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無夏之年”是指什麼?1816年的地球有多冷?

1816年為什麼被人們稱為“無夏之年”?這年都發生了什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介紹,這個千年一遇的怪異一年,它到底有多“怪”。

這年地球氣候出現嚴重反常,沒有夏天,低溫席捲全球,尤其北半球,六月結冰,七月霜凍,這樣的現象相繼出現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

地球的“無夏之年”是指什麼?1816年的地球有多冷?

然而出現這種氣候現象並不是因為末日來臨了,不是“審判日”到了,而只是因為,這年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大爆發,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二戰中日本“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彈爆炸加起來總能量的4000萬倍,這是我們人類歷史記載中火山爆發最猛烈的一次。

它所產生的火山灰噴勃至平流層,長期遮蓋了太陽輻射,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柱高達數十公里,遠在歐洲倫敦都能看到火山爆發導致的彩霞。

地球的“無夏之年”是指什麼?1816年的地球有多冷?

火山爆發導致的連鎖反應

而這次火山爆發,在各大洲也帶來了巨大影響,這一年的歐洲,剛剛結束了對拿破崙戰爭,突如其來的寒冷讓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雪上加霜,各地糧食短缺,饑荒開始蔓延,整個歐洲因此次火山爆發引起的嚴寒而死亡的人數約有二十多萬餘。這一年的亞洲,中國正處於清朝嘉慶年間,昆明及滇西等地連續

地球的“無夏之年”是指什麼?1816年的地球有多冷?

三年出現降雪,同時出現嚴重饑荒,史載1816年的雲南“是歲大飢,路死枕籍”,人們飢腸轆轆,餓殍千里,甚至為了生存還出現賣兒賣女的悲劇。遠在東北的黑龍江地區,當年的包衣墾丁出現逃亡,清朝人隔了不到百年又一次感受到了小冰河期的感受。

印度今年因為異常的低溫而導致降水下降,整個南亞次大陸持續乾旱,為此印度爆發了世界第一次霍亂,並往西北傳到了莫斯科,最終傳到了歐洲。

地球的“無夏之年”是指什麼?1816年的地球有多冷?

氣候異常帶來的意外“財產”。

1816是寒冷的一年,也是文學發展活躍,優秀文學作品高產的一年,

地球的“無夏之年”是指什麼?1816年的地球有多冷?

這年,由英國作家瑪麗·雪萊編著的《弗蘭肯斯坦》,又叫《科學怪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這本小說就是在1816年夏天,因陰雨連綿,雪萊同夫人瑪麗、好友拜倫等人不得不在日內瓦度假時,只得滯留在室內。大家提議起玩文學遊戲,每人寫篇恐怖故事,然而最後只有瑪麗·雪萊的故事成型。

這篇小說講的是一位從小對生命學有著狂熱熱愛的年輕人,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創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體,處出於自己那怪異的犯罪心理,他從藏屍間裡盜取了很多肢體並拼接在一起,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讓那具由無數不同肢體拼接起來的八英尺的肉體睜開了眼睛,當這位科學狂人看到自己的“作品”睜眼並試圖向他微笑時,他被自己創作出來的怪物差點嚇得魂飛魄散,接下來的數年,是這位科學狂人與自己創作出來的怪物之間的鬥智鬥勇,以及因此而出現的數起血案。

氣候嚴寒之下,人們不願外出,同時也把人們“憋”出了才氣


另外一部文學著作《吸血鬼》也是產生於這一時期,這本書的作者曾是拜倫的家庭醫生,約翰·W·波利多里,1816年春,21歲的波利多里接受了拜倫一筆訂金,要求他記錄在歐洲各地的旅行,但因為拜倫經常侮辱他,嘲笑他的文學抱負,這讓他發奮圖強,最終在當年8月,那個大部分時間寒冷無比的時節裡,他窩在屋裡完成了小說《吸血鬼》。

地球的“無夏之年”是指什麼?1816年的地球有多冷?

除了文學作品意外,這年的災難所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則體現在了繪畫領域。這年的歐洲各地城市下起了紅黃色的雪花,這是因為印度尼西亞的火山爆發後,其釋放的硫酸鹽氣溶液瀰漫於大氣之中,遇到冷空氣形成了幹霧,因此,人們只能看到天上那輪被幹霧顆粒折射而成的的暗紅日光。受此影響和啟發,英國的著名風景畫家,特納在1816年創作了猩紅的“落日”系列,為繪畫領域又開闢了一條獨特的藝術道路。

1816年,是個無夏之年,同時還有部同名小說,就叫無夏之年,閒來無事可以看看,那個不平凡的一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