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曲关键步骤有哪几条?

蒋松燕


谱曲的范围很广,那么咱们就以其中的一类谱写歌曲为例,说说有哪些关键步骤。

要创作一首歌曲,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有的歌词,然后根据歌词再来谱曲。当然也有先有的曲子再来填词的情况。咱们还是以大多数先词后曲来分析。

歌词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人生经历是最好的素材,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最真实,最能打动人。歌词要想写的深刻,还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把一些大白话,改成一些有内容有深度的词,歌词大意又不变,让人觉得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积累,反复修改,最后完成一首满意的歌词。

接下来就是要谱曲了,谱曲前肯定是要对歌词的内容,情绪的设定,风格展示,节拍节奏有一个大体的设想,也就基本对整个乐曲的旋律有个初步的想法,随手写几句旋律,或者在钢琴上弹弹和弦,把乐曲大概的曲风先确定下来。顺利的话可能一气呵成,谱曲完成,就剩下细节的反复推敲,修改了。如果不是很顺,就需要把思路再重新理清一下,找找灵感,可能就一个坎没过去,解决了就通了。

创作完成后,需要对整个乐曲进行配器,用什么乐器演奏,需不需要特色乐曲,和弦怎么配,打算让哪位歌手唱,根据歌手音域特点定调。自己先做个小样出来试听试唱,不满意的地方再进行修改。

最后才是进录音棚,进行录制,再与歌手沟通,把乐曲的基调,背景,情绪交流清楚,来完美展现这首精心打造的歌曲。



最炫民族风经典永相传


  1.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作曲其实也不是几句话能明白和理解的,就说下和声和作曲之间的吧
  2. 和弦新论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唯一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论来解释。我们现在就进入现代和弦的奇妙世界。
  3.  和弦的变化  关于变化和弦在经典和声学里有复杂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是有实际意义的,在此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谈一下常用和弦。  1,主四六和弦(K46和弦)  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的和弦,但它在流行音乐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以C大调举例就是C/G和弦,即5-1-3和弦。这种和弦的特点是,虽然算是主和弦,但因为它以SOL为根音,所以一点也不稳定,有着极强的向属和弦去的倾向。试验一下,如果一首大调歌曲结束时贝司手不弹DO音而弹SOL音,你肯定会感觉很奇怪,你会觉得这首歌曲根本就没有结束。这充分体现了主四六和弦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编曲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结尾是C-G7-C(这可是很常用的结尾哦)我们就可以改为C/G-G7-C。由于C/G(主四六和弦)倾向与属和弦G7,而属和弦G7又倾向于主和弦,这样从C/G开始一系列的和弦都顺着它的倾向性行进,音乐就变得流畅了。在古典音乐中,C/G-G7-C的进行是最经典的终止式。
  4. 这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写和声。首先一首完整的曲子肯定要有和声,包括流行歌,如果你作了一首没有和声的曲子只能称为旋律,所以只有在旋律与和声相结合了,才能说这是一首完整的作品,而且旋律的发展一般还需要根据和声的功能性来完成,所以旋律与和声是相互映衬的关系,简单点说也就是,作曲不光是作旋律,和声也是离不开的!
  5. (厉害的作曲家,旋律与和声是同时进行的!)你说怎么作曲,我只能给你说下流行歌,因为专业作曲是不可能用嘴说通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磨练才可领悟,联系你去找老师。关于流行歌:其实说的通俗一点,我认为旋律方面在开头和高潮极为重要,而且旋律的起伏与快慢要能和歌词的声调还有歌词的节奏对上,尤其高潮的旋律如果别人一听就能记住,就说明这首歌相当成功!

伯爵讲钢琴教学


大家好,下面就谱曲关键的步骤就我个人的想法和见解简单的阐述一下,不到之处尽请谅解:

1根据音乐风格和脑中预想定tempo

2以擅长的乐器上手摸和声,定律动和歌曲结构。

3作鼓(管弦交响作品直接5)

4填bass(管弦交响作品直接5)

5写织体(管弦交响作品跳回3)

6懒的话用箱琴填频率(管弦交响作品可部分

慎用)

7调音色、效果器

8反复听反复修改

9反复听反复修改

10反复听反复修改

以上为常规编曲,不包括电子乐

这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谢谢!


