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該不該去看孩子?怎樣做對孩子傷害最小?

yg180102


對孩子產生傷害最小的方式是,讓孩子覺得父母離婚不是自己的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使孩子逐漸體會到,離婚只是父母之間成人親密關係的終結,而不影響雙方仍然作為父母與他的連接。父母雙方對他的愛,都並未因此而改變;父母仍都關心他的成長教育,能以他的利益為出發點,願意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合作協商。

所以,離婚後不僅應該看孩子,還應把這作為一種規律或常態;獲得撫養權的一方,也應該允許前夫或前妻和孩子接觸。除了看望孩子之外,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和孩子單獨相處一段時間。比如孩子平時和媽媽過,可以在週末和爸爸過一兩天,或者放寒暑假時集中在爸爸家住一段時間。

如果離異的雙方在對待孩子方面有衝突和矛盾,建議為了孩子的健康幸福,從以下幾方面反思和調整自己:

1、不要用孩子來懲罰對方。在處理離婚事宜時,也儘早對孩子日後的撫養、教育、探望、陪伴等事宜進行商討。要本著對孩子好的出發點,儘可能做理性的探討,不以孩子作為工具來懲罰對方。

2、不要讓孩子來評判對錯。避免讓孩子成為誰對誰錯的判決者、見證人,避免反覆說另一方的壞話,避免和孩子結盟打敗另一方。夫妻間也許能打出個輸贏勝敗,但任何一方的失敗,最終都會以某種形式反映在孩子身上。父母代表著孩子關於男性和女性認知的原型,為了證明自己對而在孩子面前貶低、聲討、責怪甚至強烈地憎恨另一方,既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和自卑,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對於男性、女性以及婚戀關係的態度。

3、不要為增進感情而討好孩子。特別是沒有獲得撫養權的那方,可能因為和孩子相處時間少,不自覺地通過包辦、縱容、購買等方式取悅和討好孩子,贏得孩子的感情。這可能進一步增加家長雙方在教育方面的矛盾,也變相鼓勵了孩子漁利眼前的好處,混淆真正的關愛和取悅的關係。

總之,離婚本身並不必然妨礙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重要的是父母仍能履行父母應有的角色。


黃崢博士


父母離婚對孩子原本就是一個極大的傷害,在孩子看來,父母離婚是他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父母才會分開。但是,如果夫妻雙方天天吵架,甚至打架,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也會時常感到不安和焦慮。即使夫妻出現冷戰,孩子也能敏感得到。相恨相殺的父母,只會在孩子心中種下了悲傷和恐懼的種子。


其實父母離婚孩子最怕就是失去他們的愛、關心、照顧和保護。儘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但是面對父母離婚,孩子普遍會有傷心、害怕、沮喪、憤怒、困惑等情緒反應。他們擔心父母重新組建家庭,擔心自己成為孤兒,他們害怕自己就是父母的累贅,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所以父母離婚後,撫養的一方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離開的一方應該經常去看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時刻感覺到父母還在自己身邊,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心還會跟以前一樣,只是不生活在一起。


要想把離婚後的傷害降到最小,我建議做到以下5點:

1.父母要坦誠地告訴孩子離婚的決定是無奈之舉,他們為造成對孩子的傷害感到十分歉疚和難過。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一直是在乎自己的,自己沒有被忽略。


2.父母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們決定離婚是因為感情出了問題,跟孩子無關。


3.父母要認真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


4.父母要向孩子保證,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地照顧孩子,即使他們重新組建家庭,對孩子的愛一分也不會少,還會關心、照顧和保護他們。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5.父母離婚後還是朋友,至少不是仇人。父母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不抱怨對方,這樣孩子也會感到寬慰和快樂。


總之,離婚後撫養孩子的一方,要儘可能多給孩子愛與溫暖,不要一味沉浸在痛苦的回憶當中,對孩子不聞不問。如果重新組建家庭也不要讓孩子有“拖油瓶”的感覺。離開孩子的一方,也要經常探望孩子,關心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感覺愛還在身邊,從未離開過。



心理諮詢師顧海蓉




當然要看孩子了!

我想知道為什呢會覺得不看孩子呢?

孩子那麼小,很多事不明白,父母離婚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的打擊還是很大的。無論家長如何安撫孩子都有一種被拋棄感,而這份拋棄感會成為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對孩子長大以後對愛的感知力和駕馭力都有影響。



我覺得正是離婚後才更應該要看孩子陪孩子,讓孩子知道離婚只是父母感情不和而無關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離婚而減少,讓孩子生活中充滿愛的生活中,這才是應該要做的啊!而這也會對孩子的傷害做到最小。不是嗎?

說兩個例子吧:

老家鄰居有一個小女孩她的父母在她一週歲的時候離婚了,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他們拒絕孩子的媽媽看孩子,還給孩子灌輸媽媽壞的思想。現在孩子得不到任何母愛,有一次媽媽來看她,她還把媽媽罵了出去。請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能做好一個媽媽嗎?她能駕馭好她的婚姻嗎?



