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枯萎病如何预防?

醉美雪岩


番茄枯萎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多在刚开花结果时发生,发病时从下部叶片变黄,随着病情加重,自下而上变黄,直至干枯,严重者甚至植株枯死。

番茄枯萎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①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物,深翻土壤,田间挖排水沟,避免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合理轮作,避免重茬,选用优质,抗病品种的种子

②药物防治,用杀灭真菌的杀菌药如青枯立克等,加适量大蒜油喷雾及灌根,每隔4天左右一次,连用2~3次,基本能控制病情发展。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拙见,希望能有所帮助


深海啸龍785



前一段时间,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山东广饶县常驻了半年之久,那里的几个村子的农户几乎是家家种植西红柿,而且种植西红柿的经验也是相当的丰富,品种也比较全,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西红柿枯萎病的危害,发病厉害的时候减产严重,给种植户朋友们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让人痛心。今天,咱就说道说道这西红柿枯萎病。


西红柿的枯萎病,有时候也叫萎蔫病,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是由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土传病害,非常顽固难治,平时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预防。西红柿枯萎病从西红柿的开花期到结果期均可以发生,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病,而且是局部受侵害,在整株上都能显现病症。


西红柿枯萎病在发病的初期,仅茎的一侧自下而上的出现凹陷区,这一侧的叶片发黄,并逐渐变为褐色直至枯死。也有的时候只是半边的叶片发黄,也有的时候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发黄,并逐渐向上变黄变褐,直至枯死。剖开发病植株的茎,会看到变成褐色的维管束。如果遇到湿度大的时候,在发病部位会看到霉层,且大部分呈粉红色。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西红柿枯萎病的发病进程比较缓慢,从发病开始到枯死大约需要经历10~30天左右的时间。


防治西红柿枯萎病需要重视预防,如进行轮作,防治根结线虫,防止用带菌的种子,避免高温高湿等,都有利于防止此病害的发生。西红柿发生枯萎病病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50%苯菌灵800倍液跟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混合后直接灌根防治,也可以用7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跟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混合后再灌根防治,效果都不错。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和实践经验,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留言,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学习提高。谢谢!


农保姆


番茄枯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可以从根或者根茎部侵入。


一、症状

1、苗期染病

子叶变黄萎蔫,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渍状软腐、缢缩,子叶和幼苗萎蔫下垂,整株倒伏,发病一天就可以死亡;湿度大时有白色菌丝,根毛消失,幼苗猝倒枯死。

2、成株期染病

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病株一侧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黄化;开始时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日后整株萎蔫枯死,病株根部变褐;病蔓茎基部可见水渍状缢缩,根部褐色腐烂或者发生表皮纵裂,并且有树脂状胶状物溢出,横切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二、发病规律

1、该病在15—35℃温度范围内均可发病,发病适宜温度在27℃左右,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水分较高时易发病。

2、病原菌可以通过粪肥、土壤、种子、种苗传播蔓延。

3、氮肥过多、土壤酸性、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发病严重。



三、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属于高等性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茎基部维管束,致病菌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过堵塞导管和分泌有毒物质毒害寄主细胞,破坏寄主吸收输导功能,输送养分水分受阻而萎蔫。


四、枯萎病的防治技术

1、采用嫁接育苗栽培(注意,移栽时不可埋过嫁接口),嫁接育苗是防治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

2、定植时蘸根:用2.5%的咯菌腈1000倍液浸穴盘。

3、发病之后灌根

① 25%咪鲜胺1000倍+70%多菌灵700倍液

② 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

③ 70%恶霉灵1000倍液


丁海威


番茄枯萎病又叫萎蔫病,发瘟,各地均有发生,是一种防治难度非常大的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重病植株往往在果实盛期整株死亡,损失惨重。通常在开花结果期发生,越来越重,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中午前逐渐变黄,最后枯死,一般不脱落,发病重者全株枯死。有时在植株一侧发病,另一侧茎叶正常生长,茎基部接近地面处呈水渍状,高湿时产生粉红色、白色或者蓝绿色霉状物,切开维管束呈褐色。


选用抗病品种

番茄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重病地应选用强抗病品种。

种子消毒

使用无毒种子,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然后播种。

苗床消毒

提倡采用新苗床育苗,用旧苗床时要用杀菌剂消毒。



加强管理

发病重的地块,进行3-4年连作,局部发病时可在移栽时用多菌灵药土撒于定植穴,进行局部土壤消毒。发现零星植株,尽早拔除,病穴撒生石灰消毒。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向茎基部周围喷施甲基托布津或者多菌灵或者粉锈宁,严重时采用杀菌剂灌根,7天一次,连续2-3次。


