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而亡,大帅府是如何做到让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

历史总探长


说起民国军阀,人们很难绕过张作霖这个东北一霸,他一手建立了奉系军阀,在东北地区只手遮天,我们都知道,日本侵略时,东北是第一沦陷区,之所以那么快,是因为日本人在东北布局多年,而作为东北老大的张作霖,自然少不了与日本人打交道。张作霖虽是一个军阀,但终归不是人人唾弃的汉奸,他一面发展自己的势力,另一面与日本人周旋,想着将来哪一天,能够堂堂正正把日本人赶出东北,但他没等来这个机会,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日本人有意拉拢张作霖,但几次三番没有成功,前面也说了,张作霖虽不是什么为国为民的好人,但也不是出卖国家的汉奸,虽然和日本人打交道,那是迫不得已,毕竟不可以得罪,张作霖脑子十分清楚,自己如今搭上日本人,在别人眼中更多是被迫,倘若一旦当了汉奸,自己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虽然他有武装力量,没几个人敢当面说,但背后唾骂定是少不了,说不定还会成为民族耻辱,因此他拒不当汉奸,日本人见拉拢不成,便想将其弄死,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1928年,张作霖乘火车发生爆炸,他本人在此受了重伤,但没有立刻死亡,手下把他送回沈阳以后,连夜封锁了消息。

爆炸发生以后,所有人都在关注张作霖是否死亡,尤其是日本人最急切,张作霖是回到了大帅府才闭眼,然而主心骨一死,大帅府的人乱成一锅粥没了方寸,这时若是让日本人得知张作霖已死,那么关东军第一时间就会对张作霖部队发起攻击,就当众人如无头苍蝇时,有个女人站了出来,挽救了这场灾难,此人就是张作霖的第五个夫人张寿懿。大帅府哭喊声一片,男人女人孩子在院子里,像待宰的鹅,唯有张寿懿临危不乱,迅速当家做主,让大伙不要哭喊,如同往常一场生活,不让日本人察觉,甚至差人把大帅府的大门打开,营造出一副相安无事的表现,颇有些诸葛亮空城计的意思,然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它就是好猫,张寿懿的方法很成功,成功迷惑了日本人。

日本人制造了这场事故,自然知道张作霖受伤了,但是死是活尚且不知,大帅府看似平静无常,可其中有多少真假,日本人也猜不出,于是他们派出了“侦探”,一位领事馆的夫人,借着交际的名义去打探消息,这位夫人与张寿懿打过交道,双方相安无事的时候,还一起跳过舞,张寿懿很清楚,这位夫人上门交际是假,为日本人打探消息才是真,所以不让她看出来,张寿懿热情迎接她的到来,大帅府的人提早被张寿懿命令,不可以露出马脚,在大帅府待了好一会儿,这名夫人也看出什么来,匆匆回去禀告日本人。从张作霖被炸死,到张学良顺利接管大权,这都离不开张寿懿的周旋,其实张寿懿本人也不想当个出头鸟,但情况紧急,她无法退缩。

要说张寿懿没有震惊和害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只是深闺妇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比许多男人还要优秀了,面对失控的局面,她装出镇定自若的样子,禁止大帅府的人哭闹,又封锁张作霖死亡的消息,连夜召来臧士毅商议,又派人去通知张学良赶紧回来主持局面,三件事并行,就算是男子也难以做到如此完美。为了继续迷惑日本人,张寿懿又特意在新闻报纸上,刊登张作霖没事的消息,大帅府尽然有序,张寿懿还故意安排了医生,让他每天定时过来诊治。为了刺探消息,《朝日新闻》的记者也来采访,张寿懿大方接待,两人在席上谈笑风生,楼上偶有戏曲传出,使得记者以为张作霖正在听戏,加深了日本人认为张作霖无事的消息。