同事離婚很多年了,為了孩子中間還復過婚,但最終還是分開了,孩子跟著媽媽。現在孩子上中學了,和老爸關係特別好,隔三差五到我同事這裡來,和同事說心裡話,就是一個無話不談的朋友。恰逢孩子青春期叛逆,經常和媽媽吵架,都是同事從旁開導。兩口子雖然離婚了但是都一樣愛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愛,現在孩子是全校第一名。

孰是孰非,該怎麼做,那麼多建議,還望你好好斟酌,一切為了孩子更好。


愛子思考


離婚了應該去看孩子,好好的愛孩子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離婚後夫妻關係不存在,親子關係永遠不會改變

父母離婚後,本來就帶給孩子很多傷害,如果家長獨自沉浸在離婚的失敗中或者對對方的憎恨中,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情和感受,其實這時候孩子更需要大人的陪伴和關注,讓孩子感受到雖然父母之間離婚了,但是他們依然愛自己,自己永遠是他們的孩子,如果這時候家長不去看孩子,孩子會更傷心,以為爸爸或者媽媽不要自己了,拋棄了自己。

給與孩子更多的愛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很多父母離婚後,逐漸就減少了和孩子的來往,特別是又有了新的家庭,又生了孩子以後,無論從經濟精力感情上都和前任的孩子越來越冷淡,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自己的父母不要自己不愛自己,自己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不管孩子身邊有多少人愛著孩子,孩子得不到父母雙方的愛,始終是不幸福留有遺憾和傷害的。



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一書中,焦尼的爸爸和媽媽離婚了,焦尼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但是爸爸依然愛著焦尼關心著焦尼,同樣焦尼每次都期待和爸爸見面,不捨和爸爸分別。他們之間的父子親情並沒有隨著父母的離婚而冷淡,他們始終愛著彼此,這本書值得每個離婚的父母一讀。

丁媽親子時光


很多夫妻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離婚,雖說夫妻做不成了,但是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即使是離婚了,也要對孩子盡父母的責任。那麼,離婚後,怎麼才能對孩子傷害最小呢?

第一,告訴孩子,家長離婚是家長自己的事,與孩子無關,父母是愛孩子的。

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把父母離婚的原因,歸咎於自己。所以,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都過得很不開心,很愧疚。

第二,離婚後,也要盡父母的責任

即使父母離婚了,父母雙方也要盡父母的責任,多去關心孩子,創作機會和孩子想去,讓孩子知道,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

第三,不在孩子面前,談對方的不適

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對方的不適,說對方的壞話。很多夫妻離婚之後,對對方都會有所怨言。所以,經常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在婚戀觀上有所影響。

最後,希望父母雙方即使離婚了,也可以同樣的愛孩子。


An媽育兒記


往往,讓孩子受傷的不是離婚本身,而是父母對待離婚的態度和方式。翻出不堪的陳年往事,爭個魚死網破,想讓對方在孩子的心裡黯然失色?不要,不要這樣。揮手道別的雙方,應該以隱私和保護為名,各退一步,說一句珍重,去承擔一生最不能推卸的責任,好好愛孩子。

1.平靜地分開,理性地告訴孩子

每一個孩子對自己的父母都有著獨特深邃的情感需求,這種情感,一輩子都不會消除。不管孩子隨哪一方生活,要特別尊重孩子對另一方深沉的情意。


從父母處傳來的,對另一方的怨恨,會在內部毀壞孩子的完整性。來自爸爸媽媽雙重基因的孩子,相當於在內部被撕裂了,孩子的一部分在和自己的另外一部分作戰。孩子不得不很深的壓抑自己的一部分,而這會讓他始終覺得,無法獲得完整的幸福和真正的鬆弛。

所以,就直接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這是大人的事情。不管是爸爸,或媽媽都還在的。


2.爸爸或媽媽,哪個都沒有少

雖然不在一起了,要努力讓另一方,還時時出現在孩子的世界裡。

如果是媽媽帶孩子(大多數情況下如此),教會孩子:雖然不在一起,但是孩子也可以愛爸爸,媽媽也可以因為尊重孩子的緣故,可以陪同孩子時時談論,那個自己曾經愛過的那個男人,帶著最大的善意去談。

離異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能夠把孩子還深深愛著的另一方,自然的提起來。比如經常和孩子講,“寶貝吃一點這個,這個是你爸爸最喜歡的味道。隔壁桌子那個叔叔,喝的啤酒牌子和你爸爸的一樣呢。爸爸現在肯定比較忙,比較辛苦吧。我們背後暗暗的給爸爸加油吧…”

幫助爸爸和孩子無形連接,孩子就不會感受太多的缺失,也無懼他人的眼光。



3.和孩子一起,有趣地、充滿能量地生活

最最關鍵的,是和孩子一起飽滿明亮地生活。儘快恢復到從前的生活節奏,甚至比以前更多趣味,更少彷徨。享受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看世界的每時每日的時光。單親養育有它特別的好處。比如,養育更一致,更少衝突、更少糾葛。 當你有趣並有能量地生活,你會形成吸引力,吸引孩子,吸引一些新的朋友,吸引新的異性緣份。

