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能重工,阳光总在风雨后

山东一能重工,阳光总在风雨后

当车开到山东一能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能重工)大门口时,头顶的太阳把影子压在了脚下,周围安静得好像都睡着了。

绕过自动门,主动去门卫处登记报到。“找刘总啊,”大爷友善而热情地朝着大门右侧指了一下,“就在那里。”举目四顾,大爷指的方向有一排白色的简易平房,一个个隔间的门上挂着代表各种职能的简易牌子。带着疑惑边走边四处张望,在一扇贴着贸易部的铭牌门口停下脚步,我凝神屏气,大喊一声,“刘总!”

“哎,这里!”声音从右侧的一间屋子里传来。终于接上头了!

进了屋,水泥地面,左边一立书柜,右边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三席沙发,太阳在屋顶烤着,人在屋里蒸着。这是我见过最朴实的老板办公室,没有之一。

副总经理刘伟似乎看出了我的讶异,笑着说:“我们每个来拜访的客户都会问,怎么在这里办公?我告诉他们,一能重工正在努力节约成本,让利客户,先做事情后谈享受。”

成本,是竞争的基础

刘伟幽默的回复多少有些“卖惨”的嫌疑,但也反应了当下中小型企业面临市场存量萎缩时的生存现状。当外面的媒体大谈特谈“转型”“风口”等热门关键词的时候,成本却是企业管理者每天一睁眼就要考虑的问题。

利润等于售价减去成本,这是个小学算术题,每个报出去的价格就是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利润。假如产品质量相差无几,当报价被价格战压得抬不起头的时候,成本控制才是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到2016年是工程机械行业市场低迷的三年,也是一能重工最困难的阶段,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一能重工放弃了原来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包含办公楼在内的地面建筑,搬到现在这个新厂区另起炉灶,原本简易办公室最初只是过渡,没想到一过渡就是两年。

“即便现在有了条件,大家也不着急搬了。”回忆起那些不易,刘伟颇有些卧薪尝胆的悲壮味道。

节约成本是每个企业心照不宣的措施,它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修炼内功那样重要,但并不适合大张旗鼓地四处宣扬。为了尽早扭亏为盈,一能重工收缩产品品类,割舍零售订单,取消业绩不达标的代理资格,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困难总是暂时的!雨过天晴后,刘伟笑得很爽朗。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随着工程机械市场的回暖,在公路、铁路、水利及轨道交通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装载机,于2017年实现销售数据下跌趋势的触底反弹,同年,一能重工的销售额成倍增长。

当行业的凛冬过去,一能重工是最先复苏过来的一个。成功无法复制,DNA使然。但成功背后的规律依然可以总结。

在一能重工的官网有这么一段话:“走质量兴企之路、铸一能重工品牌,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力求将产品打造成精品。”品牌与质量是企业价值与市场需求的连接。一个企业的做事方式以及其背后主导的价值观,驱动着事情最终的走向和结果。

外贸部张经理补充了一个故事:某中东客户太过急功近利,经历了与小厂的艰难合作,采购的装载机因为质量问题在当地市场频频受挫后,该客户又辗转国内的青岛、莱州、泰安、青州、肥城、德州等城市寻找供应商,最终还是敲定了一能重工,并且确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像文中这位“一时糊涂”的中东客人并不在少数,好在就机械行业来说,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尤其容易被实践验证。

出走,差异化竞争

作为国内较成熟的工程机械产品之一,经历多年发展,装载机的主要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高端一线品牌紧盯着国家级别的大招标项目,低端品牌在一片红海里竞相厮杀。小型装载机技术含量低,产品价格低,使用年限短,适用范围广,大量的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涉足。当绝大多数企业推销着售价几万元的小型装载机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售后问题此起彼伏。

乱拳打懵老师傅,刘伟介绍,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进口装载机在国内逐年萎缩的市场上几乎无法立足。统计数据显示,在进口产品品类中,进口装载机是唯一一个市场占比低于百分之五的产品。

起步早,规模大,注重质量的一能重工同样很不适应价格战。

走过2015年的低谷后,刘伟带着团队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了国外,国内业务版块除了保留少数优势产品,其他的正在往回收,挥一挥手,将一片乱象丢在身后。

国外市场的竞争相对来说更合理,当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匹配了市场购买力,一切便水到渠成。据了解,一能重工在海外市场代理商数目已超国内,内外销比例由七三开转变为三七开。刘伟对国外市场十分乐观:接下来预备在美洲、欧洲、南亚设点常驻,并考虑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理商购置装备线,提升其所在国的工业发展水平。

在市场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综合市场的波动趋势以及客户经营范围的调整情况,在深耕装载机市场的同时,一能重工也发现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不容小觑。2012年,一能重工收购了一家农业机械设备公司,为以后“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提前布局。

“我们现在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着看。”提到未来的时候,刘伟表现得特别淡然。

(文_刘艳林,本文刊于《焦点视界》外贸杂志第60期,谢绝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