,有些像今天的广告牌了。慢慢地,这些广告成了庞贝建筑的特色装饰,成为考古学家们读取庞贝历史的重要依据。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除了市井街道,在庞贝遗址上还有一些比较雄伟的建筑,其中的一座建筑“农牧神之家”,它是公元1世纪时最老式的住宅,也是如今古城中参观游客最多的建筑之一。它面积庞大,规模几乎接近一座王宫,因为屋里摆放着一尊跳舞的“农牧神”青铜塑像,故被称为“农牧神之家”。

房屋地面上镶嵌着精美辉煌的装饰画,那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像的镶嵌画,其工艺之精细和繁杂出人意料,使人惊奇不已。从屋里望出去,眼前是两片大型的列柱廊花园,每一处的细节都彰显出主人非比寻常的社会地位和雄厚财力。

虽然庞贝已经沦为一处遗址,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但在考古学家的挖掘和考证下,我们还是从一处处废墟中找到记忆的碎片,领会到它往昔的辉煌,去看那些我们不曾领略过的古城风貌。

二、又见昔日的庞贝生活

庞贝古城虽然已经覆灭于火山下,但是人类存在过的文明总会留下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我们能够看到消失的岁月。

考古学家们在对庞贝建筑进行考证时,发现其中有一座大型房屋,能够眺望海景,它的主人是城内最大的鱼露商。随后,考古学家们又挖掘出许多陶瓶,其中一只陶瓶上标有“洁食雨露”的字样。那鱼露是什么呢?其实它是罗马人的餐饮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品,一位爱好鱼露的诗人还曾严肃地赞颂鱼露是贵气的食物。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从陶瓶上的涂绘标签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位鱼露商人与合伙人承包了制备鱼露的主要作料,供应量高达当地的三分之一。这位鱼露商依靠鱼露发了大财后,不仅购置了豪宅,还在豪宅里公开庆祝自己生意红火,向访客展示自己的商业能力同时宣传产品。

除了这位鱼露商,其他发了财的富豪们,同样乐于这样公开庆祝,他们不仅庆祝,还在房屋墙上刻着“利润即幸福”之类的标语,对于追求利润的野心毫不掩饰。从“购置房产”“宣传产品”“合伙承包”等关键字眼,我们可以看出,庞贝居民很早就已经具备了积攒资本、追求商业利润的意识,并且有一套自己的经济运行体系。

从地域上,庞贝的经济体系明确地分成两个部分:乡村产业和城市贸易。

乡村产业主要集中在农场里,农场以雇佣工和奴隶为主要劳动力,为了管理好规模较大的农场,农场主们会用脚镣锁住奴隶的脚,让他们在农场里饲养羊、马、驴和骡子等家畜,种植谷物、葡萄树、橄榄树等农作物。这些农产品不都是直接出售,有些还需要加工甚至深加工,比如从羊身上获得羊毛、羊奶,用橄榄树结出来的果子榨油,榨出来的橄榄油主要被城里的人用来照明,需求量巨大。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业务还是葡萄酒酿造。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庞贝城一个小别墅里就有72个葡萄酒储存罐。这些葡萄酒酿出来后,对内销售本土市场,对外跨越地中海出口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葡萄酒贸易为农场主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一个四口之家一年所需不过五百塞斯特斯币,而较大规模的农场主一次贸易量可以达到六、七千塞斯特斯币。

乡村产业以农业为主,那城市贸易是否集中在手工业呢?事实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庞贝重要的经济来源都是土地和农业。城内的农用土地多达10%,被用来种植经济利益高的果蔬,像柠檬、橄榄、葡萄等。

除了农业,庞贝城市更为发达的是它的服务业。城内的服务业拥有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业务从漂洗衣物到制作油灯,几乎每个城市居民都可以担任商人的角色。

城内商品满目琳琅,贸易交流热闹非凡。面包坊主用坚固的石磨磨出面粉,经过烤炉的烘烤,最终制成香喷喷的面包;漂洗工人勤快地在大染缸和水槽之间忙活,机械般地重复着漂洗工作;酿酒工人在细心调配酒水比例,是为了能够酿出,为雇主创造更高利益的葡萄酒;为了制作受欢迎的香水,小商贩不得不时刻琢磨女人的心思和关注时尚风向。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此外,还有糕点师、理发师、建筑师、宝石切割工人等等,他们或热烈,或沮丧,或抱怨,或充满希望地工作和生活。技艺精妙的手艺人会用绘画和雕塑换来谋生的资本,这些绘画不仅能够为手艺人带来经济,还记录下了古罗马居民的日常生活。我们也正是从这些记录里窥见历史的样子。

监管这些商人和城市贸易的是庞贝政府,他们足够的管控权,规定商品交易的度量标准、集市的日期,以及主要公共商业建筑的规划。那么,庞贝政府如何管理庞大城的政治经济生活,庞贝政府自身又是如何组建和运行的呢?