慢跑的蜗牛VL


曲谱的方法:

(一)首先要搞清音的高低。简谱上音的高低是用1、2、3、4、5、6、7来表示的。

其中3--4 和7---1(1上加一点表示下一个八度)为半音,其它(1-2 2-3 4-5

5-6 6-7)都是全音。1、2、3、4、5、6、7依次升高,就像我们上楼梯一样,每次上一个台阶。(这中间只有3-4 7到下一个高音1只能上半个高度的台阶)。

1、2、3、4、5、6、7下边加一点表示比未加点的音低了一个八度,加两点表示低了两个八度。同理上边加一点表示比未加点的音高了一个八度。

0为休止音(不发声)

(二)音的长短。

“5 - - - ”为全音符(如果说它的时值长度为四秒钟)

“5 - ”为二分音符(那么它时值长度则为二秒钟)两个二分音符等于一个全音符。

“5”为四分音符(时值长为一秒钟)两个四分音符等于一个二分音符。

“5下加一小直线”为八分音符(时值为二分之一秒钟)两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四分音符。

“5下加平行的两条直线”为十六分音符(时值长度为四分之一秒)两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八分音符。

(三)节拍。

4/4(下边的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上边的4表示每小节[唱或奏]四拍)。

2/4 (下边的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上边的2表示每小节有二拍)

3/4 6/8………皆同上理。


山歌视频大全


1,作词作曲。一般是先词后谱曲,也经常有先作曲后填词的情况。前者比较多。词曲完成之后,一般由曲作者本人制作小样,自己录上唱。一般小样中的唱均用假声轻轻唱即可。之后留好备用。

2,歌手听过小样,敲定演唱这首作品之后,曲作者将曲谱和歌曲小样交付歌手和制作人。找编曲。

3,编曲拿到曲谱和小样(有时不需要小样),开始进行编曲。

注意,需要录制真实乐器的声部,一般也都先用MIDI做好。(等以后录的时候再删掉)弦乐需要编曲者打出总谱和分谱。节奏吉他一般只需标注和弦。华彩有时需要将谱子打出,有时不需要,只标注和弦和风格注释,由吉他手即兴。

4,编曲完成之后,将每一个声部的乐器导出分轨音频,包括打击乐的每一件响器都要独立一轨。注意,理论上讲,这些音频分轨都不允许加任何的音频效果器,全部为干声。但有的合成音色自带效果,可另当别论。

音频分轨的格式一般要和录音师、混音师进行协商。以便交换文件。通常导出为适合ProTools使用的音频格式。

一般来说,音频分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头不对尾,即所有的音频文件都可以从乐曲的开头开始对齐。


西陲先生


  标记: 1 2 3 4 5 6 7 i

  唱法: 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这八个高低不同的音,其相邻音之间的音高距离,有半音和全音之分,其中3与4 和 7与i 之间为半音关系,其余相邻音之间为全音关系。从1到i,每相邻两个音中,后面的比前面的高。例如2比1高,3比2高,4比3高,……,i比7高。

  不要以为你会按拼音读出1234567i这八个音你就会唱这八个音了。“会唱”的标准是你在发这八个音时,每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保持正确。记得我上初一时,每堂音乐课开头,老师都要弹着风琴,让我们反复练唱

  1 2 3 4 5 6 7 i---

  i 7 6 5 4 3 2 1---

  这其实就是在让我们熟悉并掌握这八个音的相对音高。然后再依靠乐器反复练习1 3 5 i---, i 5 3 1---等等。逐步做到能根据一段乐句第一个音的发音,立即准确地发出其它较高或较低的音。我不知道,练准这八个音的音高,除了依靠乐器,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如i比1高八度,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在简谱左上角标着的如1=c的记号称为调号。调号是用以确定歌曲、乐曲(或调子)高度的定音记号。1=c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于乐器键盘中的c音。显然1=d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于乐器键盘中的d音,等等。

  唱好一首歌,起音的高矮非常关键。起音唱高了,歌曲的最高音就可能唱不上去;起音唱矮了,歌曲的最低音就可能唱不下去。防止偏高偏矮的最佳办法是根据调号利用乐器定音高。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并据此定出歌曲开头音符的音高。例如,歌曲《夕阳红》全曲最高音为i,开头音符为5,那就用最高的嗓门先唱i,接着唱7,6,5, 这时的5的音高就是这首歌起音的合适的高度。

  第二,应明白音长是怎样表示的,并熟练地掌握它。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音符后面加几条横线就表示这音符的音长延长几倍,如1---表示1延长三倍,即1---的音长是1的四倍。