有健康快樂的媽媽,有不斷探索新鮮事物的好奇媽媽,而不是怨婦媽媽,孩子一定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給孩子的愛,是以充足計,而不是以完整計。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果媽閱讀


我的建議是你狠下心不去看,自己去闖蕩,事業有成後,有了條件回來爭撫養權,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生活還是比較放心的。


⏩不論從親子關係還是未來發展都是一樣的。這只是我的觀點,一般大多數人會選擇無奈的偶爾去看,我覺得這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徒惹得自己也傷心難過,孩子也痛苦。

⏩所以還是開始痛苦一點,為將來的團聚努力。


豆媽親子閱讀


離婚,為什麼不能去看小孩?你要明白這個小孩是你跟另外一個人的共同結晶,即使你離婚了,孩子判被判給了另外一個人,但他依然是你們造成的,這個是永遠無法擺脫的一個,關係。現在很多家庭都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說離婚率那麼大?都是因為婚前不瞭解對方,而選擇這麼一個離婚,婚後痛苦,但是呢要明白這個婚姻的離開對小孩的傷害是最大的。



第一點,首先就是對小孩的心理健康,如果說一個小孩長期不能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那這樣的話小孩在童年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陰影的,對於同學朋友同年齡的人,他肯定會覺得自己是,為什麼會這樣子,輕者,他是自己感覺的話,會遭到身邊的同年齡的朋友的一些看法。

即使婚後發現兩個人性格不合而離婚,那麼對小孩一樣要,定時間去兩個人相互在一起去陪伴小孩家庭的感覺,給小孩父母一直都在不會因為父母的關係影響到小孩的心理健康。



建議還是多給小孩經濟上的知識,或者說偶爾的一個電話,那這樣的話,或者視頻都可以的,現在社會那麼發達,互聯網那麼發達,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跟小孩多親近的一個機會,但是那離婚了就不要出現做出離婚分類的事情,更加不要出現破壞別人家庭的,只是你的家庭是被別人破壞的,但是你也不要做這樣的事,成為第二個這樣的人。



既然離開了,就好好對小孩負責,同時不要做出想傷害別人或者傷害小孩的那個事情。


小Emma


沒有人在走進婚姻殿堂的時候想到過最後離婚的會是自己;同樣,沒有人會真心捨得放下孩子。所以,問對於離婚後該不該去看孩子的,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去看!

首先,這是對自己的情感保持誠實。

想孩子、惦記孩子、關心孩子,那就去看,這是對自己的誠實。離了婚,我們也照樣是孩子的父母,誰都不能阻斷我們這份血脈親情。看了孩子,也就減少了自我的內耗。

其次,這樣對孩子也好。

孩子會明白,父母離婚是父母的事情,我照樣有爸爸,也有媽媽;我一樣擁有來自父母雙方的關愛。

至於如何將離婚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減到最小,我的建議是:

雙方都要坦蕩蕩地去愛孩子,孩子能感受到;還有一點,請雙方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另一方的壞話,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離婚,但誰都不是壞人,只是不適合在一起做夫妻了而已。孩子慢慢會理解。而在愛中,他的心靈也會慢慢被療愈。

歡迎關注我,與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小學孩子媽媽一起,助力孩子成長!


小公主變形計


你好,謝謝你的提問,感受到問題背後對孩子濃濃的愛和關注,才希望能多瞭解一些怎麼照顧孩子可以把離婚的傷害減少到最小。以下從幾個角度給一些回應和參考哈。
第一個方面是如果夫婦雙方已經溝通達成離婚協議之後,一方搬出去,一方撫養孩子,要找機會把這個情況告知給孩子,而不是覺得沒法溝通一直瞞著。孩子其實是家庭裡很敏感的小人兒,成人以為ta沒辦法理解,但其實通過很多反常表現,孩子是會有感覺的。假如父母雙方再採取欺瞞的方式,家裡不能正常地溝通和麵對這個話題,可想而知孩子會怎麼看離婚這件事情,估計一定覺得是恥辱的、失敗的、是談都不能談的。尤其小孩子的認知發展尚未成熟,不能全面來看這個事情時,很容易在其他正常家庭小朋友面前感到自卑。當然這個部分溝通的前提是父母方自己對於離婚的態度是平和且可接受的。
第二部分是關於題主說到的“該不該去看孩子”,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父母雙方都是孩子與世界最緊密的聯繫,斷開其中哪部分聯結會覺得合適呢?親生父母任何一方就這樣離開再不聯繫,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沒辦法彌補的空缺。因此,如果做為孩子的撫養方,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應該有邀請前任定期看孩子的義務,給與他們相處和聯繫的時機;而做為沒有直接撫養的一方,也需要努力同撫養方達成約定,定期有和孩子有相處的親子時光。而且,能真的做到定期看孩子,不就是所說的“即使爸媽離婚了不能繼續在一起,對於你的愛也不會減少”的行為表現嘛,不然到底用什麼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呢。
綜上,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啟發和參考。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姚夢麗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