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生鮮電商卻被訂單砸暈了,日增幾萬用戶是常態!

封城半月後,意料中的抗疫拐點遲遲不到,很多企業因為這段時間不能開工,“活下去”成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但是,就算是青蛙,頭頂還有一片天。久困在家的非常時期,雖然生活被按了暫停鍵,受送菜上門、無接觸送貨等利好,下載生鮮電商APP的速度卻上來了,各個生鮮電商被突如其來的訂單砸得有點暈眩: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全體武漢盒馬員工加班留守;叮咚買菜發動員工親戚加入;美團、餓了麼、叮噹快藥,正在穿過你的城市,在絕境中找到廣闊的商機。

當“搶菜”成為一種剛需,生鮮電商的春天,就這樣毫無預兆地說來就來了!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盒馬,今年的武漢會怎麼樣!

疫情來襲,生鮮電商卻被訂單砸暈了,日增幾萬用戶是常態!

1月23日,武漢開始“封城”。其實,封城最大的恐慌,不是視覺上的荒涼,而是心理上的失守。

封城前一天,盒馬發佈公告,稱不管形勢如何變化,武漢盒馬將全力保障春節期間不打烊、不漲價,保證菜肉蛋奶等民生商品供應穩定,價格平穩。

盒馬在武漢共有18家門店,基本分佈了武昌區、洪山區、漢陽區、江漢區、江岸區、青山區以及江夏區、東西湖區各區,這些區的居民在聽說要封城,搶著採購了最後一批生活物資後,接下來基本上都是在盒馬等生鮮平臺上購買生鮮蔬菜。

但是,武漢畢竟是超過8000多公里的超級大市,總有盒馬覆蓋不到的地方,那些遠離盒馬店的市民,大多是趁著春晚前幾天長途奔襲殺到盒馬,像一陣風一樣捲來,又像一陣風一樣捲走。

疫情來襲,生鮮電商卻被訂單砸暈了,日增幾萬用戶是常態!

大量用戶的湧入,讓盒馬的訂單短時間驟然增加,雖然盒馬在強大的阿里大數據的指引下備足了大批貨源,但是還是有些難以招架。最後,武漢盒馬決定,已經買好票準備回家過春節的員工,全部留守在武漢。

盒馬很清楚,市民所以這個時候瘋狂地湧入盒馬,不是因為盒馬的價格便宜,而是他們心裡害怕;而消除他們心頭恐慌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的補貨。

每一次危機都是難得的商機!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有的人彷徨失措,有的人渾水摸魚,有的人,把每一次危機都當成難得的商機。

2003年,非典肆虐,大量實體店關閉,馬雲的淘寶網橫空而出,隨後,電商經濟一直到現在都成為主流的經濟形態。

同樣是在非典時期,當時還在中關村開店的劉強東損失慘重,但是他很快調整戰略思維,將業務重心一步步放在線上,京東終成國內電商巨頭。

疫情來襲,生鮮電商卻被訂單砸暈了,日增幾萬用戶是常態!

今年疫情發生後,到了本應該開工開學的時候,很多人只能在家裡辦公和學習,釘釘卻以全能的遠程辦公模式一舉登頂手機APP下載榜頭名。

在餐飲生鮮行業,疫情發生後,大批餐飲企業高呼撐不下去了,但是盒馬、叮咚買菜的業務量卻比平時爆漲了何止幾倍!

其實,盒馬、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在非常時期的大火,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行業危機下做出的生死調整。

比如說,非常時期,生鮮電商們不再強調30分鐘配送到家,而是將目標放在均衡配送,以最小的單位發揮出最大的平臺能量,這是非常時期應對訂單上漲的有效手段。

再比如說,非常時期,盒馬的運作模式也進入非常規運作:打破做生鮮的“傳統”,採購了一批又一批的口罩、消毒液等緊缺商品,提供給市民們;臨時抽調大批外省盒馬員工馳援武漢;抹平職務劃分,做客服的開著摩托車送菜,甚至總監開著私家車上門服務等。

此外,盒馬與雲海餚、青年餐廳聯手,租借這些企業的員工到盒馬上班,也不是真的任性而為,而是在原有的商業模式被衝擊得蕩然無存時不得已採取的急救手段。

是的,這世界哪有什麼成功的商業模式,只有被形勢逼得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商業模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