答案是选举制度。庞贝的政府人员是市民投票选举出来的。选举每隔5年进行一次,居民会在城内的公告墙面写上竞选的理由,竞选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自己拉票造势。当然,无论是竞选者还是投票者都没有女性。古罗马时期,女性被认为没有政治能力,因此没有投票权。在一些竞选中,有的政客会在公告墙上写上女性的名字,来羞辱和讽刺竞争对手。

竞选成功的普通居民,成为一个刚进入政治体系的官员后,都要先从营造官当起,相当于我们的基层公务员。获得这个职位,意味着他们从此可以进入城市议会,终身拥有议员的身份,之后是双执法官和议员。而城市议会又掌管着法律,分配商贩摊位,建造公共建筑等等。所以,营造官、双执法官和议员们组成了整座城市的统治阶层,管理着这座城,在城内拥有足够的财富和权力。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也许火山爆发时,普通居民正在街中心的喷泉下接取生活用水,奴隶们正在喂养马、羊,商人们正在房里庆祝刚取得的商业成就,成年男性正为了进入城市议会绞尽脑汁。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这座城市在某天会因一次火山爆发而化成一场灰烬,许多珍贵的的艺术品、他们昔日的精彩生活也都将沉埋于沙土。

三、住满神明与亡者的城市

前面我们将城市建筑的时候提到,庞贝居民会在墙上张贴神明画像,实际上,从考古挖掘的结果来看,在庞贝城里,神明的肖像比居民的还多。几乎每个庞贝人都有信奉的神明,几乎每座房屋里都设置了供奉神明的神位。男神、女神以各式各样的形象出现,在城内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见他们。

有些神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神迹可供人们区分,有的更像一个海报女郎,或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在庞贝,大多神明没有三头六臂和奇异的长相,仿佛他们只是一个个拥有了超能力的凡人。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庞贝的神明不仅数量多,而且允许一个人可以信奉多个神。因为在罗马人的意识里,供奉神明几乎没有什么限制。首先,他们并不抗拒接受新神,尽管有些新神来自异邦,不要紧,来者不拒——这也是罗马宗教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不同之处。其次,他们的信徒并不需要戒守某些信条,比起现代宗教,那时的宗教信奉显得更加自由。这是没有圣书的宗教,他们通过行动和仪式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

表达对神明的崇敬,最为重要的一种仪式就是举行祭祀庆典。罗马各个城市的庆典方式并不统一,庞贝自然也有一套自己的祭祀规程。这些规程由诸神祭司来安排。诸神祭司并不需要担任什么宗教职位,他们一般是管理城中政治事务的人。从这点看,罗马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的。而因为在政治上的统治权,罗马皇帝在民众心里也成了神,拥有自己的祭司。

他们在庞贝广场里的祭坛上,背诵祷文,宣读仪式辞令,献祭醇酒和牲畜。参与过献祭后的肉会被分给城中居民共享,如果有人拒绝食用祭肉,就会被认为是藐视罗马宗教,意味着他们站在了统治阶级的对立面。

除了举行祭祀庆典,祭司、政府议员和某些行业代表还会组团游行,举办戏剧表演。这些祭祀活动只是政府方面的,私底下,几乎每户人家都置放了神龛,城市居民也会自发地进行一些供奉仪式。在这个意义上,庆典和仪式不仅是一种供奉神明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加强宗教和政治联系的方式。民众信奉神明,而供奉神明的庆典又由政治力量主持,久而久之,政治力量通过宗教信念来引导民意趋向和国家发展。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从这点看,这种宗教信仰凌驾于整座城市和国家功能之上,比政治力量更有能力管理一座国家或一座城市。就像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祈求神明保佑九州大地一样,庞贝人相信,只要足够崇拜神明,神明就会保佑这个国家顺风顺水。

与中国信仰不同的是,古罗马神与人的关系就像一种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契约,人们崇敬神,神给予人们庇护。国家或者城市遭遇了什么不幸,那一定是因为人们没有正确执行神的指令。

而由于庞贝神祗众多,自然地,城内也建有许多神庙。神庙里不仅供奉着神明的雕像,还堆放着许多东西。或廉价,或珍贵,杂乱不一,但都是信徒们的心意。人们还喜欢将丰富的战利品和权威性法典放在神庙里,祈求神明护佑。久而久之,神庙就成了财富堆积的地方,罗马元老院甚至还在大神庙底下建立国库,由忠诚的神庙看守者守护。作为古罗马统治下的一座古城,想必庞贝也是一样的。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当初,庞贝居民供奉神明是为了得到护佑,但是当自然灾难真的降临的时候,他们的神明却失约了。火山爆发终结了他们所有人的生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亡者。有些神明雕像被毁了,有些藏在地底留存了下来,但没有一个活人逃出了那场灾难。此后,庞贝遗址里住满了一个个神明和亡者,历史凉薄而厚重。

如今,庞贝变成了历史遗迹、旅游地点。考古学家、历史学者、普通游客纷至沓来,又绝尘而去。他们只是为了窥探曾经的岁月吗?还是为了感知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力量呢?也许,他们会在面对庞贝遗址的时候,觉悟到一个道理:自然力量才是主宰众生大地的神明吧。

总结

首先庞贝建筑是一种巨石建筑,就连街道也是有巨石铺砌而成的,但在原始的建筑材料之外,庞贝整齐划一的街道规划体现出了一种现代化城市的前卫性。矛盾的是,它并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排污系统,街道两旁的房屋兼具了私人住所和公共展览馆的功能,私人空间是对外开放的。

历史的废墟里有一个已经消亡的人类文明,它的名字叫:“庞贝”

其次庞贝遗址上挖掘出标有“洁食鱼露”字样的陶瓶,根据考古学家们对“鱼露”这种商品的供应量、贸易、宣传等方面的考证,让我们知道,庞贝拥有一套比较早熟的经济运行体系,体系主要按地域分为乡村产业和城市贸易两个部分,大货商、小商贩、劳力、手工艺人等不同职业的居民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商业利益。

最后庞贝的宗教,也就是古罗马宗教。说到了古罗马宗教和犹太教、基督教的不同之处,他们可以一个人供奉多个神明,并且并不需要遵守特别的宗教戒律。但是他们会通过庆典等仪式来与神明进行沟通,庆典由政府人员主持,政治力量得以通过宗教活动来加强对城市和国家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