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河南烩面走不出河南?

我就爱这廉价的快乐


有人说,河南烩面走不出河南,确实如此,烩面在全国市场上并不多见。作为五大著名面食,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以及河南烩面,其发展的情况根本比不上兰州拉面、重庆小面等面食。这也是河南人的心头病,谁都想家乡的美食能够火遍全国,这样漂泊在外,也能吃上一口家乡饭。

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造就了不同的饮食差异,一部分人吃米饭,一部分人吃面食。当然除了地方差异,个人口味的不同也影响大家对于主食的选择。而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上的河南地区,少部分地区吃米饭,大部分都是吃面食的,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在河南比较火的面食——烩面。



那么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河南烩面之所以不火的原因包括以下3点。

第一,烩面的独特做法。

烩面是由精选的面粉,加入盐碱和温水而揉成的,反复揉捏,使其更加劲道。然后放上一段时间,擀成四个手指那样宽,长二十公分左右,面的表面抹上植物油,然后一片一片的包装起来。说起来做法简单,但是要想做出口感较好,比较劲道的烩面还是比较难的。



第二,难以做出正宗的烩面。

烩面最关键的在于汤底,熬制一锅香浓的汤底非常重要。而河南烩面主要以羊肉汤为主,由羊肉、羊骨加入多种中药一起熬上五个小时制成,所以汤底非常香且浓。再加上配料,像海带、千张及木耳等,最后加入烩面,撒上一把香菜,一碗香喷喷的羊肉烩面就做成了。所以,外地人很难学会汤底的熬制,即使看起来不难,但是做出一份正宗的烩面,还是河南人最擅长。


第三,味道外地人很难接受。

河南烩面以羊肉烩面最为出名,在河南省基本随处可见羊肉烩面馆,但是外地人有的不喜欢羊肉的膻味。再加上汤底还有一股中药味,所以外地一般人不喜欢这个味道。另一个原因是,烩面的份量基本比较大,像有的不常吃面食的人,点一份吃不完,觉得很浪费,基本上很少去吃,这也是烩面难以打开市场的原因。

目前,烩面的吃法比较多。像我们吃火锅的时候也会选择下一份烩面,海底捞的拉面师傅,拉烩面的手法特别独到,技术高超,而且扯的烩面也比较好吃,很是劲道。

所以烩面是可以走出河南的,关键在于食用烩面方式的选择。火锅加烩面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推广手段,关键是人们要掌握烩面独特的制作手法,创造更多吃烩面的方法,不单单是养肉烩面,才能让烩面以多种食用方法走的更远传的更广。

珍惜并推广烩面这个美食,你知道烩面怎么做更好吃吗?一起分享一下吧?


佘小厨


2007年下半年我在河南辉县市待过三个月,协助一客户做酒的生意,我就住在客户家里。这个客户家里每天三餐都是吃面条,吃法也是特别:先把大白菜煮熟盛在碗里,再用清水煮面条,然后把面条盛在碗里再加白菜一搅就这么吃,天天就这么吃。我是湖北人吃的是大米,象现在这样天天吃大白菜拌面条简直要崩溃了,于是就去街上餐馆找米饭吃,所有的餐馆都没有米饭只有面条、大饼、炒粉。餐馆的烩面分大份小份,小份的那碗比我们南方的汤碗还大,大份的碗跟最小的脸盆差不多大小。店老板问我吃啥,我说来一小份的烩面,店老板说:小份的都是女人和小孩吃的,男人都吃大份的还要加一个大饼子,那饼子的直径足有30公分,还真有男人这么吃。我那小份烩面一半都没吃完,不是不好吃,实在是分量太多吃不下,店老板还用一种瞧不起的眼光看着我。我们这里兰州拉面馆到处都是,武汉热干面也是早餐主吃之一,前几年有河南烩面馆后来都关门了,原因不得而知。


用户3734644627262


网上说烩面馆一家一个味道,有一定的道理。河南烩面重汤味,各家的调料数量不一,所以煮出来的味道亦有差距,不像其他面类,有统一的做法标配。如在北京,我只在安定门内吃过一家还算比较不错的烩面,每次我都能吃完喝净一整碗,其他家的感觉都可一般。


三两言123


在北京建国门外一家正宗浓汤烩面,地道发白羊汤不膻,烩面麦香韧劲,三两片醇厚羊肉,一两粒红枸杞点缀,海带丝、鹌鹑蛋少许,两碟分盛香菜、糖蒜客人自行选用。三四种配置,每碗32-36元,另有其他熟食小菜五六种可另点。宽敞洁净商务快餐布局,每天中午、晚上宾朋满座。客人不单单是河南老乡,客寓京城三两年间,西北、东北、云贵、京沪同事加班宵夜常吃那里。

美食关键在于地道、环境干净整洁、上餐快捷,回头客会越来越多。

在京也遇到其他老乡的烩面馆,大部分口味比较地道,但餐馆环境差是河南饭店的普遍现象,不如南方其他或大或小餐馆都会干净整洁,9-12元的价格消费并不贵,也多是河南老乡或附近建筑工人是主要客人。