张作霖有很多女人,从张寿懿的排行就知道了,不过在那个混乱年代,一个军阀有几个夫人,那是最正常不过了,张寿懿年幼时父亲去世,她的母亲不是正房夫人,所以没什么经济来源,母亲为了能让张寿懿过得好一点,还送她上学读书,在当时确实属于罕见的,张寿懿因为受过教育,所以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大家闺秀的气度,也因此被张作霖看上。其实当时张作霖是强娶,没有给张寿懿选择的机会,面对一个杀人如麻的军阀,张寿懿不敢不从,她是个知进退的女子,一旦不从的话,不仅自己要遭殃,甚至父母也免不了磨难,所以张寿懿没有任何抵抗,就当做了张作霖的五夫人。恐怕连张作霖本人都想不到,当初那个被自己强娶过来的女人,在张家危机时,能够出手相助,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只不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罢了,张寿懿费心心思保全张家,也是保全她自己。

张寿懿的沉着冷静,帮助张家渡过这次的大危机,早在张作霖未亡之前,张寿懿就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了,与各界人士谈笑风生,丝毫不露怯,没有小门小户的束手束脚,反而十分坦荡,虽然张寿懿不是张作霖的女人长的最漂亮的,但无疑是最从容的那一个,所以张作霖出门总爱带她,因为很给张大帅长脸。张作霖死亡的消息,直到张学良回来以后才传播开来,这时的张家才开始奔丧,看到张学良回来主持局面,日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张家成功渡过这场危机,若不是张寿懿在此之前苦苦坚持,也许张学良掌权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木剑温不胜


1928年6月4日早晨5时23分,张作霖的专列在皇姑屯被日军炸伤,并于当日上午9时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4岁。张作霖临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受伤太重⋯⋯恐怕不行了⋯⋯叫小六子快回奉天!”

张死后,其灵柩并没有下葬,而是停在了大帅府东门的东厢房里,一直到九一八事变。我们从张作霖临终遗言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张学良的身上,希望他能够回到奉天,主持东北大局。据记载,此次事件共计死亡人数为20人,受伤53人。

最可笑的是,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日本人却千方百计地掩盖自己的罪行,根本不承认这件事是他们所为。就在爆炸过了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当时奉天的交涉总署日本科科长关庚泽,他给日本驻奉天副领事河野打去电话说:“日本人在交叉点附近炸毁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

但是河野死不承认此时是日军当局所为,于是便反问道:“是否已有确实证据? ”

关庚泽不容置疑地说道: “证据尚待核实, 但系日本人所为则是确定无疑的。”

张作霖——剧照

当然,此事的的确确是日本人所为,且在爆炸后的第一时间,中国也已经确定是日本人所为,并提出抗议。但是日本人为了推卸责任和营造自己是无辜的假象,于6月4日早上8时的时候,日本总领事馆派内田领事与奉天交涉署日本科科长关庚泽会同调查。

最后调查的结果已经确定是日本人所为,但是日本当局就硬是说成是“南方便衣队投掷的炸弹造成的”。于是中国方面开始单独进行调查了,6月5日,奉天兵工厂派俄国工程师罗米托夫和达尔尼两位专家,由关庚泽等陪同,再一次进行仔细测量观察,并拍下现场照片 10 张。调查后俄国专家鉴定分析发现有两个可疑之处:

一是炸药量,根据爆炸程度判断,其炸药量有500磅到600磅之间;其二是炸弹的位置,一处是在桥东南侧石垛上方与上边铁桥脚连接处,另外一处则是在中间桥洞之副桥的北端位置;其三是炸药放置的方向,通过探查发现,炸药是从铁桥上面安置的。

通过这几点我们不难看出,炸药就是日本人所守备的南满铁路线上偷偷安放的,除了日本人能做到这一点之外,其余的人根本完不成。所以,日本人想推卸掉这一责任,根本是不现实的。

张作霖像

日本人此举,就是想以打掉张作霖来解决满洲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制造混乱,让其部下分崩离析,从而全面控制东北全境。但是日本人的如意算盘似乎并没有打好,张作霖死后,东北非但没有散,反而还得到了更好的稳固。

当然了,这一点还是在张学良赶回东北,正式接受东北军政大权以后。在张作霖死后,大帅府立即全面封锁消息,争取张学良从北京回来的时间。这一点,张家的人做得非常到位。

在事发之后不久,日本当局就派出相应的人员,假借看望之名,前往帅府一探究竟,如果张作霖死了,那么就可以采取下一步计划。但如果没有死,那就暂缓计划的进行,并作出相应之表现。