农科小孙说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番茄枯萎病又叫青枯病,在苗期一般不发病。发病初期,顶部嫩梢及叶片白天蔫萎下垂,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如此反复,几天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病茎表皮粗糙,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1-2厘米斑块,折断茎秆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渗出,严重的病株以7-8天即死亡。对蕃茄产量影响很大。预防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农业防治:可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避免与茄科作物及豆科作物连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轮作;选择无病地育苗。整地撒施适量的石灰(70-100公斤/亩),采用高畦种植,幼苗定植时不宜过深,避免培土过高。中耕时要避免伤根;生长盛期叶面喷100毫克/公斤的硼酸液,进行根外追肥。不要大水漫灌。

2、药剂防治:田间发现少量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并在穴内灌注20%的石灰浆,杀灭菌源。定植后喷1:1:200倍液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发病初期喷3%生菌素600-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百菌通5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此外,还要结合灌根,用0.02-0.025%的农用链霉素溶液、0.02%的新植霉素、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升,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


农艺天地6971


番茄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侵染的土传病害,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可营腐生生活。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病菌通过水流传播,土温28摄氏度,土壤潮湿,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弱发病重。酸性土壤和根结线虫为害会利于本病发生。21度以下或33度以上病情扩展缓慢。

发病症状:_般在开花结果期始发,病初仅茎一侧自下而上出现凹陷区,致一侧叶片枯黄;也有的从地面处的叶序始发,向上蔓延,除顶叶外,其余枯死。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生粉红色霉层。本病进程较慢,一般半个月后才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

其一,利用嫁接技术防治枯萎病。

其二,进行三年以上合理轮作。

其三,选用抗病品种。

其四,苗床或土壤消毒,用敌克松、福美双`恶霉灵等杀菌剂混入土中。

其五,定植前后,可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剂穴施或灌根,以菌防病。

其六,发病初期,可用敌克松`福美双`恶霉灵丶治枯灵等杀菌剂灌根,每穴3-5两药液。

其七,用100-200倍生石灰泼浇病株周围消毒,也有较好效果。

其八,种子消毒可用硫酸铜1000倍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再催芽播种。


102705716761五福


枯萎病很多专家建议轮做,但在很多番茄基地不能实现,那么药物防治就成了主要措施。枯萎病很顽固,很多药防不住,更不用说发病期怎么治了。近几年用天路杀菌王预防和治疗枯萎病效果很好,天路杀菌王植物农药,真菌细菌通杀,正常预防一般不会发病,发病期连续灌根、喷雾2次就很好的控制了,且无毒无残留随时采摘。大家可以试试。



块儿大大


番茄枯萎病怎么防治?

番茄枯萎病是一种防治起来比较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其又叫做萎蔫病。这种病害主要是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其表现的症状则是在发病的前期,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早、晚尚可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然后病叶会自下而上逐渐变黄,但是却基本上不会脱落,直到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

在这里很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番茄枯萎病的发病因素。其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连作地、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或者是培育的种子带有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除此以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栽种在了氮肥施用过多,磷、钾不足的田块。当然了,如果是连阴雨天,或者是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这些也是番茄枯萎病的发病因素。既然知道了这些因素,那要防治起来就对症下药就可以了。

(1)在移栽番茄钱一定要及时清除田间及其周围的杂草,建议直接集中焚烧为好,然后还要对移栽地进行深翻、晒土,消灭土壤中的一些病原和和虫源,并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促使作物生长健壮,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2)建议直接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重病田与十字花科、瓜类及葱蒜类等蔬菜实行3--5年轮作。而且在选用品种的时候,就得选择无病、包衣的种子。在对番茄进行育苗的时候,一定要选用无菌土,并且在使用前用太阳晒上几周的时间来灭菌。

(3)在育苗的时候,播种后可以用药土进行覆盖,等到移栽的时候,可以提前几天喷洒一次除虫灭菌剂。而如果移栽的土壤中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话,在移栽之前一定要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4)如果发现有植株感染了枯萎病了,就要及时进行防治。可以在第一时间摘除发病的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5)当拔除病株以后,还得及时使用药剂防治。当初次发现症状的时候,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灌注植株根部周围土壤,每株灌药液250-500克,每隔10天左右灌一次,连续灌3-4次。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嫁接防病的方法,即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作为砧木,用栽培茄来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大量的实验证实,这种方法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农夫也疯狂


西红柿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属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一但发病危害性非常大。由残存在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西红柿土传病害西红柿枯萎病,危害大且难以根治,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成因,将注意力集中在特效药剂的使用上,缺忽视了按照植物生理需求和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对西红柿枯萎病进行综合防治。

