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逆境是感恩一切發生,還是抱怨一切發生呢?

無限本尊趙美神


這個問題問得好,聽我細細道來!

正常來講所有人都應該是抱怨和牴觸逆境的到來,我本人也同樣如此,三十好幾了,舒舒服服的多好,別給我來什麼逆境的人生考驗了,我不需要,一天活著都夠累得了,讓我順順利利的吧!



不過無論感恩還是抱怨,逆境的到來都是不可改變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該來的,我們多痛苦也要去承受!

我平時是一個比較懶的人,偶爾打打乒乓球羽毛球,這幾年鍛鍊也很少,能躺著絕不坐著。而且不喜歡上班,因為沒有在家裡舒服,只不過為了生活不得不去而已!



就在過年期間,冠狀肺炎來了,來的那麼突然,令全國人民措手不及,我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屬於執法類吧,從大年初五開始就要一線連續工作了,十四天一輪換,我本來是第二批次,但是直接申請要求第一批次去到一線值班,而且後期很多同事堅持不住了,所以我從初五開始一直到今天,都在一線值班,沒回過家!

因為家離單位不太遠,所以我總是望著家的方向,自古忠孝難兩全,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那九十一歲的爺爺,唯待疫情過後加倍盡孝以慰吾心!



像我這麼懶和不喜歡上班的人為什麼主動加入一線並且堅持到現在呢?因為我不想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我雖然無慾無求對升官沒有興趣,但是大災大難面前我絕不允許自己後退半步!

好吧,之前一直是抱怨的心態面對這場疫情,現在我可以很堅定的告訴所有人,我同樣感恩於它!



從國家層面來說,這場疫情讓我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快速有效的展開各種辦法,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做不到的,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從我自身層面來說,一線工作這段期間,我戒掉了抽了十年的煙,之前每天一盒到一盒半怎麼都戒不掉,這幾天全部戒掉了,而且通過每天堅持跑步鍛鍊,瘦了將近二十斤,回到了我理想的體重,一百五十斤,我不胖哈,我身高一米八三。



逆境最為磨練和考驗一個人的意志,與其說我為我的單位做出貢獻,不如說我自己收穫良多,同一個問題,就看你從什麼角度審視!很多平時我做不到的事情,在逆境之中我做到了!當然,這樣大的災難還是不要再來的好,對人民影響太大了,不過在痛苦的逆境之中,細細品味,你也會有不同的收穫!


一孝傾城


不請自來的回答。我曾經嘗試著按照書本所說的“不抱怨、不消極,做個恰當好處的人”那樣生活過,才遇到第一道坎,就把書裡的諄諄教導丟到九霄雲外了,不得不感嘆,心如止水,真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境界。我讀書的時候,被學校一個專管紀律的老師抓到著裝不規範,還被扣了紀律分,作為一個按時上下課,按時完成作業,從不遲到的“乖乖女”,不可謂不是一個晴天霹靂,我在當時一度懷疑是不是噩夢降臨,抱怨我的室友,要不是她硬拉著我走這條路,就不會被老師發現了;抱怨不公平,憑什麼那麼多著裝不規範的人,只抓我一個。但凡一遇到逆境,我只會希望它從來沒有發生過,世事難以抵抗,也就只能強逼著自己接受、理解、釋然,至於感恩,雖然我知道經歷逆境後的自己會更加強大,但若是能提前知道哪裡有,我一定有多遠避多遠。





每天都要思考吃什麼


首先,在逆境裡,很難有人到做不抱怨。就算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抱怨沒有任何意義的。

就像老話說的,道理都懂,但是真的放在自己身上就很難做到。

其實這也沒什麼,沒有必要強迫自己一定不抱怨,一定要理性對待,試著接受自己的脆弱,正視自己的抱怨只是一種情緒宣洩。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會淹沒在情緒的海洋裡,接受自己感性的一面,才是你走出逆境的開始。因為沒有感性的理性根本不能稱之為理性,

然後再分析當下的逆境,是大環境如此,還算自身的原因居多。

第一,大環境如此,不代表自身沒有原因,因為很多時候大環境不是突然如此的,都有一個趨勢。而沒有過早的發現正視就是自身的問題。

如果因為大環境造成的逆境,那麼就不是你一個人的逆境,而且一群人的逆境。那麼還是要分辨,在這群人裡,自己是一樣不順利的那個,還是比別人都困難的那個。

不同點在於,自身原因佔點比重。

最後,因為大環境的逆境,你都逃不開一件事情,就是評估這個環境還值不值得你堅持下去。你是否應該選擇別的方向。

第二,如果是自身原因居多,那麼眼下的逆境就是你人生的試煉,每一次你獨自撐過的抑鬱折磨都會成為點亮你未來道路的人生燈火。

你在谷底做的每一次反省和行動,最後都會成為你未來回響的高度。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難熬的至暗時刻,最初難免會抱怨會彷徨,但是獨自扛過之後,會迎來烏雲散盡的人生旅途,那時會感恩逆境中的成長。

最後想聽人生逆襲,成長百態的生活故事,就關注我吧 [來看我][靈光一閃]






紫川88


遇到逆境不能全面否定抱怨,也不必感恩逆境。因為逆境除了帶來苦難毫無意義,只有勇迎困難的精神才有意義

適度抱怨有助平復心情,過度抱怨才是毀人元兇

抱怨是一個人要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緒無所謂好壞,他只是我們當時心情的一種外化。