皇姑屯事件

但是帅府的人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慌张,反而越显镇静。特别是张作霖的几个姨太太,在面对日本人的询问时,表现得镇定自若,说道:“大帅的确是受伤了,不过好在没有伤及要害,现在已经处理好了,不日即可痊愈。”

前来“探望”的日本人看到她们镇定的眼神,再看看帅府里一切正常,便相信了。等到张学良正式回到奉天,权力交接完毕之后,张作霖的死讯才传出。所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张家人不愧是军人之家,其心理承受能力,其全局观都要比常人强得多,当然,这也是老张家的独特家风和规矩的表现吧!你们认为呢?


方圆文史


皇姑屯事件爆发后,张作霖于当日不治身亡,他的死讯被立即封锁,大帅府在十七天后才对外发布了张作霖的死讯。张作霖死讯之所以能瞒天过海,与一个女人关系很大,她就是人称寿夫人的张作霖的五夫人。

1928年6月2日,张作霖通电全国退出北京回东北,但他的身份还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刺杀传言早就有之,张作霖对此也有耳闻。对于这次回奉,张作霖原本打算乘坐汽车出发,但因路途坎坷颠簸而放弃。

张作霖在出发之前也与张学良等人商量过此事,最终决定还是乘坐火车。在返奉的前几天,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就觉察日本守备队在皇姑屯车站附近有异常举动。齐恩铭立即电告张作霖,但张作霖并未重视。

但他针对刺杀传言也作了一些防范措施,主要是在出发时间上做文章。张作霖将一日出京的时间改成二日,但二日出发的却是其五太太寿夫人及佣人等。张作霖一行是在三日凌晨出发的,张学良等人为其送行。

张作霖的随行人员有前国务总理靳云鹏、国务总理潘复等高官,及其六太太马岳清及三公子张学曾和医官杜泽先等,另外还有两位日本顾问町野武马和仪峨诚也。列车到达天津站后,靳云鹏町野武马在此下车。

下午四时,专车抵达山海关站,张作霖在车上吃了最后一顿晚餐。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就从奉天赶来山车相迎,晚上十一时专车抵达锦州。沿途的车站都部署了岗哨,四日清晨专车到达皇姑屯,张景惠在此上车。

在距皇姑屯车站不远处的老道口和三洞桥,是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的交叉点,由日本人管理经营。张作霖所在的第十节车厢中,当时只有张作霖、吴俊升和温守善。专车在驶过三洞桥时,突然爆发出两声巨响。

(寿夫人)

张作霖所乘的车厢被炸碎,车身崩出只剩两个车轮。吴俊升脑袋扎进一个钉子,当场死亡。六太太脚部受轻伤,温守善急忙爬到张作霖跟前,发生张作霖脖子上有个洞,浑身是血。他与张学曾将张作霖台上汽车。

汽车高速向大帅府驶去,张作霖被抬进了东院的小青楼,紧急进行抢救。但因伤势过重于当日上午九点去世,享年54岁。张作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伤势太重,恐怕不行了,叫小六子速速回奉天主持大局!”

当时日本人最想知道的就是,张作霖有没有被炸死,这对他们接下来在东三省的行动至关重要。为了确保东北军政大权的顺利交接,寿夫人强忍悲痛,当机立断,下达了封锁死讯的命令,大帅府不能有任何哭声。

大帅府中的一切活动正常进行,除了贴身丫鬟外,其他人统统不得进入张作霖遗体所在的房间。在安排妥当后,寿夫人秘密为张大帅制作了棺椁。随后她将奉天省长刘尚青召来,要他在奉天戒严并关注日军动向。

刘尚清走出张作霖房间后,就大声对副官说,大帅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已经醒了。这让当时张作霖随行的人员大为放心,张作霖的死讯只有寿夫人和刘尚清知道,就连张学良夫人于凤至都不知情,别说日本人了。

