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器玉材使用特征



西周玉材除了和田玉、岫岩玉,还有少量的玛瑙、绿松石、水晶、滑石、汉白玉、煤精和天河石等,多为透闪石软玉。




隋代出土玉器很多为和田白玉制成。唐代玉器以白玉为主,常见的玉带和仿金银器、玉器多为白玉和青白玉为主,而组玉佩则用青玉制成。唐代玉器加工不求玻璃光,也不求玉质的温润感,有似旧非旧的感觉。



明代朝廷闭关于嘉峪关,不能对西域实行直接统治,和田玉料需辗转运输才能到内地,很多较好的玉料流落在民间。明代玉料既有细腻的白玉、青白玉,也有质地较粗、硬度不够的杂料,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代前期。

历代玉器玉材使用特征

清乾隆时期,政府控制了和田地区,进而垄断了和田玉的开采和交易,使和田玉在品种和产量上达到了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几乎所有颜色的玉料都被大量开采。

历代玉器玉材使用特征

清代玉工充分利用了各色玉料的特点,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密尔岱玉矿所产青色玉料块度较大,但绺裂较多,扬州玉工就雕成山子,巧妙设计青山峭壁,既掩盖了玉料的缺陷,又表现出山子玉雕其实宏大的场面;白玉河所产籽料多带红褐色玉皮,玉工雕成留皮随形作品,既保留了原料的自然形状,又雕刻出人物和景色;墨玉河所产籽料玉色较深,玉工多雕成文房用具和仿青铜器玉器,如笔筒、笔架及鼎、炉等,显得稳重大方。

历代玉器玉材使用特征

明清两代玉器用料大致相同,主要以和田玉为主,其次是独山玉和岫岩玉。明代白玉一般白中泛黄或红色,青玉之色发暗,青白玉似有沁色之感。清代白玉多数泛青、绿之色,青玉显得清澈无杂色。乾隆时期开始,和田籽料增多,翡翠作品开始出现。至清晚期,高绿高翠等高品质翡翠制品开始流行。明清两代的独山玉和岫岩玉色彩丰富、色泽艳丽。而明清两代的碧玉基本相同,色淡者如绿草,色深者如蕉叶,色最深者漆黑如墨,并带有黑色斑点。


历代玉器玉材使用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