【西红柿枯萎病的症状】 西红柿枯萎病,常在西红柿成株期发病。发病初期西红柿病株的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表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枝叶迅速凋零枯萎;有时植株半边凋零枯萎(也就是只在西红柿茎的一侧发展,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发病后期西红柿植株会全株枯死。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容易剥开,剖开可见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黑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蓝绿色或白色的霉状物。

西红柿枯萎病的病源和发病条件】 西红柿枯萎病是由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侵染所致,属真菌感染性病害。西红柿枯萎病菌主要以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主要通过田间流水或灌水传播,还可以随带病的土壤、肥料借农事操作和农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发育适合温度为24~28℃,最低17℃,最高37℃都可发病。潮湿或水泽田容易发生此病,由其是大雨后田间积水,发病更重。如果遇到条件适合,西红柿枯萎病从发病到死亡只需半个月。

【西红柿枯萎病的综合防治】 进行轮作换茬,加强田间管理。实行与其它的蔬菜4年以上的轮作。采取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合理灌溉,严防田间过湿和积水。施用的粪肥等有机肥料要经过高温堆肥、充分发酵腐熟灭菌。

发病初期选喷20%甲基立枯磷400~500倍液,40%特效杀菌王乳油兑水1500~2000倍液,特效杀菌促长剂400倍液,武夷菌素150倍液。每周喷淋一遍,连喷淋2~3遍。喷淋时一定要使药液布满西红柿全株,并且从主茎淋流到茎基处。

总之,西红柿枯萎病发病非常快,发病初期,只有极个别株体时,应立即拔掉发病株,带出田间销毁。病往病穴里撒生石灰消毒。其它的立即喷药预防。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共同进步!


逸风三农


番茄枯萎病,经常又被叫做萎蔫病,在大部分的番茄种植地都普遍发生,一般多由连茬种植、种子带菌、肥水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发生后治理难度大、病情危害大,十分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治理不及时很容易给种植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应当特别重视。下面说一下:番茄枯萎病的病状特征、发病规律、诱发因素、如何有效防治番茄枯萎病。另外,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十分相似,大家也应当学会正确辨别,有针对性的选择正确药物防治。

一、番茄枯萎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番茄枯萎病,一般在开花结果期发生,发病后整棵病株表现为枯萎状,病情会逐步加重,直至整株枯萎,从发病到枯棵大约需要15-30天。

番茄刚开始发生枯萎病时,先是中下部叶片萎缩发黄,但不脱落,随着病情发展,病叶会从下部慢慢向上部变黄、变褐,直到整棵全部枯萎死亡。此外,病株有时一侧发病枯萎,另一侧却正常生长;病情严重时,病株根部从里到外呈现为黄褐色,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株近地面的茎基部有浸渍状,且有少量的粉红色霉层。

二、番茄枯萎病有哪些规律?

番茄枯萎病病菌孢子能够寄存在土壤、种子中过冬,也可以通过种子、未腐熟粪肥、降水、浇水等传播,病菌一般从分苗、定植、移栽时,通过受伤的根部伤口和幼根尖侵入植株危害,用带菌种子播种会诱发幼苗发病。

番茄枯萎病最适宜的发病温度在25-30度,高于35度或低于20度发病较少,高温多湿、雨后骤晴的环境、酸黏性土壤、连茬种植地、土壤板结透气差、根线虫害重以及使用未腐熟粪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且病害严重。

三、如何有效防治番茄枯萎病?

1、种子预防:①选用高抗枯萎病品种种植;②种前用50度左右温水浸种半小时或用500倍50%多菌灵浸种1小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或用按照1:40的用量用15%多福种衣剂进行拌种包衣处理。

2、育苗预防:育苗选用无病新土做苗床土并消毒,播种时按照每平方米10克50%多菌灵+15公斤细干土的用量,均拌成药土撒施垫底覆种使用。

3、轮茬换作:尽量避免连续重茬种植,不与茄科类作物连种,有条件实行轮茬换作,一般进行4-5年轮作即可。

4、科学水肥管理:一方面尽量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和钾肥,合理控制氮肥和磷肥用量,进行不同生育期的合理追肥,为番茄提供充足均衡的养分和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膨果期坚持薄水轻浇、少量多次的方式,切忌大水漫灌或一次浇水过多,预防病菌通过浇水在田间传染。

5、药物防治:零星发现的病株时,应当及时连根带土拔出出园,并用生石灰对定植穴进行杀菌消毒;在番茄发病初期,一方面可以用1000倍50%多菌灵、800倍70 %甲基托布津、600倍70%敌克松等药物进行灌根防治,每株用药250毫升或者0.3-0.5公斤药溶液,每隔7-10天灌施1次,连续进行2-3次。

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了解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