对于张作霖的死活,日本人是一头雾水,一直处于猜测之中。次日,日本电通社报道称张作霖伤重,业已于当晚逝世。但很快电通社又报道称,张作霖已死说系误传。据本社奉天局详查,张作霖于今朝恢复知觉。

由此可知,隐瞒张作霖死讯的工作是做的密不透风。寿夫人在稳住局势后,找了一名副官化妆成士兵前往北京,要求张学良立即返奉主持军务。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的突然到访,让现场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林久治郎以看望张作霖为由,前来打探消息。寿夫人安排刘尚青应付林久治郎,两人正在寒暄之时,不知情的于凤至突然端着一碗参汤要去送给张作霖。但刘尚青并未阻止于凤至,因为当时寿夫人在大帅的房中。

如果阻止的话,林久治郎必定看出破绽。不久,于凤至拿着空碗出来说:“大帅的伤势恢复的很好,他让我传话,这段时间不想见客。”林久治郎听到后,便识趣的起身离开大帅府,一场外交危机被化解于无形。

日本人没有亲眼看到张作霖,是不会罢休的,于是又派来领事太太和川岛芳子前来一探虚实。寿夫人再次进行布置,大帅房间里放着戏听,还不时的有人端茶递水。这让前来拜访的两位女人,确信张作霖没有死。

当时的各大报纸都在猜测张作霖的情况,日本报社认为张作霖当时陷入昏睡状态,但已于次日恢复意识,除了近亲外,不接见外人。他们还猜测张学良会将军队后事托交杨宇霆负责,自己于近日回奉天看望父亲。

之后的日本陆军部不断受到张作霖死亡的信息,但都是采用不确定的说法。这说明当时大帅府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在乱局中稳住了日本人。6月19日夜张学良秘密返回奉天,6月21日晚,张作霖死讯正式发布。

综上,张作霖在伤重去世后,大帅府通过封锁消息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成功的稳住了当时的乱局,寿夫人功不可没。


野史也是史


张作霖死的时候,张学良还远在万里之外的兰州,一得知消息,立刻往回赶。为了保障安全,他还化妆成一个伙夫。而此时的大帅府,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寿夫人站了出来主持大局,她强压心中的震撼,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她严令所有的家人严禁哭闹,对外严密封锁了张作霖已经亡故的消息。五夫人又紧急召来奉天省长刘尚清和省军署参谋长臧士毅进帅府商议大局,密不发丧,以求稳定局面。五夫人只用三招稳定局势,保证了东北军政权力的顺利交接。第一招:秘不发丧,一切照旧。五夫人以张作霖名义发表通电:主座“身受微伤,精神尚好”,“省城安谧如常”。与此同时,大帅府邸依然灯火辉煌,烟霞阵阵。杜医官每日仍按时到府上班,填写病案。厨房每日三餐仍按时送饭进去。家人一律不啼哭,不戴孝。 第二招,与日本周旋应付。日方天天派人“慰问求见”,都被“婉言谢绝”。主持家政的五夫人浓妆艳抹,与前来窥探虚实的日本太太们从容周旋。 第三招,全城戒严,耐心等待张学良回来。五夫人下令全城戒严,稳定局势,一旦日军有异动,立刻还击。同时,耐心等待张学良回来,保障张学良本人的安全。


游戏王的人生


这件事是寿夫人与于凤至的功劳。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从北京撤离,准备回到奉天。

结果日本人早就在路上埋好了炸弹,张作霖所在的车厢,被准确无误地引爆。

张作霖直接被炸药给炸飞了,喉咙流血不止,跟身边人说马上要小六子回来。

张作霖回到奉天之后,就死了。怎么隐瞒这件事呢?

