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拿國寶當廚具74年,被譽“滇中第一石”,康有為稱其已冠古今

農民拿國寶當廚具74年,被譽“滇中第一石”,康有為稱其已冠古今

時間回到公元1778年的春天,當時處在滿清帝國統治下的中國還不知道未來為何物?一位農民在自家田中耕作時發現了一塊石碑,石碑上刻滿了字,這位農民除了種田外還會磨豆腐,也做了些小生意,因此在看到這塊石碑時他便覺得石碑的規格正好可以用來製作豆腐。於是乎,這件頗為珍貴的文物——爨寶子碑,便開始了屬於它的廚具生涯。

刻滿字的石碑和石磨盤大體上還是有些區別的,儘管這位農民目不識丁,但還是將其當作傳家寶似的一代代流傳下來,當然其主要用途還是磨豆腐

農民拿國寶當廚具74年,被譽“滇中第一石”,康有為稱其已冠古今

就這樣,這塊爨寶子碑在農民家中存放了整整74年,值得稱道的是在這74年中石碑沒有遭到損壞,幸好磨豆腐是件精細活,這“精細”在無意中救下了一個國寶級別的文物。

在這74年中,農民家世代做豆腐,在豆腐晾曬完成之後,每塊豆腐的表面都會有石碑上面的印記。這種“書香豆腐”確實有些奪人眼球,想來這也是這位農民的家族能夠延續至今的原因吧。

農民拿國寶當廚具74年,被譽“滇中第一石”,康有為稱其已冠古今

時間來到公元1852年,清朝的南寧知府鄧爾恆在自己所屬地進行巡邏時碰巧發現了這個“書香豆腐”,看著豆腐上的字體,鄧爾恆的好奇心有些按耐不住,於是趕緊招來下人詢問這件豆腐究竟有何不尋常的地方?得知豆腐的由來後,立刻前往那位農民家中,當鄧爾恆看到石碑後頓時心中瞭然,雖然自己也不知道這塊石碑究竟是何物,但直覺告訴他,這塊石碑不一般。

農民拿國寶當廚具74年,被譽“滇中第一石”,康有為稱其已冠古今

將石碑搬回府衙的鄧爾恆一有閒暇就沉浸在石碑的文字當中,石碑上的字型筆畫繁多,其中最惹眼的就是“爨”,之所以這個字引起鄧爾恆的注意,不僅在於其複雜至極的筆畫,更在於鄧爾恆想到了曾經的一個大家族——爨氏家族

爨氏家族本是中原南遷的漢民,在蜀漢時是南中的大姓。從唐玄宗天寶七年到南詔滅爨的四百餘年之內,爨氏家族幾乎包攬了刺史、太守、都督等各種職位,加上中原王朝的衰落與國家的分裂,中央政府無力制衡地方,使得爨氏家族形成“開門節度,閉門天子”的稱霸局面。

農民拿國寶當廚具74年,被譽“滇中第一石”,康有為稱其已冠古今

爨寶子碑作為爨氏家族的留存遺物,碑上刻字用筆雄奇,舒展的筆勢如長槍大戟,一筆一畫間盡顯沙場銳利,在碑中比較強調三角的折彎和橫畫兩端的“雁尾”之方強,可謂是鋒芒畢露,極其精神,整個字體介於隸楷之間。在藝術上,給人以堅實、朴茂、稚拙、倔強之感。

1961年3月,爨寶子碑稱為了全國首批重點保護文物對象,這塊石碑的意義在於其記錄了爨氏部落首領一生,讓我們對爨氏家族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農民拿國寶當廚具74年,被譽“滇中第一石”,康有為稱其已冠古今

而更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文字魅力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不僅將事情敘述完整,更以其獨特的字形給後世子孫留下了文化財富。

《爨寶子碑》現在存於曲靖市第一中學爨碑亭中,阮元稱其為“滇中第一石”,康有為更將其譽為“已冠古今”,能夠得到名家的如此評價,可見其價值之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