  如想将一个音符的音长延长一半怎么表示?只要在该音符后加一个附点。如1·的音长是1的1.5倍。

  如想将一个音符的音长缩短一半怎么表示?只要在该音符下面加一条横线,例如1 的音长是1 的音长的一半,2 的音长是2 的音长的一半。这就是说下面有一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类似地,下面有两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下面有三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等等。

  我们把没有音长延长或缩短标记的音符叫做四分音符,例如1,2,3等都是四分音符。而把象1-,1---这样的音符分别叫做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把下面有一条横线的音符1 叫做八分音符,下面有两条横线的音符叫做十六分音符等。

  第三,应明白简谱是怎样表示休止的。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休止符0的个数或在0的右面加附点,或在0的下面加横线,但不在0的后面加横线。

  第四,应学会和坚持打拍子。

  在歌曲简谱的左上方有一个分数叫做拍号,如2/4读作四二拍子,其分母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分子2表示每小节(即简谱中相邻两竖线间的部分)为两拍。拍号还有4/4,3/4,3/8等等,其表示的意思也是这样。

  拍子,是音乐时间的基本单位。当我们用手从某个高度敲下去,再提上来回到原位时就形成一拍子。敲下去是前半拍,提上来是后半拍。在每首具体乐曲里,相邻两个拍子开始之间的时间距离,或者说每拍的时间值都是相等的,但各拍的轻重程度有强有弱,并不相同。当轻重的交替具有某种规律的时候,就构成了节拍。不同的节拍,表示出不同的轻重循环关系。在乐谱中,用小节线划分出轻重拍有规律的循环。例如,四二拍子2/4,每小节的轻重关系是|强弱|强弱|……;4/4,每小节的轻重关系是: |强 弱 次强 弱|强 弱 次强 弱|……

  在2/4,4/4,3/4这些拍子中,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有时两个八分音符合在一起为一拍,如12 ,65 等,即两个基本音符下面有一条公共横线。有时四个十六分音符合在一起为一拍,即四个基本音符下面有两条公共横线。在一拍之中,有时只唱一个字,有时要唱两个字或三个字、四个字。学唱时要坚持打拍子,注意哪些字在前半拍唱,哪些字在后半拍唱,做到歌词、歌谱与拍子保持一致。

  第五,应明白和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唱法。

  前面说过,一个音符的后面加了一个附点· ,这个音符的音长就要延长一半。在四二拍子小节|1 · 2|中,1.是附点四分音符,唱一拍半=第一拍+第二拍的前半拍,2是八分音符唱半拍(第二拍的后半拍),合起来共唱两拍。唱起来的感觉是“前长后短”,即附点前的音长,附点后的音短。试练唱如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是一个兵》等,特别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

  在四二拍子小节|1 2 1|中,两个八分音符中间夹一个四分音符是切分音,5 6 i 也是切分音。两个十六分音符中间夹一个八分音符也是切分音。很显然,构成切分音的三个音符1 2 1的音长分别是半拍、一拍、半拍。唱起来的感觉是“中间长,前后短”。试练唱如歌曲《夕阳红》、《幸福在哪里》等,特别注意切分音符的唱法。

  第六,从易到难,坚持练唱,必能学会简谱。

  有了前面五点最重要的基本知识以后,可以先选出几首曲谱简单又会唱的歌曲如“友谊地久天长”、“东方红”等进行练习读谱,熟悉什么样的音高和音长符号怎么唱。然后再用边听歌曲边打拍子边唱谱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唱准音符的好方法。最后找本介绍乐理的书系统学习更多的简谱知识,并选一些曲谱简单但不会唱的歌曲进行练习。

  现在,利用电脑和网络,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学简谱、学唱歌了。你可以到搜谱网搜到你想要的歌谱,把它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再到百度mp3里找到你想要的歌曲,也把它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于是只要在自己电脑里面同时打开歌曲播放器和歌曲图片,你就可以用边听歌曲边打拍子边唱谱的方法,学简谱、学唱歌了。当然,也可以搞成下面附录的样子,那就更方便了。


音乐三少


作曲就会写文章一样,先是有各种动机,这就是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因为歌曲是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首先掌握的是训练读谱,写谱,理解乐谱的能力。理解音程和弦关系,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概念,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乐谱乃至理解音乐,而不仅仅是把乐谱当初一堆音符。有些作品创作还是要具有灵感和天赋在的,还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经历,如果以上几点都具备?你就可以成功完成了。