这件事事关重大,平日里最受张作霖宠爱的寿夫人独当一面,马上下令封锁消息。

不许任何人做出悲伤的举动,自然也不能发丧。另一方面,就是连忙急电张学良回来。

日本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先是派日本军官林久治郎过来表示慰问。

这个时候于凤至出来了,拿了一碗羹汤说要去探望自己的公公。

于凤至此前知不知道张作霖已死,还真不知道,不过她从里面出来后,便对大家说,羹汤都被张作霖喝光了。

这句话其实就是说给日本军官听的。

他回去后,日本人还是不放心,又派了驻奉天领事的太太前来探个究竟。

结果寿夫人表现得风轻云淡,似乎张作霖真的只是受了点轻伤,没有死。

日本人这才相信了张作霖还活着,而另一边张学良终于赶回来接手了军队。

这才发布了张作霖身死的讯息,日本人知道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十点历史君


张作霖在皇姑屯遇害后,能做到让日本人不知生死,完全是靠着奉系内部高层的口径统一,紧密部署。奉系在日本人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张学良就完成了交接,调和了内部矛盾,避免了奉系的分裂。

张作霖接受日本人的扶持成为“东北王”,日本人反过来通过张作霖来扩大在东北的利益。张作霖壮大以后,对日本人提出的扩大侵略的行为,经常采取抵抗态度。张作霖的这种态度,逐渐被日本人所不满。但在如何处理张作霖的问题上,日本人内部有分歧。田中内阁主张继续利用张作霖,而关东军认为要铲除张作霖,以除后患。

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失败以后,于1928年6月2日,张作霖通电退出北京。奉天省长刘尚清发出密电,命令山海关至奉天沿线加强警戒,保护桥梁铁路安全。

6月4日上午5点30分左右,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行至柳洞时被炸毁。张作霖的卫队和前来接应的人将身受重伤的张作霖送往大帅府安置。

奉天省长刘尚清提出秘不发丧,并没有告诉张学良实情,只是让他回家看看。奉天方面还紧急成立临时政府,维持东三省的治安。其实这就是为了防范日本人,等待张学良回来顺利接班。

但为了迷惑日本人,为了稳定奉系内部稳定,这时还不能发布张作霖的死讯。4日早上,大帅府穿出的消息,说张作霖只是轻伤,并没有死亡。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大帅府,大帅府已经被封闭,任何人都不能接近。

这时日本驻东北大使林久治郎展开夫人外交,希望借助女人的优势得到一些情报。这些夫人们平时就和张作霖的几个夫人交往密切,但他们面对的是有“女中诸葛”之称的五夫人张寿懿。五夫人聪明过人,做事得体。

每当来客之时,五夫人都盛装迎接,一如平时。她还把张作霖的卧室安排的灯火通明,里面甚至还能穿出张作霖的叫骂声,还有大烟的烟雾穿出。结果这些前来刺探情报的夫人们,带回去的都是假情报。

张学良之前在关内处理东北军北撤的事务,张作霖遗言不让告诉他。这件事还是杨宇霆告诉他的。张学良才化妆成士兵,混在北撤的军队中,于6月5日回到奉天。

由于张作霖没有指定继承人,张学良面临的是群龙无首的局面。张学良听从老一辈人的建议,决定不追究事情真相,先解决奉系内部问题。滦州的两个军需要整顿,张学良就模仿张作霖的笔迹发号施令,随后就赶往滦州接管了军队,避免了内部的分散。

张作霖的死讯是在8号被传出来,穿出信息的人是张作霖的日本翻译陶尚铭。据说是陶尚铭在张公馆外问到烧香的味道,要看到有穿着孝衣的女人。

张家真正发布张作霖死讯的时候是6月21日,距离张作霖的死正好半个月。在这半个月之中,张学良经历了奉系最危急的时刻,但他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权利的转移。


老虫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1928年6月5日凌晨,张作霖专列到达皇姑屯的时候一声冲天鸣声,大桥坍塌,专列被炸,一代东北王退出历史舞台。

张作霖死后,东北军高级官员和将领并没有马上发丧,而是隐丧20多天后直到张学良回到东北后顺利继承了张作霖的位置后才发丧,日本丧失了一次直接插手东北军军务和控制东北的最佳机会。

东北军高层快速反应,日本得不到第一手消息

张作霖回东北前,已有异样军事活动,并有人提前告知张作霖,要张作霖务必小心,张作霖屡次更改行程,还是没能逃过这次劫难。

奉天火车站迎接张作霖也包含日方人员,他们一直在等待消息,东北军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张作霖仅仅受轻伤,日本方面并不放心,现有情报得知张作霖重伤,可消息并没得到证实。