當我們遭遇逆境時,適度的抱怨其實是有利於我們解決問題。

首先適度抱怨能有利於我們的心態健康。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突然遭遇問題時,總喜歡抱怨兩句,然後該幹嘛就幹嘛。如果強行積極,你會發覺整個過程中都好像有股怨氣憋在胸口,不吐不快,反而會影響自己去面對問題。

其次適度抱怨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求助。人力有時盡,所以我們遭遇逆境時,還是需要外來的幫助。適度的抱怨就是向身邊的人傳達一種信息:我需要幫忙了。如果有熱心人士,他是不介意搭把手幫忙的。

過度的抱怨不但不利於渡過逆境,甚至有可能毀滅自己。

過度的抱怨只會令自己聚焦於不幸及其帶來的苦難。這樣無形中放大了逆境帶來的傷害,深陷受害者心態不能自拔。經典形象祥林嫂就是其中一個鮮活例子。

當我們過度聚焦逆境的危害,我們就不能積極解決問題,然後去擁抱新的生活,終於在逆境中廢了自己。

其次過度抱怨會趕走願意幫助我們的人。還是祥林嫂為例子,剛開始大家願意傾聽,同情她的不幸,也希望能助其渡過難關。後來大家發現,她除了抱怨,根本不想過上新生活。於是大家開始逃避她,疏遠她。

逆境從不值得感恩,要感恩就感恩那個從不放棄的自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變得願意歌頌苦難困境,說什麼“寶劍鋒從磨礪出”“不經歷風雨,什麼見彩虹”。但真的是這樣嗎?

問個簡單的問題:一生順境和一生逆境,你會選哪種?

正常人應該都會選順境吧。你說逆境能磨鍊人,但有多少人在逆境中沉淪;你說逆境中能有所收穫,但失去了多少你又知不知道。

尤其是因為失去親人的逆境,你願意接受嗎?你還感恩嗎?我說,讓逆境見鬼去吧。真的要感恩,就感恩那個在逆境中選擇了堅強,沒有垮掉的自己吧。

但為什麼大家仍然願意感恩逆境呢?

一是逆境中奮鬥真的太苦了!騙騙自己,給在逆境中的自己一點甜,只是不想垮掉而已。

二是感恩逆境,只是為了更好的“吹噓”自己而已。人的本能會自動美化過去的記憶,真的不苦嗎?很苦的。但仍感恩逆境只不過想證明自己當年有多厲害而已。

別再歌頌逆境了,想上進毋需環境催化。也別再一味抱怨,人生不如事十常八九,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


你好!我是嵐說情感。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加個關注,賞個贊,也可以轉發評論,發表你的高見喲


嵐說情感


謝謝提問!感恩有機會分享!

遇到逆境,不要埋怨,不要抱怨,也不要消極,用感恩的心來接受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

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糕,所以,與其抱怨,不如積極的去面對,去接受,去交給。

人生很多事情,不是我們自己人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就像這一次疫情的出現,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這看似一場災難,但換個角度就不一樣了,這是一次全民對待自然態度的轉變,這是一次生命渴望覺醒的呼喚!它引領我們重新思考生命與自然;它讓我們覺醒,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人和動物是相互平等,和平相處。

疫情期,逆境中,我們更要相信黨,相信政府,相信人民,相信民族的智慧,更要感恩國家對全國人民的大愛和力量!

願你我常懷感恩之心迎接晨曦中的朝陽!





當下極樂


每個人經歷過逆境以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做法,有些人能感恩一切,有些人則會不停的抱怨。感恩的人是經歷過後釋懷了明白了。抱怨的人還會繼續在逆境中徘徊,直到他們變得感恩,也有可能永遠都出不來。

逆境也好,順境也罷,都只是一種境遇。感受不同罷了,逆境雖然痛苦,但是能使人成長,順境雖然快樂,但是容易迷失。經歷過後就會明白,往往那些刻骨銘心的回憶都是從逆境中得到的。順境中的那些回憶你又能回想起多少呢?逆境同時還能教會你,如何去避免,如何不會再犯,也能教會你如何慢慢的走向成功。逆境不但能磨練你的心智,平穩你的心態,還能強化你的認知,提升你的格局。抱怨有用嗎?浪費時間,還影響自己的心態。心態崩了一個人基本也就廢了,時間浪費了也就等於再也沒有機會了。



靳大王JW


知道因果,當任何逆境乃至別人的譏笑、侮辱現前都會坦然面對,不生報復心、怨恨心,因為來為自己消業障,過去的怨仇就了結了,不然,怨怨相報沒完沒了,彼此都會非常痛苦。因往昔愚痴種下了惡因,果報遲早會到來。

所以明瞭事實真相後,會以感恩的心真誠對待逆境一切的發生,而不生抱怨。





如來藏001


一切不幸都是可以忍受的,天下沒有逃不出的逆境。學會感恩











平安喜樂6662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以感恩之心應對逆境,是一種成熟正確應對的心態。逆境,是考驗人對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和體力耐力,智慧搏弈。若以積極樂觀心態,面對任何事,體驗成功後,你就會很有成就感,並深有感悟。在以後遇到任何事時,都不會有慌張、畏難情緒。



杜彩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的一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茁壯成長,孟子曰: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遇到困難,不抱怨自己,不指責他人,不放棄信心,要敢於擔當,勇於奮鬥!

所以一定要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