腾飞286207989


写词的第一步是酝酿感情,音乐的实质其实是感情的表达,在写词的时候说到底,就是想把您心里的某个需求或者某个愿望表达出来。因此在写词的第一步,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酝酿自己的感情。如何酝酿感情呢? 自我反省,我写这首词是想要表达什么? 是因为什么触动了我自己,才要写这首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理清歌词的结构,很多人刚开始写词认为写词是写诗,把歌词写的像诗一样美。这句话一半对,一半不对。写词其实要像诗一样美,所以方文山的很多歌词就像读诗一样,但写诗不等于写词。

写诗可以天马行空,写词不可以。因为天马行空的歌词,会增加作曲者的难度。

一般常见的歌词结构是AAB, ABB ABA AABB ABC等,这是什么意思呢?

A指主歌词;

B指副歌词;

C指尾歌词,一般歌曲很少,但现代流行音乐也较常见;

那么就很好理解了,AAB就是先写两个乐段的主歌词,再写一个乐段的副歌词。


小小K爱音乐


自学掌握些作曲能力的话确实不需要什么科班背景,个人认为乐理也没有必要太深入,当然学了肯定没坏处,只要不因为感觉难懂从而打击兴趣就好。

想自学,就自学,不用犹豫,也无需在意别人怎么说。看你的提问感觉应该是“时间比较多,所以希望学会写些New Age风格的曲子(自娱自乐或者给朋友、网友们听)而非准备以后走音乐道路吧?这样的话在是否找老师这个方面上和对待学习乐理的态度基本一样,有的话总没坏处,没有的话也不用想太多,想写的时候随心写便是了。

当然那些一看到【自学】就避之犹恐不及的朋友们,他们的忧虑也是不无原因的,因为 老师/乐理都没有 + 天赋或者乐感缺乏(或者瓶颈?) = 写的作品很容易成为“口水作”甚至出现就算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听出来的和声错误或其它错误(说白了,就是无论谁到曲子的某部分都觉得“听着别扭”的这种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在你身上出现了的话,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然地去学乐理/找人专门学习了。自学的时候如何尽可能避免这种方法后面会提到。

多听自己喜欢类型的曲子,适当听些其他曲子也是好的。如果有比较喜欢的New Age作品的话,可以在比较闲的时候直接去搜他的所有作品然后挨个欣赏……如果是网上有谱的话可以找喜欢的对着谱看看,虽然未必准确但是作为参考已经足够,比如旋律怎么写,伴奏怎么配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曲子的结构什么样,等等。平时这些东西积累到位了,在自己有灵感时才能更有效地把心里所想的音乐表达出来。(注:这里的积累并不一定非要记录下来,哪怕是平时的留意也是聊胜于无的)

现在很多人都用电脑作曲打谱什么的了,如果不是特别倾向用手写的话可以下个打谱软件,Sibelius, Overture等或者哪怕Musescore都行。多积累,不仅仅包括之前听的曲子,也包括自己想到的旋律、和声等等。当然大多数人这个时候还是想到旋律的情况比较多吧……总之就是有点什么灵感就记下来,如果在外面不方便记的话用手机的录音功能临时哼下来也可以。

虽然说听多了有的时候自己就可以直接写曲子了(我的第一次就是因为要打开一个乐谱文件,下了overture后发现自己可以在上面随便写东西,再听到当时有人原创的钢琴曲于是就直接写了一首……),但是就算不能如此,积累一段时间的灵感之后东西也大概能凑足一首曲子了。

最开始在写的时候肯定不能直接就得到想要的效果,可能听起来会乱七八糟,这个时候甚至没法考虑“写的是不是太口水”的问题。没关系,可以多请一些懂音乐(无论是否专门学过)以及有一定作曲经验的朋友来听,并且询问评价与建议。发到网上去当然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写曲子就是让人听的嘛……),虽然可能会收获一些负面的声音,但是随着更多人发现,收获更多更好建议的几率也会随之提升。对获得的建议进行理解筛选,千万不要因为有些评价较有进攻性就伤心地完全将其无视,说不定里面隐藏着对进步大有裨益的内容。

开始写曲子的时候,用一些现成的和声走向(卡农、4536251、1645等等……)可能会“少走弯路”,能避开一定程度上的错误,但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写的东西乏善可陈、毫无新颖可言(呼吁“不要自学”的朋友中有一些人就是因为这个,毕竟满大街的曲子全一个样换谁谁都受不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品,也是比较“速成”的方法,而对应的缺点则是曲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而更像是“仿作”甚至“抄袭”(仿的时候改动太少的后果)……这两种方式都是初期可以考虑的,但是谨记切莫深陷其中。

