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第四個月:人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這是我宅家第四個月。

別人是因為疫情出不了門,而我是因為辭職加生病不得不呆在家裡。我可能比大部分人宅家的時間要長很久,所以大家感受到的快樂我體會過,大家想要逃離家的心情我也能理解,直到現在,我也逐漸能暫時坦然地在家宅著了。

剛開始宅在家,大家都會覺得爽翻了,能把所有以前沒時間刷的劇,綜藝都刷一遍,還能每天睡懶覺,不用洗衣做飯,不要太爽。但是呆了一段時間以後,你開始感到焦慮,感到受不了,受不了家裡的壓抑,受不了這種無所事事的感覺。

宅家第四個月:人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最讓人壓抑的可能是親子間的關係,從最開始的父慈子孝到後來的沒什麼好說的,甚至互相覺得“你不懂我”。我以前總覺得我的家人特別開明,我媽總是和我說人生就是試錯的過程,就應該多嘗試,多出去見識,你才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但我一回來就不對了,所有的主題都變成了安穩生活才是王道。有時候我們能理解對方的想法,但就是做不到,或者說不願意。好像只有激烈的衝突才是我們彼此宣洩觀點的途徑。

哪個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用心呢?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安穩生活就是幸福了,有份穩定離家近的工作,然後找個人過一輩子,週末回家陪陪家人,偶爾和朋友一起逛逛,難道不滿足嗎?

每個父母其實也是最瞭解孩子的人。家長也是從孩子過來的,他們完全理解你們現在的想法,誰年輕的時候不想拼搏一番呢?大部分家庭只是重演著一代又一代的矛盾。

宅家第四個月:人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這漫長的時間也讓我重新思考了很多。我為什麼會辭職,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現實與理想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就像之前帶我的師傅說的一樣,所有的夢想當你真正投身於此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不再是你想象的夢想了,你慢慢會厭倦它,這會讓你更矛盾。確實,特別是當創作還要考慮到經濟效益時,老闆總會跟我說,做不了。

社會的毒打我不是沒有經歷過,但被打倒在地卻不爬起來這不是我的風格。我還年輕,我還有夢想,還想去這個社會上闖一闖。年輕可能就是這點好吧,明明知道前路艱難,卻仍是一個勁地往前衝,不撞南牆不死心,撞得頭破血流還想再試試。就衝著“年輕”這兩個字,就值得再拼一拼。

有人說,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會讓你更強大!或許,是我們聽了太多的雞湯,但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偶爾也要留一條退路給自己。

我以前覺得如果一個人被年齡所限制,那他可能做不了什麼大事。但我現在不那麼想了。當你到了一定的年齡,你發現離你的夢想還很遙遠,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路走錯了。方向錯了的目標是很難達到的,南轅北轍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大方向錯了,一個人再努力也是沒用的,只會離你的夢想越來越遠。所以,

除非堅定地認為自己這條路一定行,並且有能力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不然還是要為自己的夢想設置一個期限。既讓自己有一種急迫感而努力奮鬥,也讓自己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是小孩子了,有些事情有些責任還是要擔起來。

宅家第四個月:人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宅得久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容易胡思亂想,特別是疫情期間,每天都有新鮮的新聞與八卦,讓人不禁一次次感嘆,這世界也太瘋狂了吧,真是活得久了什麼事都碰得到。

宅家期間偶然的機會進入了頭條,開始創作,讓我無聊的人生變得有點意義了。說實話,一開始只是完成任務,為了寫作而寫,甚至為了青雲獎而寫一些套路文。真的有時候我對自己寫的文章都嗤之以鼻,但沒辦法啊,現在大部分都是套路文和流量文,你想靠寫作賺錢已經很難了,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告訴自己只是混口飯吃,沒必要太較真。但有時候你不想較真也有人逼著你認真起來。

朱偉老師的一段話讓人有所感觸。你在互聯網上看到一些你支持的人被懟,你不說話,你總是讓鍵盤俠佔據輿論的方向,大家總是會發現,在互聯網罵人的點贊數總是最多。你納悶,然後你的價值判斷出現不堅定,這個人肯定是個爛人。那你就錯了,因為可能那1%的人才是真正的鍵盤俠唯恐天下不亂,但這1%的人支持了互聯網90%的活躍度,他帶了方向

宅家第四個月:人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這就是很奇怪的地方,我們總是不願意為我們支持的人或事發聲,我們總是躲在後面相安無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它禍害了我們整個價值觀和輿論導向。所以當你不為別人(或你真正認為對的事情)發聲的時候,有一天事情禍害到你頭上的時候,你就不要說可憐,沒有人救你,是你自己變成這樣的。

每次寫文章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寫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哪個學生沒有看過魯迅的文章?每個中文系的學生可能都曾想過以後要成為像魯迅一樣的人,用自己的文字來喚醒麻木的人民。但事實呢,我們寫的文章被人斷章取義,有些文章別人看不懂就說你水平不行,任何創作的受眾都不可能是全部的人。我們想要傳達的聲音可能只有那些真正願意聽,並且聽得懂的人才能接收的到。

想到這我就更害怕了,我說出這樣的話,人家又要說了,那你為什麼不寫的讓人能看懂一些?要是你有水平怎麼會讓別人看不懂呢?是啊,每位作者創作的時候都應該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不用說了,還要考慮到每個人都能不能接受這些底線,我能不能反諷呢,又能不能調侃呢,甚至考慮到要怎麼面對荒唐的咒罵。就像說脫口秀,人家說你尺度太大了,人家說你這不能說,形式誇張一點你們就覺得這是譁眾取寵不是正宗的脫口秀,甚至我都把傷口撕開來讓你們笑了,你們還覺得你這段子太假了還不如另一個某某某。

宅家第四個月:人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有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場是否客觀,所以我選擇沉默。可是當我沉默多了,別人反問我為什麼不發聲,創作者不就是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大眾嗎?沉默不是中立,而是默許他人的行為,人們逐漸失去了各種各樣的聲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但是我們看問題的時候卻總是看不到對方的立場,並且自以為是地堅信自己是對的。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對就是錯嗎?一個問題的提出難道不是首先思考?我思考了,我站好了自己的角度,不管對錯我表達了我的態度。如何評判是其他人的事情,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別人看得懂或是看不懂,看得全或是看得偏,完全取決於對方怎麼看怎麼想,我們無法控制他人。有人要對號入座,有人要群起攻之,只當它是趙家的狗,聽過便罷,難不成你也上去咬一口?

宅家第四個月:人一閒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有時候發一些話我總是要再三斟酌,我害怕寫的東西太激進,或是太主觀而被人批評甚至辱罵,我還太過脆弱。但是我想,作為一個想要說點什麼的創作者,在我認為對的事件上還是應該勇敢發聲。現在不敢表達自己的人太多了,因為我們害怕。有時候還沒開始說就會有人先槓起來,對方根本不看完你的文章就大肆發表自己的看法,抓到你一點漏洞就可以隨意開炮了,反正大家都是言論自由不是。

有時候因為你沒有站在他們一邊,他們就自動默認為你就是對立派,再也不聽你的辯解。你想保持客觀公正,想做箇中立派,但大多數時候人們逼迫你一定要選擇陣營,在他們眼裡,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誰的資本夠硬誰就說了算唄。向來如此,不是嗎?

然而想再多也沒用,聽得進的早聽進去了,聽不進的必定會罵罵咧咧你這文章又長又醜,不知所云。時常安慰自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俗話說的好,夏蟲不可以語冰,雞同鴨講真的沒意思,反而氣到了自己。都散了吧,今天胡思亂想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