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當上國內TOP10高校副教授,厲害嗎?

Ordinaryshare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您解答。

國內top10高校,無外乎清華、北大、浙大、復旦、上交、中科大、西交、南大、哈工大、人大等。這些高校的職稱評審難度,肯定也是國內最高的。更重要的是,這些高校青年才俊輩出,而職稱指標又有限,所以很多青年人才苦等多年也難獲一個副教授職稱。目前這些高校幾乎都在實行常任軌制度,博士或博士後進校後只有3到5年的聘期,聘期內需要達到考核條件才能繼續聘用,然後才能參加職稱評審,除非是業績非常突出,才會在第一個聘期內評上副教授。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30歲,也就是博士剛畢業一兩年,就能評上副教授,這可以算是青年人才中的頂尖人才了,從水平看,評優青、青年長江指日可待。

不過,上面說的只是正常途徑,還有一條路算的上“捷徑”,這就是青年千人。青年千人入選者在一般985、211高校可直接聘正教授,享受很高的待遇,即便是聘期考核不是很好,教授職稱也會保留。但在上面說的top10高校裡,哈工大可能還會聘正教授,如考核不過會給個副教授,但不會走人,算是副教授保底。而在其他幾所高校要麼聘為特聘研究員,要麼就是副教授,但首聘期如果考核不過,可能直接走人,如果首聘期能夠通過,則仍有機會轉為教授。應該說,青千這個群體,在30歲時(差不多就是剛夠青年申報年限)獲得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比例應該最高的。

不過,青年千人計劃從2011開始有了第一批,幾年來其門檻也在不斷提高,比如像材料領域和生物領域,沒有CNS(cell、nature、science)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機會。而CNS在國內普通高校,差不多就是直接聘正教授了。因此,說是捷徑,但也只是快一些,難度一點也沒小。

總的來說,當前,能進top10高校任教或從事研究工作本身就已經很優秀了,如果能在30歲就確定為副教授,入編制,那更是其中翹楚。而青年千人,在青年人才職業軌跡中,是一個類似bug的存在,所以,建議有條件的青年人,都可以按照出國讀博、做博後、申青千這樣的軌跡來發展。


高校人才真經


這個厲不厲害嘛首先要看這種情況普不普遍。

三十歲國內top10副高,也就是說最晚也是三十歲入校三十歲評上了副高(部分院校會有教齡要求除外),既然是top10了,除了一些文科專業比如馬克思,其他的理工科,醫學等專業招收條件現在一般也是美國Phd歸國,Phd一般五年,牛的人三年,也就是二十六七完成國內碩士或本科(本科可以直接申請國外Phd),這個年齡上基本符合咱們比較常見的學生的升學時間點。

其次,現在課改編制取消等政策後。不同院校評正高副高的政策彈性很大,比如武漢大學,校長更換政策改變之後,我見過一個理科專業的講師,手裡握著兩篇top sci,十篇c刊,外加一本著作,雖然可能部分成功存在灌水現象,但是按照常理升副高沒啥問題的。可是這個老師被卡了下來。原因有好多:第一,top10高校的老師基本上都是有項目的無論是自科社科,沒有項目的老師很吃虧。第二,名校履歷,最差最差也得是個訪學。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尤其是Phd一般在讀博的時候就已經有項目了,帶著項目回國優勢很大。第三,很多院校在評職稱時考慮上課時間的標準不同,南京大學就出現沒有項目論文不多但是教課多時間長的老師評上了正高(課改後新政策)。

所以,30歲評上top10的副高很優秀啦,優青傑青那就另說了。


丁海娃


30歲當上國內TOP10高校的副教授很不錯了。


首先,現在能進入top10當老師就水平很不錯,中國的top10,肯定是985高校中的中上水平,現在進這些學校,至少是名校博士。像清北,普通的名校博士還不好進,還要看論文的質量和數量,而且很多都是有海外留學背景。


按普通人的軌跡,6歲上學,22歲本科畢業,3年博士就是25歲,如果稍微拖一拖,5年博士,就是27歲,再加兩年博士後,基本接近30歲了。一般學校聘用都是從講師開始,有的學校還會對任講師年限有要求,比如,一般博士要求任講師2年以上。


現在高校不像20年前的高校,那時教授們年齡有個斷層,因此只要足夠優秀,很容易很年輕成為教授。當時我們一位老師就是清華當時最年輕的教授,28歲。現在不一樣,高校裡年輕教師非常多,而編制有限,有一陣,清華電機系壓了很多位副教授,即便做出了很大成績也評不上去,因為教授的編制已滿。現在要30歲左右當教授,成就都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前幾年著名的破格提教授的是中南大學的劉路,大三就證明了一個數學猜想,23歲,還是博士生時就當正教授。北大數學系許晨陽33歲當教授,他隨後獲了拉馬努金獎,龐加萊講席教授,這是世界級的科學家。

所以,如果能卡著時間在30歲當上副教授,可以說他之前的工作幹得非常不錯,非常拿得出手,已經超過同齡的青椒很多了。


另外,評教授、副教授其實也是某種政治,因為就是教授們坐一起投票,這位人緣至少不錯,也有人罩著他。在學術界,圈子也非常重要,總體來說,30歲top10的副教授很厲害了,因為在高校,最苦逼的是青椒階段,他這個階段很短,來日大有可為。


五道口的顏學姐


這絕對是開掛了,TOP10高校副教授就已經足夠厲害了,但難就難在才30歲。從時間上來推算,18歲高中畢業,22歲大學畢業,25歲研究生畢業,博士畢業剛好30歲。應聘到高校之後從講師開始,5年之後開始評副教授,就年齡來說,正常情況無論怎麼計算,30歲都達不到副教授的水平。因此一定是走的其他途徑。

一.破格提拔

破格提拔是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2011年中南大學本科生劉路因破解了“西塔潘猜想”,中南大學校長親自批示,同意其碩博連讀,並將其聘為正教授級研究員,獎勵100萬元。甚至還召開了專門的新聞發佈會,一時間記者蜂擁而至,進行各種專訪採訪,甚至影響到了其學習生活。中南大學此舉雖然有炒作之嫌,但在當時確實起了轟動性的效果。


二.人才引進

另一種就是人才引進的方式,畢業於國外知名大學的博士,在取得一定成果後,會被國家以人才引進的方式邀請回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顏寧了。77年出生的顏寧,96年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0年到2007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攻讀博士,不到30歲就受聘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生導師。


還有比如電子科技大學的劉明偵,其本科畢業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12年碩士畢業於劍橋大學,15年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25歲的劉明珍被電子科技大學聘為教授,26歲的時候入選了“青年千人”計劃。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30歲評上國內前十大學的副教授,那絕對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考研小秘書


拋開內容談形式(不討論軟實力只討論表面),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處於行業內上等水平,不過上面依然有更牛的,比如30歲正教授。另外,這個副教授有沒有別的頭銜?比如是否青千等,可能也是特聘教授或研究員,但職稱依然是副教授,這樣就比純副教授牛。


民意導向


要我給你打666嗎?


來人開噴


在國外碩博連讀,沒有延期,這人應該挺厲害的


濱斌賓


不厲害,我校教授很多都20歲!


喔只說實話


學術上厲害是一定的。但人無完人,比如,不一定會談戀愛。如果在智商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情商也高,那前途無量啊。


工古江湖


30歲當上教授那就牛逼了,30歲top10副教授還是很優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