东北军高官深知张作霖之死后果

张作霖进入帅府不久便去世,东北军高层奉天省长刘尚清,幕僚袁金铠等人知道张作霖去逝的消息传出,日本必谋取东北,张作霖必须保密并要张学良尽快回来。

奉天全城戒严,加强帅府防卫,拒绝日本慰问,赶出亲日人员、日本派驻人员全部请出帅府,制造出一种紧张气氛,拒绝一切来客,做到滴水不漏保证任何人都不能进到帅府。

帅府严密防卫要日军很难得到张作霖的真实情况,他们只能派出各自的夫人到帅府区探望,希望可以获得第一手消息,帅府清楚素来精明能干的寿夫人张寿懿。

寿夫人收起悲伤,露出平常的笑容,并穿上盛装并打开了香槟等迎接他们的夫人,将大帅房间也做好准备,骂声来回的声音要人感觉张作霖还在世。

通过寿夫人的一系列的操作,日本觉得张作霖无碍,他们不敢动手,也不能放松帅府监视。

张学良顺利接收东北军大权,日本阴谋破产

张学良回到东北,顺利接收东北军大权,东北局面稳定后才对外公布张作霖已经去世的消息,日本已经没有机会可以插手东北军务,我们不得不说东北军高层以及寿夫人在张作霖去逝后各种操作最终稳定了东北局面,也要日本没办法过早插手东北。


莫地方


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成功地瞒过了所有的人,直到少帅张学良顺利接掌大权。这离不开一个人的策划――张寿懿。

张寿懿是张作霖的五夫人。

张作霖有六个老婆:赵夫人、卢夫人、戴夫人、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

而五夫人张寿懿,人称之为“寿夫人”,是最受张作霖的宠信的,她也确实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张寿懿,原名王雅君,母亲姓王,她是随母姓。出生于黑龙江爱辉镇,是汉军正白旗。

张寿懿是名门之后,据说是明朝名将袁崇焕的后代,但根据史书记载,袁崇焕并没有后代,所谓袁门之后是后人崇仰附会。

张寿懿的父亲叫袁寿山,清朝的爱国将领。在与沙俄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张寿懿的母亲名叫王松岩,海城县杏林世家,从小进入戏班,小有名气。后来在一次演出中被袁寿山看中,纳为外室。

王雅君出生于1898年。父亲袁寿山殉国时,她才三岁。作为外室,母女二人失去了生活依靠,母亲重操旧业,唱戏为生,相濡以沫,生活很艰苦。


1916年,张作霖受邀参加奉天女子学堂结业典礼,瞄上了代表致辞的王雅君,老色匪惊为天人,就找人上门提亲。母亲还犹豫不决,但王雅君却表示同意。

1917年初,张家大院喜气洋洋,锣鼓喧天,一朵鲜花从此就插在了肥料上。

张作霖这厮出身低微,从小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当了打家劫舍的土匪,整天和一帮土匪混在一起,言语粗鲁,行为不知礼数。

但张作霖对知识分子还是很尊重的,当了官以后,他也装模作样地在家里讲究起来,学些规矩和礼法。

五夫人张寿懿出身名门,上过学,有文化,又受母亲的影响,举手投足间有大家风范,张作霖就很欣赏她,依赖她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

五夫人头脑也好,为人大度,在家中和其他几位夫人关系处理得特别好,对伺候的仆人也多施小惠,赢得一众赞誉,让张作霖很高兴。

随着张作霖地位逐步提高,经常要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寿夫人知书达礼,能言善辩,张作霖带出去也涨面子,就常常让她陪同交往。

1923年秋,张作霖这个老色鬼在天津又瞄上了天宝戏班十八岁的小美女马岳清。寿夫人知道了,就将马岳清接到帅府,先收为贴身丫鬟,提高身份,再将其嫁给张作霖。张作霖就对五夫人更加信任。

张作霖就让五夫人冠上自己的姓,还为寿夫人建造了一座小青楼,做为“闺楼”。张作霖就这种认识水平,建个楼还是个青楼。

张作霖一共养育了十四个子女:8子6女。张寿懿为张作霖生下四个儿子:张学森、张学俊、张学英、张学铨。


张作霖奉命辽西沙漠瀚海剿匪。他本身就是个大匪,也不知道剿的什么匪?