在沪出差,吃过两家河南烩面,清汤寡水,面的韧劲还在,但没有浓香的白汤,烩面就少了灵魂。香菜、海带丝好像不要钱,或者是老乡太实诚,加得太多,喧宾夺主。南方人不少人不吃香菜,可略微变通,让客人自己添加。店堂饭点客人不多,生意估计很难长久。

每年也回河南老家几次,郑州、洛阳的烩面馆环境和硬件上,这五六年改变很大,口味总体让人满意。唯有一点,偏咸,不符合现在少盐的健康要求。

感觉河南餐饮缺少行业协会的统筹管理,没有基本的标准要求。烩面应该在材料、火候、外观等作出基本要求,允许有地域特色差异和种类组合,但基本东西不可废。


iceberghan


走不出河南的原因很多,觉得最重要的还在企业本身,不仅是烩面,河南其他餐饮品类有走出河南,占领全国吗?


想做大规模,就要研究企业的运营规律,不可能即守着一成不变的口味,又想着全球人都得爱吃,没有这个道理。


看看全国的餐饮发展阶段,再回看河南餐饮,你的产品适应哪些市场?不是顾客不给机会,是你们没有研究市场,没有根据市场来研发自己的产品。


当然,你说,这我就满足了,没想着做大,那是另外一说,你就守着一个或几个店,做自己的百年老店也未尝不可。
想做大做强,就要不断创新,研究市场,研究顾客,走企业化路线,不要怕改变,不要怕议论,大胆走下去。


一块儿开餐厅


河南烩面

第一是方城烩面,第二是尉氏烩面,第三才是郑州烩面

为什么郑州烩面被省内恭维的那么出名,请参考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当然是省会效应才把整个河南烩面拉低一个档次。

话说郑州加入了古都圈,所有古都的自我介绍都改成了“七大古都之一”,因为郑州是第八大古都。


漁尔Yuer


地方小吃,河南 胡辣汤 味道不错,出了河南外边都没有, 驴肉火烧,只是一小部分地区有,很多地区也没有, 羊肉泡馍味道也不错,很多地方也没有。太和板面,山西板面,重庆小面,只是那一片有,外边都没有,像把子肉 菜煎饼 撒汤 河粉 都是不错地方小吃,出了那一片 别人都没听说过, 打不开全国市场,只有豆浆油条 西安肉夹馍,兰州拉面 出门在外,基本上都有


榴小鹿


来到河南不喝一碗河南烩面,不算来河南。这句话看得出来河南烩面在河南所受的影响程度。对每一个河南人来说,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烩面是一种习惯,几天不吃就馋得慌。烩面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是河南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色香味俱全,享誉中原的河南烩面在除了河南之外的其它城市不受欢迎呢?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没人去运作吧。

河南烩面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汤好,面劲道,营养高,味道鲜美,经济实惠。烩面按配料不同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会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

传说李世民登基前,隆冬落难逃亡途中染病。幸得一农家收留。农家淳朴,宰家羊麋鹿炖汤。又迫于追兵草草将活好的面拉扯下锅,李世民吃下,寒疾痊愈,即位后,李世民派人寻命御厨学艺,唐宫御膳就多了道“麒麟面”。后麋鹿稀有就用山羊代替,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烩面。

无论是羊肉还是三鲜烩面,烩面都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千张丝,海带丝,煮好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可谓是菜面汤俱全。

河南烩面在河南人心中是那么得重要。为什么外地人不喜欢吃烩面呢?应该是会面那股羊肉味吧,再有就是河南烩面里面的汤底是用中药熬制而成,中药的味道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河南人比较实在做的饭的份量也比较大,一些胃口比较小的人就吃不完了。这些应该是河南烩面不受欢迎的原因吧,对此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深圳追梦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才突然回想起在河南呆的那两年。确实,烩面在河南确实是随处可见。

不过转眼一想,好像出来河南之后的这么多年来还真没在其他地方看到烩面的“身影”。



吃过烩面的朋友都知道,烩面是以较宽的面和一些蔬菜、肉类加提早熬制好的“特制汤”混煮而成,味道也分好几种。

其实再看看北方人也都以面食为主,比如在青海这边,面片、拉面、羊肠面、炮仗一样都是有面粉制作而成。这里我们先不说其他的面食,就说说青海的面片吧!它也是分为汤面片和炒面片。



而这个汤面片它的宽度其实和河南的烩面宽度和厚度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烩面成长条状,而面片则几乎成方块状。抛去青海汤面片和河南烩面的“外表”,其实它们的制作材料,和面的劲道程度,肉类和配菜的搭配以及制作工艺上其实简直是如出一辙。

还有陕西的裤带面等等(这个搭配材料更为简单),都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说,若要是说河南烩面走不出河南,还不如说河南烩面只是换了个“姓名”和“形式”走入了大江南北。


子影


因为做工精细复杂,耗时长,可复制性低,兰州拉面能保证几分钟上桌,而且全中国一个味,还有什么热干面重庆小面,他们的工艺都是比较简单,可以分解,相当于快餐面,早餐面,烩面与他们不同,面条是河南人的主食,因此要求也比较高,不管怎么样吧,我还是喜欢大碗烩面,吃着带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