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池水库


鸳鸯池水库

鸳鸯池水库

  鸳鸯池水库位于酒泉市金塔县西南的南夹山鸳鸯峡口,其地以鸳鸯鸟栖息水域而得名。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国内第一座大型土坝蓄水工程。大坝以上流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主要拦蓄讨赖河、清水河、临水河3条河流的冬、春余水和汛期洪水。民国31年(公元1943年) 3月成立肃丰渠鸳鸯池水库工程处,聘请中央大学水利系主任原素欣教授为工程处主任,同年6月动工兴建,于民国36年(公元1947年) 5月建成,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和消力池等组成,并在大坝东南处立碑铭一座。大坝高30.26米,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为中型水库,保灌7万亩地,工程竣工后,当年全国各大报刊均在主要位置发表消息和评论,称其为“中国的第一蓄水工程”,“西北最大水利工程之一”等。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1964年、1973年和1994年进行了四次加固维修,坝体加高至37.8米,总库容达1.0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已达34.2万亩,坝体为粘土墙砂砾坝壳铺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土坝水库工程之一,灌溉近30万亩农田,哺育十多万人民,是金塔人民的“金饭碗”,被喻为“母亲库”,成为名副其实的灌概、防洪、发电、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其水电站安装63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3台,总装机1890千瓦,年发电量达1000万千瓦时。2011年12月2日,鸳鸯池水库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