在辽西作战,条件非常艰苦,栉风沐雪,餐风露宿,寿夫人王雅君追随张作霖在军中,当士兵们因条件艰苦而情绪低落之时,她就向士兵们发表讲话,鼓励士气。部队打了胜仗,还代表张作霖为士兵们发赏。所以在军队中,五夫人也受到广大将士们的衷心爱戴。

两次直奉战争以后,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对外交际活动更加频繁,寿夫人随伴迎来送往,作用就更加突出,外交才华也得以充分体现。


张作霖对寿夫人相当信任。寿夫人去营口视察经营状况,发现帐房先生栾贵田精明能干,回去后就向张作霖举荐,张作霖就将栾贵田调到军需处,主管财事,后又提升为军需处长。

有一次,张作霖检阅卫队,看到卫兵中有个矮个子,很不高兴:“谁让这个家伙来当卫兵的?”,旁边有人说是五太太推荐的,张作霖连忙改口:“怪不得这么精神,升为班长吧!”

当然,大家都知道,张作霖自己也个头不高。

1928年2月,寿夫人由北京返回沈阳处理帅府中事宜,没有与张作霖随行,却因此逃过了一劫。

6月4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寿夫人正在准备迎接大帅归来,迎来的却是被众人抬进来的血肉模糊的张作霖。

上下顿乱成一团,局面几乎失控。

寿夫人站了出来主持大局,她强压心中的震撼,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她严令所有的家人严禁哭闹,对外严密封锁了张作霖已经亡故的消息。五夫人又紧急召来奉天省长刘尚清和省军署参谋长臧士毅进帅府商议大局,密不发丧,以求稳定局面。又派人去滦州前线通知张学良迅速回来。

为了防止日本关东军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事变,寿夫人又以奉天省公署的名义在各个重要新闻媒体上刊登张作霖“安然无恙”的消息。

为掩人耳目,寿夫人又让家人如同往常一样,井然有序,还故意安排医生每天出入,作出按时诊治的假象。

日本领事前来探视,《朝日新闻》记者也来采访,寿夫人都给予接待,还若无其事,谈笑风生,安排楼上的留声机放着戏曲唱片,家人也如常送饭上楼。

日本领事夫人前来探访,五夫人明白她想探测张作霖的生死确切消息。日本领事夫人在客厅中,五夫人就坐在梳妆台前,让丫鬟为其梳妆打扮,浓妆艳抹。日本领事夫人坐下饮茶,听到后面屋中张作霖标志的骂声“妈了个巴子”。

19日,张学良乔妆打扮,通过了日本关东军严密封锁的京奉铁路,回到了沈阳,立刻接手了军政大权。

21日,大帅府正式发布张作霖死亡消息,世人才恍然大悟。

五夫人张寿懿,以一介女流之身,在这个惊天动地的历史拐点,以她超乎常人的镇定自若,精心布局,避免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张作霖逝世后。六位夫人都未改嫁。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寿懿移居天津。解放前夕,离开天津到上海,转赴台湾省,于1974年病逝( 以张寿懿的孙子张闾实博文为准 )。


馋嘴肥猫铲史官


(仪峨诚也)


张作霖的死讯之所以能够隐瞒15天,最主要的是日本关东军被爆炸发生后在火车上的张作霖日籍顾问仪峨诚也给误导了。

首先要说,现在许多资料上说仪峨诚也叫嵯峨诚也,这是不对的,日文图书《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和《日本陆军将官辞典》均写作“仪峨诚也”。

皇姑屯爆炸发生时,根据仪峨诚也自述,他就在发生爆炸的火车上,他第一时间观察到了吴俊升与张作霖的情况。

根据仪峨诚也观察,爆炸发生后吴俊升是重伤,而张作霖意识还很清醒,

仪峨诚也也是第一个在爆炸发生后抢救张作霖的人,所以当时来说,仪峨诚也的说辞是最有可信度的。

由于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军部少壮派行为,并不是日本国家战略,所以当事件发生后,除开军部少壮派,日本其他部门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皇姑屯爆炸案现场)

