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是童年时期的张爱玲?《水仙已乘鲤鱼去》告诉你答案

提到张悦然,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80后作家名单上,张悦然与郭敬明、韩寒等人齐名。曾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五届“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第二名、《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奖等诸多奖项。是无数女生心目中成功女性的代表。

然而今天我们就从《水仙已乘鲤鱼去》这本书来看看这个优秀80后作家与60年前的才女作家张爱玲有多相似,亦或是张悦然就是张爱玲的童年折射。

张悦然是童年时期的张爱玲?《水仙已乘鲤鱼去》告诉你答案

《水仙已乘鲤鱼去》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这是李商隐在《板桥晓别》里的一句诗。而胡兰成的“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则让张悦然确定了她创作生涯的第二本长篇小说的名字。张悦然坦言,直到小说完稿,她不止一次地梦到鲤鱼,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这部小说的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璟的小姑娘,因为胖而经常被自己的母亲嫌弃。在璟11岁时最疼她的父亲和奶奶相继去世,母亲带着她改嫁到同样离异的陆毅寒家。从小缺爱缺少安全感的璟在见继父第一面的时候就对眼前这个沉稳的男人产生了隐晦的情愫,可怜的小姑娘在理性与感性间痛苦地徘徊着,最终患上了厌食症,每晚趁大家睡熟了她便一个人躲在冰箱旁大吃特吃,边吃边哭,吃累了就靠着冰箱睡着了。

她的母亲发现了女儿对现任丈夫的微妙感情,愤怒地将她赶到了寄宿学校。多年后璟再回去时发现已经物是人非,陆毅寒出车祸去世了,留下患有心脏病的儿子小卓,璟的母亲曼又顺理成章地改嫁郑姓男子。带着对陆毅寒的爱慕,璟辛辛苦苦将异父异母的弟弟小卓抚养长大。不幸的是小卓因为救其喜欢的人小颜而心脏病发作也离开了人世。

张悦然是童年时期的张爱玲?《水仙已乘鲤鱼去》告诉你答案

张悦然

备受打击的璟在异常痛苦之时想起了陆毅寒的爱慕对象——丛薇。丛薇是个著名的作家,璟下定决心也要变成第二个丛薇。也是在这时候她喜欢上了自己的编辑沉,当她功成名就时却意外得知丛薇早在23岁的时候就已经进了精神病院了。于是她将丛薇和小颜接回家一起生活。好景不长,丛薇和小颜在一场大火中殒命。

一年以后,璟准备去医院打掉和沉的孩子,正好与自己的母亲曼相遇,曼怀了郑姓男子的孩子也来打胎。曼平静地向璟微笑问好。璟心如死灰面无表情地与曼擦肩而过。

曼看着璟,像是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以上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与其说璟像曼,倒不如说曼像张悦然,张悦然本人也曾表态,称《水仙已乘鲤鱼去》是她用心写的自传。无独有偶,张爱玲的一生又像极了璟。

张悦然是童年时期的张爱玲?《水仙已乘鲤鱼去》告诉你答案

民国才女张爱玲

我们反观张爱玲的一生,就会发现张爱玲从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对张爱玲严苛至极,而这一切随着张爱玲继母的到来变本加厉,继母总是在父亲面前挑拨离间,因而父亲为了哄继母开心只得打骂张爱玲,嘴里还不断叫嚣着,“这次非打死你不可。”这段屈辱的经历给张爱玲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创伤。终于有一天张爱玲忍受不了继母的欺负,只身一人去投奔远在美国的妈妈。不幸的是母亲也早已改嫁。

张爱玲的到来对于母亲来说只能是负担和包袱。可怜的张爱玲决定一个人生活,而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胡兰成,胡兰成比她大14岁。

胡兰成的出现让张爱玲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成全了张爱玲对于爱情的幻想。胡兰成懂她的不易,而张爱玲从小就没被珍惜过,所以胡兰成给的爱哪怕极其细微张爱玲也感动万分。正如她自己所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卑微的爱最终没能留住心已在小保姆身上的胡兰成。那句著名的“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然而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写照。

后来张爱玲又遇到比她大29岁的美国人赖雅,两人相敬如宾。就在她以为爱情终于要眷顾中年时的她时,不幸又降临了,赖雅与她相识的第二年便过世了。从此她又孑然一身,孤独终老。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的公寓里去世,被人发现也是在7天后了。

张悦然是童年时期的张爱玲?《水仙已乘鲤鱼去》告诉你答案

有人说:“世上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我们从张悦然与张爱玲的身上看到了她们共同的孤独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而紧紧相拥。

世事无常也艰难,恐怕是要打造一颗足够坚强的心脏才能抵御外界的风风雨雨。

张爱玲和张悦然教会我们的便是对这个世界保持最美好的期待,哪怕渡口边没有一朵相送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