如果上来就自己完全从零原创觉得困难的话,以下为从喜欢的曲子中写出自己作品的参考方案之一,不妨一试,万一成功了呢(

找首喜欢的作品→把旋律换掉其他不变→和声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动的地方?→结构也可以变变,这段重复感觉多余换成一段新的东西吧(或者直接去掉,或在两段之间加点东西)→用自己知道的一些其他伴奏型适当替换原曲的变奏型→再整体整理一下曲子让其感觉更有一体性一些→哎这个曲子好像完全不一样了哎,不是变成我自己的作品了吗w

↑ 实际执行的时候肯定没有那么顺利的,而且就算这样也需要有从其它作品中得来的积累,所以仅作为一种限定条件下可行的参考。

多听,多写,再多听,再多写,拓宽视野,并适当反思有什么地方可以提高。慢慢地,你有了一些作品,已经开始考虑“这次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好听/给人留下印象/表达出我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我要怎么凑出来这个作品”了。你开始有了一些作曲方面的朋友,开始有人在你每次写出作品之后都会去听一下,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你的作品。

最开始创作时批评你曲子的人又来了。他们说你写的作品,不讲章法、错误百出,或是没有特点、千篇一律。甚至有人开始说:抄袭。

这个时候就要比较注意分辨收获的批评了。如果你的目标是写好听的New Age的话,有些学院派所说的实际是针对古典音乐而言的“错误”太过带有学术意味、甚至是你完全无需注意的;但是同时,不少情况下,这些批评存在的原因是因为问题的确存在。这也就是不找老师(或者再加上不学乐理)会面临的问题。如果提出批评的人不是只以攻击为目的的话,不妨谦虚点询问他们认为什么地方怎样处理更好些,并听取他们的回答,吸收那些好心的建议并让自己的作曲能力更上层楼。

如果你的作品中开始出现“没有新意”一类的评价,那很有可能说明要么写的曲子参考性太强,原创度不够;要么平时听的作品也都属于同一风格(狭义上的)甚至出自同一作者。这个时候除了多听多学习些其他或近似或迥异的作品之外,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在听他人作品的时候注意别人是怎么让作品不落俗套的。这个作品可能一个和弦出乎意料但又恰到好处,那个作品的旋律完全合理但是十分与众不同;等等。这些积累也可以让你在写作品的时候,一旦发现某个部分太过口水,会有更多的方式帮这段音乐跳脱平俗。

至于出现“抄袭”这样的批评的情况……恭喜,您躺枪了wwww

如果是外行(不学音乐也完全没有作曲和其他相关音乐经验)所言,那么一般只是因为风格比较像某个知名作曲家(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你最喜欢的几个作曲家之一),或者说旋律比较大众化时有人回复“我说不清从哪里来的,但是这段旋律我肯定听过”(←对,这都行……)。这时是无需注意心态以外的问题的;然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写的某段旋律在之前的作品中真的存在,两部分旋律极其相似甚至部分段落根本一模一样——可能是完全巧合,也可能是这段旋律你之前听过,而且(潜意识里)有印象,但你自己不记得听过这首曲子的事了。这种现象貌似乐感越好的人越容易出现:你去咖啡厅听到了一首曲子,没有多留心,在半年之后写曲子的时候有一段你认为自然写出的旋律实际就是这首曲子里的……这种情况除了多留心,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了,有的话也就是加大积累的量这样的话自己想出的旋律会更容易出自不同作品而非整句甚至整段整段撞车……

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你的作曲能力会越来越棒,New Age不难写的,别心急,给自己多些时间,在某天你就会不经意地发现写出的作品已经达到并超出当初开始前自己设下的那个目标了。也许这个时候,你开始有了更大的目标,而自学时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这里没法提高那里不知多学些什么更好,这就是深入乐理或者找老师专业学习真正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D


世界古典音乐大师


最好先有词!然后一个人静静的,酝酿灵感!

灵感一来,马上投入,把框架弄出来,

最好全程录音,然后再慢慢完善。

然后后期进步的话,就是精通乐理,学习和声学!

去多分析别人的歌曲是什么和声走向!是什么感觉!

借鉴人家的和声走向!就能写歌更好听,更快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