当时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派人去打探消息,日本领事馆的人自然就找到了在现场的仪峨诚也。

而仪峨诚也大概率也不知道军部少壮派要炸死张作霖,所以他就把他看到的情况如实告诉了日本使馆方面。

但是要注意,当时日本使馆的人看到的是一个自称在发生爆炸车厢,和张作霖、吴俊升站在一起,衣服虽然有爆炸痕迹,但是本人却基本毫发无损的日本现役军官仪峨诚也少佐。

日本领事馆肯定不会怀疑仪峨诚也撒谎,在见不到张作霖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就在爆炸现场却基本没受伤的日本现役军官,以及他证明张作霖被抬走时意识还清醒。


那么,日本领事馆自然认为张作霖受伤情况不严重,因为常理来说,不可能在三个人站在一起遭受了大威力炸药的冲击,两人重伤,一人轻微伤的情况。

所以当奉系发布消息,声称张作霖与吴俊升遭受轻伤时,就连日本关东军高级军官结合仪峨诚也的报告,都相信了奉系所发布的这一则消息。

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恒在日记里记载:“五时二十分左右,张作霖列车似在京奉线陆桥脚被爆炸。张(作霖)、吴俊升、嵯峨顾问均负轻伤……上午十时左右,人心已经恢复平静。”

事实上在十点左右,张作霖与吴俊升都已经去世了。

当然,之后日本方面为了探听张作霖伤势,还做了许多试探,但是日本方面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相信张作霖没有去世,只是受伤,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了与张作霖、吴俊升在同一个车厢,甚至声称与张、吴二人站在一起的,几乎没受伤的仪峨诚也证词的误导。


兰台


张作霖是东北虎,对于日本人来说,要想谋取东北,首先第一件事就要除掉张作霖,而皇姑屯事件也正是要在东北地区制造混乱,然后在大乱中兵变奉天,提前占领东三省!

张作霖被炸时候的身份也十分的重要,是当时的中华民国安国军政府陆海空大元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实际上的国家元首。

所以在当时即使日本人再如何着急,也不能明目张胆的窥视张作霖的实际情况,这也为张作霖的保密工作创造了一定的外部条件。

对于当时的东北来说,如果张作霖死讯传出,是正中日本人下怀的,正好就可以制造混乱,然后趁机提前占领东北,于是张作霖府邸与日本人之间就开始了斗智斗勇。

就在张作霖进入帅府的时候,当时的奉天省长刘尚清,幕僚袁金铠,和其他一众部下就根据张作霖的伤势做出了迅速判断组建了一个临时政府

很快判断了张作霖可能挺不过去,而张作霖一旦过世,日本就极有可能会插手东北。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全面封锁消息,对外宣布张作霖只受到了轻伤,在张学良回到东北之前这件事情一定要完全保密!

于是以保护大帅安全为由,对于奉天进行了全面封锁,并且将进出大帅府的人进行了严密排查,并且以大帅在养伤为由拒绝了拜访的各路人马。

4日10时过后,张作霖确认已经过世,戒严进一步加强,在大帅府中所有的亲日官员都被请出了帅府,卫队将帅府围的水泄不通。

这些还不够,为了打消日本的疑虑,大帅府也放出了烟雾弹,不仅张作霖的太太们正常的消遣娱乐看戏打牌,张作霖房间内的饭食也如同往日一般端送,端出的时候剩下的量也与往日一般。

而且心思缜密的寿夫人也将张作霖房间中弄的灯火通明,因为张作霖喜好抽烟,也做出了里面烟雾缭绕的假象,同时也让人扮作大帅,在里面时不时的蹦出两句“妈了个巴子的”这是张作霖的口头骂街话术

而此刻正在外地的张学良也悄然的扮作了锅炉工混上了火车,秘密返回了奉天,在手握大权处理了杨常二人之后,也对外宣布了张作霖不幸身亡的噩耗。

就此,帅府也开始操办张作霖的后事,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下葬,最终张学良也没有参加葬礼,还是他人帮助下葬的张作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